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文

如何成为一个顶尖高手?

时间:2022-06-07 20:19:01 热文 我要投稿

认知是改变的起点,但如果不能把认知转化成行动,将一个好的想法,变成一个好的产品,或者不能把计划变成现实,那么一切都是白搭。

所以,不仅要行动,你还得高效地行动。

01

没有公平的比赛

小锤,公司里的顶尖销售员,没有任何征兆,他突然向公司提交了一份辞职报告...

老板:“什么情况?小锤,是钱没给到位,还是让你心委屈了?”

小锤:“对不起老板,不是你不好,是我听到了时代的呼唤,我,要去创业了!”

老板突然胸闷难忍,一口鲜血吐在了办公桌上,公司从此少一栋梁...

小锤怎么那么狠心?这是要去干嘛?

原来,2012年,在中国出现了一个时代级的风口:2011年诞生的国民级应用“微信”,在这一年突然爆发,开始席卷全国,用户数迅速逼近3亿,成为全球下载量和用户量最多的通信软件。

这一年,我们正式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小锤正是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放弃了高薪的工作,决定下海创业!

2013年年初,他迅速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正式站上了这个历史级的大风口。

他,想成为这个时代的弄潮儿。

微信对创业者也非常友好,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公众号的运营者,他的口号是:“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而且不设置排行榜,甚至没有公开的地方可查询有哪些公众号…因此,公众号不容易出现“富者越富”的现象,每个人只要用心服务好自己的用户就可以了!

这,是一次公平的竞赛,普通人终于也有机会成为大赢家!

好,那具体写些什么呢?

小锤:“管他呢,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我那么多年的销售经验,就写点销售技巧吧,肯定有很多人喜欢。再说了,网上有那么多好文章,随时拿来就可以用,永远也发不完...”

果不其然,小锤的第一篇文章,就带来了50个粉丝!

然后是200个,然后是1000个,然后是3000个...

事业,就这样顺风顺水的开展了起来!

……

2年后的一天...

小锤发完最后一篇推文《2年心酸创业史,换来的100条忠告》后,公众号正式停更...

啊!为什么?

明明猜中了开头,这结尾咋又跑偏了呢...

不是找到了一个时代级的机会吗?

是方向错了吗?是没有势能吗?是速度不够吗?

不是啊!

小锤这次确确实实就站在了风口上,还是一个时代级的大趋势,执行效率也够快,但为什么还是没能飞起来?

因为他...能力还不够!

顺势而为,确实能让你事半功倍,但是,别人也一样啊!

截止2019年3月份,微信公众号的注册数量已超过2000万,每50个人里面,就有一个人拥有自己的公众号…

这,几乎已经成为了一个全民参与的比赛。

那这场比赛的结果如何?

在2019年第一季度,依然保持发文的公众号数量仅为175.6万,不足总注册量的10%,而这其中80%的公众号,头条的平均阅读量低于1000,也就是说,存在一定商业价值的公众号已不足总量的2%…

注:数据来源于“西瓜数据”

这,是一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比赛。

那最终是谁赢下了比赛呢?

给你看一张2018年年度公众号的排行榜(部分截图),这是目前在这场比赛中处于第一梯队的“自媒体”们:

你发现了什么?

嗯?!

不是说自媒体吗?怎么都变成这些传统媒体了?

对的,最后脱颖而出的,绝大部分都是这些曾经的“专业选手”,比如传统媒体、专业的内容团队、曾经的杂志主编、公众人物、政府组织/大机构的官微等等...

红利期来临时,千万人蜂拥而至,有些人,向全网第一次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而有些人,他们早已身经百战,已经备好了一把磨了十年的利刃!

这,看似是一场在同一时刻开始的公平竞赛,但是,他们的起点是一样的吗?

这个就相当于一场马拉松比赛,原来只有专业选手可以参加,现在全民都可以参与了。

初期,普通人看上去也很厉害,甚至还有很多处于领先地位的。

但是,跑了一半你就会发现,业余选手不断掉队,前排队伍里已经鲜有他们的身影了...

