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东卖车,卖得越来越有感觉了。借AITO 问界M7的上市,在话题榜前前后后刷足了一波存在感。
先是在M7上市前夜去深圳的理想店看L9,身着清凉家居服,兴致勃勃研究了近一小时,现场照片在网络流传。第二天7月4日,问界M7上市发布会,余承东说,31.98万起的M7,“体验将超越百万级的豪车“。
日前新势力大佬们纷纷追风,以“XX万元内最好的SUV”独特句型喊话,吆喝自家车好。理想L9“500万以内最好家用SUV”,小鹏G9“50万以内最好的SUV”。余承东自然也不会放过吹牛的机会。
况且早在5月底大湾区车展上,他就吹过,“问界M7将会完全超越丰田的埃尔法、雷克萨斯LM等百万级豪车”。
然后7月6日,余承东发了个微博,“增程模式是目前最适合的新能源模式”,并“感谢李想开拓探索增程模式所付出的努力与贡献”。随后得到理想汽车CEO李想的比心称赞。
也招来了魏牌CEO李瑞锋怒怼,“打铁还需自身硬,增程式混动技术落后是行业共识,再大的嘴,也不能大放厥词”。
但“余大嘴”并不打算三缄其口。7月7日在第十四届汽车蓝皮书论坛上,他呼吁中国汽车产业尽快淘汰掉纯燃油车,减少能耗。还说汽车“是烧钱的游戏,亏损的生意”。
余承东这一波言语出位,俨然已是个汽车“圈内人”姿态。M7选择增程式技术路线,表露与李想的“惺惺相惜”暗含合纵意味。尽管引发激烈异议,但并不妨碍同行竞争,切磋武艺。
余承东找到了恰到好处的角色感。
Allin“亏本”生意
今年2月25日,问界M5,定位中型纯电动SUV刚刚上市,价格25.98万起。据媒体披露的信息,在3月至6月之间,M5的销量分别为3045辆、3245辆、5006辆、7021辆,相比头部TOP5月销均已过万,且同比增幅60%以上的水平,略显弱势。但涨势还算乐观。据称6月单月,M5大定已过万。
时隔不到半年,问界第二款新车M7,赶着“中大型”新能源SUV密集上市的趟儿,扎进了市场。速度之快,与该细分领域热门爆款车型竞争,余承东的心气儿和底气可见一斑。
M7目前的竞争车型,是刚上市同为六座增程式的理想L9。但在车型尺寸、续航和配置各方面体现差异化,因此价格低了一个梯度。
华为出品的特色元素,当属鸿蒙OS智能座舱系统,主打核心的智能互联生态体验。车机能够与手机、智能家居、智能手表等进行无缝流转,实现车联万物。
在一个智能互联功能及服务,还未被普遍“品牌化”的产品力竞争中,鸿蒙智能座舱,应该说具有相对技术优势和溢价属性。
但这个卖点全然不算太亮,毕竟到目前为止,鸿蒙并没有什么“爆点”可拿来反复吹。于是“AITO零重力座椅”被推了出去,冠以业界首创。采用零压感知人体工学设计,压力可分布超均匀的座椅靠背坐垫。用户语音或者一键打开即可实现舒适的零重力坐姿。
鸿蒙对应智能驾驶体验,零重力座椅支撑舒适感,增程技术解决续航焦虑,综合产品力水准对得起价格,甚至比较之下,还给到了些许中大型SUV中的性价比印象分。余承东的营销术语更是带足了社交货币。
提到增程式技术,它是否落后,由行业人士来定欠缺公允。毕竟,一项技术应用是否带来有价值的产品体验,需要市场说了算。用户决定产品定义,体验界定生命周期,发起技术迭代。
余承东卖力带货的决心刷进众人的眼里。曾信誓旦旦定下30万的年度销量目标,显然不能牛吹了出去,最后要砸了自家招牌。
“汽车是华为唯一亏损业务,烧钱的游戏”,这么说新势力造车,哪一个又不是呢?
当华为最初高举高打鸿蒙生态系统,亮出“华为不造车,要帮助车企造好车”口号的时候,余承东看到了汽车在智能网联板块业已爆发的长线红利市场。
2020年7月,比亚迪汉首款上市,余承东现身发布会现场,解说鸿蒙系统,让这个“生态品牌”搭上了现象级爆款产品的顺风车。
然后,华为与北汽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极狐汽车高调联合,推出了主打鸿蒙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的极狐阿尔法S Hi版。一时之间,围绕HI技术品牌一系列的行业首创惊艳四座,引起广泛关注,尤以华为自动驾驶技术最为亮眼。
HI走红后,华为的合作朋友圈迅速扩大,不乏长安汽车、宁德时代这样的大户。但论及汽车相关核心技术的应用落地,华为务实地选中了小康股份,孵化出赛力斯SF5。这款车上市后名声不显销量不佳,然而,华为对整车集成制造的操盘“小试牛刀”了一把。
All in这个生意是板上钉钉的。生意人就讲生意。
我做“灵魂”你造车
有知名媒体在M7发布会后发布辣眼睛标题文,“强烈呼吁华为下场造车”。
虽然华为已踏进汽车圈毋庸置疑,造车却大可不必,为啥?
