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议

Web3项目:去中心化的原则、模型和方法

时间:2022-08-09 15:51:46 热议 我要投稿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传递更多市场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arsBit官方立场。

小编:记得关注哦

来源:The SeeDAO

Web3 所承诺的去中心化究竟是何含义?本文从技术、经济和法律三个层面详细阐述了去中心化的原则,并结合当前 Web3 领域的主要应用场景,从颇具实践意义的角度给出若干模型及方法。推荐所有追求 Web3 理想的建设者深入阅读,同时建议阅读 V 神「去中心化的含义」一文。这两篇文章能够帮助我们深刻认识「去中心化」的全部奥义。

关于去中心化的承诺这一议题,论辩之多可谓不胜枚举,从其重要性到谁将拥有驱动互联网的软件的控制权等更为重大的问题,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些议题至关重要,因为正如你我所见,当控制权落入极少数人的手中,个人的自由、选择权和隐私被侵占就会不可避免。一个 CEO 在做决策时“不作恶”与“不能做恶”相差甚远。

但是互联网去中心化一直以来困难重重。和完备高效且稳定的中心化系统相比,去中心化系统举步维艰。然而现在,正在崭露头角的加密和 Web3 技术——具体来说:可编程区块链、可组合智能合约和数字资产——让去中心化系统有可能获得前所未有的协同和操作性。这一进化催生了治理和组织的新形式、由社区拥有并运作的网络和服务、健壮的经济以及数不胜数的其它创新。

我们已经见证了诸如去中心化金融 (“ DeFi ”) 和核心基础设施项目等特定类别的腾飞,很快也会看到去中化版本的 Web2 类别项目,如社交媒体、电脑游戏、音乐和电商。这些系统成败与否取决于它们能不能发挥出去中心化的真正优势,包括让利益攸关人获得更加公平的所有权、减少审查以及更大的多样性。但是在 DeFi 上常见的去中心化模型,未必适用于更复杂的系统(即,那些具备更多 UI 特性、更丰富的客户端体验、中心化的产品、服务或者知识产权许可)。

我在过去几年与加密创始人紧密合作的过程中,对一些具体的去中心化模型和原则有所积累。因此,我觉得把它们分享出来应当大有裨益,能够引导 Web3 建设者了解在若干用例中,去中心化的实践价值。根据在 Web3 的旅程中所处的不同位置,你既可以完整阅读本文,也欢迎你阅读本文所基于的更加全面详尽的论文(其中包括了额外的背景信息和细节),或者直接通过以下链接跳转至感兴趣的章节:

框架:理解 Web3 去中心化设计面临的挑战

总结:建设者如何运用 Web3 系统的新组件构建去中心化

分析:若干去中心化模型及其实际应用

01 Web3 去中心化设计面临的挑战

去中心化可被视作一个单独的设计挑战,但它贯穿于三个不同但互相关联的元素:技术、经济和法律。理解三者的不同是 Web3 系统设计的关键,因为其中一个元素的设计决策会影响到另一个元素。

技术去中心化

技术去中心化主要关系到 Web3 系统的安全性和结构机制。可编程区块链背后的核心创新在于:借由一个价值可转移的,无需许可、无需信任和可验证生态系统,它能够支持技术去中心化——更重要的是,在此之上可以构建 Web3 的产品和服务。

这意味着,产品及服务的部署和运行不需要可信的、中心化的中间商来运作(因此也不必担心有人跑路)。它提供了无限可能。因为这些原因,技术去中心化成为另外两类去中心化(经济和法律)得以实现的基础。

经济去中心化

经济去中心化关系到 Web3 系统的经济。可编程区块链(如 Ethereum 、Solana 和 Avalanche )和数字资产(如 ETH 、 SOL 和 AVAX )的出现,解开了开源和去中心化系统的封印,让它们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去中心化经济(如自主的自由市场经济)。

这是一项重大突破。之前几代技术像 Web1 (http / smtp / ftp 等)中的开源和去中心化协议停滞不前,是因为它们缺少持续发展的激励,和/或进一步将关键资源重新投入系统的能力。这为 Web2 中心化公司的涌现和大获成功留下了肥沃的土壤,因为它们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效率和资源去构建超越 Web1 的产品和服务。但是中心化也导致了大量的用户权利的滥用、平台封杀和过度抽佣。

