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传

包政:如何提高适应市场的能力?

时间:2022-10-11 22:16:19 热传 我要投稿

■ 作者:包政,包子堂创始人,人民大学管理学教授、博导,清华大学EMBA营销讲席教授,《华为基本法》主要起草者之一,深度分销和社区商务理论的开创者,中国德鲁克思想研究的权威。

■ 分享:包子管理学堂 (ID:bosstanwx)

■ 合作:15210600999(微信同号)

提高响应市场的速度,减少各环节的存货,只能在期量上维持供求平衡。面对不断深化的供求矛盾和难以缓解的竞争压力,企业更多地需要借助于 “产品概念开发过程”,围绕着“提炼需求概念(诉求)”和“刻画产品概念(卖点)” ,发挥营销职能的作用,把握市场变化的机会,拓展应用技术的机会,提高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

一、把握市场变化的机会

随着供求关系的逆转,消费人群或市场已经成为决定性力量,市场需求已经成为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企业必须依靠营销职能,从市场的变化中发现机会,提炼出具有策略意义的“需求概念”,发挥优势、超越对手、争夺市场。

1、难以把握的市场需求

从小生产到大生产,从规模经济到速度经济,诸多企业学会的是,如何在技术演进路线上开发新产品,如何在有形的生产技术基础上、或在物理平台上有效地创造产物质财富,如何运用促销手段,把多余的产品销售出去;并使消费者以为自己获得了所需要的东西。美其名曰“市场创新”、“实现顾客的梦想”。 没有学会的是,如何在争夺市场的策略思维引导下,把市场作为一种决定性的力量,持续帮助或支持消费者不断改善生活理念、生活品质和生活方式,不断强化自身的竞争优势。

尊重消费者的市场地位、遵循消费过程的需求原则,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定势,至少成为更多企业的使命宣言或口头禅。考虑到资源透支和环境透支的不良现状,事情更是这样。比如, 诺基亚“科技以人为本”,通用电气“用科技和创新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摩托罗拉“以公平的价格向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光荣地服务于社会” 。自然的问题是,究竟有多少企业弄清楚了市场需求并从中受益?

生产者或企业强调的是“效率”,以及成本、现金流量和利润;消费者群体或称“市场”追求的是“效用”,主要是消费者个人对产品或服务的“价值、效果、有用性和使用价值”的一种主观评价、体验或感受。 换言之,生产原则和消费原则是不同的,生产过程逻辑和消费过程逻辑也是不同的。 市场需求作为一种主观效用评价,极富个性化、广泛性和不确定性 ;比如,同样的产品或服务,不同的消费者及其生活理念、生活方式、生活水准和生活习惯,有着不同的效用感受;同样的事物、同一个消费者,在不同的时期或精神状态下,有着不同的效用感受。 现实的问题是,如何在产需矛盾关系中把握需求、达到双赢?

效用存在于消费过程之中,效用的感觉发生于消费结束之后;消费者的效用不是“先验”的,我们无法予以事先确认,也无法予以客观衡量。最为棘手的是“ 效用递减规律 ”,学术的概念是“满意度与供应量成反比”;世俗的语言是“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事实也是这样, 随着生产技术基础的进步,消费者的需求从“生理层次”上升到“心理层次”乃至“欲望层次”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在不断深化的产需矛盾中把握需求,并使企业具有某种组织能力,能够不断跟进并适应目标市场的需求变化?

