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下美国的交易市场上,出现了一个较为奇怪的现象:
流通中的硬币面值,有1美分、5美分、10美分、25美分以及50美分的。 却唯独没有面值为一美元的硬币 。
难不成是因为美国铸币厂,压根就没想起来有“一美元”这种银币面值吗?
美国政府表示: 被薅羊毛薅到这种程度,谁再发行1美元硬币,谁就是冤大头!
一波多少折的铸币经历
按理说,作为一个长期使用现金进行交易的国家,无论是出于对商品 价格合理化 的考虑,还是交易过程的 便利化程度 的考量,钱币的面值种类都应该更为样多样。
不然随时都可能会面临“找不开”的问题,英语听力中“九磅十五便士”的衬衫来到美国都得哭着回去,毕竟折换成12.4美元的价格,那个“0.4”美元根本就没有对应的面值,那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美国作为一个长年在生意场上游荡的老滑头,自然是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光是在硬币这件事上,就先后颁布了多个具有针对性的法条。
但是总体来说, 都没有发挥预期的效果,最终不得不变成一纸空文 。
美国的硬币最早出现在 1792 年,美国颁布了《硬币法》,决定铸发第一批美国硬币,面值为“1美元”的硬币也包含在其中。
但是由于都是“ 银币 ”,制作成本过高,流通性也不强,并没有在市场上掀起多大的水花,就销声匿迹了。
直到 1971 年,美国才算是正式开始发行普通的1美元金属流通银币。
硬币伴随市场交易不断流通, 扫盲效果十分明显 ,于是对于硬币上的 图案 到底印啥,就一直争执不下,甚至经历了 两次改版 。
在美国的硬币文化中,正面多选择印上具有代表意义的党政人物头像,反面多选择有名的山川建筑,或是具有代表性的物件,例如展开翅膀的雄鹰。
但 1979 年开始发行的安东尼1美元硬币上的图案却十分特殊——这是美国硬币上 唯一一次出现有名有姓的平民女性 ,除了图案新奇外,还创下了几项“第一”的记录—— 第一枚非贵金属小型币 , 第一次采用非圆形内边 。
但是这个十分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安东尼1美元硬币,由于 体积过小 ,容易与25美分的硬币混淆,所以也只在市面上流通了 3年不到 的时间,累计发行的8.6亿枚硬币,在1999年都还有600多万枚还未投放到市场中,一直堆在仓库里吃灰。
抛开尺寸大小的便利程度,阻拦在1美元硬币流通面前的还有 民众的观念 ,他们总是把硬币等同于“零钱”,觉得 硬币的价值赶不上同等面值的纸币 。
于是在安东尼1美元硬币被迫“下架”后的18年间,美国都没有再生产过1美元的硬币。
直到 1997 年12月,克林顿颁布了《新1美元法案》,开始了新一次的硬币流通尝试。
新的一美元硬币外表为金色,重量与直径大小都和安东尼1美元相同,只是 将新币的边缘改为平边 ,方便与齿边的25美分硬币相区分。
这一新的1美元硬币被称为“ 美国土著系列 ”硬币,正面图案为萨卡加维亚,反面则每年更换一次,均以反映土著文化的图案为主,至今仍在发行,不过 以纪念币的形式存在 。
2005年的“惨痛经历”
如此耗时耗力,还处处碰壁,为何美国却每隔几年就要再试一次,从来都没有打消过放弃铸1美元硬币的念头呢?
除了利用硬币流通来达到一定的扫盲效果外,“利益”二字也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虽然听起来 铸币为了省钱 这件事,有些别扭,但要不是有利可图不,美国这种“ 谁都可以吃亏,但是唯独我不能吃亏 ”的办事风格,根本不可能如此大费周章。
美国有专家专门测算过,如果大面积使用硬币,就能减少流通次数过多来带的纸币损耗,长此以往, 每30年就能节省下50亿美元的印钞费用,这不就相当于白捡的!
