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闻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脉络笔记(一)

时间:2022-04-21 14:19:44 热闻 我要投稿

(先秦部分)

1, 建立

(1) 时间,公元前2070年

(2) 性质,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3) 建立者,禹

2, 族源

夏族,活动于中原地区的古老部落。姒姓,称为有崇氏。

主要事迹:与共工氏同为具有丰富治水经验的部落。

3, 禹的时代

(1) 大禹治水,因治水有功而被推举为部落首领。

(2) 巩固王权措施,A,征伐三苗 B,迁都阳城(今河南登封告成镇)

后又迁往阳翟(今河南禹州市)C,涂山之会(是夏王朝正式建立的重要标志)

注意名词解释:涂山之会

4, 启的时代

(1) 杀伯益、剿绝有扈氏。“家天下”从此开始。

(2) 钧台之享,夏王朝的统治基础正式确立。

5, 统治状况

(1) 国家机器的建立

A,中央政权组织形式

夏王之下,为六卿。分管民事、军队等事务。六卿之下各有僚属和下属官吏,各自组成一定的统治部门。

B,建立军队、刑法、监狱

建立了一只有一定规模和比较严密军队

制定《禹典》,我国历史上第一步奴隶制法典

帝芬时造的“圜土”,早期监狱

以上事实表明,夏王朝作为一个国家已经形成。

(2) 经济状况

A, 夏人活动区域,主要集中在豫西和晋南。(名词解释:二里头文化)

B, 生产工具,以石、木、骨、角、蚌制品为主。金属冶炼已经开始。

C, 农业状况:谷物产量有所提高,夏代出现用粮食酿酒。

D, 手工业:出现了世代的专业生产者,如车辆制造。

E, 建筑业:房屋建造技术有了长足进步,房基采用夯筑。

F, 商业:二里头遗址发现有贝,当时作为货币之用,表明交换媒介出现。

(3) 文化成就

A, 天文历法:

a,尧舜时期,便有义和、义仲观日月星辰以定四时的传说。

b,关于日食的记录:春秋鲁太史引《夏书》有“晨不集于房”。(经近代学者推算是公元前2165年,也有推算是公元前1948年。二者虽相差颇远,但都公认其为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

c,流星雨的记载:《竹书纪年》有夏桀十年,“夜中星陨如雨”的记载,这是有关流星雨的最早记录。

d,干支纪日:夏代末期帝王有孔甲、胤甲等,都用天干为名,表明当时用天干作为序数已经普遍。

e,《夏小正》:保存在《大戴礼记》中,是我国最早的历法。当时已能根据北斗星旋转斗柄所指的方位来确定月份。

B, 文字

夏代文字尚在探索之中,可能已有文字和文献记载。(原始社会晚期各地遗址中普遍发现记事性质的刻画符号,以及殷商已有较成熟的甲骨文字和金文。)先秦学者经常征引的《夏书》、《夏训》等等书籍保存着有关夏代的典册。

6、夏王朝的兴衰

(1)太康失国到少康中兴

A,启死后,太康即位。不久其五兄弟内讧,太康迅速挫败叛乱,巩固政权,但很快就沉湎于享乐。有穷方伯后羿乘虚而入,一度夺取夏王室的统治权力。(名词解释,太康失国)

B,仲康子相在帝丘(今河南濮阳县南)积蓄力量,准备复国。

C,少康联合夏臣伯靡,灭掉寒浞和有穷国,被拥立为王。

D,历史教训

历经三代人的辛苦斗争,终于成功复国。这一曲折而复杂的事实表明:国家诞生之初,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和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已不同程度的存在;民心的向背是一个政权得以维系的主要因素,任何暴虐的君主都难以长期统治下去。(此点可作为万金油,用于任一朝代灭亡时分析失败的因素及教训)

(2)夏代中期的发展

A,少康后,其子杼继立为王。《世本》谓“季杼作甲”,他以制造兵甲出名。

B,季杼以后,直到胤甲,共经五代六王。基本处于稳定发展时期。

C,疆域:夏王朝以伊洛为中心,东至大海、西连西河、北及燕山、南逾长淮

(3)衰亡

A,胤甲继承人孔甲,荒淫暴虐,激起民众的普遍反抗,许多诸侯开始叛离。从此,夏王朝统治逐步走上了衰败。

B,孔甲三传到夏桀(履癸),其暴政终至内外交困。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

从大禹到夏桀共传十四代、十七王。

商王朝

1, 兴起

(1)族源;商人先祖相传是高辛氏后裔,商人早期主要活动于东部孟诸泽畔的商丘附近。《诗经·商颂·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以玄鸟为图腾。

