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人力资本价值最大化、效益最大化、效能最大化,需要从顶层设计的层面,从经营人才的思路到领导力开发,再到机制设计的系统解决方案
作者 彭剑锋
人力资源问题的解决方案需要系统思考和顶层设计。《华为基本法》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完成了华为人力资源的系统思考和顶层设计。本质上,华为基本法是围绕人来进行的,确定了企业价值创造的要素、组织、人才;主线是围绕知识型员工、人的价值创造和价值评价体系进行。
我一直认为要超脱人力资源的专业职能层面,上升到经营层面完成对人力资源的系统思考。过去,人力资源管理是基于专业文化、专业职能,所以有其局限性,不能真正上升到经营层面、业务成长层面、企业成长层面来思考人的问题。
从经营和治理层面思考人力资源
1.真正上升到经营层面,人力资源管理的责任体系就发生了变化。
责任体系不再是人力资源部的事情,而是上升到企业CEO及所有管理者的责任。上升到经营层面,强调人力资源管理有首席人才官,有企业家思维,要懂人性,不再只是一个专家。首席人才官一定是来自于业务一线有工作经验的人,不再是“为专业而专业”。
从人力资源部门的定位来讲,为什么要做“三支柱”(COE中心、SSE中心、HRBP),其实就是要链接业务,推动战略,服务员工。上升到经营层面,除了人的能力以外,还包括知识管理和智慧资源的管理。也就是我经常讲到的人才经营的“铁三角”,它由知识管理、能力的发展体系(能力管理)、人的心理资本管理组成。尤其是现在面临大量的知识型员工,在对人的管理时,着重如何提高人的心理资本价值,提高员工的幸福指数,提升体验的价值。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就从专业的职能层面拓展到知识管理、能力的管理以及心理资本的管理。
2.从经营层面思考,意味着人力资源管理不是成本支出的概念了,不是节约成本的问题,而是增值的概念。
人力资源只是作为一种资源进行开发,提高人力资源这个生产要素的应用效率,但是上升到人力资本层面,人力资源管理就不只是要提高效率,还要实现人本身的价值增值;对人的管理也不再是把人简单作为一种工具或生产要素,实际上是作为一种价值创造的主导要素来看待,要实现人自身的价值增值和自身的发展。所以进行顶层设计要建立在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全新认识上。
3.从治理层面思考人力资源,就涉及人力资本和货币资本关系的新认知,涉及重构组织与人关系的新认知。
人与组织的关系不再是雇佣关系,可能是一种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当人力资本成为企业价值主导要素的时候,两者之间是相互雇佣、合作伙伴的关系,也就是要重构组织和人之间的关系,相应的解决之道涉及事业合伙机制。
事业合伙机制承认人力资本除了作为价值创造的主导要素,除了要有剩余价值所有权,还有企业经营的话语权,而且组织要为人才真正提供平台,为人才赋能。所以,企业是一个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这时候除了从专业职能层面上对员工进行管理以外,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命题是对企业家和高层领导力的发展。
如何以经营思维提升人力资源
1.企业家的自我超越与领导力提升是人力资源解决方案的前提
重构对人力资源的认知,从经营和治理层面完成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面临的最大瓶颈是企业家和高层的领导力不足。
面对不确定的时代,真正要解决中国企业的问题,我们一直在提首先要解决老板的问题,即企业家的自我超越与企业领导力的提升。一个是事业合伙机制,一个是帮助企业家做自我超越。我做了二十年的咨询,事实上很少去做专业层面的具体咨询,更多的是去帮助企业家提升境界,有理想、有追求,而不是小富即安。企业家自身追求和胸怀不同了,他做企业的格局就不一样了。
另外,我们提出了领导力发展计划,包括行动学习、团队学习,这是近年来我们做得最多的。从领导力的层面来讲,企业家的自我超越,企业家领导力的发展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最大问题。所以,我们提出了企业家的“八大转型”。
