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常见疾病治症:脚腿无力 【治病策略】
1、脾土之气,运化不及,则现腹满、停食、上吐、下泻、四肢不举、全身倦怠等病。土气填实,则不能运化也。
人身肺金之气,收敛不及,则现汗多、头晕、发热、咳逆、上气、遗泄、尿多、痿软等病。
谓,“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乃指麻木之病多属营卫不足之虚证。若肢体酸麻沉重、抚摩觉快者,便是气滞闭着 。如患处顽麻无知、捏之又不觉痛,其脉涩,舌质暗,则为 死血 。
4、任何下肢的问题可求之于肾。脚就是肾。 肾阳极虚就会脚无力。多走路会帮助甚大,因为运动会使阳升。
5、 足软 之病,如果肺脉燥热,用百合以清肺热,并不治足,而足软自愈。
6、皮肤麻木不仁的时候首先要想到用黄芪。
7、 双足冷且麻木: 芍药甘草附子汤。
8、双足走路不良、易出血且麻木:芍药甘草附子汤加伸筋草、牛膝、川芎(白芍一两炙甘草八钱炮附子五钱伸筋草三钱牛膝三钱川芎三钱)。重用白芍、炙甘草。
9、炮附子三钱,白芍八钱→帮助下焦静脉回流治脚酸软。
10、四肢软弱,步履疲怠不收者,湿甚筋纵弛也。宜利湿燥筋汤。苡仁三钱木瓜一钱防己一钱桂枝二钱甘草一钱
【辩证诊断】
1、人身肺金之气,收敛不及,则现汗多、头晕、发热、咳逆、上气、遗泄、尿多、痿软等病。收敛太过,则现恶寒、粪艰、胸闷、无汗等病。收敛不及者,木气过于疏泄;收敛太过者,火气不能宣通也。
2、任何下肢的问题可求之于肾。脚就是肾,此人肾阳极虚故脚无力。多走路会帮助甚大,因为运动会使阳升。
【辩证治则】
1、人有痿症,终年不能起床,面色光鲜,足弱无力,不能举步者,人以为两足之无力也,不知乃阳明火盛。不必去治两足,止平其胃火,则火息而足自坚凝。若不平胃火,而徒用补阴之剂,则饮食愈多,而两足益弱。法当用元参三两,麦冬一两,甘菊花三钱,人参一钱,熟地一两,菟丝子一钱。水数碗,煎汤四碗,恣其吞饮,则胃火渐平,而两足自然生力。此不治足而正所以治足也。
痿症中有不是阳明之痿。其症亦不能起床,亦能善饭,亦骨无力不能起立。此肾寒极而火沸腾,似痿而非痿也。初起之时,未尝不是阳明火炽而来,用寒凉折服之,则胃火息矣。而肾水熬干,夜必咳嗽吐痰,而日间转觉少轻。呻吟床席,饮食少迟,更觉难堪。
方用元参一两,麦冬三两,熟地二两,水煎。服。若有肝火者,加白芍五钱,水煎服。四剂可以起床。
后用六味汤,大剂煎饮。加麦冬一两,五味一钱,熟地一两,山茱萸四钱,山药三钱,丹皮三钱,泽泻二钱,茯苓二钱,水煎服。此方妙在用元参、麦冬,滋肺金而去心间之游火,又妙在用熟地以补肾水,则水足而胃火自坚矣。肺金自然下生肾水,则肾水藏于肾宫,不上冲咽门,不必止嗽,而嗽自除矣。
2、人病在两足之弱,不能步履,人以为肾水之亏,不知非肾也,盖气虚不能运用耳。方用补中益气汤加牛膝三钱,金钗石斛五钱,黄芪一两,人参三钱治之。二剂即足生力。四剂可以步履矣。盖人参、芪、术,皆补气之圣药,而牛膝、石斛,亦健足之神剂,所以两用之而成功。
3、足软之病,肺脉燥热,用百合以清肺热,并不治足,而足软自愈。
4越婢汤证,又兼小便不利,或脚弱者,为越婢加术汤证。所谓脚弱者,行步不稳,脚膝软弱无力,动则厥仆是也。
5、(1)双足冷且麻木:芍药甘草附子汤,白芍炙甘草炮附子川芎。
(2)双足走路不良、易出血且麻木:芍药甘草附子汤加伸筋草、牛膝、川芎。
6、炮附子三钱,白芍八钱→帮助下焦静脉迴流治脚酸软。
白芍一两炙甘草八钱炮附子五钱伸筋草三钱牛膝三钱川芎三钱-->芍药甘草附子汤加伸筋草、牛膝、川芎,为要处理双足走路不良、易出血且麻木的问题。
【辩证比较】
1、(1)痿症方:用于腰腿痿弱之初期。大病后下肢无力、产后腿膝痿弱、脚气所致之下肢麻痹、脊髓痨、脊髓炎、脊椎骨骨疽、小儿麻痹等皆可应用。自腰以下发生痿症初期者有效。若津液竭乏,且有咳嗽等症,应与加味四物汤。但脚气之痿症不如济生肾气丸、大防风之类有效。
