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来看了一眼热搜,发现了词条“路温评价王一博”,于是就去搜索了一番,原来是在点评王一博的演技。
王一博走红的机制才是症结
不得不说,言辞之犀利,确实是锋芒毕露了。例如“像膨化食品放到了宴会主食环节”、“电影感的反义词——王一博”等等,不仅粉丝听了会觉着刺耳,想必大多数人也认为攻击性太强了。
虽然个人写过不少有关王一博的文章,但几乎没有提及过王一博的演技,因为实在是没有必要。夸其堪比影帝,一听就是假话;批其不会演戏,显而易见又过于武断了,只能说演技与王一博相当的艺人,在娱乐圈一抓一大把。
不过关键不在于此,关键在于王一博走红的机制,违背了事物发展的正常逻辑。当然了,这不是王一博一个人的问题,也不是一众流量艺人的问题,而是娱乐产业泡沫化的副作用。曾几何时,艺人想要上位,那么得先有受到广泛认可的代表作,也就是所谓的用实力说话。近些年的情形完全颠倒了,出现了大批人红作品不红的艺人,不能说他们没有作品,但作品的影响力极其有限,仅仅局限于个别小圈子,譬如如今张牙舞爪的饭圈。
故而,现有的机制才是症结所在,一旦症结消除了,一切自然回归正途。否则的话,即使没有王一博,还有张一博、李一博……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就事论事不等于在人身攻击的边缘蹦迪
言归正传,说回路温对王一博演技的点评,貌似触及了人身攻击的范畴,但又没有那么严重,有一种在越界边缘疯狂蹦迪的感觉。在个人看来,既然从事了艺人这份职业,那么就要接受大众的评论,这是由职业特性所决定的。不论是专业人士,还是普通人,皆可以对艺人以及其作品表达观点,路温也是如此。
但有一个大前提,就事论事足矣,人身攻击不可取。激烈的言辞的确可以博得更多的关注,但却丧失了可信度,在旁观者看来与粉丝互撕无异,使得自身也逐渐饭圈化了。何为饭圈化,例如某人批评了某艺人,粉丝大抵不会跟批评者据理力争,而是直接扣帽子,称对方是“拿钱来黑”、“某某豢养的营销号”之类的。如此操作,实际上等于将是非对错搁置一边,根据自己的需求把对方定义为坏人,既然是坏人了,那么说的话一定是谎言。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选择性忽略客观现实,这就是典型的自欺欺人,这才有了演技唯粉丝可见的说法。
同样的道理,路温称王一博是电影感的反义词,也是在选择性忽略客观现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等于完全否定了王一博作为一名演员的可能性,此类表达无疑是一种偏见。演技是可以通过磨炼得到提升,这一点对任何人皆适用,王一博也不例外。在个人看来,讲得严谨一些,王一博眼下在表演方面,属于业务能力与地位不相符,流量的加持使得其被严重高估了。
结语
最后想说,不知从何时起,放狠话成了网络上的流行文化,原本也无可厚非,意在强化所阐述的观点。但放狠话不等于没有底线,各种不堪入目的污言秽语更不是在宣誓自己不好惹,在别人的眼里与泼妇骂街无异。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