产需矛盾是一个动态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其中包含着一系列偶然的事件,很少有人能够看到 偶然事件背后的动因 。即便事后分析,也未必能够说清楚当时的真相以及关键性动因。当年,可口可乐公司斥巨资展开大规模调研,希望弄清楚消费者对新配方的真实需求;包括深入的访谈,大样本的统计分析和大规模品尝试验,等等。然而,新产品面市后,引起消费者普遍的不满,甚或聚众抗议。理由是可口可乐属于美国人民,代表着美国的历史、文化和荣耀,不容任何企业随意更改。迫使可口可乐公司收回成命,维持原配方。对理性的生产者来说,这是一桩令人啼笑皆非、不可理喻的事件。可是,对感性的消费者而言,未尝不可;况且团结起来、伸张正义、迫使厂家让步,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现在的问题是, 离开了假设和见解,是否能够弄清楚对企业有价值的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不是一个独立的变量,而且,在很多情况下不是一个独立的自变量;往往受企业和竞争因素的影响而改变。当年,杜邦公司开发出合成革,称“可发姆”,意欲大规模取代真皮。所谓“以科技的进步,改善人们的生活”。为此,进行了大规模的调研、试产和试销,获得被试对象、包括制造商、经销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的一致好评。杜邦公司相信“可发姆”能够再创早年“尼龙”的辉煌。结果出乎意料,美国皮革联合会群起而攻之,从全球调集大量“制作精美、款式新颖”的皮鞋入市,配合大规模宣传攻势,强化真皮的需求概念;使消费者相信“只有真皮,才有如此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杜邦的可发姆为什么极力模仿真皮并酷似真皮,真正的原因在于它不是真皮”。迫使杜邦血本无归、退出市场。 最后的问题是,如何在企业、竞争者和消费者的互动关系中把握市场需求?

2、研究市场需求的目的

世上确实有人从市场需求研究中获利,并取得了惊世骇俗的成功;这就是百事可乐当年的总裁史考利。一次偶然的机会,史考利听到下属抱怨说,无法从海量的消费者调查问卷中,得出具有统计意义的结论;消费者依然我行我素,偏爱对手的产品。只有那些无所事事的年轻人,经常跑来填写问卷,领取可乐饮料,没完没了。受此刺激,史考利构建了独特的策略,以同样的价格、双倍的量,推出大瓶可乐; 以热情的姿态,接受乃至纵容欢乐开怀的一代新人 。一举成功,有效地整合了年轻的消费人群,形成主流市场的新生力量,与可口可乐平分秋色。

可以肯定,史考利非常清楚 市场是最活跃的力量,也是竞争的制高点;市场始终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市场唯一不变的法则就是一切都在变,市场中不乏变化带来的机会 。然而,并不是所有机会都可资利用,企业也没有这种能耐,满足各种个性化的需求。 他要做的事情,就是从消费人群及其需求特征的变化中,寻求克敌制胜的策略机会;就是通过策略手段,把市场需求特征“概念化”,以便集中配置资源,调整业务或开发新产品,有效地整合市场力量,形成竞争优势。

史考利是幸运的,找到了这种策略机会,把握住了新一代消费人群的需求特征。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形成了 新产品概念和新的价值主张,以及情感诉求 ; 并把整合市场的力量整合起来,攻击竞争对手的薄弱环节。 致使可口可乐想不出有效的策略和反击手段,又不敢简单模仿百事可乐的做法;模仿意味着产业领袖地位的动摇,意味着极大的转换成本。只能眼睁睁看着百事可乐,从冷板凳上站起来、登场、成明星。

企业不需要、也不应该漫无目的地从浩渺的数据、纷杂的资料、烦琐的统计、刻板的摹本中,寻找市场机会和线索,寻找需求的普遍规律。只有那些缺乏经验、见解和思想的咨询公司才会这样做,力图用数据、资料、图表、公式和方法说话,换取辛苦钱。按照 德鲁克的说法,离开了见解或假设,我们无法获取有价值的数据和事实,无法把握事情的真相和全貌,无法把握成败的关键。

企业需要的是,强化生产技术基础与目标市场需求之间的联系,发挥企业的优势条件,提高争夺市场的能力,维持日益复杂多变的供求平衡。企业需要的是,把需求当作整体策略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发挥营销中心各项职能的作用,依靠有组织的努力,去发现市场变化中的机会,形成史考利这样的策略假设。