(2)八味丸:下肢无力,脐下不仁。
(3)大防风汤,下肢痿弱,气血虚甚。 (4)加味四物汤:下肢痿弱,枯燥甚且有咳嗽。
【民间方法】
(仅供参考而已,大部分只对特定情况有效。真正治疗或除根请认真阅读临床指导等内容)
1、扭伤、四肢无力:老丝瓜筋3钱,桑树果半两,煎一碗汤服下,一日二次,连服7天。忌扁豆、咸鱼。
张仲景管“腿转筋”的方子!治腿转筋、脚抽筋、伸不直,补阴养筋
我常常能听到一种说法:中医中药,不过是一些作用机制不明的安慰剂。
对这样的话,我不想反驳。因为只要持这种论调的人,多看看书,多学习一下现代医学对中药、方剂的研究成果,你自然就知道事情的真相了。
知道真相以后,再说话,自然就有了分寸。
比如说,用芍药甘草汤治抽筋儿这个事儿。芍药甘草汤,是张仲景的经方之一,原载于《伤寒论》。它的主治之一,就是筋急证,包括筋脉拘急、肌肉跳动疼痛、筋脉关节屈伸不利等等症候。腿脚抽筋儿,就是其中之一。它到底为啥能治抽筋儿?我给你说一张,源于中医大家的、很有说服力的案例。故事的主人公,是刘渡舟老先生,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当代经方临床领域的领军人。有一次,刘师接待一个患者,男的,当时是53岁。
他什么毛病呢?就是左侧腿肚子,经常转筋,给人感觉好像是筋聚在了一起。一犯病,腿就钻心地疼,根本伸不直。
另外,不只是腿肚子,他的左侧大脚趾也向足心的位置抽搐,一抽起来就疼痛难忍。
因为这个转筋、抽筋的事儿,此人找了好多大夫,去过好多医院,理疗、口服药都用过,效果一般。
这该怎么办?如何才能摆脱疼痛,安安稳稳地睡一觉?后来,此人经过别人介绍,找到了刘渡舟老师。刻诊,见患者舌红,少苔,脉弦。这个时候,刘师给开了一张方子,简单到令患者不解,这就是:白芍24克,炙甘草12克。水煎服。患者纳闷,这么简单,两味药,就能治好我的病?但用药后的结果,又让患者大为叹服。四剂药喝下去,患者诸证悉平,这个毛病从那以后断根儿,再没发作过。这张医案,是刘渡舟老师利用经方治疗下肢转筋的经典案例,在业界是非常有名的。印象中,我之前曾经介绍过这个案例。今天又讲一遍,希望能挖掘出新的感悟。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首先,我们的知道一句话,这就是中医所谓的“肝主筋”。意思是,我们全身的筋膜,都归五脏之中的肝系统所主。肝阴肝血的充足,是保证体内筋膜功能正常的基本条件。
如果一个人,肝阴肝血不足,他的筋膜就处于失养的状态,就容易形成类似转筋、抽筋的毛病。
而肝血肝阴不足的人,必然有其他的一些典型表现。这就包括类似舌红、少津、少苔、脉弦、脉细数等等,以及手足心发热、两眼干涩等等。这些都是肝血不足,阴津亏少,生虚热的表现。好,现在,我们看看上文刘渡舟老师的医案里,那个患者。他年过五旬,肝肾亏虚是必然之态,舌红少苔、脉象弦。这显然也属于肝阴不足。在这种状态下,他出现腿转筋、脚抽筋的现象,不足为奇。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很简单,缺啥补啥。你肝阴肝血不足,那就去滋补肝阴肝血好了。怎么补?这就又要说到开篇所提及的,芍药甘草汤了。芍药甘草汤,原方组成就是芍药和炙甘草各12克。后世医家在用脸上,多有变化。其中,芍药入肝经,可以养阴和血,滋补肝脏。炙甘草则能补脾胃、缓筋急。前者芍药直接养肝阴。后者炙甘草通过补脾胃,生化气血,来间接补肝阴肝血。如此一来,肝中阴血得补,经脉得养,转筋和抽筋的事儿,基本都解决了。
到这里,可能又有人会提出异议了: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一会儿肝阴,一会儿肝血,一会儿又健脾的。稀里糊涂的理论,稀里糊涂的作用机制,完全就是一种心理安慰而已,
