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小企业呈现“量质齐升”的发展态势,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已经跃升成中国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对外贸增长贡献度超半,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对全球投资者有着天然的吸引力,但消费类小微企业具有‘非标’特性,使得传统金融服务难以触达其融资需求。为加快构建中小微企业融资的良好生态,中国相关政府部门出台了多项政策以推动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收入分成融资模式崭露头角,融资渠道的多元化、融资产品的个性化和金融科技的进步将为消费类企业提供更多融资选择和机会,提升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并满足融资需求,消费类企业的融资主体数量及融资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融资环境也将回暖。
9月27日,沙利文大中华区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张葛建先生在2023第二届新投资博览会暨第十七届沙利文全球增长、科创与领导力峰会·新投资分论坛上正式发布了《2023年中国消费类企业融资发展与展望白皮书》,从行业视角解读中国消费类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及痛点,洞察科技创新如何赋能资本市场发展。
本白皮书首先从政策、经济、社会、技术四个角度剖析中国企业整体的融资发展背景,再深入研究消费类企业的融资现状及痛点,对主要融资方式及交易所进行对比分析,聚焦消费类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收入分成模式及滴灌通澳交所在解决中国消费类企业融资痛点上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以此洞察科技创新如何赋能资本市场发展。
Part1 中国消费类企业融资发展综述
01 中国企业融资发展现状
中国企业营商环境和自身发展处于景气状态,且仍有上升空间,融资风险和成本在波动中下降,融资效率有所提升,融资压力逐步缓解,随着融资供需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企业的融资状况将持续改善。
02 中国企业融资发展历程
自1990年沪深交易所成立以来,中国资本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封闭到开放、从单一股票市场到多层次体系的跨越式发展,已成为全球参与人数最多、上市企业市值规模排名第二、影响力辐射全球的大市场。
03 消费类企业融资痛点
一级市场消费领域投融资逐年降温,近十年来一级市场融资重心逐渐从消费转向硬科技及先进工业。2022年,中国消费领域融资总额占比为9%,约为先进工业融资总额的三分之一,消费品领域单笔融资规模同样呈现下降趋势,2022年仅为940万元。
消费行业对宏观经济形势敏感,环境变动或将导致融资风险增大。消费类小微企业的融资风险受环境影响较大,宏观环境的变动将使消费类企业经营者的偿贷压力高企,继而加大消费类企业的违约风险。2022年第一季度,消费服务业小微经营者在面对宏观环境变动时,偿贷压力占比在可比行业中最高。
Part2 主要融资方式对比分析
01 全球企业公开募股情况
全球资本市场IPO活动持续放缓,2022年,全球IPO数量达到1,415家,同比下降约41.91%。IPO融资规模达1,843亿美元,同比下降约59.93%。2023年上半年,全球资本市场IPO活动持续放缓,IPO数量为609家,IPO融资规模为605亿美元。从地区来看,2023年上半年,亚太地区IPO数量为364起,占全球总数的59.93%,融资规模为390亿美元,占全球总数的64.46%。利率上升和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影响着美洲和欧洲地区IPO的复苏步伐。从行业来看,2023年上半年,全球科技及工业类企业的融资规模、IPO数量合计占比分别为44.50%、40.16%,消费类企业的融资规模、IPO数量占比分别为15.11% 、16.75%。
02 中国企业融资情况
中国传统的企业融资活动聚焦于金融、工业、材料等赛道,消费相关行业融资活动的活跃度不高;2022至2023年上半年,中国债券发行总额中消费行业分别占比1.48%。股权方面,科技及工业类企业在全球IPO活动中保持领先地位。在中国公开市场股权融资活动中,可选消费和日常消费的融资总额、IPO总家数合计占比分别为8.29%、14.47%。