首先,各区域分销管理平台或分销管理职能部门 ,必须以文字的方式,记录各次销售议决会议事项;必须搭建 “销售绩效管理平台” ,记录管理者(上司)指导下属的要点,记录客户顾问(下属)拜访过程的要点。拜访记录的要点,包括客户对市场或最终用户需求的理解,以及对竞争格局的理解;客户的策略意图、12个月至36个月的商业举措或实施计划、对产品和服务的客观需求,以及对客户策略意图和商业举措的评估;竞争对手的动向和可能的政策和策略,本公司的长处和优势,可能的机会和策略举措,以及在哪些方面需要做出的调整,等等。

其次,各区域营销中心的市场部或市场策划职能部门 ,必须定期从区域分销管理平台上,直接截取 “销售会议记录”和“绩效管理平台记录” 中的市场一手信息;并按营销策略框架进行分类,把市场信息转变为系统化的知识。或者说,把拦截回来的信息,分门别类地装入 有关策略的“知识筐” 内。知识筐的类别有“客户”、“消费者或最终用户”、“竞争者”、“企业经营业务”、“企业产品和服务”等。各知识筐需要进一步细化,比如,“客户知识筐”可以细化为,客户的整体战略、客户的市场意图、客户的盈利模式、客户的商业计划、客户的抱怨和要求,客户抱怨背后的人文动机或客观动因,等等;形成 “非结构化”的知识片断 ,如同中药房中的各味中药材,以备随时抓取和利用。

最后,营销策略职能部门或市场研究部, 需要围绕着企业领导阶层的策略意图,包括领导人十分关注的事项,或经常谈论的话题,形成若干个“策略命题”, 抓取知识筐的素材,如同按“药方”配药一样,形成结构化的命题文章,供领导阶层讨论和研究 。充分调动高层领导的直觉思维能力,以及综合思维能力,形成争夺市场的见解,聚焦于系统的策略构想或假设。然后,再经深入的调查和验证,形成整体策略议案。尤其要对策略议案中的核心内涵,进行专项研究;主要是 提炼“需求概念”和“价值主张”以及“情感诉求” 。

3、提炼市场需求的概念

提炼市场需求 涉及到两件事情,一是弄清楚目标消费人群或称“市场”认为有价值的是什么,二是如何精准地表达出来。 至今为止,尚无公认有效的方式,可以引导我们得出可靠而有价值的结论。流行的方法能够给我们的无非就是一堆似是而非的“名词”。诸如轿车 消费者的价值排序 是,安全可靠、易于驾驶、舒适、平稳、低噪音、美观、配置齐全、售后服务好、经久耐用、口碑好、内饰好、性价比好、品牌知名度高、转手价值高。还有轿车 消费者的各类生活理念 是,生活简单、享受人生、追求品质、与众不同、富有个性、挑战自我,等等。在此基础上,我们无法提炼需求概念,并支撑营销策略以及产品开发;甚至无法让我们清楚这些“名词”指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承前所述,在提炼需求概念方面,有效的方式是,大胆假设、合理设问、仔细求证、不断试错。 按照帕斯卡尔(Pascele)的说法,就是“ 摸索前进,灵活反应 ”。比如,日本的尼西奇公司,原本以为美国的年轻妇女不习惯家务活,喜欢闲暇时间,讲究生活品质;因此,把纸尿布的“市场需求”定义为“方便”;降低产品的成本,随用随扔,省却洗涤的麻烦,结果无人问津。后来明白,母爱是天性,关爱孩子是乐趣,不能贪图方便、委屈孩子。于是,重新调整了需求的概念,强调“关爱”;提高产品的吸水性,保护婴幼儿皮肤。最终赢得市场青睐,一度市场份额达到70%。

而 “试错法”需要的是领导者的行业经验、直觉思维力或洞察力,以及有组织地获取市场信息并予以结构化的能力 。童志远就是这样有市场质感的领导,知道如何去 点燃消费者心灵深处的欲望之火 。说欧蓝德“它会给你带来一个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它能很好的体现你工作的乐趣,能很好的体现你生活的乐趣,让你工作起来很愉快,生活起来很时尚”。