现在, Web3 的底层技术使得孕育更加精妙的开源和去中心化系统成为可能——也带起了以它们为中心的去中心化经济——这让 Web3 的产品和服务可以与 Web2 相匹敌,并最终完成超越。

通过慎重的设计决策,让系统能够从众多来源中积累"价值"──无论是信息价值、经济价值、投票权或其它形式的价值──并依据各自的贡献在系统的利益攸关者中公平地分配这些价值,Web3 系统的建设者就能够促进去中心化经济的形成。为此,Web3 系统需要为系统内的利益攸关者赋予重要的权力、控制力和所有权(通过空投、其它代币分配措施、去中心化治理等)。这会继而鼓励利益攸关者贡献重要的价值,因为他们对自身的贡献会得到何种处理和回报有了能动性。

在利益攸关者(开发者、贡献者和消费者)之中持续、平衡地进行激励,能够驱动整个系统得到更多的价值贡献,从而让所有人收益。换句话说:得到的将是现代网络效应的全部好处,摒弃的则是中心化控制和受制的经济所包含的陷阱。

法律去中心化

法律去中心化关系到 Web3 系统的合法性。在本文中,我主要关注美国联邦证券法,它规定了 Web3 系统是否可以以及该如何使用它们的原生数字资产。尽管关于"合法去中心化"没有成文的标准,但基于对美国联邦证券法、判例法和证券交易委员会指引文件(包括 2019 年 4 月以来的证交会明确指导文件)第一原则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构建一个实用标准。

首先,美国联邦证券法通常意在为证券交易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限制掌握较多信息的人利用掌握信息较少的人的能力。这是信息不对称原则,美国联邦证券法通常通过实施信息披露要求,力图消除证券交易中的不对等。该原则在豪威测试中发挥了作用,这项主观测试决定了美国联邦证券法是否适用于数字资产交易,该测试所包含的条件有:(1)是金钱的投资;(2)投资于共同事业;(3)对收益抱有合理期待;(4)收益主要源自第三方的管理工作。第四条旨在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因为我们相信,任何存在对"管理工作"有所依赖的地方,(管理者与局外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就可能很高,因此就有可能需要适用证券法。

基于以上内容和证交会指引文件,我们可以推测:如果一个 Web3 系统能够:(a)消除产生重大信息不对称的潜在可能性;(b)消除某企业的成败对他人基本管理工作的依赖性,则该系统可能就实现了"充分去中心化",那么对其数字资产适用美国联邦证券法也就没有必要了。出于文章立意的需要,我将这类系统视为法律上的去中心化。诚然,大多数企业无法达到法律去中心化的门槛,但正如我在下文中所概述的,Web3 系统的新组件恰恰能使其满足这一门槛。

总的来说,去中心化的三个独立层面——技术、经济、法律——必须视为整体,作为一项独立的设计挑战,因为其中一个层面的设计决策会影响到另一个层面。一般来说,技术、经济和法律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相互叠加的,而非相互抵消的——其中一个层面的发展可以为其他层面创造更多的可能性。比如,通过优先考虑利益攸关者的去中心化所有权,从去中心化的资源中积累价值,又将价值分配给去中心化的利益攸关者,去中心化经济可以推动系统走向法律上的去中心化。所有这些都削弱了信息不对称性的风险,和对个体管理工作的依赖。

关于法律和经济去中心化的更多背景,以及这些层面如何相互匹配,可以参考 完整的论文。

如何用 Web3 系统组件实现去中心化

在设计良好的 Web3 系统中,去中心化就变成了良性循环,而非恶性循环。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应对去中心化系统设计挑战的框架,让我们快速地简述一下,建设者如何使用下面这些 Web3 系统的新组件,来让去中心化落地。

区块链网络和智能合约协议

在基础层面上,区块链网络和智能合约协议使技术去中心化成为可能。但是它们也能够以促进经济和法律去中心化的方式进行设计,包括以下几点:

实现透明度 ——比如,目前在以太坊的 Defi 生态系统内,任何人都能查看哪里存放着最多的数字资产,何处挣到了最多的费用;

作为开源的公共物品 ——系统功能可供任何人免费使用和测试,以确保其安全性,促进去中心化经济,等等;

支持数据的可携带性、流动性和互操作性——用户可以保有其 Web3 产品和服务的数据、支付及内容的控制权;

