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2023年养老金上涨,低于5000元涨600,高于5000元不涨,可以吗?

2023年养老金上调,低于5000元涨600,高于5000元不涨,可以吗?

还有不到60天,2022年就要落下帷幕了,到年底左右不少退休人员很关心2013年养老金是否会如期实现上涨呢,十九连涨会如期来临吗?其实职工养老金上涨是有政策的延续性的,早在2005年开始,每年都有正常调整,而且最近这两年即使因为疫情影响,上涨的趋势仍未终止、只是涨幅略有下行而已,等待调整的同时、有一些网友留言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如下:

网友说“建议5000元以上的不涨了,二三千元的多涨点”,那么我们今天探讨这样一个问题,将这个网友说的范围扩大一点, 2023年低于5000元涨600、高于5000元不涨,这样做可以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看看明年养老金到底能不能上涨? 然后再看看低于5000元涨600、高于5000元不涨,这样做可以吗?

(1)人社部近期公布了一组数据,侧面释放了积极信号

10月26日,人社部在官网上公布了第三季度社保工作的相关数据,释放四点积极信号,为养老金明年的继续上调提供了坚实基础、因此2023年养老金上涨的概率比较大。

同时第3季度CPI物价指数上涨了2.8%、今年许多地区职工工资有上涨,所以这种种迹象表明,2023年养老金实现19连涨是比较稳的,可以吃下定心丸。我们接着看第二个问题。

2023年养老金调整时,低于5000元涨600,高于5000元不涨,可以吗?

明年这样实施的话可以吗?如果这样执行,我们先看看会带来哪些有利的影响,这也是许多众多网友支持的理由:

(1)能够让大多数企业退休职工和灵活就业参保退休的人员,有效抵御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带来的消费开支压力,保障养老生活质量。因为很多人养老金3000元左右、在物价上涨的环境下,确实倍感压力——比如以山东德州为例、2022年第三季度山东德州 主要 居民生活消费品价格总体呈现上涨的趋势,其中猪肉价格大幅上涨、 猪肉季均价19.15元,较上季度上涨41.02%、较去年同期上涨了32.99%,且鸡蛋价格也比上一季度涨了5.5%。 因此有部分网友留言说,如果物价不涨、自己也愿意养老金不涨。

(2)低于5000元涨600、高于5000的不涨,可以让多数企业退休职工提高幸福感和获得感,缩小高低收入差距、有利于一定程度上促进共同富裕,提升生活满意度。

(3)5000元养老金在大多数的地区还算是比较高的,这部分群体如果不涨、养老基金会减轻许多预算开支负担,而且不少人都觉得5000元养老基本够用,所以更应多关注5000元以下的人......

这些听起来似乎挺有道理的,但是任何事物都要一分为二地看,低于5000元涨600、高于5000的不涨也会带来一些弊端和负面影响,这也正是目前推行这种方案最大的阻力,总共有三个层面,逐个看看:

第一,会造成养老金金额倒挂的不公平现象,缴费少、工龄短的人、反而养老金待遇更高。

比如让4900元的 王大爷 涨600元、就直接变成了4900+600=5500元,反而比原来领5100元的 张阿姨 还高,张阿姨5100因为超过了5000、所以失去调整资格,反而待遇变得更低、反而不如王大爷了——然而张阿姨为什么之前比王大爷高200元、要么工龄长一点、要么个人账户养老金多一点、要么缴费指数高一点,但是形成这种“金额倒挂”很明显就失去基本公平了,换做你是张阿姨、你会同意吗?

第二,目前的养老金调整模式,已经基本兼顾了效率和公平,额外给予倾斜会显失公平

比如事退的刘大爷养老金5500元、今年定额、挂钩、倾斜三部分调整之后,每月上涨了192.5元,那个人涨幅就是 192.5÷5500=3.5%,明显低于今年总体涨幅4%; 然后企退王大爷养老金3000元、今年定额、挂钩、倾斜三部分调整之后,今年涨了230元,个人涨幅就达到了230÷3000=7.7%左右,很明显高于今年养老金总体涨幅4%,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也就是说,其实定额调整和倾斜调整部分,是有利于养老金低的人多涨钱的,分别体现了公平性的优待性。“挂钩调整”自带的激励属性、其实不能完全取消、不然的话以后谁还愿意多缴费呢?

第三,养老基金也将无力承担。 因为截止2021年底、企业职工人均养老金才2987元、转过之后平均数估计也就大致在3300元左右,但是企业退休职工人数大约有1亿人,其中大多数人养老金都在5000以下——所以有这么多人统一都上涨600元、仅仅一个月就需要多增加养老金开支600亿左右,毫无疑问、根本不需要多久养老基金就会变成 入不敷出 的尴尬状态。这样的话可能目前正在领养老金的人、后续根本无养老金可领了,你愿意吗?

所以综合来看,低于5000元涨600、高于5000元不涨是不太现实的,也是难以落地的,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评论、记得点赞、随手关注我。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