还是要从余承东的生意基盘说起。经历了美国数年的制裁,华为在芯片和手机业务上遭受重创,跌落全球手机市场王座。
更为显而易见的现实,一是智能手机整体市场的下滑趋势明显;二则市场已充分竞争,触达增量天花板,华为扭转局面的机会较低。
从最新的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就可以看出,2022年Q1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3.112亿台,同比下降了 11%,其中高端手机下降了8%。高端手机出货量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苹果、三星、OPPO、小米和Vivo。苹果凭借iphone 13系列,市场份额占到了62%,独占鳌头。
智能手机的需求疲软也日渐显露,手机越来越贵,机型越来越没新意。眼下有热度的折叠屏机型,也是看热闹的人多,买的人少。数据显示,国内消费者的换机周期,已被拉长到30个月左右。
利润被蚕食,市场份额大幅丢失,余承东不得不另辟蹊径。尽管是令人唏嘘的结局,“假如没有美国打压,全球只有华为和苹果”。但现实生活没有假如可言,余承东必须抓住汽车这个命运掉落的契机。
智能手机与智能汽车,被认为是智能技术上最具互通性的两种移动终端。造车大潮开始兴起时,各种市场的讨论和分析都讲得很透彻了。再加上下场造车的手机大厂,例如小米,也都开始挂牌营业了。
有了过去数年新势力首批冲锋队的实战演练,新能源与智能造车未来的市场体量、增长速度,有了令人不言而喻的“能见度”。 门槛虽高,架不住无数的造梦者奔赴。
华为没有理由不做,且这个生意的做法有很多种。
投入重金造工厂,组建团队,培育供应链。造车意味着重资产,长周期,回收慢且风险巨大,试错成本极高。亲临下场一整套做下来,花费庞大资金不说,时间才是最为关键的制胜要素。
窗口期不会一直开放,尽早加入这个产业高速发展时期,一个良好的竞赛势头,才是现在最为宝贵的资源杠杆。
小米造车从头开始,第一款车型据说也要在2024年面世。而华为每年虽然要花掉十几亿美金,仅仅是研发和技术对接,把钱用在刀刃上,与小康汽车联手,一个资源组合拳,轻盈的转身,一年多的时间就推出了三辆车,打造了一个新能源高端品牌。
不造车,华为照样走出来一个适合它自己的汽车生意模式。
作为全球ICT运营商,本就是ToB业务翘楚,满足用户需求,与B端的合作自不在话下。如何合作,界定利益分享模式和主导权,是华为思考的基点。
这一次看似是一个双赢的格局。
相比红火的新汽车产业,小康品牌早已被埋没,鲜有人提及。自与华为达成合作后,毫不夸张地演绎了“逆袭成长记”。在过去两个月时间里,小康股份股价从32.7元上涨至85.6元,涨幅超160%,总市值达到了1156.8亿元,跻身千亿市值俱乐部。
而余承东最擅长的C端市场,华为不是主机厂却胜似主机厂,卖最好的车就是当下最好的选择。将鸿蒙系统,HI品牌技术架构,随着销量提升和未来产品矩阵更广范围的用户渗透,华为将收获持续的技术迭代,产品体验优化。
做全球最好的Tier 1,这依然是未来几年华为最务实可靠的破局点。
尤记得上汽陈虹的“灵魂论”争议。当时,在上汽集团2020年度股东大会上,被提及的问题是,上汽是否会考虑在自动驾驶方面与华为等第三方合作。陈虹一语惊人:“这就好比有一家公司为我们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如此一来,它就成了灵魂,而上汽就成了躯体。对于这样的结果,上汽是不能接受的,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值得玩味的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场基于速度的淘汰竞赛中,能活下来才是首要目标。至于怎么活,大佬们各有手段,到了关键时刻,大概也顾不上计较什么是谁的灵魂了吧。
结语
M7上市后反响极好。华为官方给出的数据,72小时订单破了6万。
要知道,在手机市场,余承东仅仅把苹果视为华为最匹敌的对手。如今这个对手在今年3月被传出已经解散了汽车团队。是否还会有造车的后续故事,现在还很难说。
尽管如此,苹果的用户们,还是期盼这款汽车问世的,期盼的是令人惊艳的苹果产品体验。
今年6月6日,苹果召开全球开发者大会,发布了新一代CarPlay车载系统。新版CarPlay做了全面系统升级,除了传统的导航和娱乐功能,增加了非安全类车辆控制功能,例如接管座舱控制和所有屏幕。
CarPlay已经触达到汽车车载操作系统核心功能,将影响未来用户用车生态的定义。新版CarPlay一经发布,合作伙伴就囊括了国际顶尖车企,包括奔驰、奥迪、路虎、福特等。
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在微博发言,“新一代CarPlay是这一代汽车中优秀的解决方案,而下一代智能汽车的解决方案需要更全面的全栈自研和生态建设。”
类似于汽车版的iOS,CarPlay的影响力让业界对苹果造车的“忧惧”难以解除。国内在功能和生态设计上较为贴近,且被品牌化推向市场的,目前只有基于华为鸿蒙OS研发的HiCar。
余承东或许还认为,华为同样还能与苹果在另一条道路上狭路相逢,一决高下。但对他来说眼下最紧迫的,还是如何增收,如何活下来。30万的目标尤在,如何活得好一点,尚需时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