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7月8日,中国首届斗茶大赛暨2022中国十大茶王评比活动在北京老舍茶馆拉开帷幕。东南西北四大赛区同时启动报名,全国各主要茶叶产区协会积极发动,茶叶企业跃跃欲试,为茶品而斗,为茶王而战。本次活动将持续至11月,现南方农村报推出“中国十大茶王参评茶企巡礼”系列报道,提振中国茶产业,让年轻人爱上中国茶。在这里,有中国茶人对土地的深情,有中国茶人对茶这一片树叶的精心呵护,有中国茶人对产业的努力探索。
熟悉曹召初的人都知道,他有一个宝贝,从不轻易示人。那是一块制作于1959年的木匾,匾上油漆斑驳褪色,但依稀可以辨认出“五星制茶厂”几个字。一个甲子过去,这块木匾历经风霜,作为石牯塘小镇茶园从五星制茶厂到老茶农合作社,再到英德市英茶王茶业有限公司的见证物,多年来一直存放于曹召初的家中。他从老父亲手里接过来这块老牌子,细数已有十六年。
“接了就要接好。”曹召初接过接过当时不成规模的五星茶厂,在计划经济时代,见虫就打、片面追求产量而忽视茶叶质量的现象比比皆是。为了振兴茶厂,种出高质量的茶,曹召初反其道而行,禁用农药和化肥,但随即就被蜂拥而至的茶小绿叶蝉和茶角胸叶甲严重危害,茶园满目萧条。
在一片质疑声中,曹召初镇定自若。他用花生麸做有机肥,重新调整土壤成分及酸碱度,用人工锄草的方式替代除草剂……经过三年的努力,茶园的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完整的生态链基本形成。加上英德市常年气候温和,雨水充沛,石牯塘镇又是英德市范围内唯一一个没有工业的小镇,曹召初认为,此时已到了种植有机茶最佳的时机。
“这次比赛我们选送的英九,跟普通的英九是不一样的!”曹召初对自己种的茶非常有信心。时针拨回至2013年,曹召初将英红九号树种的枝条嫁接到老茶树上,大胆的想法背后蕴藏了他多年来的观察和思考:“老茶园里面都是1959年种下的群体种,生命力顽强,但相对来说品质没那么好,把它作为砧木和英九进行嫁接,既让英九拥有了老茶树的经年滋味,又能提高英九的成活率。”用嫁接后茶树的茶青做出的红茶,无论是外形、汤色、香气还是滋味,都比嫁接前要优质,这引起了不少当地茶农的关注。
与常规换种方法相比,老茶园采用嫁接换种可以保持接穗品种的优良特性,提早成园投产,提高经济效益,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嫁接也非常讲究技巧。“嫁接最主要就是做好防晒,还有接的时候一定要将接穗形成层和砧木形成层对准。”曹召初采用的是劈接法,在嫁接过程中需要及时浇水、遮阴,“总之就是嫁接工作做到哪里,浇水、遮阴工作就得进行到哪里。”虽然很费工夫,但曹召初坚持,只有将每一道工序都做得很细致,成活率才会提高。
老树接新穗,当时就连一些茶叶专家也在怀疑是否可以成功,曹召初硬是用不懈努力将成活率提高至95%。“干旱会影响保湿,所以一般选择下了雨以后再进行嫁接……”平时除了在茶园里忙碌,曹召初还会定期给镇上的茶农做科普和宣讲,推广他经过多年时间总结出来的嫁接经验。“嫁接后的产量比原来增加了将近一倍,现在我们整个合作社有五六百亩茶都是原来那个群体种嫁接过来的。”曹召初说。
茶树产量的提高,让石牯塘镇越来越多茶农的日子变得红火起来。除了在英德当地进行推广之外,2017年,曹召初也将修炼多年的制茶技术带到斐济,用当地诺丽果树的叶子制成茶叶,一改诺丽叶的苦味,使之变得清香甘甜,在当地和海外市场赢得了广泛认可。如今,在斐济各大商场和机场的免税店里,都能购买到诺丽茶,而且该产品也大量进入中国香港市场。
“现在才感觉真正把父辈的事业接过来了。”朴实的话语,彰显出一名茶人“兼济天下”的真挚情怀。曹召初对做茶的热忱,对家乡浓厚的感情,就像茶园里那棵枝繁叶茂的茶王树一样。经过曹召初15年始终如一日的精心呵护,它的直径从当初的一米六长到如今的八米,“需要十六各人才能围起来!”他骄傲地说。
【策划】严亮 洪继宇
【统筹】叶思敏 林佳
【记者】欧晓嫦
【来源】南方农村报 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