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比亚迪上榜《财富》世界500强的新闻登上微博热搜。当天晚上,比亚迪公布了7月销量,约16.26万辆的销售成绩再次让业内外眼前一亮。毫无疑问地,刚突破万亿市值就迎来“双喜”的比亚迪,正释放着前所未有的冲劲。
在新能源大潮中,国内汽车市场的厮杀异常激烈,各大车企都铆足劲分食蛋糕。而比亚迪,无疑是表现最亮眼的那一批:2021年,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的年销售量为59.37万辆;而今年上半年,其累计销量已达63.82万辆,同比增长率高达324.8%。
比亚迪究竟有哪些“人无我有”的特质,能够支撑其从拥挤的新能源赛道中杀出重围?
厚积技术
在比亚迪的总公司办公大楼,一进大门就能看到几乎覆盖了整面墙的一句话:技术为王,创新为本。
技术、创新,于比亚迪来说是鞭策力、更是强基之本。从比亚迪的2021年年报可知,截至去年年底,比亚迪研发人员超4万名,年研发经费支出为106亿。高额的研发投入,反映到业务上来,便是比亚迪在各个领域的突进。
截至今年6月底,比亚迪申请的专利累计达到3.7万件,专利授权数也有2.5万。其中,在新能源领域所获得的相关专利便有近万件。目前其新能源产品覆盖范围包括光储一体化、动力电池、消费类3C电池等各个领域,形成一道完整的产业链。
3月,比亚迪宣布将全面停产燃油车,将业务重心投注到纯电动汽车和插电混动汽车。率先宣布告别燃油车时代的底气,源于其在汽车领域的颠覆性突破:凭借e凭条3.0、DM-i超级混动、CTB电池车身一体化等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比亚迪走出了一条全面自主创新的道路。
为了实现全产业链的自主可控,比亚迪还在半导体领域进行探索。比亚迪半导体在2004年成立,十余年间通过自主研发,在光电半导体、智能控制IC、晶圆制造与服务、功率半导体领域都深入布局。如今,比亚迪半导体手握一系列核心技术,产品线十分丰富,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汽车、动力电池、半导体之外,手机部件、二次充电电池等业务也没有被落下,比亚迪涉足广而深、泛而精,“多线程”推进技术研发探索为比亚迪充实了“里子”了,推动其以破竹之势在各个领域攻城拔寨。
以“质”突围
销量攀升的背后,是比亚迪在产品性能上的极致追求。
纯电车主最关心的续航能力,恰恰是比亚迪的强项,而这也是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最大的竞争力。
以7月份销量同比提升305.6%的唐EV为例,唐EV的续航里程达600km。同时,尺寸与唐EV相同、车身更重、价格与比亚迪同档次的大众SUV,其续航里程为500km。相比之下,比亚迪纯电汽车的性价比、性能优势瞬间凸显。
2021年9月份,比亚迪公布了e 平台 3.0,作为一款基于热泵的整车热管理技术平台,它标配八合一电动力总成,通过减重、缩小空间占用率,降低能耗,可以让纯电汽车的最大续航破 1000km。
而在安全性问题上,比亚迪研发的刀片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强散热性能、长循环寿命等优势。将刀片电池搭载到e平台,可以进一步提高电动汽车的安全性。
在混动领域,比亚迪产品同样不输。其自研的DM-i 超级混动系统包含刀片电池、EHS 电混系统、 1.5L 高效发动机等核心部件,通过大容量的动力电池供电,以及大功率的电机进行驱动,降低了对发动机的依赖,相对来讲油耗更低、动力响应也更好。
除此之外,以唐 DM-p为代表车型的 DM-p 动力系统,主要针对四驱性能车型,配置了后桥电机、双离合变速箱、BSG电机、2.0T发动机,相比 DM-i 超级混动系统,性能更加优异,100km加速仅4.3秒。
出海扩张
出海抢市场,是比亚迪进一步扩张“版图”、拔高销量的重要一步。
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出海,在去年5月份便拉开了序幕。去年5月19日,第100万辆新能源车的下线活动中,比亚迪宣布交付了500辆唐EV给挪威,首次闯进欧洲乘用车市场。
此后,比亚迪又进入了巴哈马、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乌拉圭、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家。
今年7月21日,比亚迪正式宣布进入日本市场;紧接着,8月2日,比亚迪又宣布将进入瑞典、德国两大汽车制造国。
尽管在这之前,比亚迪的商用车就已经在瑞典、德国、美国、芬兰、日韩等发达国家成功开拓出了市场,全球累计销量也达到了8.5万台。但如今,比亚迪瞄准日德瑞这三大乘用汽车传统制造强国开辟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显露出比亚迪对其产品成熟度的自信,以及对电动化加速演进、海外新能源汽车市场逼近爆发临界点的趋势的捕捉。
今年6月,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是27.4%,相对去年已有很大提升。但同时,在碳中和愈发成为全球共识的时代演进过程中,新能源在各个国家的渗透率都在上升。
挪威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是90%,瑞典、荷兰达到了60%,德国也超过了35%。冰岛更是早在去年12月份就完成了新车的全面电动化。足够高的渗透率,为比亚迪提供了更多辗转腾挪空间。
有理由相信,比亚迪的冲刺之路还只是刚刚开始,在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比亚迪还会有什么大动作,或许可以期待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