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万年老三”的特步会否被越甩越远?

7月4日,特步国际发布公告称,已获得恒生银行、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中银香港及东亚银行组成的银团提供的10亿元贷款融资,为期4年。报告称,该融资旨在悉数为本金额为18亿港元的现有定期贷款融资再融资,让本集团维持其财务灵活性及有效管理其融资成本。

有分析认为,特步得益于2022年的业绩增长,想进一步拓展业务。财报显示,2022年特步实现营收129.30亿元,同比增长29.1%;实现毛利润52.92亿元,同比增长26.66%。特步主品牌收入也录得111.28亿元,同比增长25.9%,创下历史新高。

然而在光鲜亮丽的业绩背后,特步仍面临着不小的压力。

增长符合预期,但与行业头部仍有差距

2021年9月1日,特步公布了集团未来发布第五个五年的规划,即“五五规划”。报告显示,到2025年,特步计划主品牌实现收入2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3%;实现新品牌收入合计达到40亿元。截至目前,特步2021年及2022年的营收增长率分别为22.53%和29.13%,基本符合特步的计划预期。

然而,和国内行业另两大巨头安踏和李宁相比,特步仍有较大差距。

一方面,特步的体量规模远远落后于安踏和李宁。尽管2022年特步的营收增速要高于李宁(14.31%)和安踏(8.76%),但是长年积累的差距难以抹平。2022年李宁实现营收258.0亿元,是特步营收的两倍;同期安踏实现营收536.5亿,是特步营收的4倍多。

而在2008年,特步的营收是28.67亿元,安踏的营收为46.27亿元。彼时安踏和特步的体量差距并不算大,但是如今的差距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另一方面,特步的盈利能力同特步和李宁的盈利能力也有较大的差距。数据显示,2020-2022年,特步的毛利率为39.14%、41.72%、40.92%,净利率为6.18%、8.88%、7.06%;同期李宁的毛利率为49.07%、53.03%、48.38%,净利率为11.75%、17.7%、15.75%;同期安踏的毛利率为58.15%、61.64%、60.24%,净利率为15.68%、16.66%、15.37%。

不仅如此,2022年特步的归母净利润增长率仅为1.32%,出现了增收难增利的情况。对此,特步的解释是主要因为大众运动及时尚运动的经营溢利率下降。

有分析认为,增收不增利并不是特步独有的问题,而是国内运动品牌共有的困局。数据显示,2022年安踏的周转天数由2021年的127天上升为2022年的138天;李宁从2021年的54天涨至2022年的58天;特步则从2021年的77天涨至2022年的90天。随着国潮热逐渐散去,国内运动品牌的去库存压力陡然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双十一”期间,特步实现累计线上成交额9.1亿元,同比增长约 30%。其中,特步主品牌累计销售 7.9 亿元,同比增长 23%,总收入同比增长40%。但是特步“双十一”的成交额是以大幅降价去库存为代价的。这或许构成了特步“增收难增利”的原因之一。

总是在模仿,但未能超越

对于特步毛利率和净利率指标低于李宁和安踏的原因,有分析认为这是因为特步企业战略布局混乱,未能打开高端市场,长期在中低端价位徘徊,削弱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从网上评价来看,不少消费者对特步200-300元价位的产品评价不错,但鲜见对高端品牌的评价。有消费者评价特步“政策研究的很透,国家打娱乐,立刻回归运动,男足出问题,整个产品线都不见了,只有童装现在有足球鞋卖,看得出,领会的非常透彻,直接布局足球未来了”。

特步也常常模仿同行。2009年,安踏以成交价6.5亿港元从百丽手中购入了FILA大中华区业务。而2019年,特步以现金代价2.6亿美元收购了“K-Swiss”、“Palladium”及“Supra”等三大品牌。李宁以“中国”为概念打造品牌形象,特步便以“中国功夫”为概念与少林寺联动。2020年6月,特步在少林寺举办山门秀;同年10月,特步和少林联名将秀场搬到了上海时装周;并且与少林联名推出了三款新品:专业功夫鞋、限量炼魔台、问禅罗汉鞋。

然而,一味地模仿其实是着一种战略上的懒惰。特步虽然可以维持一种稳定的增长,却不能抢占市场先机,也就难以超越自己模仿的竞争对手。特步如果想摆脱“万年老三”的绰号,或许得在企业战略规划上“敢为人先”,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和发力方向。否则,就只能吃安踏和李宁的“尾气”。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特步  特步词条  年老  年老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