对于像房地产这类公司,可以把概念开发过程和试错过程合并起来;换言之,可以把部分推广过程前置,分阶段地吸纳准客户,参与新楼盘的“合作共建”过程;共同探讨未来的生活理念、生活方式和生活品质,共同商量房屋的造价、内外结构、功能区隔、装饰装潢装修、环境设施,以及未来社区建设。以此 听取消费者的心声,把握目标消费人群的需求特征和具体内涵 。所以,有些企业把产品概念开发,委托给营销中心的推广职能部门,不无道理。不过宝洁公司,把产品概念开发职能,放在产品发展部。

与需求概念相对应的,是价值主张和情感诉求。 这往往是 产品表现力的关键,也是市场推广方案和各类策划方案的基准 。 任何一个市场或客户,选择什么企业及其产品和服务,都是基于自身的核心价值理念和情感诉求 。 所谓“依据价值观做出选择”,又称“决策的价值前提”。 因此,企业必须针对目标市场,提出自己的价值主张和情感诉求。以此整合市场的力量,所谓“志同道合”或“情投意合”。 价值主张及情感诉求,没有“对错”、不辨“是非”、无关“好坏”;关键在于合拍,产生共鸣,产生心灵上的沟通;使消费者感到合情、合理、合适、合意;至少要给消费者一个接受企业及其产品和服务的理由。

价值主张及其情感诉求,必须有针对性的、有个性的、有感染力;随着市场需求趋向于情感化、个性化和多样化,事情更是这样。 比如,“劲酒好喝,可不要贪杯”,“孔府家酒,令人想家”,“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五月黄梅天,三星白兰地”,“轻松一点,来根雪茄”,“鹤舞白沙,我心飞翔”,“沟通从心开始”。因此, 在提炼价值主张和情感诉求方面,灵感比方法更重要;可行的方法是,广泛征询创意 。

从提炼需求概念,到提出价值主张和情感诉求,成功案例莫过于“王老吉”。1996年,加多宝公司把道光年间的“凉茶始祖王老吉”,变成红色罐装饮料,俗称“红罐王老吉”。经过7年努力,年销售收入达到1个亿,并出现停止增长的态势。本源问题是,当初只想割断“王老吉”与“凉茶”的联系,增加甜度、采用红色易拉罐,使之看上去很像“饮料”;没有进一步提炼“红罐王老吉”作为一种“饮料”的需求概念,无法刻画或突出“产品特性”。与此相联系,广告语为“健康家庭、永远相伴”,含含糊糊,无法与消费者建立心灵上的联系;消费者不清楚王老吉究竟是“祛火汤药”还是“健康饮料”,更不清楚喝王老吉的理由。2003年,加多宝公司追本溯源、回归原点,寻求彻底解决问题的办法。从普遍的“清热、解毒、祛火”消费意识中,提炼出“预防上火”的需求概念,提炼出“不用害怕什么,尽情享受生活,怕上火,喝王老吉”的价值主张及情感诉求。巧妙地与“红罐王老吉的产品特征”匹配起来,摆脱了竞争品牌的纠缠,隔断了凉茶“祛火药”概念的联系。加之成龙配套的策划活动,形成强大的市场攻势,带动着销售收入迅速增长;2003年达到6个亿,2004年10个亿,2005年20个亿,2006年30个亿。

二、拓展应用技术的机会

提炼需求概念以及价值主张和情感诉求的落脚点,是刻画产品的功能特征,进而,探索产品技术手段,使“市场需求”(What is needed)和“技术可能”(What is possible)在组织状态上有效地结合起来;假以时日,在产品的盈利能力和影响市场方面,积累难以模仿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

