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谁说搜索引擎静悄悄?——谈谈谷歌、夸克及其他

这几年,无论在国内互联网行业,还是投资圈子,只要提到“搜索引擎”,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这个赛道还能有什么新东西吗?”他们的理由貌似很充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算法推荐机制大行其道,而且视频形式占据了新增信息的一大半,更不用说超级APP自成生态系统、把信息圈在高墙之内。因此,古老的搜索日益变得无足轻重,仅仅是互联网历史遗留的回声罢了。

然而,只要我们认真做过调研、并且仔细思考过,就会发现上述观点似是而非。无论从用户角度,还是从商业角度看,搜索都还远远没有到“边缘化”的地步:

在小红书,大约半数的笔记浏览行为是通过搜索发起的。在抖音,“搜索风向词”已经成为最新的流量风口、创作者的兵家必争之地。在我本人的公众号,有大约15%的新增关注者来自“搜一搜”功能。显然,用户对搜索的需求和依赖都是客观存在的。

谷歌的案例充分说明了搜索引擎的活力:在美国,每月有2.7亿人使用谷歌搜索,超过成年人口的80%;最近两个季度,搜索是谷歌财务表现最强劲的部门,收入增速仅逊于谷歌云,高于YouTube、网盟广告等。谷歌搜索与谷歌地图、谷歌识图(Google Lens)、YouTube以及AR/VR相结合,创造了巨大的新增需求。

按照谷歌现任CEO Sundar Pichai的话说:“在经济不确定的时期,搜索对用户和企业非常有帮助……我们的优先任务,仍然是在搜索业务上进行创新。”资本市场显然也认同这一点。虽然在最近半年的美股调整当中,谷歌股价回撤幅度较大,但过去五年的整体表现仍然令人印象深刻,也仍是美股市值排名第三的公司(仅次于苹果和微软)。

虽然近期回调幅度较大,但是谷歌股价过去多年的总体表现还是不错的,体现了资本市场的高度认可。

平心而论,国内互联网公司其实也还是重视搜索的,还在试图围绕搜索做出更多文章。但是,它们大部分是把搜索作为超级APP的一项内部功能,以搜索APP内部信息为主;严格地说,这种功能不符合我们对“搜索引擎”的定义,因为它在本质上应该是开放、包容的。而且,搜索功能一旦被绑定在超级APP内部,就很难与文档、网盘等其他功能实现有效互动,从而丧失自己的“核心工具”属性。

大约五年前,搜索霸主百度对自己的APP进行了改版,变成了搜索与信息流推荐并重;这当然也是合乎商业逻辑、合乎百度自身发展需求的。从那以后,有些人悲观地认为,“纯粹的搜索工具”将从国内市场消失,下一代年轻人或许就不认识“搜索引擎”是一个什么东西了?这无疑会很可惜。

幸运的是,这种事情没有发生。阿里旗下的夸克,凭借“搜索+工具”的产品创新,已经赢得了Z世代用户的口碑,多次登上App Store应用总榜第一名。字节跳动也推出了以“无广告搜索”为卖点的悟空搜索。我相信它们绝不会是国内最后两个以搜索为核心的互联网产品,因为用户对这种产品的需求是真实而迫切的。

让我们认真思考一下,在这个信息爆炸、算法推荐和流媒体大行其道的时代,搜索引擎究竟应该如何满足用户的需求?搜索产品应该向什么方向发展?我觉得合理的答案是:工具矩阵的扩张,以及AI技术的深入应用。谷歌就是一个成功的例证。

我们都知道,谷歌不是一个孤立的搜素引擎,它还包括文档、网盘、日历、邮件……等复杂而庞大的功能,个人和中小企业还可以完全依靠Google Workspace这个包罗万象的办公套件满足日常需求。这是由搜索的“核心工具”特性决定的:我们搜到了有用信息,自然就希望用文档记录下来、用网盘分享给自己或他人,并且产生更复杂的信息处理需求。

而这恰恰也是夸克的发展方向,即“智能工具+内容+服务”模式,它先后推出了夸克网盘、夸克文档、扫描王等工具。其中,我个人最喜欢的是扫描王——基于视觉识别技术的手机扫描工具,其功能远远超越了传统的扫描仪,无论对纸质文件还是手写文字,均可高效完成智能识别转化。如果当初我读书的时候有这样的工具,至少能够省去大量记录课堂板书的时间,还能避免因为老师字迹潦草而导致的“教学事故”。