事实上是这样吗?跟你说,真不是。现代医学对中医方剂的药理学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比如说这个芍药,研究认为,它有明确的肌肉松弛作用,有效成分是芍药配质酮,英文缩写叫做PFG。这东西可以抑制间接刺激骨骼肌所导致的颤搐反应。甘草甜素,则能明显增强芍药所含有效物质对神经肌肉接头的阻断作用,增强芍药甙对颤搐的抑制。总而言之,芍药甘草汤的药理作用,是非常明确的。至于说古人为什么能体会到这些,就不得知了。也许,人家完全是源于对中药的实践认知和总结。毕竟,哪怕是到张仲景那个年代,中医中药也经历了先秦、秦汉时期漫长的发展与积累。这些药性能被提炼出来,是不足为奇的。
当然了,也不能说,所有的抽筋、转筋,用芍药甘草汤都好使。它针对的,一定是肝阴肝血不足证(50岁以上人更多见)。舌红,少津,少苔,脉细数或弦数,这些基本的指征,必须得符合,才能用。其他因素引起的抽筋转筋,芍药甘草汤未必合适,甚至用下去可能会起反作用。总之,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芍药甘草汤。
总而言之吧,作为张仲景为数不多的,以治疗转筋抽筋为主的方子,芍药甘草汤值得我们学习和牢记。文老师把它写出来,一方面科普中医知识,一方面是想证明,中医是一门科学、严谨的学问,绝不是所谓“作用不明的安慰剂”。我相信,每一个认真学习过中医的人,都应该对此坚信不疑。
筋疼,多因血虚!张仲景传下一方,养血养筋,化解腿抽筋、脚抽筋
本文理论依据:《伤寒论》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中医里头很有名的止疼剂。这就是芍药甘草汤。这方子,特别简单,就是取白芍和炙甘草各12克,水煎服。其中的芍药,现在看有白芍和赤芍之分,但古时候分得不明确。一般来说,后世医家普遍认为是白芍为佳。它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是张圣人留下的,为数不多的,以养血、柔筋、止痛为主要目的的方子。
其实,我在学习中医方剂学的时候,很早就知道它了。但真正见识到它的威力,还是后来跟师学习的时候。
我记得,有一回,我老师接待一个60多岁的女子。她就是每到晚上,右腿准抽筋儿,无论怎么防寒保暖,都不行。
当时,我老师仔细诊察,发现舌红少苔,脉细数,晚上还睡不好觉,于是就给开了芍药甘草汤的配伍,配了点鸡血藤之类的东西。
结果,用药之后第四天,患者诸证悉平,晚上睡觉不抽筋了。事后,我老师告诉我,只要遇上腿抽筋儿、脚抽筋儿的人,你看他是不是舌红少苔,脉细数,疼痛处不红不肿。如果是,用上芍药甘草汤,准好使。我牢记在心。后来,我研读百家医案,从先贤的经验中吸取营养,逐渐看到了其他中医大家,对这个芍药甘草汤的运用心得。其中,邢锡波老先生的两则治验,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话说有一个女的,年61岁,姓田。她由于工作劳累,左侧的脚就不敢走路了,感觉到脚筋拘挛疼痛。要想走路,只能勉强以足跟着地,然后把脚尖向上。到了晚上,疼痛加剧,患者彻夜呻吟,难以入眠。刻诊,见舌面无苔,干燥少津,脉象虚数无力,疼痛的部位不红不肿。邢老先生开方子,但见——赤芍25克,白芍25克,甘草18克,木瓜12克,牛膝12克,丹皮12克,桃仁10克。水煎服。结果,一剂之后,疼痛减轻。五剂以后,诸证悉平。你看,这里就是用了芍药甘草汤。只不过,加入了活血凉血的赤芍,以及舒筋活络的木瓜,活血通经的牛膝,凉血的丹皮,以及活血的桃仁。
还有一个例子,一个女的,年纪50岁。曾经,她因为跌倒,导致腰部受伤,使得辗转困难,生活不便。刻诊,见舌质偏红、无苔。于是,继续用芍药甘草汤加减,方见——
白芍24克,赤芍24克,鸡血藤20克,当归15克,甘草12克。药用3剂以后,腰部减轻,转侧灵活。