企业高层领导团队在领导力发展这方面还是有很多成功做法的,比如,联想的复盘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实现领导力的传递;华为的自我批判,团队学习,也是一种领导力提升的原创工具和方法;中粮在GE的基础上行动学习、群策群力等。尤其是在这样一个不确定的时代,第一企业家要转型,第二领导力要提升,领导力的要素需要发生变化。
为什么现在特别强调企业文化,战略思维变得越来越重要?面对不确定时代,我们提出新领导力时代的“灰度领导力模型”。我看过微软新任CEO萨提亚出的一本书《刷新》,他讲到不确定时代重塑领导力的关键要素,其中包括原景目标、勇于担当等,与我所讲的“灰度领导力”有很多共通之处(“灰度领导力”内涵见前文——注)。
实现人力资本价值最大化、效益最大化、效能最大化,需要从顶层设计的层面,从经营人才的思路到领导力开发,再到机制设计的系统解决方案。换句话说,人力资源的问题一定是企业家和高层需要思考的问题,是企业家能否实现自我超越的问题。
2.转变绩效价值导向,加大人才和研发投入。
中国进入品质发展、结构化转型的时代,最核心的是动力机制的转换,即创新驱动和人力资本驱动。我个人认为,中国企业要通过人力资本创新驱动组织的发展,尤其是推动中国企业走向创新与品质发展,解决的路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企业的角度来讲,要加大对创新人力资本的投入,真正重视人才。
第二,要提高人力资源对企业成长的贡献度,人力资源真正能提供战略价值、业务增长价值和员工发展价值;要打造人才供应链、能力发展链、员工服务链,只有通过这些链条的打造,才能真正实现所谓的人力资本驱动。
第三,转变企业的绩效价值取向,也就是绩效考核机制需要转型升级。这个不光是企业,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到现在也到了一个重新审视绩效价值导向的时侯。因为绩效评价体系是一个指挥棒,指挥棒往哪里指,人、资源、力量就往哪里聚集。
如果绩效价值取向不改变,还是一味追求GDP、追求规模,不能从规模导向转向有效成长、品质发展,是会出大问题的。这些年一些企业出现问题,很大原因就是一味追求规模,而不是追求有效成长、品质成长,没有真正在产品上下功夫,没有在研发上持续投入,就过不了技术和产品关。
华为持续十多年,每年拿出销售额的10%投入研发,据统计,其研发投入是思科和高通的总和,甚至超过了苹果。华为坚持绩效价值导向,坚持研发和人才的持续投入,真金白银的往里砸钱,这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中国企业要真正提升能力,就是要加大人才技术的投入。
企业软实力的投入往往是看不见、摸不着,但积淀到一定程度它的威力就无限大。大家只看到华为管理的成功,却没看到华为为此投入了多少。华为从1995年引进我们几位人大的教授去写《华为基本法》开始,这些年在咨询上累计花费了数十亿的资金,最多的时候,华为有十来个顾问团队同时在提供服务。华为搞员工股权激励,在人才上的投入也是巨额数字,而且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坚持了二十多年,持续投入。
企业的绩效价值取向,决定了对人力资本、技术创新是做短期投入还是长期投入。长期投入就是要重视人力资本的开发和培训,舍得付出成本;构建长期激励及事业合伙分享机制。
从操作层面来讲,我认为要建立一套面向未来的新绩效评价体系。评价体系是核心,华为人力资源管理最值得学习的是价值创造、价值平台、价值分配,这个体系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评价体系要重新建立标准、制定标准,什么样的人才符合公司未来发展的要求,绩效评价体系、人才的价值评价体系是核心,包括胜任能力模型、素质模型,这些内容仍然有用,但是要赋予新的含义。现在很多胜任能力模型是基于过去,而不是基于未来。所以人才的标准要变,人的认知模式要变,人的知识结构要变,人的能力要变。
从方法论来讲,绩效管理有多种。一种是所谓的KPI,它仍然很重要,但是要改变单一的KPI导向,KPI是只问结果不问过程,未来既要关注结果也要注重过程,既要关注结果也要注重实现结果的手段。过去企业只注重结果,甚至不惜违反法律。现在既要看过程也要看结果,既要看目标实现的程度,也要看目标实现的手段是不是合法、文明。这样,整个绩效体系就必须要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