03 融资方式对比
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方式各有优劣,股权融资在流动性、无抵押要求、单笔融资规模方面优于债权融资,而债权融资在风险性、融资成本、融资门槛方面优于股权融资。而基于收入分成的融资本质上是一种混合融资模式,是短期现金流的折现,也是阶段性递减的类股权融资,其高灵活性、低成本性和低风险性是股和债之外的良好补充。
Part3 主要交易所对比分析
01 沪、深交易所发展历程
沪深两市历经30年坎坷发展,法律体系及监管制度日益健全,交易机制、品种不断丰富完善,已逐步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
02 港、纽交所发展历程
香港、纽约作为国际两大金融中心,二者的交易所历经资本市场三个世纪的风云变幻,现已成为全球主要的国际资本周转地。
03 主要交易所行业分布特征
从上市公司数量角度来看,中国沪深北港四大交易所整体数量呈现持续上升趋势,而纽交所却逐渐下降,说明中国仍有众多企业存在大量融资需求,但上市门槛较高,且行业分布以制造业为主。
Part4 滴灌通澳交所优势分析
01 滴灌通优势分析
科技进步、新基建发展推动中国数字化经济普及和深化,滴灌通开发设计出一套以收入分成为核心进行投融资的模式,将“资本之水”精准滴灌中国微小且分散的经济体。
02 滴灌通澳交所投资优势分析
澳交所将海量分散化的投资机会进行三级转换成极为多样的标准投资产品,在规模潜力巨大的小微经营单元与全球投资人间构建一条通路,在高效的同时兼具灵活性。
03 滴灌通澳交所发行优势分析
滴灌通签约门店数量增长迅速,以新一线城市的社区零售为主,其分散投资模式具有高抗风险能力。滴灌通澳交所主要投资的To C实体店属于大消费领域,受行业周期波动影响小,较为稳定,且存在大量已成功的全国或区域性品牌正在寻找投资者合作扩大门店规模。滴灌通当前签约节点企业517家,节点平均门店数19.7家,通过“顺藤摸瓜”战略滴灌通签约门店数量迅速增加,且广泛分布于中国各等级城市、不同商圈的各行各业,分散性极强、相关性较低。因此,由多个DRO组成的DRP所具备的多样化特性确保了现金流的稳定和可预测,降低了单个DRO带来的特异性风险,但为投资者保有了更高的收益潜力。
Part5 中国消费类企业融资发展趋势展望
01 消费类企业融资规模展望
中国消费领域融资活动在2021年达到顶峰后开始降温,但由于打通了消费类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滴灌通签约DRC数量及投资额仍保持总体增长趋势。2023年, “易改衣”、“绿树电竞”、“京腔调”先后获得滴灌通投资。截至2023年9月11日,滴灌通已签约DRC数量累计超过10,000份。随着消费类企业传统融资规模的下滑及消费行业IPO的收紧,传统融资供给愈加难以支撑庞大的小微企业融资需求。进入2023年,消费需求全面恢复,各项稳经济增长的政策持续推进,依托国产替代、单身经济、白发经济等驱动,叠加收入分成融资模式的催化,消费类企业融资主体数量和规模有望重回增长快车道。
02 消费类企业融资方式展望
消费类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包括线上或线下渠道的股权融资、银行借款、债券融资、股债混合类融资以及收入分成融资。其中,收入分成融资模式为消费类企业提供了灵活化、低门槛的融资解决方案,助力消费类企业融资方式的多元化发展。截至2023年9月5日,滴灌通澳交所发行规模已超2.98亿美元。
03 科技助力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各类电子信息系统的使用已成为小微企业数字化的重要举措,57.1%的小微经营者采用了电子信息系统,借助大数据和信息共享,小微企业画像得到多维度刻画,可解决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融资障碍。
随着数字科技的发展,各类数字化系统在消费类小微企业内逐步普及。中国小微经营者销售及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使用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逐步实现资金交易信息透明化,这四类系统的普及可有效打破消费类小微企业与投资方间的数据壁垒,助力破解信息不对称的难题。
员工及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深化了消费类小微经营主体信息的开发利用,有助于实现企业的精准画像。上述几类数字系统可帮助投资方强化对企业信用状况的动态监测,提高风险预警和处置能力。众多数字化系统从多方面加强信息共享整合,在融资方与投资方间架起“信息金桥”,而数据云存储系统可将资金交易等信息上传云端,有利于建立完备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