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天梯与人梯:马化腾的科技十年

文/川川

编辑/大风

11月6日下午时段,马化腾的工作日历是空的,他照例会给自己“放半天假”,提早候在屏幕前。看WE大会全程直播,早已成为他多年的习惯。大会开播后,他把直播链接转发朋友圈:“值得看看”。

为首届WE大会演讲之后,他也再未现身于历届会场。这场会,镁光灯下的主角应该是,也只能是科学大家,那些走在前沿的探路者。

环绕他们,每年有上千万人从繁冗琐事中抽身,痛痛快快地烧次脑,让心中的“星辰大海”再澎湃起来,就像一场向科学的集体致礼。而今,这场仪式已走到了第十个年头。

“科技树”主题,在去年WE大会刚落幕时就敲定下来,与更早之前的一次提案有关。

马化腾想建一座开放的永久科技馆,这一夙愿五年后将在深圳前海实现,彼时腾讯新总部园区会在此落成。科技馆展什么?怎么展?马化腾盯得很紧,在多个方案中,他一眼相中了公司内部团队的创意方案“科技树”,称之“完美”,当场拍板。

按照设想,这棵科技树以多项基础科学为根脉,以各学科发展为枝干,分别溯及人类百年科学脉络和突破性成果。在此之前,人类庞大宏伟的科学体系还从未以这样可视化的树状体系呈现过。这无疑是一个宏大的项目,更何况是对一家企业而言。

树的生发成长,树的根干枝叶,树木如育人的意向,也与“科技史”天然契合。

马化腾兴奋又迫切,甚至等不及场馆落成之日,“有没有可能提前建好一个呢?”他追问道。

“科技树”的雏形,在今年WE大会的舞台上亮相。它从混沌的黑暗中生发出来,凝结着一个个科学探索者的智慧,成长出万千枝桠,向代表未来的无尽高空延伸。

这一刻,距马化腾在首届WE大会定下“不谈商业,只谈未来”的基调,整十年。

为“天梯”登顶搭梯木

WE大会举办,奉科学探索与突破为先,常被认为带有强烈的马化腾个人特质。那些宇宙探索相关的话题,也自然地与马化腾是骨灰级天文发烧友联系在一起。

受《我们爱科学》科普杂志的启蒙,马化腾爱上了天文。在报考大学专业时,他曾认真考虑过天文,但在现实与梦想之间,最终选择了计算机。多年后,他在接受采访时表达了遗憾。

庆幸的是,梦想还在,热爱也从未消退,现实中助人攀登,亦是为己“圆梦”。天文是基础科学的七大学科之一,它带给马化腾的,有科学文化的熏陶浸染,也有对心性格局的潜移默化。

“看看星空,会觉得自己很渺小,可能我们在宇宙中从来就是一个偶然。所以,无论什么事情,仔细想一想,都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能帮助我在遇到挫折时稳定心态,想得更开。”马化腾如是说。

十年间,霍金、彭罗斯、温伯格、潘建伟、姚期智等80多位全球顶尖科学家登上WE大会舞台,诺奖得主亦是常客。以此为起点,还衍生出给孩子们讲科学的“青少年科学小会”,聚焦医学突破的“医学ME大会”。

单从大会的演讲内容和嘉宾的豪华阵容,很难看出这是由一家企业举办的。在常规的考量逻辑里,企业花钱讲科学,这可能不够“科学”。

十年间,腾讯曾登上高峰,也曾历经低谷,但这场科学WE大会雷打不动、年复一年,过亿人次的观众在这里走近科学,心系未来。

天梯高而险,科学探索,如攀天梯,而科技强国,根基在人。让更多青少年成为科学的拥趸,先去摸一摸科学的天梯,科学家登顶才后继有人。

WE大会,是为倡导全民尊重科学,培养生力军登顶的“天梯”搭的一根梯木,也是马化腾为腾讯在科学领域投入播下的一颗种子。“内心不渴望的东西,你永远不可能靠近”,马化腾在2018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

2018年,在深圳总部,马化腾与知名教授饶毅餐叙良久,讨论为那些已经在“攀登天梯”的科学家,腾讯还能做哪些事?

此前两年,马化腾捐赠了西湖大学和未来科学大奖,前者是科学家施一公牵头创办的基础研究型大学,后者是科学家和企业家共同发起,以民间资金推动基础科研的赞助奖项。

2018年,在当年的未来论坛上,马化腾受到触动,抛开中规中矩的讲稿,面对“重应用、轻基础”的现状,感性地提出“沙滩盖楼论”,呼吁“不能再抱侥幸心理,一定要投入更多资源做基础科学研究”。马饶二人会谈,就在此同期。

他问道,“科学家们做研究到底有什么痛点?”听到饶毅谈及青年科学家们面临的实际压力,马化腾留下一句话——“我找团队跟进”。

很快,几轮科学家代表座谈会启动。当年11月,马化腾和饶毅、杨振宁等科学家共同设立“科学探索奖”,腾讯基金会先期出资10亿元,面向九大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不计商业回报,坚持长期运营。奖项评审,科学家说了算;奖金使用,获奖人自由支配。

