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城市?不,我们不愿意!”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重庆市忽然就成了“网红城市”。
重庆主城原本并非“旅游城市”,只是专心搞着城市建设,却无心插柳柳成荫,一朝红透互联网,继而沐浴在万众的瞩目之下。
重庆成为了广大游客出行的首选,这说明城市的魅力被发现、被认可,是令所有市民骄傲的绝佳好事。
但“网红”这个词,总是隐约地叫人有些不是滋味。
“网红城市”不仅指红透互联网的城市,还指涉了一种城市观光的增长模式——短时间内激烈的爆发;而这种“爆发”通常又和一群负面词汇息息相关:
人造的,商业的,无历史积淀的,急功近利的,过度宣传的、名不副实的、来势汹汹、去势也汹汹的。
就像每个富人都不愿做“暴发户”,每座魅力之都,其实也都不愿做“网红城市”。
有重庆本地市民不太喜欢“网红”这个词,常常面有哂笑地凝视渝中半岛上的旅客:
“李子坝穿楼有什么好看,重庆这点儿有什么不穿楼?”
“洪崖洞?不过是临江土崖上挂着一段仿古建筑罢了。”
“重庆城里到处是年轻男女,他们才懒得了解城市,只顾着到点就把卡打,一群过江之鲫。”
鹅岭二厂
按理说,游客有权利决定自己的行程——无论是爱去摩肩接踵的“网红地儿”,还是爱去无人问津的偏街陋巷,都是自己的自由。应当坦诚,这些针对游客的冷嘲,的确带点“本地人的傲慢”。但假若我们换个角度,以善意去解读,这些冷嘲的背后,其实也有一种为游客着想的“着急”。
山城步道
想要把城市的魅力完整地传递出去,想要万里而来的游客看到城市里最漂亮、历史积淀最厚重、最能体现本地人精神与特点的部分,别再去那些徒有虚名的商业设施浪费时间与钱财。
这样的“心急”其实颇有道理,因为在重庆城里,比“网红景点”迷人无数倍的部分,可以说比比皆是;但我们要清楚一点,是游客们不愿意到这样的地方去,甘愿去人海里凑热闹吗?
被浪费的旅游资源
大溪沟位于渝中区,对许多游客来说,此地仅是轨道交通中播报站名的一个声音。
大溪沟毗邻嘉陵江,老旧的街道极富重庆特色,只是周边商业开发不完善,显得有些“欠发达”。但它也有自己辉煌的历史。
1927年,在重庆市首位市长潘文华的主持下,重庆第一座自来水厂就在此地取水;1932年,潘文华接管烛川电灯公司时,就在此地创办发电厂。
电厂旧址,就是重庆城市建设历史的最好见证。
我原本以为大溪沟电厂旧址,会是个集中展示大溪沟文化历史的遗址博物馆,可当我真正来到大溪沟时,才发现,电厂的旧址,现在不过是个居民楼。
园坝里散座着打扑克的居民,茶馆开在旧楼内,一石上有几百字,简短地对工厂的沿革做了介绍,就再无可逛可看之处。往楼里走,有人正在暴力搬家,垃圾从楼上往下掉,一小女孩穿着睡衣、打着呵欠走到阳台上……
这的确是富有魅力的市井生活场景,可是,电厂旧址最好的归宿真的就是用作居民楼吗?
也许不是游客们热捧“网红”,不愿意到这样历史积淀厚重的地方去,只是太多历史资源没有得到恰当挖掘,有时游人经过,只隐约觉得面前的建筑精美,但因其四周不见说明,只能遗憾而错过一段城市历史。
在朝天门、千廝门地区,就有不少商行旧址,只是有些仍肩负着实际的商业用途,有网友表示,自己家楼下曾有一电器修理行,一问才知道,这地方原来是重庆某银行的旧址。
当然,并不是要鼓动重庆市对每一个“旧址古迹”进行开发,只是看过了“大溪沟电厂旧址”的现状,使我有些出神。
重庆的确不像北京和西安,做不成步步皆千年古迹、处处皆5A景点的“历史名城",但老城内颇多历史遗迹,加上山城地貌的”恩惠“,造成了观景时远近高低各有所异,也颇值得“漫游”,但现在的重庆旅游,似乎把许多除“网红景点”之外资源都白白地放掉了。
当然,有重庆网友说,我喜欢年轻人的劲头,那就是青春活力,是赤裸裸的生命力,让他们愿意看什么就看什么吧,仿古老街就比观音桥高尚了?为何要把历史的旧破烂往他们怀里塞呢?
此话也有道理,但在“有趣的商业网红”与“枯燥的历史遗迹”之间是否存在着平衡点呢?
潮流前线的历史博物馆
近日,大渡口区的重庆工业博物馆揭幕,建筑在李子坝重钢厂区上,活用当地工业残余打造出重庆最酷博物馆,吸引力之大,似是要将大渡口的偏僻角落也“盘活”。
工业博物馆,为整个重庆市提供了范式——如何将年轻人喜欢的潮流热闹与重庆市的历史积淀做结合,目前看来,效果可说是非常之好。
重庆是炙手可热的旅游城市,并似乎也将要继续炙热下去,山城未来不得不在观光、生活、历史与商业之间找到自己的平衡,这是山城的挑战,也是山城的机遇。
你对重庆目前的旅游有什么看法吗?请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