注重可组合性 —— 各个部件可以通过编程来实现交互,让程序可以像搭积木一样,任何人都能使用。

总的来说,这些特性减少了信息不对称的风险,降低了任何 Web3 系统专有技术的权重;相对于开发者,提高了系统中贡献者和消费者网络的权重。

换句话说,这些特性将系统的价值从技术栈转移到它的网络。随着网络变得比专有系统更加开放和普及,这一转移将更加凸显在实现去中心化方面 Web3 系统相较于 Web2 系统的优势。

数字资产

Web3 系统的去中心化经济由两种激励组合驱动:

内在激励,由于系统的底层特性(如用户基础、网络效应、技术等),触发第三方本能地渴望参与其中。

外在激励,比如数字资产分配、收益分成等。

其中,数字资产是 Web3 建设者所拥有的最为至关重要的工具。由于可以用来在开发者、贡献者和消费者之间平衡激励,数字资产能够促进去中心化经济的形成和持续运作。

在设计合理的系统中,数字资产的分配将具有驱动网络"飞轮效应"的潜力──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网络之中,整个系统也将变得对更多的用户有更高的价值。但是和 Web2 寄生圈养的网络效应不同, Web3 数字资产让用户可以塑造个人体验,并从自己的贡献中获益。

用户获取和留存的成功,能够显著提高 Web3 系统对开发者和贡献者的内在激励,推动这样的群体为系统创造更大的价值,并最终吸引到更多的用户。以太坊过去两年的增长就是一个代表性的例子:在 2020 年初到 2022 年初,存入以太坊 DeFi 协议的数字资产从 6 亿美元出头增长到了超过 1500 亿美元。但我们并不是在谈论它的总量和货币价值——它更是表明了开发者的活动如何收获了吸引用户的产品和服务,此后又吸引到了更多的开发者以及额外的产品与服务,继而引发进一步的用户增长。

除了不露声色地创造出这种飞轮效应,Web3 系统的网络效应还能够为建设者提供一条护城河,使其开源基础设施免于被竞争者抄袭和重新部署。这是如何做到的?因为系统具有强大的网络效应,单靠复制无法吸引用户转而使用新的系统。

再一次,它凸显了 Web3 系统的真正价值在于其利益相关者网络——而不是它的技术栈、封闭或专有的系统,或其他典型的护城河。

去中心化治理

绝大多数的区块链网络和基于智能合约的协议都在一个去中心化自治组织 (“DAO”) 的管理下进行去中心化治理。在上文论及的三个去中心化标准方面,去中心化治理和 DAO 提供了许多好处,包括:

让 Web3 系统更安全。通过把该类系统的技术控制权分配给去中心化的群组,来限制任何单一群体控制整个系统治理权的能力。

为利益攸关者提供有意义的决策代表权,确保利益攸关者内长期激励的一致性。这一特性和强化的安全性一起,有助于去中心化治理变得更高效——让它对 Web3 系统去中心化经济的整体健康和可持续性作出贡献。

支持法律去中心化。通过减少利益攸关者对任何个人或群体的管理工作的依赖,减少潜在的信息不对称的风险。

在为任何 Web3 系统的去中心化治理进行设计时,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已经在 Defi 上制定并实施的不同模型。比如:

SubDAO 。为了简化决策流程,一些 DAO 根据特定的职权类别(如法律、金融、发展等)对各个 subDAO 进行授权。

最小化治理 。为了增加 Defi 协议的可靠性以及克服 DAO 参与度低的挑战,有些人 呼吁 将 DAO 需要进行决策的事项的最终数量最小化,又或者创建一个等级结构,规定重大决策需要具备更高的法定投票人数。

有偿参与 。为了确保有效地进行 DAO 治理,有些 DAO 对积极的参与行为进行有偿激励,包括对给代表委员发放薪酬。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补助计划在这里的效果差强人意,可追溯的奖励计划仍然十分有效,因为它可以将对贡献的评估和奖励推迟到其价值兑现之后。如果机制设计得合理,还可以刺激竞争和促生一个开放的市场。