这里,在芍药甘草的基础上,加入鸡血藤、当归来活血养血、舒筋活络。这些,都是天津已故老中医邢锡波先生的验案,读来令人颇有收获。老先生喜欢用赤白芍同用,加上养血通经之品。这是一条治疗经验。总而言之,我们可以看到,这芍药甘草汤,在治疗筋肉拘挛疼痛的时候,的确是可以派上用场的。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认为,芍药甘草汤,具备解痉、止痛、抗炎、镇痉的作用。当然,古时候的张仲景,可不懂得这么多药理学的名词。那人家是如何感悟出芍药甘草汤这个方子呢?
我觉得,最关键的还是靠实践。实践出真知。通过实践,古代的医家就发现了,芍药和甘草搭配使用,对于筋肉拘挛疼痛有治疗效果。
在这个基础上,古人又从中药药性的角度出发,加以归纳和阐释。这就是,芍药养阴和血,甘草补中缓急。芍药的酸,和甘草的甘,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甘酸化阴之品,能起到养阴血,缓筋急之效。这就对肝阴肝血不足、血不养筋导致的疼痛,有疗效。芍药甘草汤的证治要点,舌红少苔,脉细数,恰是肝中阴血不足的写照。
总之,肝阴肝血不足,引发筋脉失养,才导致了筋痛。芍药甘草汤,濡养肝阴肝血,从而能够柔筋止痛。
按说,在张仲景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条件太差。因为肝中阴血不足而导致的筋脉疼痛,不少。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芍药甘草汤才大行其道。张仲景把这方子记录在《伤寒论》里,以流芳百世。
当然,引发痛症的,可不光是上述一种原因。其他类型的疼痛,用芍药甘草汤是否合适,就需要辨证论治了。但从临床观察来看,部分人,到了一定年龄,反复出现抽筋儿、拘挛、麻木、筋疼的毛病,证属肝阴肝血不足的,还是占了很大比例。
好了,关于这个芍药甘草汤,我就给你介绍这么多吧。我希望专业的读者朋友,能够借我的文说,加深一遍印象,从而更好地为临床服务。非专业的读者朋友,如果你也动不动抽筋、筋疼,小腿肚子痉挛,或者走路的时候,腿脚不利,您也可以反思一下,是不是肝阴肝血不足。有机会,你就去看看中医,认真加以辨别。说不定,这芍药甘草汤,还真能为你帮上大忙。
对这样的话,我不想反驳。因为只要持这种论调的人,多看看书,多学习一下现代医学对中药、方剂的研究成果,你自然就知道事情的真相了。
知道真相以后,再说话,自然就有了分寸。比如说,用芍药甘草汤治抽筋儿这个事儿。芍药甘草汤,是张仲景的经方之一,原载于《伤寒论》。它的主治之一,就是筋急证,包括筋脉拘急、肌肉跳动疼痛、筋脉关节屈伸不利等等症候。腿脚抽筋儿,就是其中之一。它到底为啥能治抽筋儿?我给你说一张,源于中医大家的、很有说服力的案例。故事的主人公,是刘渡舟老先生,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当代经方临床领域的领军人。有一次,刘师接待一个患者,男的,当时是53岁。
他什么毛病呢?就是左侧腿肚子,经常转筋,给人感觉好像是筋聚在了一起。一犯病,腿就钻心地疼,根本伸不直。
另外,不只是腿肚子,他的左侧大脚趾也向足心的位置抽搐,一抽起来就疼痛难忍。
因为这个转筋、抽筋的事儿,此人找了好多大夫,去过好多医院,理疗、口服药都用过,效果一般。