迄今,奖项已经资助了200位青年科学家,每人在5年内获得300万元(税后)奖金。

4届科学探索奖,200位青年科学家获得奖金

解决问题是持续的,在和科学家们沟通后他发现,科学研究中越是从0到1的基础研究,成功后的价值越大,但这种项目探索性与风险性强,往往周期也越长,容易成为“冷板凳”。

“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由此发起,2022年4月,项目启动,10年再投100亿元。“这个项目专注支持基础研究,而不是偏应用或即将成功转化的科研领域,希望能为我们国家的基础研究奠定一块‘新基石’”,马化腾对项目助力开拓学科前沿、推动原创突破充满了期待。

出资让青年科学家和专注基础研究的科学家们安心冲顶,是马化腾为这座“天梯”搭上的又一根梯木。

攻坚的“人梯”之战

事实上,在思考“腾讯应该做什么”的问题时,扶助全民和科学家“攀登天梯”,并不是他的全部答案。

2019年全国两会,马化腾以人大代表身份递交《关于充分发挥社会力量 加强中国关键核心技术与基础科学研究的建议》,提出“从国家层面推动关键核心技术与基础科学研究投入多元化,除中央财政加大投入,鼓励地方、企业、公益基金、个人等社会力量多管齐下;理顺联合研发合作机制,鼓励和引导有意愿的企业积极与科研机构联合研发,加强应用侧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力度。”

完整答案可以拼接出来:以己之力支持基础科学普及和研究,还要躬身入局,真刀真枪地加入冲顶大军——如果前者是助人登顶天梯,后者就是肉搏的人梯之战。

这份提案,源自腾讯几年实践的经验总结。敏锐感知到一场计算革命正在爆发前夜,自2016年起,腾讯加速转向,挺进创新的深水区。

“如果国外在量子计算等基础科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破解我们计算机的密码就是"秒破’,那时我们将无能为力,所以必须要重视基础科学研究。”马化腾在多个场合强调,“应用创新的大厦每向高建一寸,基础研究的地基就要向深挖一尺”。因为“应用创新是在科学家拓展的疆土上去建楼,基础研究是拓展人类认知的边界,意义更重大。”

2016年,腾讯最高决策层总办召集技术汇报会,科学被认定为接下来的决定性方向;接下来,张正友、张胜誉、俞栋等一批顶级科学家先后加入腾讯;

腾讯AI Lab、机器人实验室等30多个实验室相继成立,形成研究矩阵,覆盖人工智能、机器人、5G、边缘计算、IoT物联网等多个前沿方向;

这些实验室的KPI设置都很“克制”,有些甚至“5年没有KPI”,目的希望他们能够沉下心去真正重要的研究。

根据财报,过去四年,腾讯累计研发投入超过1500亿元,在营收下跌的当下,腾讯研发投入仍持续加码,连续五个季度同比增长超过25%。

腾讯在科技研发突破上的人梯路线,已经“压强”出成果:

2021年,腾讯首次公开在芯片领域的动作:针对AI计算的“紫霄”芯片,视频处理的“沧海”芯片、面向高性能网络的“玄灵”芯片,都已取得实质性进展;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全球专利申请公开数量超过5.7万件;绝艺、绝悟等技术产品屡获全球竞技冠军;

在斯坦福大学今年10月最新发布的年度全球2%顶尖科学家榜单中,腾讯8名专家入选“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30名专家入选“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

腾讯造芯从“蓬莱”起步,目前“紫霄”、“沧海”、“玄灵”已取得实质性进展

如果说在“天梯”上无关商业的投入,是马化腾的理想主义;“人梯”上的果决坚定则是他的现实主义。

二者融合于马化腾的思考与选择中。比如,当自身的科研成果不断突破之时,他在思考科技的价值导向。

在“科技向善”成为腾讯明确的新使命之后,外界曾热议,如何定义“善”?又如何践行“善”?

“可持续的社会价值创造”上升为公司战略,则为“善”写下了注脚——基础科学、教育创新、乡村振兴、碳中和、FEW(食物、能源与水)、公众应急、养老科技、公益数字化,等等,都该是科技的用武之地。

马化腾的科技“人梯”路线日渐清晰——下决心啃科技研发的硬骨头,并推动成果向善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创造社会价值。

当人工智能用于基础科学,腾讯游戏基于场景训练中的AI技术,支持中科院高能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实时调度上百颗卫星。

当人工智能用于数字鸿沟,“天籁”技术从会议场景去除噪音,延伸到人工耳蜗,提升清晰度40%,且极大降低制造成本,造福广大听障人士;输入法以“眼动输入”、“声文互转”、“点点输入”等功能,让渐冻人、脑瘫群体也能打字表达,让听障人士既能听,又能发声,他们将平等、顺畅地进入数字世界。

方瑜通过“点点输入”,十年间用脚打出了20万字

当全真互联助力实体经济,马化腾提出,将数实融合作为全真互联的主战场。他写道:“当下,腾讯正面临着挑战与发展并存的新阶段,我们认为可借此换档,去创造更高质量的发展——那就是更加聚焦以用户价值、科技创新及社会责任为中心的本源,更加坚守科技向善的愿景。这样的企业,才会在更长时间跨度里持续进化,为国家与时代创造更大价值。”

科技向善,如是种种。

现实者不功利,理想者不空谈,融为一体,才是行稳致远。

WE大会上,“科技树”盛放,腾讯高级副总裁郭凯天谈及愿景,“科技向善,正如草木向光。科技的发展,应当始终服务于社会的福祉;科技树的生长,应当朝着人类文明向美好进化的方向。”

这应该也是屏幕前观会的马化腾的心声。

搜索建议:天梯与人梯:马化腾的科技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