1、明确产品的功能特征

人们受工业化思想得影响,习惯于从“技术”到“产品”的思维,把产品当作是技术进步的一个结果;而且,还把技术作为生产的一种延伸手段,强调产品要易于标准化生产、易于规模化生产。这就障碍我们从“市场”到“产品”的思维,抑制了营销职能的作用,限制了企业应用技术手段的机会。所以, 德鲁克告诫说,技术是手段、是成本;企业需要发挥营销和创新的作用,创造价值、获取收入。

面对现实,企业应该改变原有的思维定势,把技术当作一种手段和成本;借助于营销职能,找到发挥作用和摊销成本的机会。 工业品生产企业,诸如软件公司、工程公司、设计公司、原辅料公司,不必拘泥于规模化的产品生产和销售业务;可以向IBM公司学习,借助于市场营销的职能,发育营销工程师队伍,甚至可以整合外部的技术专家和专业工作室, 逐渐渗透到客户的价值链中去,逐渐从产品销售,转向技术服务乃至管理咨询 。并在合作共事的过程中,把握客户的需求变化,进行“产品概念开发”;反过来,促进原有产品销售业务的发展,强化企业的盈利模式。

然而,消费品生产企业,还很难摆脱成本的约束,直接应用技术于个性化的需求,创造令人瞩目的收入。只能借助于“产品概念开发”方式,系统传递市场机会和需求概念,引导研发中心乃至生产中心发挥作用。因此,需要在营销中心设立专门的职能部门,跟踪市场变化过程,发现产品创新的机会,形成产品概念。宝洁公司就是这样,设有“产品发展部”,专门从事产品寿命周期管理、产销衔接管理和新产品概念开发。

产品概念开发的关键一环,就是按照“需求概念”,确定“产品特性”或刻画“产品功能特性”。明确用什么样的产品及其功能特性,来满足需求概念、捕捉市场机会。 比如,尼西奇纸尿布的产品特性是,突出“吸水性和透气性”,匹配于市场“关爱孩子”、“保护婴幼儿皮肤”的诉求。百事可乐突出产品的“大瓶”特征,迎合年轻人“独树一帜,享受青春活力”的心理诉求。劲酒以“小杯装”的产品特点,匹配于“滋补酒不易大量饮用”的需求特性,以及“不要贪杯”的价值主张和情感关怀。

“产品特性和需求概念” 两者的匹配程度,决定了新产品的成败。1959年,本田公司初入美国市场,看到的是地域辽阔、道路宽敞的大国气派,以及清一色的大功率、大噪音、大模样的“重型摩托”。以为美国人“好大喜功”,诸如大房子、大汽车、大冰箱;不敢贸然行事,主推自己擅长的“轻型摩托”。另外,又怕冒犯美国主流市场的“黑皮夹克骑士”和经销商,尽管野蛮飙车已经成为公害;不敢另辟蹊径,提出自己的价值主张,发展自己的技术优势和产品系列。结果可想而知、毫无建树。一年后,迫于无奈,重新定义市场需求,倡导文明人骑文明车;采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生撰写的广告语,“你在本田摩托车上遇见最文明的人”;主推50cc等自己长项的轻型摩托车,加上零售王国西尔斯公司的帮助,一举成功。5年内销售收入增长了150倍。

成功的产品往往具有很好的内在一致性,从目标市场、到需求概念、产品功能、价值主张和情感诉求,浑然一体 。比如“欧蓝德”,把目标市场定义为“追求成功、讲究时尚的年轻人”;把目标市场需求,定义为兼具轿车、商务车、SUV特点的“全时全能四驱轿车”,并与竞争对手的产品猎豹飞腾、特锐和本田CRV区隔开来。产品的功能特性或卖点是,SUV的通过性、MPV的空间(车身比一般车高100厘米)、轿车的舒适性、中高档次(2.4的排量,262的轴距)、欧3排放、油耗低(百公里油耗7.1)和上下车很方便。广告表现突出女性化、时尚、美感和艳丽,广告语是“一上车,就坐在时尚的前排”、“工作只是业余爱好”。

