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英语:Sensation),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脑的信息加工活动所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基本属性的反映。感觉作为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为知觉和其他复杂认识过程提供最基本的原始材料。感觉器官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感受性的高低用感觉阈限来度量。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的变化叫感觉适应。在同一感觉道内或不同感觉道间,感受器或高级中枢相邻部位之间可发生相互抑制的作用,如侧抑制作用。
感觉器官包括3个组成部分:①感受器。把刺激的物理能量转化为神经冲动。②神经通道。把神经冲动传输到大脑皮层,并在传输过程的不同阶段上得到有选择的加工。③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即感觉器官的终端部分,它将刺激信息加工为人们实际体验到的具有各种不同维量(性质、强度等)的感觉。
感觉的种类可依其信息的来源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大类。
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肤觉。肤觉又可细分为温觉、冷觉、触觉和痛觉。
内部感觉反映机体本身的状态,包括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
感觉具有随环境和条件变化而变化的特点。例如,刚进浴池感到水热,泡一段时间就不再感觉那样热了,这是皮肤感觉的适应。据研究,除痛觉之外各种感觉都有适应问题。刚入暗室,什么也看不见,等一会就看清了,这是暗适应;自暗室突然走出来,光亮刺眼,什么也看不见,等一会又看清了,这是光适应;入芝兰之室 ,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则是嗅觉适应。
当一种强度不变的刺激持续作用于感觉器时,传入神经纤维的冲动频率逐渐下降,引起的感觉逐渐减弱或消失,这一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现象(adaptation)。适应是所有感受器的一个功能特点,但不同感受器有很大的差别,嗅觉感受器最容易适应。感觉适应的产生机制可能更为复杂,其中只部分地与感受器的适应有关,因为适应的产生与传导途径中的突触传递和感觉中枢的某些功能改变有关。
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sensory contrast)是某一感受器由于不同的刺激背景而引起感受性程度变化的现象。如同样的白色在黑色背景上比在灰色背景上显得更白。这样的感觉对比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是常见的。轻松的音乐可缓解焦虑情绪,有些优雅乐曲可以减轻某些疼痛。左手泡在热水里,右手泡在凉水里,然后同时放进温水里,结果左手感觉凉,右手感觉热,这是同时对比。吃过螃蟹再吃虾,就感觉不到虾的鲜味,这是继时对比。即不同的刺激先后作用于某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比现象。
影响感受性变化的还有联觉。比如,同是一个黄瓤西瓜挤出的汁,一杯加入食用红色素,一杯不加,不知者品尝起来,大都感到红色西瓜汁更甜,这叫视-味联觉。又如,红、橙、黄色往往引起温暖感、接近感、沉重感;而绿、蓝、紫色,则往往引起凉爽感、深远感和轻快感。正因如此,同样大小的房间,墙壁、地板、家具等颜色不同,会产生大小、冷暖乃至兴奋、压抑等不同感觉。
感受性的补偿与发展
人一出生就具备各种感觉器官和初步感觉能力,从而为各种感觉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由于实践活动不同,某些感觉能力的发展水平也显示差异。有经验的管钳工人,只要用手一握螺纹钢管,就可判断粗细的细微差别。一般人对黑布只能分出深黑、浅黑等几个等级,而有经验的染布工人则可以把黑布按深浅程度区分为43等。残疾人感受性补偿是惊人的,盲人的触觉和听觉格外灵敏。所以说,人的感受性通过实践训练是可以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