渐进式去中心化 。为了防止恶意攻击,许多 DAO 采用"渐进式去中心化"的方法,即,随着协议/网络安全性的增加,逐渐将更大的权力从开发者手中移交给社区。

最终, Web3 的建设者要注意:不要将过多的权力交给内部人员,而是要把重大的权力交给社区成员。当权力不平衡的情况出现时, Web3 的建设者应该依靠社区代表机制将其分散。

为了达到平衡, Web3 建设者需要慢慢培养一些对抗恶意攻击的防护措施,包括操控去中心化治理牟利的潜在风险。一直以来,常见的防护措施是链下治理机制和多签(需要由多名持有各自密钥的多签持有人授权控制方可采取行动),近来它们都遭受了严重的批评,包括其削弱去中心化的潜在风险。

关于如何设计上述组件来增强去中心化,相关的示例以及更多最佳实践的讨论请阅读完整的论文。

https://a16z.com/wp-content/uploads/2022/04/principles-and-models-of-decentralization_miles-jennings_a16zcrypto.pdf

去中心化模型的实践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之前分享的技术-经济-法律架构,如何实际应用到不同的去中心化模型上。这些模型包括"完全"去中心化(系统的每一个组件都去中心化),以及"开放"去中心化(独立的第三方一起参与到共享的去中心化系统中)。其中还包括特定的开放去中心化应用模型,比如 NFT 项目和代币协议。

完全去中心化:DeFi 和其它简单应用如何去中心化

完全去中心化是目前 DeFi 领域最常见的去中心化模型。如下图所示,从(Web2)中心化模型到(Web3 的)去中心化模型的转变包括:

将开源的智能合约协议部署到去中心化的、可编程的区块链网络中,构建出 Web3 系统的核心基础设施层——该智能合约协议为后端的所有组件提供了一个可进行链上部署的执行层(比如支付、消息等);

用去中心化的方式运行客户端层——该客户端代表该系统中所有在链下运行的软件,并用作智能合约协议的入口(客户端可以是简单的前端网站,也可以是复杂的应用);

添加数字资产分配——它可以是给贡献者和消费者的空投、内部人员(开发群体的雇员、顾问以及利益攸关者)的资产发行;也可以是某项明确的激励方案所产生的数字资产的分配(比如 DeFi 中的流动性挖矿);或者由 DAO 所控制的、与任何未来激励有关的某个金库的构建;

对该智能合约协议和 DAO 金库发起 DAO 治理

确保用户拥有和保留自己的数据(目前在 Web2 系统中有重大争议)

这个完全去中心化的模型假设 Web3 系统是一个部署在现有可编程区块链网络中的新型智能合约协议。图中的"用户"包括消费者和贡献者。

对于采用这种模型的 Web3 系统来说,区块链网络和智能合约协议去中心化的实现,主要通过将系统内的各层进行技术去中心化,并从构建该系统的开发群体手中拿回智能合约协议的控制权,用 DAO 的形式实施去中心化治理。在公链上部署智能合约协议,然后为其创建 DAO,实现了系统的透明化,也为系统带来了更大的安全性和保障,这意味着没有独立的个人或群体能够控制该系统。

客户端层去中心化的实现有几种不同的方式。在 DeFi 中,大多数客户端是简单的前端网站,提供底层智能合约协议的入口(也即,允许用户和协议交互),大多数开发群体将客户端/网站开源,并运行在去中心化文件系统上(比如 IPFS )。有了开源的客户端/网站,独立于开发群体的第三方最终往往会托管他们自己的客户端/网站,提供对同一底层协议的访问。另外,独立的第三方常常在自己的聚合器和看板上构建该协议的入口。这意味着,无论开发群体是否维护他们的客户端/网站,协议的入口都始终可用。

以上做法极大地地消除了潜在的信息不对称——是对美国联邦证券法大部分内容的突破—— 因为(1)协议及其运营信息透明地展示在公链分布式账本上,(2)发布协议的开发群体的管理工作对该协议的成败不再至关重要。

由于区块链和智能合约层运行正常,且不受任何组织或实体控制,因此系统是完全冗余的,不再依赖于开发群体。DeFi 原型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它们只需要极少、甚至不需要持续开发,就能一直为用户提供效用。结果是,即使没有完整运作的去中心化经济,采用这种去中心化模型的协议也可视为实现了法律上的去中心化。

完全去中心化的局限性

虽然完全去中心化模型已经成功在 DeFi 中使用,但是对于更加复杂的 Web3 系统而言,它的简约性可能就不合适了。建设者应当了解以下这些引入复杂性的因素,并有所准备:

