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6年到2022年,王恬掌门的「美好生活工作室」,用了7年时间跨度、4档原创节目,在湖南卫视的内容版图上,完成了美食节目赛道全谱系,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国民第一美食团队」。
借着日前《中餐厅6》的官宣与昨日《周六做好菜》的收官,1号独家对话王恬,在斟茶、闲语、谈笑中,聊出了她最本真的创作秘方。
他们完成了游戏性、经营性、竞技型、专业性的,关于品类的谱系——
2016年,团队的第一部美食综艺是主打「游戏性」的《透鲜滴星期天》;2017年开始的第二部美食综艺是主打「经营性」的《中餐厅》系列(1-6);时隔三年,2020年推出的第三部美食综艺是主打「竞技性」的《鲜厨100》系列(1、2);今年,2021年上档的第四部美食综艺则是主打「专业性」的《周六做好菜》。
就像美食总要变化出不同的口味,王恬工作室做美食节目,不喜欢重复老味道,而总喜欢做「创新菜」,总喜欢不断翻新出新的口味,新的品相,让美食这个原本垂类的赛道,变得似乎非常宽阔。
完成了全明星、到星素结合、到全素人的,关于人的谱系——
《透鲜滴星期天》是全明星阵容,《中餐厅》是星素结合的经营体验节目,《鲜厨100》是以素人为主的美食少年先锋成长试炼,而《周六做好菜》则是全素人阵容。
即使说,《周六做好菜》里有「星」的话,也是通过《中餐厅》《鲜厨100》星素结合过程中,在这条内部的自上游至下游的流水线上,把之前的素人造成之后的美食明星。
完成了从周四、周五、周六、周日,跨越周间和周末的「全档期谱系」——
不管是在哪个点位,哪个档期,王恬工作室出品的美食综艺,总能领跑同档期收视佳绩:
周四档的《鲜厨100》第二季,有7期位列省级卫视收视率第1;
周五档的《中餐厅》第五季,有8期位列同时段所有频道收视第1;
周六档的《周六做好菜》,也有6期位列同时段省级卫视收视第1。
(以上数据均为CSM全国网,数据时间为2021年-2022年)
王恬工作室的美食节目,多年以来,一直是湖南卫视收视保障的信心。
由此,也完成了从S级、到A级、到B级的「全体量谱系」——
虽然广电体系并不讲体量评级,但我们可以把《中餐厅》理解为这个谱系中的S级项目,《透鲜滴星期天》《鲜厨100》理解为A级项目,《周六做好菜》理解为B级项目,没有品相高低之分,只有体量大小之别。
而之所以要这么提,1号所想表达的是,这是一个非常全面的团队,它对做美食节目游刃有余,可小可大、可轻可重,它都能如烹小鲜,自如掌握火候。这是一个极其难得的能力。
由此,王恬工作室实现了美食节目的大满贯,不论类型、不论体量、不论星素、不论档期,只要是美食节目,他们几乎都能成功实现。
因为这是一支「十字型」能力的团队——
他们既是横向的技术全才,能够驾驭不同的节目类型,能够将不管棚综的、户外的、纪实的、竞技的各种元素,无缝复合到美食综艺之上;
又是纵向的美食专家,认真观察上述谱系,你会发现从7年前到7年后,他们研发的模式,一档比一档不依赖艺人,一档比一档美食更专业化,从美食作为嘉宾游戏的载体,到美食作为艺人经营的内容,到美食作为青年竞技的专业,再到美食作为高手切磋的艺术。
而在闲聊之中,1号获知,原来之所以能形成这样的十字型人才密集的工作室,核心原因,在于团队的高稳定性。
湖南广电本就有非常稳定的人才体系,而王恬工作室又是湖南广电中最稳定的一支团队。这支36人的团队,多数是20多年的老同事,最少也有5、6年的磨合,这让他们可以不浮躁地去沉淀自我、钻研品类,也可以更大胆地把后背交给彼此、大胆尝试。
王恬工作室合影
如何烹饪最有味的美食节目?