这该怎么办?如何才能摆脱疼痛,安安稳稳地睡一觉?后来,此人经过别人介绍,找到了刘渡舟老师。刻诊,见患者舌红,少苔,脉弦。这个时候,刘师给开了一张方子,简单到令患者不解,这就是:白芍24克,炙甘草12克。水煎服。患者纳闷,这么简单,两味药,就能治好我的病?但用药后的结果,又让患者大为叹服。四剂药喝下去,患者诸证悉平,这个毛病从那以后断根儿,再没发作过。这张医案,是刘渡舟老师利用经方治疗下肢转筋的经典案例,在业界是非常有名的。印象中,我之前曾经介绍过这个案例。今天又讲一遍,希望能挖掘出新的感悟。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首先,我们的知道一句话,这就是中医所谓的“肝主筋”。意思是,我们全身的筋膜,都归五脏之中的肝系统所主。肝阴肝血的充足,是保证体内筋膜功能正常的基本条件。
如果一个人,肝阴肝血不足,他的筋膜就处于失养的状态,就容易形成类似转筋、抽筋的毛病。
而肝血肝阴不足的人,必然有其他的一些典型表现。这就包括类似舌红、少津、少苔、脉弦、脉细数等等,以及手足心发热、两眼干涩等等。这些都是肝血不足,阴津亏少,生虚热的表现。好,现在,我们看看上文刘渡舟老师的医案里,那个患者。他年过五旬,肝肾亏虚是必然之态,舌红少苔、脉象弦。这显然也属于肝阴不足。在这种状态下,他出现腿转筋、脚抽筋的现象,不足为奇。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很简单,缺啥补啥。你肝阴肝血不足,那就去滋补肝阴肝血好了。怎么补?这就又要说到开篇所提及的,芍药甘草汤了。芍药甘草汤,原方组成就是芍药和炙甘草各12克。后世医家在用脸上,多有变化。其中,芍药入肝经,可以养阴和血,滋补肝脏。炙甘草则能补脾胃、缓筋急。前者芍药直接养肝阴。后者炙甘草通过补脾胃,生化气血,来间接补肝阴肝血。如此一来,肝中阴血得补,经脉得养,转筋和抽筋的事儿,基本都解决了。
到这里,可能又有人会提出异议了: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一会儿肝阴,一会儿肝血,一会儿又健脾的。稀里糊涂的理论,稀里糊涂的作用机制,完全就是一种心理安慰而已,
事实上是这样吗?跟你说,真不是。现代医学对中医方剂的药理学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比如说这个芍药,研究认为,它有明确的肌肉松弛作用,有效成分是芍药配质酮,英文缩写叫做PFG。这东西可以抑制间接刺激骨骼肌所导致的颤搐反应。甘草甜素,则能明显增强芍药所含有效物质对神经肌肉接头的阻断作用,增强芍药甙对颤搐的抑制。总而言之,芍药甘草汤的药理作用,是非常明确的。至于说古人为什么能体会到这些,就不得知了。也许,人家完全是源于对中药的实践认知和总结。毕竟,哪怕是到张仲景那个年代,中医中药也经历了先秦、秦汉时期漫长的发展与积累。这些药性能被提炼出来,是不足为奇的。
当然了,也不能说,所有的抽筋、转筋,用芍药甘草汤都好使。它针对的,一定是肝阴肝血不足证(50岁以上人更多见)。舌红,少津,少苔,脉细数或弦数,这些基本的指征,必须得符合,才能用。其他因素引起的抽筋转筋,芍药甘草汤未必合适,甚至用下去可能会起反作用。总之,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芍药甘草汤。
总而言之吧,作为张仲景为数不多的,以治疗转筋抽筋为主的方子,芍药甘草汤值得我们学习和牢记。文老师把它写出来,一方面科普中医知识,一方面是想证明,中医是一门科学、严谨的学问,绝不是所谓“作用不明的安慰剂”。我相信,每一个认真学习过中医的人,都应该对此坚信不疑。
筋疼,多因血虚!张仲景传下一方,养血养筋,化解腿抽筋、脚抽筋
本文理论依据:《伤寒论》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中医里头很有名的止疼剂。这就是芍药甘草汤。这方子,特别简单,就是取白芍和炙甘草各12克,水煎服。其中的芍药,现在看有白芍和赤芍之分,但古时候分得不明确。一般来说,后世医家普遍认为是白芍为佳。它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是张圣人留下的,为数不多的,以养血、柔筋、止痛为主要目的的方子。