(2)与夏的渊源;

其先祖契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商,赐姓子氏。其传十四代至商汤立国,年代正好与夏王朝相始终。

2,建立

(1)时间: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

(2)都城:亳(今河南郑州)

3,统治状况

政治上

(1)频繁迁都

原因:或许与王室内部的争斗有关

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行汤之政”政治局面出现。

(2)统治机构

中央政权组织形式:商王之下,文由尹、多尹或百僚、多宰或小臣;武由亚、服等组成一整套统治机构

统治阶级状况:这些人有商王亲信、近亲等组成,是商王朝的支柱,原始宗法制在商代有了初步发展。

(3)王位继承制度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商代中期,连续发生“弟子或争相代立”的现象

到康丁后,嫡长子继承制度才逐渐确立

(4)刑法

《汤刑》,以肉刑为主,墨、劓(yi,四声)、剕(fei,四声,断足)、刖(yue,四声,砍掉双脚或脚趾)、宫、大辟、鞭刑、活埋等。反应商法残酷

(5)军队

三师,商王直接统辖的军队。

商代后期,战车成为作战主力。每辆战车驾马两匹,甲士三人:一人御车,一人持戈或矛,一个操弓矢。

(6)疆域

A,区域:统治地区分为畿内和畿外,畿外是众多的方国、部族

B,班爵制度:侯、伯、子、男常见于卜辞中。(意义:规定了贵族的等级,明确了方国的地位,是国家组织形式日趋完善的表现。)

C,统治状况:大小方国要定期向王室朝贡、提供力役、奉命征伐、遵守一切礼仪制度

(7)民族关系

以战争为主,经济、文化上的交流还未占据主流。

西北和北方游牧民族,如土方、鬼方、羌方

江汉有荆楚,江淮有群舒

东部至淮水和山东沿海一带为东夷

东南的夷方和虎方

商对南方的统治,在后期已深入到湘赣一带。

经济上

(1)农业

A,生产工具:耒耜(leisi,三、四声)普遍使用,仍以石、骨、蚌制成的斧、刀、镰等为主,间或有铜质器具(但不一定都用于农业生产)

B,农田划分以及灌溉有一定的发展,主要农作物主要有黍、稷、粟、麦、来(小麦)、秕(bi,三声)、稻、菽(shu,一声)

C,商王及各级贵族都很重视农业,常有各类祭祀仪式见诸于甲骨。

D,蚕桑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畜牧业也有了一定发展,牛、马、羊、犬、豚等饲养数量极大。

(2)手工业

A,青铜工艺的高度发展

a,特点

有王室专用青铜器铸造作坊。作坊分工细致、有世代从事铸铜的工匠。

当时工匠已比较熟练地掌握了青铜合金的特点和性能

采用复合范浇筑

种类繁多

b,分布

江西商周铜矿遗址、新干大型商墓、四川三星堆祭祀遗址。

其中,江西瑞昌县铜岭的采矿井,是世界最早使用木支护进行地下开采铜矿的实证。

B、陶器

a,特点

规模扩大、内部分工明确

b,成就

白陶,代表当时制陶工艺最高水平,采用高岭土烧制。

原始瓷器,开始出现。

C、养蚕缫丝、绢帛技术

提花技术出现

D、建筑

都城规模宏大、布局规整

(3)商业

有专门从事贩运货物的商贾

出现早期货币,贝

科技文化

(1)文字

字体有陶文、玉石文、金文、甲骨文;文字结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均已具备。

(2)天文历法

世界上最早的新星、火星、岁星、大星的观测记录

开始设置闰月,奠定传统历法基础。

(3)雕塑、艺术

陶塑、玉石雕塑

音乐水平高超,有多种乐器。陶埙、石磐、铜铃、铜铙、鼓等

4、灭亡

(1)原因

第一,商代贵族是一个脱离生产、过着奢侈生活并享有种种特权的剥削阶级,这在根本上造成阶级对立和阶级矛盾,是其覆灭的根源。

第二,商代法律残酷,人殉、人祭普遍。

第三,商纣王的残暴统治激起民愤。

汤至纣,共传十七代,三十王。

练习题,

真题解析,点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