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阳一位新郎因在结婚当晚咳嗽加重,作为护士的新娘便给新郎扎针输液。原本新郎记录这一幕是觉得“新婚之夜打吊瓶”很有纪念意义,可没想到的是,视频传开后,先是有人质疑“护士不该美甲”,紧接着又有人强调“护士不该在家输液”。
对于“护士不该美甲”的问题。新郎称,新娘平时上班不做美甲,因为结婚才专门做的。至于“护士不该在家输液”的问题。实际上,只要医护人员不对外行医,法律是不禁止家庭私人便利性输液行为的,当然从输液的安全角度考量,严格来讲,肯定是提倡去医院的。
按理说,这事到此为止应该就算结束了,也就是再次拉回到新婚叙事。只可惜,这仅是常理思维,因为真实的评论区早已刮起戏谑之风。就比如“你俩弄反了吧”,再比如“该扎针的给该扎针的先忙上了”,还有就是“输的什么液,洞房花烛夜”。如此种种,对于成年人来讲,大概都知道在意会什么。
之所以要掰扯这些,并不是认为这些话绝对不可以说,而是说这些话是有前提的。作为新郎的密友在私人场合下这样调侃,只要新郎不觉得尴尬,是可以作为私人话题进行互动的。但是回到公共表达上,一群跟新郎毫无交情的人上来就“各种污”,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要知道,就连“新婚夜护士新娘给新郎扎针输液”这种叙事,也只是媒体叙事,而回到新婚叙事上,无论是新郎,还是他的护士新娘,都应该更看重“新婚之夜打吊瓶”的浪漫性,而非是现实层面的奇异性。
当然我们说新郎和他的新娘看重“新婚之夜打吊瓶”的浪漫性,并非说这是新婚之夜的标配,而是从情景涉入上来看,浪漫性本身与不可预测性有强关联。如此之下,我们再去审视“结婚当晚咳嗽加重”和“新婚之夜打吊瓶”的关系,大概就能理解为何会出现这一幕了。
可问题是,对于很多人来讲,往往是在自己还没有理解明白事实真相的时候,就开始张牙舞爪了。就以“护士不该美甲”这个问题来讲,如果一个非医学专业的人都能敏锐的看出来问题,那么护士新娘和她所在的医院能不知道吗?因此就算新郎不站出来解释,也能猜到护士新娘是因为结婚才专门做的。
只是这样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推理,对于很多人来讲好像也是有门槛的。以至于很多情境下,总是上来就喷“你不该这样”,“你不该那样”,而不是回到理解的立场上,想一想对方为何是那样的,而不是跟自己想的一样。
毫不夸张地讲,生活小插曲被推进舆论视野的例子实在太多。普遍来讲,从当事人被卷入到当事人回到最初,始终是比较被动的。并且当事人基本上是没什么解释余地的,因为当事人越解释被戏谑的范围越大。
以“新婚夜护士新娘给新郎扎针输液”这件事情来讲,新郎不站出来解释“护士不该美甲”的问题完全是可以的。因为回到常识层面,它本就不是个值得解释的问题。反倒是新郎解释完后,评论区的动静更大了,直接把新郎从当事人推向裆事人。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评论区的没底线再次被全面展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