最后,你揉揉眼睛,仔细打量,咦?怎么还是原来那几个专业选手在比赛?

这,原来是一场不公平的比赛!

02

比速度更重要的是能力

小锤虽然选对了方向,并开足了马力,但却发现自己的车技稀烂,结果横冲直撞做了很多废动作,走了很多弯路,而且抬头一看,身边还全都是职业选手!那么,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上节课我们说,想要提高效率,首先不是快,最重要的第一步,是要确保方向的正确,不然越快越离谱。

而当方向正确后,你最应该提高的,也不是速度,而是能力!

你得先把自己变成一个做这件事的高手,你才有机会赢得最终的比赛。

高手的优势,在如今也正在变得越来越大...

以前,社会遵循的大多是2/8法则,也就是20%的高手,拿走80%的市场收益。

但是现在,也许将变成1/99,甚至是1/999的世界!

因为互联网提高了连接效率,让彼此存在关联的事物更容易产生幂律分布,也就是强者愈强、富者愈富的格局。

过去,1个一流的销售员业绩能抵10个二流销售员,很厉害!但是你不会特别担心,因为你只需要再雇10个二流销售员,总业绩也能超过他。

但是现在,如果大家都通过互联网文案来营销,1个一流文案所创造的价值,可能比1000个二流文案加起来都要多…

过去,1个老师讲课讲得好,顶多在学校里报他课的学生多一些,但是教室坐满也就满了,其他老师还是有学生的。

但是现在,1个好老师在线上开课,可能就会抢走这门课在全国所有的学生!

所以,未来抢走你饭碗的,可能就是一位躲在某个小黑屋里的顶尖高手...

这,将是一个强者通吃的时代!

那你该如何成为某个领域里的顶尖高手呢?

03

高手之路

我们就从你还是个零基础的小白开始讲起,如果某个技能你完全不会,那么你该如何快速入门,然后一步步成为这里的高手?

特别注意1:此处,请先在心里默念一个你正在训练或最想提升的技能,然后带着“如何提升该技能?”这个问题来看下面的内容,这会让你的思考更加聚焦。

特别注意2:分清知识和技能,知识能学到,主要靠记忆,而技能只能习得,比如语言是技能,没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你无法熟练运用,今天讲的是“技能水平”的提升方法。

阶段1:入门

1掌握必要知识、获得基础物料

首先,你要做一些出发前的准备工作。

既然要学习一项新的技能,就好比你要进入一个新的世界,那么你就得先知道这个新世界里的规则是什么,哪些动作在这里能做,哪些不能做,你得先有个大致的了解。

因此,你需要先买一些相关的入门书籍,进行大量的泛读,掌握些必要的知识。不过,仅作为入门阶段的学习,网上搜索也许是更快捷的方式,很多入门教程也许都已经帮你总结好了。

比如小锤要学做自媒体,那么他得先知道做自媒体具体需要做些什么,比如内容运营、文章写作、图文编辑、插图设计、爆款文章的写作技巧等等...

比如你要去学打篮球,那么你就得先知道篮球比赛的规则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的动作,比如运球、传球、上篮、投篮等等;有哪些动作不能做,比如用脚踢球、把球放怀里往前跑...

然后,你还需要购买相应的物料装备,比如学篮球,那至少得先买个球吧,然后找到一个可以练球的球场;比如要学做自媒体,那你就得先注册一个公众号,选定一款编辑器,在电脑上安装PhotoShop、脑图等相关软件...

2通过模仿开始

做好了这些基础的准备工作,那下一步该从哪里开始学呢?

这时候,你需要开启人类天生的超级学习能力:模仿!

想想你是怎么学会走路的?你是怎么学会吃饭的?你是怎么学会说话的?

小时候,你可能还听不太懂大人们说的话,更无法理解这么做那样动背后的原理是什么,但你的学习能力却是超强的,你在短时间内就能掌握很多技能,这靠的是什么?