其实,我在学习中医方剂学的时候,很早就知道它了。但真正见识到它的威力,还是后来跟师学习的时候。
我记得,有一回,我老师接待一个60多岁的女子。她就是每到晚上,右腿准抽筋儿,无论怎么防寒保暖,都不行。
当时,我老师仔细诊察,发现舌红少苔,脉细数,晚上还睡不好觉,于是就给开了芍药甘草汤的配伍,配了点鸡血藤之类的东西。
结果,用药之后第四天,患者诸证悉平,晚上睡觉不抽筋了。事后,我老师告诉我,只要遇上腿抽筋儿、脚抽筋儿的人,你看他是不是舌红少苔,脉细数,疼痛处不红不肿。如果是,用上芍药甘草汤,准好使。我牢记在心。后来,我研读百家医案,从先贤的经验中吸取营养,逐渐看到了其他中医大家,对这个芍药甘草汤的运用心得。其中,邢锡波老先生的两则治验,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话说有一个女的,年61岁,姓田。她由于工作劳累,左侧的脚就不敢走路了,感觉到脚筋拘挛疼痛。要想走路,只能勉强以足跟着地,然后把脚尖向上。到了晚上,疼痛加剧,患者彻夜呻吟,难以入眠。刻诊,见舌面无苔,干燥少津,脉象虚数无力,疼痛的部位不红不肿。邢老先生开方子,但见——赤芍25克,白芍25克,甘草18克,木瓜12克,牛膝12克,丹皮12克,桃仁10克。水煎服。结果,一剂之后,疼痛减轻。五剂以后,诸证悉平。你看,这里就是用了芍药甘草汤。只不过,加入了活血凉血的赤芍,以及舒筋活络的木瓜,活血通经的牛膝,凉血的丹皮,以及活血的桃仁。
还有一个例子,一个女的,年纪50岁。曾经,她因为跌倒,导致腰部受伤,使得辗转困难,生活不便。刻诊,见舌质偏红、无苔。于是,继续用芍药甘草汤加减,方见——
白芍24克,赤芍24克,鸡血藤20克,当归15克,甘草12克。药用3剂以后,腰部减轻,转侧灵活。
这里,在芍药甘草的基础上,加入鸡血藤、当归来活血养血、舒筋活络。这些,都是天津已故老中医邢锡波先生的验案,读来令人颇有收获。老先生喜欢用赤白芍同用,加上养血通经之品。这是一条治疗经验。总而言之,我们可以看到,这芍药甘草汤,在治疗筋肉拘挛疼痛的时候,的确是可以派上用场的。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认为,芍药甘草汤,具备解痉、止痛、抗炎、镇痉的作用。当然,古时候的张仲景,可不懂得这么多药理学的名词。那人家是如何感悟出芍药甘草汤这个方子呢?我觉得,最关键的还是靠实践。实践出真知。通过实践,古代的医家就发现了,芍药和甘草搭配使用,对于筋肉拘挛疼痛有治疗效果。
在这个基础上,古人又从中药药性的角度出发,加以归纳和阐释。这就是,芍药养阴和血,甘草补中缓急。芍药的酸,和甘草的甘,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甘酸化阴之品,能起到养阴血,缓筋急之效。这就对肝阴肝血不足、血不养筋导致的疼痛,有疗效。芍药甘草汤的证治要点,舌红少苔,脉细数,恰是肝中阴血不足的写照。
总之,肝阴肝血不足,引发筋脉失养,才导致了筋痛。芍药甘草汤,濡养肝阴肝血,从而能够柔筋止痛。
按说,在张仲景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条件太差。因为肝中阴血不足而导致的筋脉疼痛,不少。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芍药甘草汤才大行其道。张仲景把这方子记录在《伤寒论》里,以流芳百世。
当然,引发痛症的,可不光是上述一种原因。其他类型的疼痛,用芍药甘草汤是否合适,就需要辨证论治了。但从临床观察来看,部分人,到了一定年龄,反复出现抽筋儿、拘挛、麻木、筋疼的毛病,证属肝阴肝血不足的,还是占了很大比例。
