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黑的夜空被火把点亮,寂寥的小路回荡着歌声,大山中的生灵与黎族人聆听着动人的祝词。在不远的前方,火把成双成对,寄予着亲人们真挚的祝福,对生活美好愿景的向往与追求,成为了黎族人最为朴素的情感,人生的仪式宣告着生命进入了崭新的阶段。
新娘在众人的拥簇下跨过火堆,驱散身上的邪魅与污秽,岁月与时光的经纬清晰可见,镌刻着黎族先民们的守望,也印记着黎族子孙们的深深期许。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孤儿女孩名叫江美,她容貌出众、聪明勤巧,可她贪财的哥嫂却为了高价彩礼,将她嫁给财主的儿子。江美日夜哭泣,善良的财主儿子不忍见她如此悲痛,便放她回家,可一心贪财的哥嫂却恼羞成怒,将江美驱赶到寥无人烟的深山里种山栏,繁重的劳作令江美难以承受。此时,一位龙子出现及时帮助了她,二人也因此结下了生死姻缘。
狐疑的哥嫂发现了江美的秘密,并趁江美外出时假扮江美刺伤了龙子,得知真相的江美见到了奄奄一息的龙子,他告诉江美岸上的榕树就代表了自己的命数。虽然江美日夜守护着榕树,却仍然阻止不了榕树的倒下,悲痛欲绝的江美最终随着龙子殉情而去。江美死后,她的哥哥用石头为江美做了棺材,族人们将石棺推进水中时,只听一声巨响,石棺好似重重地撞到了河底,同族的堂弟潜入水底,竟看见两副石棺摆放在一起,堂弟按照习俗规定将在棺材底下摸到的几片树皮带回岸上,并发现树皮上有精美的图案,认为这是来自江美的赐福。从此,江美图案就在赛方言地区流传开来,延绵至今。
海南省民族研究所 原历史文化研究室副主任 史学助理研究员 黄文英
当人们看到赛方言地区的黎族妇女,身上穿着美丽的筒裙,问她是什么时,她会自豪的说这是“江美”。
黎族赛方言地区的女子从江美的传说故事中,衍生出多种多样的江美纹样,她们融入生活经验,使其与其它动植物纹样结合构成了叙事的意义。黎族人通过黎锦纹样的叙事功能,将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高度浓缩在一方小小的黎锦之上,映照着黎族人的所思、所想、所悟、所愿,也传递着黎族人对美好生活愿景的期盼。
江美的爱情传说经久传诵而不衰,造就了黎族人淳朴的爱情观,也注定了黎族人特殊的婚礼习俗。织绣着婚礼纹样的黎锦,就像一幅幅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透过它,我们得以窥见黎族传统婚礼的神秘。
黎族先民在与自然的相处中逐渐学会了用树根、树皮、树叶、藤等植物,配制多种颜色来染制纺织品。其中黎族赛方言地区服饰中就包含了多种色彩,绿色和蓝色是当地新娘服常用的色彩,它是天地赋予的生命之色,寄托着妇女容貌似花,能够开花结果的美好愿景,而黑色则更多代表着吉祥、永久与驱邪逐妖。
送彩礼,是传统黎族婚姻中十分必要的环节,当天男方家要派出几位能说会道且擅于歌舞的亲眷,担着装满礼品的箩筐前去送礼,以讨得未来亲家的欢心,而这聘礼的内容也有着独特的讲究。其中最不能缺少的,就属那一筐新鲜翠绿的槟榔,俗话说“一口槟榔大过天”,在黎族婚俗中,槟榔自始至终都有参与。
出嫁当天,女方家的女眷们早早便为新娘梳妆打扮,绣了面、洗了头,装点上珍贵的银饰并穿上黎族传统的新娘服,在晨曦与黄昏中倾心交谈。在新娘妆戴的同时,男方这边派去的十四人接亲队,伴随着暮色来到女方家,女方家也早早为大家准备好了黎族特色的长桌宴。
黎族是个爱美、创造美的民族,赛方言妇女擅长把当地特有的矿物云母经过精心磨制加工,制成云母片镶固在筒裙上。新娘穿上这样的筒裙,在月光和火光的照耀下显得光彩动人。
在历史长河中,黎族族群不断地交流、交往与交融,在海南岛上的黎族人因此形成了稳固而统一的文化认同性。黎族人的婚礼形式丰富多样,与黎族赛方言举着火把迎娶新娘不同,部分黎族哈方言妇女在婚礼图中,织造出他们乘坐轿子和马匹迎娶新娘的场景。
黎族人通过纹样的记录功能,生动演绎着各具特色的婚礼形态,使得黎族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跃然锦上,不同的是纹样记录的婚礼场景,相同的是黎族人对于美好生活的愿景。江美的传说故事,激发了黎族赛方言先民对精神世界文化的探索,并将自身的文化意识薪火相传。
黎族文化跨越千年,不同地区的黎族人,以不同方式举行仪式,以祈求安康,让族群繁衍生息。在无文字的社会,仪式和庆典,通过把扩张的情境制度化,而保证了文化意义的传播。在文字缺席的情境下,黎锦作为特殊载体,将真实反映黎族人婚礼习俗的生活图景记载下来,复原和传递着这个古老民族对美好生活愿景的期盼,及源远流长、代代相传的文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