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上海,越来越好了
大家也都抬头看见了前方的希望
回想起这一次疫情的网格化管理,我更加切身体会到
上海 底层 的管理模式,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居委和街道的管理身份因此开始鲜明,这个身份就仿佛社区的一个关口,所有的决策所有的行为都必须通过这个关口才能解决
如果我们稍微带着上帝视角来看,你会发现
在一线城市的背后,整个中国的县城管理都是以这种方式来实现的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县乡中国》
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2018年)
注:括号中的数字为对应的行政单位数目(单位:个)
图片来源:《置身事内》
截至2020年底,中国共有2844个县级行政区,38774个乡级行政区,如此大量的县乡工作能得到夯实,并为顶层结构奠定基础
可以说,基层的治理功不可没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聊聊,中国县乡关系里
一个县官,是如何治县的
01
既要做管事的,又要会办事的
有一句俗语叫“县官不如现管”,也就是说
“管事的”不如“办事的”
而今天,一个优秀的县级官员,不仅仅是一个象征和摆设,更应该为地方做实事
要想做到县官就是“现管”, 河长制 是个好东西
为什么是河长制,而不是江长制或海长制呢
这一切还得从太湖边的一个县城的河流污染,开始说起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
地处太湖流域的浙江湖州长兴县,境内河网密布,水系发达,但在20世纪末,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随之带来的河流污染问题,成为了长兴人的“心病”
于是,人们开始向 环保局或者水利局反映
环保局说:“河水污染是因为漂浮的白色垃圾而不是城市污水排放,应该找水利局”
水利局说:“这些白色垃圾是船上的游客扔的,这个我们管不来了,要找交通部门”
交通部门又说了:“我们只管水上运输,扔下的垃圾管不了”
部门之间推来推去,谁都不管,于是河流污染越来越严重,群众的意见也越大
所以,到底该找谁
2003年,“河长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的设立好就好在让问题有了 负责人
而且这些责任人都是相对领域的第一把手
最短的一段河道上,河长首先是村支书;在更长的一段上,河长是乡镇党委书记;再往上,则是县委书记、市委书记、甚至是省委书记
这样的好处是, 河长直接由各级党委书记担任,在其辖域内有最高权威
而党委书记手中的资源是全面的、整体性的,这就相当于河道有了极其给力的婆家人呢,一旦问题到了负责人那、他们就会着手解决问题,不再推诿
这样也造就了一个 无缝隙政府 ,当各部门的管理边界变得模糊,大家就会共同向河长负责,相互扯皮就不会出现
最终,河长制的设立很好地解决了两个基层人民最关心的问题
第一在遇到问题时,能找得到负责人,也就是河长
第二当问题复杂到河长难以解决时,可以向上层层汇报,到省一层级,终会解决
而当一个乡镇的治理有了既有的结构后
如何因地制宜地进行创新就是下一个关键点了
02
那就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这里讲一个新名词: 片线结合
正如我们看到的,乡镇在工作人员的配置上,会将工作分为两块
一块是“片”上的,就是将驻村工作分为四大片区,每个区有四、五个干部负责
一块是“条线”工作,如乡镇上重点工程线的工作
当片线负责人确认后,可以选择自己的片员,而作为下属,片员可以直接跟着他选定的领导走而不挑工作,也可以先认定是到片区还是到线上工作,再看哪些领导跟自己合拍
所以,在“片线结合”制度里可以进行 双向选择
这既是选工作,也是选人
领导挑选了中意的下属,不需要自己说话,下属就可以把活干好,老板自然开心
员工选择了喜欢的领导,跟认可自己、关心自己的领导一起干活,既卖力又心情舒畅
一方面片线负责人和片线成员是平级的,因而他们不能直接指挥、吩咐成员干活,更不能以命令的口吻跟成员说话,大家凡事商量着来
另一方面相互之间默契程度越来越好,工作当然事半功倍