于是 2005年 的时候,美国铸币的想法就又开始蠢蠢欲动了。
硬币法案很快就被通过了,铸币厂没日没夜的响起铸币声,很快10亿美元的硬币就热乎出炉了。
出于对硬币流通性的考虑,政府还对各个州都下达了“自动售卖机翻新”的命令,要求美国国土上的任何一台自动售卖机都要能够使用硬币。
可谓是“ 万事俱备,只差老百姓来花 ”了,但是按照美国硬币发展史上的经验来说,这个时候不出意外的话马上就要出意外了。
老百姓不买单该咋办?硬币 又重还容易丢 ,比起纸币来简直没什么市场。
为了1美元硬币的成功推广,聪明的专家们想到了“绝佳的好主意”—— 用1美元纸币来购买1美元的硬币,在购买后政府提供免费包邮服务 。
虽然包邮很让人心动,但是老百姓们原本就不想要硬币,所以压根没几个人搭理这桩在政府眼里的“绝佳买卖”。
这时候不知道是哪个聪明绝顶的专家又承担起了建言献策的功能,紧接着政府又推出了一个新条令—— 可以使用信用卡购买硬币 。
为了那50亿美元能尽快实现“白捡”,政府甚至不惜在信用卡领域小小的赔上一笔,毕竟信用卡主要是靠向商家收取手续费的方式来实现盈利,现在为了更多人能够使用信用卡来购买硬币, 政府还主动承担了手续费的开支 。
除此外,信用卡还能进行积分兑换,一块钱积一分,积满一定数额又能够用来兑换东西,政府向老百姓投来的福利橄榄枝,的确是得到了热烈的响应,只不过响应的是大批的“ 薅羊毛党 ”跟“ 白嫖党 ”。
就以机票为例,当时信用卡的10万积分可以兑换一张飞往欧洲的机票,于是就出现了有人刷爆信用卡, 一次购买了足足有20吨重的240万个1美元硬币 ,顺利白嫖24张机票。
在实现白嫖后,这批硬币并没有完全失去“增值”的价值,毕竟还能够薅银行的羊毛。把 不花一分钱就用信用卡刷来的大批硬币,转手存入银行中,每个月还能收获一笔不菲的利息 。
政府费心费力,还自己倒贴手续费,最后从银行发行出来的1美元硬币又再次回到银行手中,老百姓薅到了大量积分和不菲的利息,不得不感叹“ 美国政府真是在努力地为民众服务 ”。
反应过来事情不对劲的美国政府紧急出台了限制政策,例如美人每次购买硬币的数量上限为1000枚,且每10天才能购买一次。
但是只要想薅羊毛,每人每年也能得到36500个积分,外加一大笔利息。
如此有利可图,老百姓拿到硬币的第一时间,不是用来进行商品购买,也没有闲心熟悉硬币上的名人名景,第一时间就是存银行。
政府原本的省钱和扫盲计划双双破产,还赔了一大笔,于是在 2011年 的时候,1美元硬币只能含泪再次退出美国市场。
结果事情发展到这里还有反转,1美元银币退出流通市场,成为纪念币后,却意外得到了美国民众的别样喜爱。
可以说十分具有戏剧性了。
同事不同命的中国硬币
很早就发现硬币独特价值的这些国家中, 中国 绝对算是极具代表性的一个国家了。
与美国略显悲惨的1美元银币发展史相比起来,中国的硬币发展历程简直可以算是美国都很羡慕的程度了。
中国的硬币起源时间要比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早得多,在 夏代时期 就已经出现了钱币,并且在历史长河中 一直都没有消失匿迹 ,反而是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价值不断传承。
在20世纪50年代,伴随着人民币的第二次改版发行,新时期的硬币也随即登上了历史舞台。
1957年12月首发的,具有壹分,贰分,伍分三种面额的硬币又被称为“硬分币”,与美国快速夭折的安东尼1美元硬币的命运截然相反, 这套新中国首发的硬币是我国使用时间最长的硬币 。
至此后,中国又先后发行了包括“长城币”“老三花”“新三花”等三套硬币,除了新三花外,大多都成为了用于 馈赠外宾 或是 收藏 等特殊用途,其中还包括一些 从未参与市场流通的珍惜币种 ——2000牡丹一元,2000菊花一角等。
在 2019 年时,中国又再次升级了造币工艺,为了更加便于民众的携带与使用,央行发行了从材质、外观、规格上都有所改良的第五套硬币,也就是“新三花”。
其中变化最大的当属面值为5角的硬币,由原来的钢芯镀铜合金材质变为钢芯镀镍材质,5角硬币材质的改变标志着,中国的全部硬币都进入到“钢蹦”时代。
虽然近几年间,中国的电子支付普及度较高, 但是在日常交易中仍然能够见到使用硬币进行支付的行为 ,家家户户的小孩子都还有使用存钱罐攒硬币的习惯,大多数家庭中都还能找出几个被珍藏着的老版硬币。
中国发行的硬币中,基本上都没有出现过类似于美国民众“不买单”的情况,偶尔出现流通性不足的情况还是因为 硬币的收藏价值过高,民众“舍不得花” 。
中美两国“同事不同命运”的硬币发展历程,或许也能折射出社会的其他方面,就例如民众与政府的关系等,十分惹人深思。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