复杂客户端 。DeFi 中的客户端去中心化比较清晰明了,因为他们相对简单——让第三方为这样的协议构建独立简洁的入口(大多以网站的形式)几乎不需要什么激励。然而,当 Web3 的产品和服务的复杂度持续增加,需要在底层智能合约协议上构建算力开销高/资源密集的客户端层时,客户端去中心化也将变得更为复杂。比如,考虑一下这两种客户端/网站在复杂度上的区别:提供 Uniswap 和 Compound 协议接入功能,比之于(假定)需要具备像 Twitter 和 Instagram 等 Web2 应用的完整功能和特性的 Web3 社交媒体客户端。这样的复杂性会减少愿意构建和/或托管其它客户端主机的第三方的数量,或者降低在没有明确激励的情况下,在自己的系统中接入该协议层的意愿。

大量的升级需求 。相似地,对数字资产发布后需要进行重大升级的系统来说,这些改进可能很难以去中心化的方式进行。比如在 DeFi 中,许多协议都难以成功运用明确的代币激励,来推动其智能合约协议获得持续的、有意义的发展。

持续运营 。开发群体可能打算在发布数字资产后,进行大量的运作来提高其 Web3 系统的价值。如果额外的价值贡献不是来自独立的第三方,此举可能会削弱系统的去中心化。此外,由于单凭治理代币本身,通常不能赋予开发群体未来可能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任何权利,因此,开发群体应注意不要给代币持有人留下存在任何此类关系的印象。

保留专有权 。如果原始开发群体(或其他人)对系统中使用的任何知识产权保留专有权,则可能会削弱系统的完全去中心化。例如,如果 Web3 社交媒体复杂客户端的开发人员,想保留该客户端的专有权,那么完全去中心化就可能无法实现。

通过能够激发显著的经济去中心化的 Web3 系统,上述局限性中的每一个都能被克服,从而创造出运转良好的 去中心化经济 。如果由开发人员、贡献者和消费者组成的去中心化群体构建并获得可观的价值——从而削弱了原始开发人员对整个系统的重要性——它会将系统从 完全去中心化模型 转变为 开放去中心化模型 。

开放式去中心化: 如何将复杂的 Web3 应用去中心化

与完全去中心化模型一样,开放去中心化模型包括去中心化的区块链和智能合约协议层、数字资产和 DAO。

但不像完全去中心化模型,开放去中心化模型还会让独立开发者在共享的智能合约协议层之上构建和运营多个客户端(可能是中心化的)。设想构建这样一个丰富且复杂的 Web3 社交媒体客户端,具备像 Twitter 和 Instagram 等 web2 应用的功能,但使用共享的智能合约协议,而不是独立的专有后端系统。

这个完全去中心化的模型假设 Web3 系统是一个部署在现有可编程区块链网络中的新型智能合约协议。图中的"用户"包括消费者和贡献者。

在这种开放的去中心化模式中,所有的客户端都会利用底层的智能合约协议的数字资产,它们的创建和运营将用以下方式加以激励:

初始激励 。可以通过显性和隐性的激励措施来激励初期开发,包括来自该智能合约所控制的 DAO 金库的数字资产;该协议的网络效应;以及让这些开发者保留各自客户端的知识产权。

持续的激励 。根据 DAO 设定的绩效指标,自动授予基于数字资产的奖励,让持续维护和后续开发也可以得到类似的激励。DeFi 中的一个例子是 Liquity 协议,对那些提供该协议访问的独立前端网站主机,该协议给予奖励,并将奖励数量与这些前端网站所驱动的(与该协议相关的)经济活动数量挂钩。在更复杂的 Web3 系统中,我们预期这种奖励的普遍性会大大增加。例如,在一个去中心化的社交媒体生态系统中,能够用代币来衡量和奖励某个客户端的用户参与度。最后,除了来自协议的激励外,专有客户端的运营还将获得自己所产生的任何经济回报作为激励。

寻求通过开放去中心化模式来实现 Web3 系统去中心化的建设者,需要将激励机制和去中心化治理模型设计为"与客户端无关",以鼓励更多参与者的加入。此外,他们还需要确保单个客户端所积聚的权力不会显著失衡,以避免其主导整个生态系统。如果这种不平衡很容易发生,那么客户端构建者可能会对 Web3 系统产生负面评价,进而不太愿意在其中投入时间和资源。在某种程度上,这样的系统会与 Web2 系统存在一样的集中化和控制权问题。