模仿。

你不需要理解为什么,你跟着做就行,做几遍,你也许就会了。

虽然这时候,你并不一定懂其中的道理...

但是没关系,我们现在的目的是快速入门。

相反,成人之后,我们学习的过程恰恰是反过来的,先学一大堆理论,看似懂了很多,却不常使用...技能的学习效率反而很低。

所以,入门阶段的学习,你得先会,再去理解。

比如你要学写作,那就直接去找那些你看着很爽很有启发的文章,然后模仿他的写作方式,从文笔到段落结构都不要放过,这样你就能快速写出一篇差不多的好文章。等模仿的对象多了,再结合一些写作的理论知识,你就能慢慢摸索出一些门道,进而拥有自己的写作风格。

比如你要学打篮球,那就直接去看你最喜欢的球星的比赛录像,模仿他的动作。不过,由于球星的很多技术动作要求都很高,你为了做出一样的动作,就倒逼着你去补相应的基本功,这样的话,你技能提升起来就会很快。

然后,不断重复练习,直至熟练。

3完成一次展示

最后,你需要完成一次成果展示,比如把文章公开发表到网上,去篮球场上和小伙伴打几场比赛,这样,你就算正式入门了。

当然,通过模仿学会的技能只能让你达到入门级的水平,想要再进一步,你就需要进入下一个阶段。

04

阶段2:高手

如果你不满足于入门级水平,想要成为人群中的高手,甚至想变成职业选手,怎么办?

继续不断的重复练习?模仿各种大师的动作技巧?

还是去学习战术套路?参加各种比赛和别人切磋?

不是!

你需要回过头,去苦练基本功

所谓基本功,就是组成你这个技能的一个个最小单元。

比如篮球运动中的:运球、传球、投篮、上篮、扣篮、试探步、三威胁...篮球这个运动,其实就是这些小单元的集合体。

再比如说,写作这项技能里的最小单元是什么?

是词汇量(动词、名词、形容词、成语…),是修辞手法(比喻、排比、拟人、倒装…),是关联词的使用(如果...那么…;因为...所以…;一边...一边…)等等…这些我们在学生时代都进行过一定量的训练,没有这些基本的训练,你可能连一篇完整的日记都写不出来。

这些最小单元就像是编写计算机软件时所使用的“代码”,软件和系统都是用这些代码组合起来的,因此,代码的好坏,将决定你的软件质量。

比如我小时候挺喜欢打乒乓的,在13岁左右的时候,就参加了一段时间的专业训练。

训练期间基本是不打比赛的,学员之间的切磋更多是被当成课后娱乐,也不练什么技巧套路,那专业训练练的是什么?

每天就是重复练习最最基本的动作,比如:步伐、发球、接发球、正手攻、反手攻、正手弧圈、反手削...

刚进去的前两周,每天就是:上午1个小时的体能训练,2个小时的正手攻球;下午2小时的反手攻球,再练2小时的步伐;晚上,练完1000个发球后回家。

日复一日,基础、单调、反反复复…

但是,仅仅这样训练了2个多月后,出来打路人局,只要对方不是同样经过专业训练的,甭管业余打了多久,基本上就是直接虐...

打球战术?

没有的。

都是最基本的动作,业余选手通常抵挡不住2~3下...

05

阶段3:专业选手

当你把基本功练扎实了,在大众的眼里基本上就是个高手了。

但是,这还远远称不上是专业选手。

就我这乒乓球水平,如果遇到真正的专业级选手,我就是一盘菜,还挺嫩的,经常被打的怀疑人生...

我和这些专业选手的区别在哪?

第一当然是练习的时长,我基本功练了...2个月,而他们也许是2年、10年。

而更重要的是...