好了,关于这个芍药甘草汤,我就给你介绍这么多吧。我希望专业的读者朋友,能够借我的文说,加深一遍印象,从而更好地为临床服务。非专业的读者朋友,如果你也动不动抽筋、筋疼,小腿肚子痉挛,或者走路的时候,腿脚不利,您也可以反思一下,是不是肝阴肝血不足。有机会,你就去看看中医,认真加以辨别。说不定,这芍药甘草汤,还真能为你帮上大忙。
芍药甘草汤——祛除小腿痉挛的“去杖汤”
在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中,筋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古人修炼的武功都与筋有关,比如,我们经常在电视里看到的分筋错骨手、分筋擒拿法、收筋缩骨法等,甚至还有一本专门用来练筋的书,那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易筋经》。如果想要废掉一个人的武功,挑断其脚筋就可以了。
为什么一个武功高强的人挑断脚筋后,就几乎变成废人了呢?这是因为筋是附着在骨头上,起到收缩肌肉、活动关节和固定的作用,人体的活动全靠它来支配。如果人体没了筋,就会成为一堆毫无活力的骨头。
前段时间,医生偶然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大意是说,冬季来临,气温偏低,人的血管大幅收缩,很多人特别是中老年人抱怨半夜小腿容易抽筋,即使穿上保暖衣裤,还是没有改变。这个时候,建议大家常喝芍药甘草汤。
芍药甘草汤来源于张仲景的《伤寒论》,其证原文如下:“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这个方药很简单,白芍20克,甘草20克,用水煎服或者代茶饮都不错。
此方中,芍药性酸,酸味入肝,《素问·五脏生成》:“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而肝处的位置又非常特殊,有将军之官,主谋虑,益阴和营。甘草性甘,归十二经,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在中医上,甘草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说句不好听的,甘草就像一只“打不死的蟑螂”,在哪里都能生活,哪里都有它的身影。因此,入十二经的甘草再加上住筋骨的芍药,二药合用,酸甘化阴,阴复而筋得所养,则脚挛急自解。药理研究表明,芍药、甘草中的成分有镇静、镇痛、解热、抗炎、松弛平滑肌的作用。有道是“挛急,用甘草以生阳明之津,芍药以和太阴之液,其脚即伸,此即用阴和阳法也”,所以,全方有柔肝舒筋,缓急止痛,敛津液、养阴血的功效。
一到冬天,中老年人常出现的小腿抽筋,主要是腓肠肌抽搐引起的,因为一旦血管因温度低而大幅收缩,或肌肉疲劳,便容易抽筋。而芍药甘草汤有松弛、舒缓作用,只要有酸痛紧绷的症状兼有情绪紧张、脉弦等状况,也就是中医所谓肝郁气滞的表现时,便可以考虑该方。发生小腿抽筋时,尽量把抽筋的脚掌向上翘,可以改善不适。平时,也可以用双手拍击,或以手捏拿该处肌肉,多按压附近穴位,如中、足三里与阳陵泉,还有助减少腿部的退化,对容易小腿抽筋者也有帮助。
毫不夸张地说,芍药甘草汤是酸甘化阴的典型的方子,有养血柔筋,缓急解痉的效果。有一本书叫《朱氏集验方》,它把芍药甘草汤叫去杖汤,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腿疼时不得不用拐杖,用完这张方子以后腿不疼了,不用拐杖了,那就把它叫做去杖汤吧。
几年前,医生到湘西义诊,在路上碰到一个老头拄着个拐杖从家里往外走,恰好有一个高高的台阶,他怎么也迈不过去。医生就顺手扶了他一把。医生发现他即使在平地上走路,也是一瘸一拐地,看上去右腿好像使不上劲。出于医生的天职,医生问他老人家,腿有什么问题。他叹了口气说,这右边的腿不知道怎么回事,从屁股开始往下,肌肉全部痉挛、抽筋,用不上劲。