采用开放去中心化模式的建设者还应该优先考虑透明度、开源技术、数据可移植性和可组合性,以进一步减少系统权力集中到开发者手中的风险。这些特性消除了信息不对称,降低了竞争开发者的进入门槛,并允许用户在客户端之间切换——所有这些都促成了一个更加开放和去中心化的生态系统,在这里,用户不再受制于任何一个客户端的限制或负担。(在目前的 Web2 系统中,这是一个巨大的障碍,用户数据被孤立在每一个受限的 Web2 系统中。)

最后,为了使系统的去中心化经济具有真正的弹性,整个 Web3 系统的成败不应依赖于任何个人或团体,包括任何独立的客户端。如果该条件以及上述经济去中心化的条件在 Web3 系统中得到满足,那么在这样的系统中出现重大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就会大大降低,从而使其实现法律上的去中心化。

乍看之下,建议建设者优先考虑以上设计决策可能违反直觉──因为要他们去有效地激励自己的竞争对手。但这样做,将有助于在共享基础设施上形成运作良好的去中心化经济,继而将带来一个更加广阔和丰富的生态系统,任何单独的公司都无力企及。

换句话说:这些措施会让整个馅饼变大,而不是优先做大其中的一块。

Web3 版本的 Web2

为了了解这些原则如何在实践中发挥作用,让我们运用开放的去中心化模型来为一些熟悉的 Web2 应用创建出简化的 Web3 版本。Web3 的承诺远不仅止于将已知的特性和应用去中介化,因为它为创造出全新的事物提供了可能性;但出于说明需要,我将重点介绍一些简单的示例。

Web3 游戏 可能须要一个由多个游戏组成的系统,实施共享的智能合约协议和治理代币;各自拥有独立的游戏内货币和 NFT;并让玩家和贡献者都能赚取数字资产。这些资产也可以在整个生态系统中迁移。对该系统的使用量助力最大的游戏,能够获得由系统 DAO 分配的最大比例的治理代币,从而让该游戏的创作者反过来获得游戏额外开发资金。

Web3 社交媒体 可能须要一个由社交媒体服务和消息服务多次迭代所构成的系统,各自在相同的开源智能合约协议上作为单独客户端构建。由于该协议共享同一种原生治理代币:消费者将根据使用情况获得代币,贡献者将根据他们创造的内容获得代币,而客户端将根据 DAO 建立的各种指标获得代币。

Web3 市场 可能须要一个由多个智能合约和客户端集合而成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各个智能合约和客户端协调服务提供者,以及促进他们与消费者之间的交互和调度。然后,开发人员可以建立这些客户端的白标版本,使供应商能够提供许多不同层次的定制服务或产品。客户端和服务提供者都将根据他们对系统的贡献获得同一种治理代币。越来越多的例子表明,Web3 企业已经在运用代币经济学来创造和获取长期价值。

最终,由该模型中的区块链网络和智能合约协议组成的开放基础设施,为其层级之上构建的各种专业产品和服务提供了丰富的环境。建设者能够利用这种共享的基础设施来构建 Web3 产品和服务,其成本只是从头开始构建中心化 Web2 应用的一个零头。

渐进开放的去中心化

在开放式去中心化的模式中,经济和法律去中心化之间相互作用所导致的一个挑战是,它往往会引发「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悖论:真正的经济去中心化离不开数字资产的使用(即,法律去中心化),但数字资产的使用又离不开经济层面的去中心化,从而也离不开法律意义上的去中心化。在需要完整运作的去中心化经济体的开放式去中心化模式中,(与采用完全去中心化模式、无需经济去中心化的 DeFi 协议相比)这一问题尤为急迫。

从技术和实践的角度来看,有很多方法可以应对这个问题;而 Web3 系统能够利用渐进式去中心化的过程,在实现完全去中心化之前,对数字资产的分配采取预防措施。此外,这些预防措施还包括,限制可转让性、限制在美国发行和上市,直到系统完全去中心化。