他们在基本功扎实的基础上,掌握了很多技战术套路

也就是他们把「阶段2」中练习的这些基本功,彼此搭配,组合成了一套套更有用的“组合拳”。

这个过程,就像是把这些代码组合在了一起,编成了软件,软件的功能当然要比纯粹的“代码”强很多。

比如篮球运动里,单人技术套路有:Crossover(交叉步快速过人)、后撤步投篮、背身单打翻身跳投、欧洲步上篮…;多人配合的套路有:传切、突分、挡拆、高位策应、联防、三角进攻...

再比如,写作的常用套路有:SCQA、英雄之旅、疯传6原则、网络小说里常用的“金手指”等等...

由于专业选手的基本功已经非常扎实,再把这些基本功组合成套路之后,威力就会非常巨大。

很多业余选手看似也学过这些技巧套路,练的时间也足够长,但为什么一遇到真的专业选手,就高下立判了呢?

那就是因为他们的“代码层”是不过关的,也就是基本功不好,代码不好软件质量肯定差,差的软件用的再熟练,作用也很有限,就像花拳绣腿,打人不疼。

所以,如果你想要达到专业这个级别,首先还是得把基本功练得更扎实,在这个基础之上,你得花大量的时间开始练习各种套路,并在实战中积累经验,那么假以时日,你就能成为人们眼中真正的大神。

不过,这还没登顶,在他们之上还有一群人,他们就是:职业选手。

阶段4:职业选手

所谓职业选手,就是靠这门手艺吃饭的人,比如职业篮球运动员、职业作家、职业歌手、职业辩手…

这些人和专业选手有什么区别?

是比他们基本功更扎实,套路练得更如火纯情吗?

这个当然是的。

但真正拉开他们差距的,是另外一项重要因素,叫做:硬件条件。

什么是硬件条件?

就是类似于电脑的硬件,它是你软件运行速度的上限。软件再好,如果硬件性能不够,那整体的作用就要大打折扣,它是一切技术、套路、战术得以发挥的基础设施。

比如在竞技体育项目里,硬件主要是指你的身体素质,例如:身高、体重、臂展、耐力、速度、力量、爆发、弹跳、协调、反应...

同样一个动作,比如三步上篮,我和詹姆斯(NBA球星)做的动作看上去是一样的,但是他可以一个健步撞飞3个200斤重的壮汉,然后飞向天空来一记暴扣,而我只能踉跄两步后被一个大叔轻松盖帽...

说到这里,我估计你想和我抬杠了,你可能会说,那个谁谁谁身体素质也不是那么好,不也是职业选手吗?

比如我最常听到的案例是说一位叫“库里”的NBA现役球星,说他身材瘦弱,和普通人一样,靠一手精准的投篮称霸NBA。

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来看一下他的体测数据:

身高191,体重170斤,体脂含量5.7;

84kg级卧推举起10次,硬拉181公斤;

原地起跳74cm,助跑弹跳90.17cm;

禁区往返跑11.07秒...

什么概念?

他的弹跳堪比格里芬、威少(NBA中弹跳惊人的2人)、速度差点打破世界纪录、力量堪比詹姆斯(NBA中公认身体最强壮的人之一)...

这样的一个身体素质,在普通人面前就是个怪兽,而作为一个以投射见长的后卫,这样的身体素质在NBA也属中上级。

他只是投篮准?

嗯。

在同一个硬件级别中,大家再来比技术,就像拳击选手,不同的级别,根本就不能同场竞技(当然,不排除极个别跨级别还能打到一起的怪兽,这种极端案例这里就不讨论了)。

所以,如果你想成为某方面的职业选手,那么你除了需要夯实基本功、练熟技战术套路之外,你还得升级自身的硬件条件:

比如职业运动员,他们大量的训练时间是用来提升力量、速度、耐力等这些身体硬实力的;

比如职业播音员,他们需要通过训练提升自己横膈膜的力量,肺活量,以及舌头的灵活度等等;

比如职业作家和演说家,他们的核心硬件是知识量,以及知识之间的结构性,还有人生阅历、成功案例等等,因此他得花很多时间去学习、去经历,而不是一味的写一味的说,不然就会言之无物,或者说话没有信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