其实,视觉识别也是一种AI技术。前面提到过,谷歌的优先任务是在搜索业务进行创新,创新的核心方向就是AI应用,尤其是满足非标准化搜索需求。例如,在2021年感恩节期间,在谷歌搜索“附近的礼品店”的人数同比上升了一倍以上;在2022年夏天,最热门的搜索词则是“夏日旅行目的地”以及“最后一分钟的折扣酒店”。过去,用户必须精确描述自己的问题,才能得到准确的答案;现在,哪怕非常模糊、复杂的问题,也可以得到比较满意的答案。

在国内,非标准化搜索需求最集中的体现是高考志愿填报——每年的分数线都不一样,各高校在各省的招生指标也不一样;具体到每个考生该怎么选学校、选专业,更是存在天文数字的可能性。这么复杂的问题,很难通过经验回答,而且多年前的经验往往早已失效。受困于信息不足、信息质量不高而报错志愿乃至抱憾终身的考生,每年不知道有多少?

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何每年高考过后,像夸克这样的搜索工具往往会迎来巨额的新增用户,乃至登上App Store免费总榜的首位。2021年高考季,有2100多万用户在夸克查询了院校招生信息,600万用户使用了夸克高考模拟志愿表,各类高考志愿工具的使用总量高达7.8亿次之多!耐人寻味的是,在夸克搜索高考信息的学生和家长,有一半以上来自三线以下城市,“搜索+AI”让他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克服自己的信息劣势,追求自己理想的结果。“互联网是人类最伟大的均衡器”,在此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我觉得,今后凡是像高考志愿填报这样高度复杂、涉及信息面极广、信息更新频率很高的决策流程,“搜索+AI”辅助决策可能都会形成常态。例如买房、买车,现在各地限购政策变化这么快,如何确定自己能不能买、该买什么?又例如春节等长假期间的度假出行,怎么做到让全家人都开心,还能把预算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很多人已经习惯了去相应的垂类APP寻找信息,但是智能化的搜索引擎可能才是更有效的选择(当然,这也有赖于各平台的互联互通)。

如果要精确地形容我心目中的“搜索引擎的未来”,那无疑是杨紫琼主演的那部今年奥斯卡热门片的标题——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瞬息全宇宙)。它要能够覆盖Everything, 包括所有形式、所有技术格式的内容;触达Everywhere, 不仅指地理位置,也指各类不同设备和登入方式;聚合标准化和非标准化的All Information, 以极高的效率At Once地解决用户的问题。

这样的搜索引擎,将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枢纽”,比传统的“文本搜索工具”的潜力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我们还可以畅想一下:正在如火如荼发展中的Web3.0,在本质上是“去中心化”和“分布式信息”,也与搜索引擎的精神完全符合。虽然我们尚不清楚基于Web3.0的搜索将如何发展,但是Web3.0时代各大平台之间高筑“信息围墙”的情况应该会大幅改善,开放式的搜索引擎必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这一点应该无人质疑。

附带说一句,虽然谷歌一直引领着全球搜索行业的发展方向、具备最强的技术和产品实力,但是中国的搜索产品肯定不会单纯地模仿谷歌。中国的移动互联网渗透率已经超过了发达国家,而且年轻网民的绝对数量和比例都很高;这就决定了中国的搜索引擎必须全面移动化,并且符合年轻人的使用习惯。

目前,夸克的千万用户当中,超过一半的年龄低于25岁。其中,有很多用户是通过高考志愿搜索而开始使用,进入大学之后频繁使用夸克网盘、文档、扫描王等功能,并且把使用习惯一直保持到毕业之后——这是很常见的用户成长路径。我估计,未来几年,年轻人将持续成为国内搜索产品的主要新增用户来源,这会超出很多人的刻板印象。

因此,我相信搜索不但没有过时,反而还在生机勃勃地进化。它仍然是互联网行业的一条非常有生机的赛道,就像互联网行业仍然是一个非常有生机的行业。刻板印象也好,短期的波动也好,都不会影响上述大趋势。

搜索建议:
热闻

 2016年直系亲属房产赠与过户有...

直系亲属之间可以进行房产转移,那房产赠与过户需要缴纳哪些费用呢接下来由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2016年直系亲属房产赠与过户有哪些费用方面的知识,欢迎大家阅读...(展开)

热闻

 好莱坞尊龙和成龙谁地位更高?

尊龙是剧情片演员,成龙是动作明星。成龙给西方展示了中国功夫,中国人不能被欺负;尊龙给西方展现了东方演技和美貌,尊龙是第一个在好莱坞能和白人演爱情片的东方人。在好...(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