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活得越久,越会升腾一种无力感。小时候曾以为,长大后自己会无所不能,而真正成长之后,才发现自己于这世界上是如此的渺小。
年龄越大,越发地学会了报喜不报忧。忧愁的事情有时真的太多,多到我们已经日渐麻木。
宋阿姨的女儿最近因为身体原因,动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手术,术中、术后需要人来照顾,并且这个手术对身体会有长期的深远影响。
宋阿姨怕家里老人担心,就和自己老母亲说自己出去旅游一段时间。
通常的情况下,每周宋阿姨都会去自己老母亲那忙活一两天。买个菜,收拾收拾,陪母亲洗个澡什么的。毕竟一个86岁的老人,即使身体状况很好,也很难不依靠子女而生活。
而对于宋阿姨“抛下”自己近一个月时间,选择出去游玩,86岁的母亲心情是复杂的。她叹气,即希望宋阿姨可以过得开心,有自己的生活,又希望女儿可以多陪自己,多多尽孝。
好在,宋阿姨的母亲还有别的子女,可以缓解宋阿姨的焦虑。可宋阿姨的生活,也从侧面反映了部分中年人的悲哀:想孝顺父母却无能为力,有些还会被误会。
常先生自从跳出了那个生他养他的小山村后,家里的父老乡亲们就以为常先生在大城市挣了大钱,可实际上背井离乡的艰辛,常先生只能独自往肚子里吞。
但无论怎样,常先生也算是在城市里扎下了根。日子久了,也找了一个同样吃苦耐劳的外地女人,结了婚。
带女人回老家之后,就有乡亲问常先生:你什么时候把父母接出去,享清福啊?
常先生口里应承着,心里想着自己都还在租房子住,工作也是有今天没明天的,要拿什么接父母去共同生活呢?
结婚后,小夫妻两个人为了能在城市的偏远处买上一个小单间,而卯足了劲拼命工作、攒钱。
而老家的父母,年龄越大越想让子女陪伴身边。可看着回去一趟需要的路费、开销,常先生只能咬着牙一拖再拖,等到逢年过节再回去看望父母。
常先生也会往老家给父母邮寄生活费的,虽然钱不多,但都是他节衣缩食攒下的。也许是他顾虑得多,也许是他小心眼,总之常先生没敢“明目张胆”地当着媳妇的面,把钱寄回老家。
一是他自己挣的钱,并没有比媳妇多很多;二是婚前他承诺的,一定会让媳妇有一个自己的家的愿望,到现在还没有实现;三是他知道自己媳妇的原生家庭经济条件也困难,而自己也没有能力再寄上一份钱。
常先生在老家的亲戚面前,不愿意显露出自己无能的一面。这就让老家里人认为,常先生不孝、忘本,人到中年的常先生只能苦笑。
生活中的困难和某些“不可说”,让最亲密的血缘关系也产生误会。
人性使然,大多数人具有依赖性。子女期待着父母的理解和帮助,父母等待着子女的孝顺和供养。
可供求关系和能力的不足,让这些期待都变成了奢望,伤了彼此的心,甚至有些误会和过激行为会造就家庭的悲剧。
老年人的日子不好过,中年人的生活也颇为艰辛。可现实就是如此,我们没有能力扭转乾坤,那就只能坦诚一些、坦然面对。
而面对自己的亲人,别去一味地想着索取。当然,作为最亲近的人,这份情缘是无法割舍的。但也正是因为这缘分,彼此之间更应该多了一份体谅。
凡事先自己做出十分的努力,把自己应尽的责任承担下来,再去谈及其他。
比如,年轻人做到不啃老。父母有能力愿意在婚姻、生活、养育子女上帮助自己,那就怀着感恩的心去接受。如果父母没有这份能力,也不要有积怨。
人生的每一步路,本就应该自己去走,有人愿意帮你承担是一件幸事,无人承担,也要担负起自己的人生。
相对的,对于老年人来说,养儿防老已不是当下的必然选择。不依赖,不把自己的晚年压力完全加在子女的身上,是作为父母的最好的关爱。
多去为自己的晚年生活努力,未雨绸缪,合理地利用子女这份“养老资源”,也是现代人生活的必修课。
-END-
世界那么大,感谢你,可以看到我!
【文|唯唯安:笔有温度、为情发声,一个热爱文字的不典型写作者,邀请你共同感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