由于社会资源已基本分配完成,许多人可能拼尽全力地努力,才仅仅是有些人的起点,有时也在怀疑,自己这样努力到底是为了什么?
就像北大教授说的那样,30多年前她考入北大时,一个班级里有一半学生来自于农村,可是现在北大的教室中再难看到这样的学生结构了。
许多人在说“佛系”、“躺平”,不少人由于工作、生活中的种种不满,也跟风做什么“佛系”、“躺平”,好像这样才能够得到心理上的安慰。
是否具备“躺平”的资格
生活不易,别人云亦云,看到别人说“躺平”自己就真的“躺平”了,一些年轻人选择“躺平”,是因为有父母的庇护,有人为其撑伞,所以可以放心的“躺平”。
可相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讲,“躺平”就意味着放弃,只不过是在拥挤的路上,给那些本来就有资源的人让路而已。
衣食无忧才有“躺平”的资格,否则最好全力以赴去做事。
对于那些出生就享有更多社会资源的人来讲,他们无论是否“躺平”都有人为其铺路,如果只是草根,还选择“躺平”,那么无异于“精神自杀”。
这不过就是懒人为自己找借口,用自我麻痹的方式,逃避努力做事的艰辛。
别逗了,所谓的“躺平”要么是有父母的庇护,要么是实现了财务自由,否则有什么资格“躺平”?
“躺平”是无奈的抗争?
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有些人生下来就在罗马。或许你全力以赴只是距离罗马更近了一步,但别人什么都不用做,就已经身在罗马了。
“社会资源已基本分配,再努力也实现不了阶层跃迁。”这不过是人们拿着借口当成了理由,“趋易避难”是人的本性,只不过是选择最容易的方式而已。
有些人会说:我努力了依然争不到,那我努力去做还有什么意义吗?事实上,努力不一定能得到,但不努力一定得不到,尤其是没关系、没背景的人。
正如赵玉平老师说的:“痛苦都是在长本事,舒适都是在养毛病。”
健身痛苦,学习痛苦,但可以有别人羡慕的身材,超越别人的认知、知识。可是玩游戏,刷视频,最终获得了什么?
看似“躺平”是无奈,因为得不到重用,看不到希望,但谁又有预计未来的能力呢?难道等着天上掉馅饼,万一真掉下来了,真敢就那么心安理得享用?
“躺平”是一种选择,“全力以赴”同样也是选择
1.努力的意义是让自己不后悔
不管是否获得,努力就好,“凡事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努力的意义不在于获得了什么,而是在自己没有获得时,能对自己说“我努力过了”,而不是再给自己找借口说“早知道……”
有一项调研结果,成年人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当初上学的时候没有好好学习,没有再努力一点。
全力以赴有时只是为了让自己不在回头的时后悔,错过稍纵即逝的机会时,才发现自己当初是多么的幼稚。
社会资源分配虽然已形成的,但同时在也不断地重新分配,只有全力以赴,不断地提升自己,才能把握住下一个可能遇到的“风口”。
人生中总有许多的遗憾和后悔的事情,但那些让自己后悔的事情,不应该是自己明明能做,但没有做的事情。
就像有些人天赋异禀,有些资质平平,这种不公平存在,但并非资质平平不能超越天赋异禀的人,只要不做那些让自己后悔的事情即可。
2.努力的理由是欲望还没被满足
当然对于那些有长辈庇护,有人给自己撑伞的人,可以选择“躺平”,但前提是能克制自己的欲望。谁愿意永远在长辈的阴影下一辈子,又会谁愿意被人说成“好汉不提当年勇”?
就像财务自由一样,人们总说财务自由,但却从没说过达到多少最低标准线就实现了财务自由。被动收入>日常生活所需,可以称之为财务自由。
因为其中有变量,所以没法将所谓的“财务自由”量化到一个标准,因为每个人情况不同,被动收入与日常生活都是变量。
只要欲望没有被完全满足,就有全力以赴做事的理由。当然如果清心寡欲,无欲无求,连精神上的追求都不需要的话,那“躺平”似乎也是一种不错选择。
3.努力是好习惯更需要好方法
总能听到“无效努力”确实有不少人虽然努力做事,但却事倍功半,但并因此就否定努力是错的。追求“有效努力”没错,但却忽略了努力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习惯。
习惯努力的人,只要掌握方法,就会很快变成“有效努力”,而那些一味地寻找方法的人,无非是在寻找捷径。
“天道酬勤”其实就是强调了“努力”的作用,是因为有好的习惯,再加上好的方法,才有好的结果,而不是只有好的方法就满足了所有的条件。
在这个套路过剩的时代,“方法论”从不缺少,反而缺少了持续不断努力的品质。“物以稀为贵”,套路太多,勤奋太少,所以,努力就变成了可贵的品质。
当努力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一旦掌握方法,效果就会十分明显,但只有方法,而没有付诸行动,或者半途而废,哪怕再好方法也不过是空中楼阁。
所以,培养努力的习惯,寻找正确的方法,才是让自己尽早跨越阶层的路径。
写在最后
“躺平”对每个人来说都很容易,但是越是容易的事情,收获越小。不过,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躺平”的资本,更不能用“躺平”做无奈的抗争。做了或许没有满意的结果,但至少积累的经验,但不做就什么都没有。其实,只要自己不要为“躺平”而感到后悔、遗憾,选择何种方式生活,那就是个人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