片和线的结合,使得区域和条线是有交叉管理的,这种管理方式也决定了乡镇工作中
人才和工作是相互匹配的
所以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县城的管理方式,就是直接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最大程度地做到“人尽其才,事尽其功”
人和事都搞定了,乡镇干部的自主积极性也就越发高涨
当然,光是自主积极性还不够,还需要给予县域治理适当的自主空间
03
让基层把工作当作事业来做
不知道各位在工作中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
当上级交给你一个任务基本框架时,你想自己发挥点吧,又担心领导认为你肆意改造,你说按部就班吧,领导可能又觉得你这个人缺乏变通力
久而久之,工作就仅仅是一份工作,应付一下也就罢了
这时候, 自主性 就是最大的激励
有了自主性,就有自我发挥的空间,在工作中也就有了更多的创造性和新鲜感,工作完成后也会有一种成就感
愉快地干工作,干了工作还有收获,这对于“工作反正要干”的人来说莫过于最大的激励了
因为,这样的工作是有灵魂的
而对于基层干部来说,包干制给予了他们最大的自主性,无论是包干事务还是包干领域,亦或是包干区域,上级领导只要结果,期间的工作全凭自己做主
这样做有一个问题,有些基层干部可能会乱搞
所以,对于基层来说,应该是在包干制的基础上,又要履行一定的职责及规范
也就是说,在增加自主创新时,也要有上级的监管和规章制度的约束,同时也涉及到同事的牵绊
基于这样的背景,上级如何用人就很有必要了解了
04
当然,有激励也要有监督
乡镇的基层组织架构是比较扁平的
如何提拔一个基层工作人员,也是门艺术
如果是“砰”的一声就将人直接提上来,一来因为资历问题难以服众,二来会让此人觉得自己就“应该”到这些岗位,并不会对领导有过多的感激之情
于是,领导开始施展自己的用人艺术— 轮岗制
轮岗制的背后其实是让核心员工得到提升,且基层员工没有情绪
额外的好处是,不单是这一个人,还能通过岗位的流动让其他人也能去到更合适的位置上
假设某省厅有五个处室, 厅长想将其中一个处室的干部从办公室副主任升到正主任,他会这样做
首先厅长让他去教科处当处长,把级别升起来,锻炼三年后再回办公室当主任,此时他人没了意见,他也要感谢厅长
而从这一次调动开始,整个轮岗制就开始运转起来了
第二次,厅长将原教科处处长调到非遗处,非遗处更大、更有资源,教科处处长很愿意
第三次,厅长再去找非遗处处长,告诉他去公共服务处锻炼一下,公共服务处的前两任处长都被提拔为二级巡查员了,非遗处处长也很愿意
第四次,厅长找公共服务处处长,让他去审批处,审批处是核心权力部门,公共服务处处长很乐意流动
最后,对审批处处长说:“你可以去行政岗位上锻炼锻炼,刚好办公室有空缺”,审批处处长看到要去领导身边工作,离副厅级干部越来越近,也很满意
就这样,本是一个职位的调动,把五个处事的人都动了一遍
被提拔的人和挪动的人都觉得自己被组织关心、被重用了,工作更为积极,厅长也收获了这些人的拥戴
可谓一举数得
反过来,怎么考核他们呢?
通过 暗访 更加真实有效
出其不意的情况下更容易了解到现场问题的真实状况,也就能针对问题制定策略并进行相应的处罚
且在乡县的督查中,暗访要有层层加码
比如某部门要求60分,县级加码到100分,乡镇刚刚做到80分就能达到要求,但如果县级不加码,乡镇可能只能做到60分
这也是因为部门知道乡镇会应付、会打折扣而做的提前准备
有激励也要有监督,此为领导的用人艺术
05
有没有发现,治县很像管理一家公司
“既要做管事的,又要会办事的”
“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让基层把工作当作事业来做”
“有激励也要有监督”
其实,县官治县与高层管理公司,亦或是领导带领团队
很有异曲同工之妙
甚至包括我们正在亲自感受的,疫情期间的基层网格化管理
大家要记住,正是因为在管理边界上构筑好了各种底层架构,在面对冲击时才能更加具有韧性
每一个个体也会对这个城市更有信心,对未来更有盼头
这些成千上万个县城、乡镇的治理规则,已然渗透进我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基层治理的实践真理, 就在你身边
以上为正文,来自M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