合而看,这是一张非常工整、体系的大「菜谱」;
分而看,这又是一道又一道非常精致的「菜色」。
这其实需要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
相比于布局一张大菜谱,需要的是全景式思维;
烹饪一道又一道的菜色,需要的则是玲珑心思。
2016年,是王恬团队美食事业的「初创期」。
湖南广电给了创作者们,一个全球视野的创作土壤,在2009年去ITV交流,被英国FOOD美食频道所吸引,2015年去韩国交流,跟海外同行们探讨全球模式趋势后,王恬团队毅然决定,从娱乐节目转型美食节目。
第一档,就是《透鲜滴星期天》。
回望那段历史,王恬笑称,「当时真的一点经验都没有,一点概念都没有」。节目背景是一堵美食墙,但当时的他们根本不知道有「美食陈列师」这种分工,马上隔天就要录了,越看越觉得不对劲,于是,她和执行制片两个女人,从晚上一直白弄到凌晨六点,天都亮了。
虽有几分狼狈,但正是这个筚路蓝缕的「初创期」,奠定了后来高速发展的「成长期」。
成长起来的团队,找到了一个节目创新的秘钥,「我们做任何一档节目,都一定会先找到一个让人兴奋的原创点,都会预埋一个让人期待的目标,如果没有找到,宁愿不要开始」,王恬说。
果然,第二部作品《中餐厅》,就风靡全国了。
以疫情为界,它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但不管哪个阶段,《中餐厅》的模式点都在「人」,把艺人变成普通人,来面对特定人。
海外阶段,没有粉丝、没有国民度之下,他们就是天然的普通人,让这样的他们面对海外的陌生人;
国内阶段,以「邀请制」专门招待抗疫英雄、乡村教师、科学家等特殊行业的无名英雄,在这样的人面前,这种光环比明星光环更亮,也让艺人成为另一种意义的普通人。
第三部,是开辟蓝海的《鲜厨100》。
它的目标,就是要找到全中国长得最好看且最会做菜的男人。
所以,虽说是一个以美食为底的节目,但本质上却是一个养成节目的逻辑。选人标准,是30岁以下、180以上、颜值扛打的、会做菜的男人。
请注意,前面三个条件,是作为「会做菜的男人」的定语,也就是说,只有满足了前三者,才是这个节目聚焦的「鲜厨」。
第四部,是走向情怀的《周六做好菜》。
可能,不管一个人,还是一个团队,在一条道路上,走得越多、越远,到了一定境界,就会开始自然流露情怀的表达。
所以,到了工作室的美食第四部曲,王恬工作室开始用美食做情怀,或者用食物关照具体的个人,或者用食物传承当地的文化。他们设定了一个随着四季移动、随着四季变幻的「魔方」,在一年52周走过四季四地,每一站魔方都会变幻出新的样子。
而在这一阶段,我们也看到了,他们用美食做出了人的几种状态——
《中餐厅》,通过艺人返璞归真,做出人的「本真」;
《鲜厨100》,通过年轻人的比拼,做出人的「生命力」;
《周六做好菜》,通过大师的料理,做出人的「匠心」。
即便如此,王恬认为,工作室的节目,远还没到「成熟期」,而都在「成长期」,不管对于《中餐厅》《鲜厨100》还是《周六做好菜》,他们都还有不断成长的空间。
她尤其看好《周六做好菜》和《鲜厨100》的成长性,在湖南卫视与芒果TV双平台融合后,这两个节目会成为这个谱系中,最具有双平台长线开发潜质的节目:前者,是美食与人的长线开发;后者,是美食与地方的长线开发。
另外,在双平台融合后,「美好生活工作室」也将有更大发挥空间。原本王恬工作室的节目只是供应卫视版面,有缺的时候要补位,没版面的时候要退,但是,双平台真正打通之后,这个问题就会得到根本解决。
美食谱系的「双循环」
刚才,我们把总的谱系拆解成分的个体;
最后,我们再把散的部分汇成整的系统。
为什么要架构一个完整的美食节目谱系?
因为,谱系中的个体与个体,不是彼此无关的,而是相互赋能的。
在王恬工作室的「美食谱系」中——
《透鲜滴星期天》是前菜,《中餐厅》是招牌,《鲜厨100》是活水,《周六做好菜》是服务。
每个节目都出现在每个节目应该出现的时机,彼此之间,环环相扣。
没有《透鲜滴星期天》的作为起点,就没有《中餐厅》打出招牌;
没有《中餐厅》的成名,就没有《鲜厨100》对全国鲜厨的号召力;
没有《鲜厨100》掀起垂类热,就没有《周六做好菜》的定制合作。
这个体系,形成了双循环——
一个,是「品牌内循环」。
在这个体系中,既有国民度最高的《中餐厅》,也有专业度最高的《周六做好菜》。因为有高国民度的品牌节目,才有大的号召力去做高专业性的节目;因为有高专业度的节目,才能让让国民度高的作品做出不掉线的质感。
另一个,是「人的内循环」。
比如,林大厨在《中餐厅》成名后,就继续去《鲜厨100》做导师,继续去《周六做好菜》做主咖;
再如,《鲜厨100》就是这个体系的内在造血机制,正是有这么多从《鲜厨100》走出来的优质青年出师,才能支撑周播的《周六做好菜》有源源不断的新面孔。
1号结语
在攀谈中,令笔者印象最深的,是王恬关于美食的理解。
「美食,真的是跟情感连接最近的一个东西」,她说,「哪怕就是切一盘水果,也是妈妈的一种爱,多年以后想起,都会令人感到温存。尤其内敛的中国人,不会把爱挂在嘴边,但人们就会通过一碗热面,一道小菜,传递给爱的人。这种力量,还蛮符合我们这个民族的性格的。」
所以,我们看似王恬工作室的美食节目千变万化,有大有小,有这样的,有那样的,但其实,万变不离其宗。都是用食物,去表达朴素的人,真挚的情感,美好的生活。
而我们再更本质地看,其实,美食也不过是一种表达这种对世界理解的一种载体,藏在更内里的,是一种对人间温暖且善意的理解与追求,它可以通过美食,也可以通过美景,也可以通过其他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
这也是为什么,工作室的定位是「美好生活」,而并非「美食赛道」。
所以,这支湖南卫视孕育的「国民第一美食团队」,其实,并不仅仅是一支美食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