医生问他是怎么引起的,他说他以前是乡里干活的一把手,经常拉着牛车替人家耕田,长年光着脚在水里走来走去,一年大概有好几个月都这样的。不去帮人家耕田的话,他就在家里,当赤脚医生,经常给人家看个头疼脑热的,现在自己都变成这样了,四处求医,更谈不上给人家看病了。而他自己也搞不清楚为什么突然间就这样了,也试过很多药物,也做过按摩,还做过针灸,都没有什么效果。
医生伸手摸摸老人家腿上的肌肉,果然和正常的肌肉完全不一样,紧绷着。医生心想这么重的病,这么长时间,医生也不敢肯定能有什么特别的效果。不过既然是肌肉痉挛为主,医生就试着用芍药甘草汤。于是,医生跟老人家说,我是一名中医,兴许可以用中药来试一试。被脚痛折磨了很久的老人同意了,他说管它能不能好,先试试吧。医生给他开了白芍30克,炙甘草10克,再用治疗痉挛拘紧的伸筋草10克,以及木瓜10克。既然受凉加重,医生就加了炮附子10克,另外老人家经常心情不愉快,医生就加了苏梗6克,一共6剂,医生让他先试一试。然后,医生给他留了电话号码,方便联络,之后医生就回城了。
大概过了几个月,医生爱人的单位组织旅游,正好是去湘西,而且离老人的家不太远。医生给爱人画了一个简陋的线路图,叮嘱她去看看老人的腿好了没。
一个多星期后,爱人给医生带来了意外惊喜,从相机里看,老人家的腿站得非常直,拐杖也不见了,精神气也好了不少,这说明医生给他开的药方是有用的。可爱人说,老人家的腿之所以能好得这么快,我只起了一半的作用。医生说此话怎讲,爱人说,你给他开的方药是6剂,但事实上老人家吃了60剂才好的。这个数字的确令我大吃一惊,也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老人家吃完6剂后发现效果确实不错,二是他的寒气太重,的确需要这么多天才能恢复正常。
芍药甘草汤是小腿痉挛的“去杖汤”。
而在我们生活当中,每当夏日炎炎,人都热得挥汗如雨,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喝一杯冰凉饮料、冰镇啤酒、哪怕是冰镇矿泉水也行,再吃一盘透心凉的冰镇西瓜,来一支美味的冰激凌、冰棍,然后在空调屋的办公室里一待一整天。这样的日子估计天上的神仙也会眷恋。可是,到了晚上,下班出门,你就会发现腿脚肌肉收缩僵硬,腿肚子发酸发沉,脑袋犯晕,甚至连走路都会觉得别扭,感觉双腿不像是自己的。这证明寒邪之气早就已经侵入你的体内了。
这种情况和医生前面讲的冬天老人血管收缩引起的腿抽筋是一个道理,都是因为寒邪入侵,最好的办法就是给自己熬一碗芍药甘草汤,可以加入白芍30克,桂枝15克,木瓜20克,甘草20克。这里的桂枝解表散寒,木瓜是通经络的。如果觉得麻烦的话,用它泡水喝,喝上一段时间效果也会很不错。
总之,芍药甘草汤是《伤寒论》中治疗足挛急不得伸的名方。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此方对横纹肌、平滑肌的挛急,不管是中枢性的或末梢性的,均有镇静作用。腓肠肌痉挛多与供血不足有关。芍药甘草汤用桂枝扩张微血管,改善局部供血;加入舒筋活络、缓急止痛的木瓜,对腓肠肌痉挛有显著疗效。
如果说桂枝汤为群方之魁,那么,芍药甘草汤则是小方之首。纵览古今中医典籍,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国内各期刊杂志,其涉及临床各科最为广泛、效果最为显著,在小方之中,当属芍药甘草汤。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后来有人戏换成“熟读小方证治三百首,不会诊病临床也能诊”。虽然夸大些,但其中也有一定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