开放式去中心化:包含 IP(和第三方资源)的项目如何去中心化

一个值得进一步探索的开放式去中心化模型的版本是:第三方将某个资源贡献给 Web3 系统,以供该系统的客户端在其产品和服务中采用。

这种情况可以采用知识产权专利许可的形式(电脑游戏引擎、数据资产、市场等),也可以视为一系列服务(包括监管合规、营销和业务发展),让生态系统中的任何人都可以将其用于或纳入他们自己的客户端。以下模型反映了含有知识产权贡献的 Web3 系统:

专属知识产权的引入,可能看上去使系统去中心化经济的一些部分逆转成了被所有者控制的 Web2 经济,尤其是如果客户端的开发/运营者,不愿意让他们的产品和服务受制于知识产权所有者的话。

然而,这种风险可以通过许可证的合同条款(通过不可撤销/永久期限、修改/改进的权利等)来减轻。在这方面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是:知识产权需要进行哪些服务和持续维护,以及此类服务和维护(如果有的话)是否可以由独立的第三方提供,因为更多地依赖单一的第三方知识产权所有者可能会削弱系统的整体经济去中心化性。

最终,如果 Web3 系统的条款结构正确,其去中心化的经济将完好无损。例如,在客户端采用了广泛使用的API(应用程序接口)的 Web3 系统,并不会因此削弱其整体去中心化属性,反而可能会增强它。

从法律去中心化的角度来看,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是:知识产权提供者的基本管理工作对于推动 Web3 系统的成败是否必需?是否有出现严重信息不对称的潜在风险?即使该知识产权对系统的成功至关重要,如果该知识产权的所有者无法将其随时撤销,那么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会是否定的——由此,该系统的法律去中心化得以成立。如果知识产权所有者在对该知识产权进行任何关键变更之前必须寻求 DAO 的批准,则也属于相同的情况。

这个观念能够扩展到知识产权之外,也适用于 Web3 系统可能用到的其它资源贡献或资源许可。例如,如果某个第三方监管合规的服务,能够使 DeFi 协议确认其用户是经过验证的美国人,则此类服务不应破坏 Web3 系统的去中心化性。同样,可以想象为协议提供第三方市场营销和业务发展相关的服务──其性质是:独立于个别客户端业务的活动。

虽然引入第三方资源可能会以很多方式会损害系统的去中心化性,但通常可以通过结构化和合同化的机制减轻此类风险(如上所述)。

开放式去中心化: NFT 项目如何去中心化

非同质化代币(NFT)项目及其社区是一种新兴的、且日益流行的 Web3 系统类型,为讨论开放式去中心化的一些其他概念提供了一个好机会。

首先,重要的是要了解为什么大多数艺术类 NFT 可以被排除在美国证券法之外的法律依据,即它们不符合 Howey 测试的第四点:一个 NFT 的价值主要是内在的,而不是来自他人的管理工作。但随着 NFT 项目复杂性的增加,Howey 的分析也变得不那么简单了。NFT 项目现在经常涉及额外的内容创作/额外的 NFT 投放,在电脑游戏中实现 NFT,社区驱动的产品开发和其他活动——所有这些都可能增加 NFT 持有者对他人管理工作的依赖。

因此,NFT 项目应考虑将去中心化的原则纳入他们的 Web3 系统,特别是如果他们打算将项目与同质化代币相结合。这种 NFT 项目的去中心化模式会是什么样子呢?下图是一个例子。它反映了:

(1)在区块链上铸造由多个用户持有的 NFT 系列;

(2)对 NFT 社区做出贡献的知识产权,很可能与 NFT 本身有关(持有者可以向社区“质押”)和社区创造的任何典故;

(3) 数字资产分配和激励机制;

(4) 启动 DAO 对社区知识产权和 DAO 金库有关的治理;

(5) 启动衍生项目;

(6) 举办社交聚会和活动。

在这个模型中,NFT 项目的经济去中心化可以通过几个步骤来实现:

首先,DAO 将其初始资源用于社区参与(如Twitter、Discord等),并为社交 聚会和其他活动提供资助,从而提高社区的隐性激励(即其受欢迎程度)。

其次,这些隐性激励——连同显性激励(如代币奖励,NFT 购买资格等)一起, 可以随后用来激励利用社区知识产权创建的衍生项目。此类项目的开发者获得奖励,而消费者将因使用这些项目也获得奖励。例如,DAO 可以雇佣第三方开发人员使用社区的角色创建一个 P2E 游戏,建立围绕社区原生数字资产的代币经济。在这方面,衍生项目发挥着与前文谈到的开放式去中心化模型中的客户端类似的作用,让整个系统减少对任何单一来源的依赖,为 NFT 持有者带来价值,有助于限制出现重大信息不对称的风险。

