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闻

男孩没考好自己画白底黑字奖状交差:儿子如此优秀,父亲生气才怪

时间:2022-07-14 16:42:39 热闻 我要投稿

广西贺州一男孩在期末考试结束后,因手捧一张“手写奖状”给父亲交差的一幕引发热议。所谓“手写奖状”是:白底黑字,写着“考试第一名、特发此状,以资奖励”等字样,甚至连学校的落款公章都临摹了。对此,男孩的父亲非但没有生气(装着没有看出来),反而奖励了男孩10元。

要知道,如果不细追究事情的来龙去脉,我们很容易先入为主地陷入“孩子成精”的叙事,接下来便是“这还了得”的感慨。可事实上,男孩的父亲称,儿子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考前曾承诺过要考到“第一名”,没考到便自己用毛笔写了一张奖状。

一定程度上,从男孩考前承诺要考到“第一名”,他的成绩应该也是班里数一数二的,当然从所流出的视频中也可看到,男孩背后的墙上挂满奖状。就此而言,我们也就大概明白,为何男孩的父亲没有生气,反而履行承诺奖励了儿子10元。

因为在看起来不太对头的逻辑里,我们细品后会发现这其实属于“另类的骄傲秀”。因为我们很清楚,假若男孩从来没有考过“第一名”,那么他这次祭出白底黑字的奖状,非但交不了差,反而搞不好会惹得父亲很生气。所以在这个事情上,男孩也可能本来就知道骗不过父亲,而之所以会这么做,也可能是他们父子之间存在心领神会的一面。

在这个意义上,显然男孩的父亲要是生气了才显得怪异。毕竟普遍来讲,就算人们对“应试教育”存在微词,但是自己的孩子要是成绩好,总还是很开心的。不过就广西贺州这位父亲的处理方式而言,能看得出来,他在面对儿子一次考试的不理想时,并没有表现的很在意,而是借助跟孩子的轻松互动,让孩子轻松地卸下了沉重的包袱,在这个事情上,显然是值得众多家长学习的。

不得不承认,男孩的父亲所谓“装着没看出来”,本质上也是教子有方的一种体现。因为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意识到,在紧抓孩子应试能力的同时,必须要关照孩子的身心健康,要不然教育之路走到最后,很可能会事倍功半。

当然更为现实的是,伴随着人们对教育理解的广义化,即便学校教育不可忽视,但是人们更在意如何塑造孩子的人格和品行。至于追求学绩和技能的优势,仅是成长的一方面。在这个问题上,80后、90后这两代父母已经表现得很明显,而再往后的父母可能会更显著。虽然这种变化带来了诸多争议,但是这种潮流不可阻挡。

要清楚,像“男孩没考好自己画白底黑字奖状交差”这种事情发生在30年前,无论是孩子父母的反应,还是大众舆论的反应,都可能倾向于认为“这是说谎”,所以处理的方式就会走向“严肃批评”。因为那个年代的人们普遍认为“说谎会成性”,所以就会选择第一时间掐断苗头。

毫不夸张地讲,这其中存在“严厉”和“宽松”的分歧。不过德国首相俾斯麦就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严厉与宽松在代与代之间交替,在严厉父母的棍棒下长大的人,或许是因为自己的痛苦经历,会格外宽松地对待自己的孩子;而他(她)们的孩子,或许认识到过于宽松也有负面作用,转而严厉对待自己的孩子。在这个问题上,辉格的洞见是:果若如此,那也许表明了,无论哪种倾向,过于极端可能都有问题。

借助这个现象和论断来比照“男孩没考好自己画白底黑字奖状交差”的事情,并不在于定性孩子的父亲是“严厉”还是“宽松”,而是我们通过这种“另类的骄傲秀”,可以看到其中关于“严厉”还是“宽松”的某种调和。因为从所流出视频的后半部分可得知,男孩的父亲对儿子的要求其实是很高的(毛笔书法已经很有水准),但是在看起来该“严肃批评”的时候,男孩的父亲却选择了“宽松略过”。

循此对于德国首相俾斯麦的观察,即便确实道出了代际间的教育认识差异,但是作为父母来讲,还是要尽可能地往平衡上走,也就是最大限度地超越自身的经验,根据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唯有如此,才可能在经验和超验之间,让孩子获得更好的生存技能和人格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