应该指出,像服装、鞋帽、食品、电子消费品这类企业,需要频繁更新产品,必须努力形成“产品战略”、“产品技术平台”和“产品线规划”,为“刻画产品特性及功能”提供前提,确保产品的前瞻性,产品开发过程的经济性和各产品的统一性。比如,康师傅的各种方便面,从大众市场的“各档次系列”,到儿童市场的“中低档小虎队系列”、女性市场的“中高档的巧玲珑系列”,相互支撑、相互协调,形成有机的战略整体。

2、提高技术应用的活力

企业不是机械传动装置,无法把产品功能要求,按流程传递给研发中心去开发。产品概念也不是一种容器,无法简单地把技术要素注入进去。 企业最活跃的因素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营销人员在产品创意过程中,尤其在刻画产品功能特征时,必须与研发中心人员互动,共同探索技术上的实现手段。 按迈克尔•E•麦克哥拉斯的建议,营销人员和技术人员需要频繁地、连续不断地进行沟通,直至共同提出新产品的立项建议。

从市场机会,到需求特征、产品概念、功能特征、技术应用,是一个逐渐收敛的过程,也是逐渐舍象或抽象的过程。最终以有限的几项产品功能组合,去面对广泛而不确定的市场机会,其中存在着极大的风险,弄不好回不到争夺市场的策略层面。或者说,难以成为整体策略方案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产生整合的市场影响力和支配力。这就需要营销人员和技术人员的通力合作,本着“不遗余力、穷尽方法”的精神,深入思考、反复推敲,提高技术应用的活力和创造力。

营销人员必须通过技术人员的帮助,才有可能打通“市场机会”和“技术手段”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做出有效的功能选择和功能组合,构建有市场吸引力的产品;反之,也然 。同样是手机产品,营销人员想到的是,如何让商务人士打发无聊的时间,或使烦人的机场等候、购物排队和会议跑题的时间变得有意义;比如安排计划、总结经验、查询股票、收视新闻、联络联系。技术人员看到的是一堆功能模块和技术性能,包括语音输入、数据传输、菜单搜寻、存储方式、手写格式、电池容量。只有两者结合,才能有效地确定产品的组合功能,开发出富有创意和吸引力的手机。

一般而言,产品创意过程,决定着“市场机会和技术手段”的结合程度,影响到产品面市后的表现力 。产品开发过程,只与组织效率以及可控程度相关,决定着技术应用的成本和产品上市的速度。然而,产品在正式立项之前,企业往往不会、也不应该过早或过多投入研发费用和技术人员;只有当“产品概念”通过评估,通过“产品审批委员会(PAC)”评估,才能正式立项,建立项目小组,进入产品开发阶段,配置研发人员和运作费用。

因此, 企业要鼓励技术人员,以非正式组织的方式,参与到营销中心的产品概念开发过程;鼓励营销人员在进入“产品功能刻画”阶段时,尽早从研发中心物色到合适的人选,担当“项目的发起人及其助手”,共同完成产品概念开发过程的最后工作,直至产品开发项目正式立项 。届时,开发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研发中心,转移到产品开发项目小组之手,组长为“项目发起人”。营销中心的高管人员以“项目管理核心小组成员”身份,参与产品的开发全过程;营销中心各职能部门按计划要求,为各项目提供专业性支持。

按照理论的概念,技术人员一旦作为项目发起人参与“产品概念开发”,就成为研发中心的一个项目,称“第0阶段”的开发项目,必须纳入“产品开发管理核心小组”和“产品审批委员会”的管理范畴之中。 管理的重点是,依据经验和假设,评估产品的“市场机会、竞争要点和技术优势”,并责成立项申请者深入思考和求证,解答管理当局的疑虑。 按照成功企业的经验,最终要淘汰30%立项创意,筛选出有价值的产品概念,进入正式立项开发的“第1阶段”,即制定详细的产品开发计划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