最后,NFT 项目可以使用的另一个重要工具是:DAO 所累积的 NFT 二次销售的版税,它能够为其去中心化经济提供燃料。当衍生项目无法为系统带来足够回报的时期,这些版税将为 DAO 提供去中心化的收益流。

最终,衍生项目和二级销售给生态系统带来的价值组合,可以推动 NFT 项目创造一个健康的去中心化经济。

从法律去中心化角度来看,关键问题还是:任何第三方的基本管理工作是否是 Web3 系统成败的必要条件?是否有可能出现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仍将取决于前文讨论过的诸多考量要素。

但是,在本案例中,NFT 场景下的知识产权可能有助于,而非阻碍社区的整体去中心化。为什么?因为该知识产权是由去中心化的来源(NFT 持有者)贡献给 DAO 的。此外,如果代币的分配、NFT 的额外铸造、去中心化的知识产权,和去中心化的收益流(来自版税或衍生项目)一起都由 DAO 所控制,那么该系统也不太可能产生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开放式去中心化:如何使代币协议去中心化

代币协议是另一种类型的新兴 Web3 系统。在这些系统中,资产被记载在到区块链上,通过智能合约协议实现代币化,然后出售或用于其他目的。代币协议的类型包括一连串的 NFT 铸造项目,数字资产市场,以及将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的协议。

下面的开放式去中心化模型反映了:

通过一个共享的智能合约协议,从多位供应者处购得的链上资产;

将此类资产代币化的智能合约协议;

通过多个客户端出售或使用这种代币资产;

原生数字资产的分配和激励机制;以及

启动关于社区知识产权和 DAO 金库的 DAO 治理。

在该模型中,经济去中心化的实现有赖于输入(资产提供者)和输出(资产收购者)的充分多样化,以及代币化资产流经的各层(区块链、智能合约和客户端)的去中心化。

该协议的 DAO 也可以使用明确的激励措施(同质化代币奖励,无佣金/费用等)来:

激励资产提供者向系统提供资产;

激励客户端为代币化资产建立交易市场;以及

激励收购者获取或者消费这些资产。

虽然早期开发群体可能在所有这些角色中(资产提供者、客户端运营、资产收购者)发挥重要作用,但一旦系统去中心化,开发群体最终将只是任何特定角色中的众多参与者之一。这将限制其产生任何重大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并减少对其管理工作的依赖。此外, DAO 或 subDAO 可以发挥许多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可以调整显性激励措施,以解决供给侧或需求侧潜在的短缺问题。例如,在一个去中心化的市场中,可以增加对卖家(供给侧)的代币激励,以将更多的商品带到平台销售;也可以增加对买家(需求侧)的代币激励,以鼓励更多的购买。

关于更多的模型和用例,以及与上述模型有关的更多细节,请参见论文全文

https://a16z.com/wp-content/uploads/2022/04/principles-and-models-of-decentralization_miles-jennings_a16zcrypto.pdf

相较传统组织,灵活的激励机制显然给予了 DAO 更多优势。然而,DAO 也需要了解自身所处的阶段,目标和可提供的价值间的微妙平衡,仔细选择最合适自己的激励机制。另外,DAO 需要让自身的价值观和激励机制足够公开透明,这对长期留住贡献者而言至关重要。

如果不能把这三个因素都考虑进去,就会导致 Web3 无法实现区块链技术和加密货币所创造的未来。没有人想要一个基于新技术但又与 Web2 别无二致的"Web3"。相反,通过构建精心设计的去中心化的系统,建设者能够创建出数字基础设施,并为去中心化经济注入活力,这将构成互联网未来数十年的基础。建立那样的互联网、创造不一样的未来,正当其时。

特别感谢 Chris Dixon、Sriram Krishnan、Sonal Chokshi、Eddy Lazzarin、David Kerr 和 Adam Zuckerman 的贡献和见解,以及本文的完整版本中我所引用的所有著作的作者。

责任编辑:Felix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