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博

【每日一诵】伤寒论第248条

时间:2022-04-21 00:15:07 热博 我要投稿

第248条

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导读:历代伤寒学者对《伤寒论》多有注释,受个人认知所限,不免有所偏颇,读者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临床,注重自我理解。毕竟,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文末有留言,大家可以发表自己的注解,一起提高!

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蒸蒸者,如热熏蒸,言甚热也。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则表邪已罢,蒸蒸发热,胃热为甚,与调胃承气汤下胃热。

清·吴谦《医宗金鉴》

【注】

太阳病三日,发汗后热不解,若仍阵阵发热有汗而不解者,是太阳表证未罢也,则当以桂枝汤和之。今蒸蒸发热,有汗而不解者,乃属阳明里证不和也,故用调胃承气汤。

【集注】

程应旄曰:太阳病,三日,经期尚未深也,何以发汗不解便属胃也?盖以胃燥素盛,故他表症虽罢,而汗与热仍不解也。第征其热,如炊笼蒸蒸而盛,则知其汗必连绵濈濈而来,此即大便已之征,故曰属胃也。热虽聚于胃,而未见潮热、语等证,主以调胃承气汤者,于下法内从乎中治,以其为日未深故也。

汪琥曰:言太阳病,不可拘以日数,但见属胃之证,即可下也。病方三日,曾经汗矣,其热自内腾达于外,非表邪不解,乃太阳之邪转属于胃,病热不能解也。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

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头不痛,项不强,不恶寒,反恶热,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病经三日,已经发汗,阳气得泄则热当解而内热反炽,与中风翕翕发热不同。必其人胃家素实,因发汗亡津液,而转属阳明也。三日正阳明发汗之期。此太阳证已罢,虽热未解,而头不痛、项不强、不恶寒、反恶热,可知热已入胃,便和其胃,调胃之名以此。日数不必拘,要在脉证上讲求。

清·黄元御《伤寒悬解》

太阳病,二日阳明,三日少阳,此但传经络而不入脏腑,发汗则解矣。乃当三日少阳之期,发汗不解,而反蒸蒸发热者,此不在经而在胃也。宜早以调胃承气调之,免后此之用大承气。此大承气之初证也。

清·曹颖甫《伤寒发微》

太阳病,二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此条订正)

太阳病三日,当为二日,谓七日以后也。发汗不解,郤复蒸蒸发热,则病不在表而在里,胃中热而蒸逼于外也。故但需调胃承气已足消融其里热,不似有燥屎者,必需攻坚之枳实也。

刘渡舟《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本条同第249/250/251条同讲。

第248第251条论述调胃承气汤和小承气汤的使用与辨证要点。

对小承气汤来说,我们前边总共讲了3条。第一个是阳明病出汗、腹大满不通者,要用小承气汤。为什么不用大承气汤?其热不潮,没有潮热。要有潮热,就用大承气汤。第二个是恐有燥屎,七八日、八九日不大便,恐怕有燥屎,恐怕不见得就是事实,所以先给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也;若不转矢气者,就没有燥屎。第三个是谵语潮热,应该使用大承气汤,但是脉不是沉紧而是脉滑而疾者,脉证不符,所以要给吃小承气汤,不给大承气汤。对调胃承气汤来说,我们前边讲了2条,谵语、胃气不和者用调胃承气汤,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因此,调胃承气汤和小承气汤说的还不够全面。从第248条到第251条,主要是再把调胃承气汤和小承气汤的辨证、治疗范围介绍介绍。

第248和第249条都是介绍调胃承气汤的。太阳病三日,这是它的过程,开始有病是从太阳而来的,时间也就是三天。发汗不解,发汗不解不是指太阳的表还不解,而是这个病不解。虽然治疗是经过发汗,但是这个病还没有解除。什么病没有解除?蒸蒸发热者,属胃也。阳明病,蒸蒸发热,这一条就具体指出来了,就像蒸篦,由里向外,蒸蒸然而发热。这种热就是里热向外蒸腾。有里的,这属于胃、属于阳明,就不是太阳了。

要属于阳明,从第248条来说,这一条是讲热型,讲的蒸蒸发热,还讲的什么?就得联系起来,还有一个伤寒三日,阳明脉大。如果是伤寒三日传入阳明,那见什么脉?见洪大之脉,就不是浮了。伤寒三日,阳明脉大,那是讲脉。病人要是出现阳明了,阳明就见洪大之脉,这是一个。还有一条,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烦,汗出濈濈然者,此转属阳明也。不论是太阳也好,少阳也好,只要是转属阳明,就要汗出濈濈然。它有汗出了,汗出濈濈然,那就是转属阳明了。一个讲脉,一个讲汗出濈濈然。这是讲汗出、蒸蒸发热。汗出濈濈然的时候我们就讲到了,为什么会汗出濈濈然?因为它就是要汗出而蒸蒸发热。

阳明病为什么要濈濈然汗出?它就先有热,有蒸蒸发热才濈濈然汗出。因为它是一个互文见意的写法,这里写的蒸蒸发热就包括濈濈汗出。这个人发热,就是浑身蒸蒸发热,浑身于巴巴的一点儿汗都没有,那可能吗,那不就憋死了吗?蒸蒸发热就必然有濈濈汗出,这是前后互意的。蒸蒸发热、又濈濈然汗出,还没有恶寒,这个人已经没有什么汗出。这是什么病?太阳病有发热恶寒,少阳病有往来寒热,这是蒸蒸发热、濈濈汗出而无恶寒,属于胃也。既不属于太阳又不属于少阳,属于阳明胃了。不要只看那么几个字,要前后联系起来,它是全面地看问题。

既然属于胃,这样的蒸蒸发热,濈濈汗出,只可能是胃里有燥热,才能够出现这种病。其他的膀胱,胆等脏腑有病了,不可能有这样的热象,也不可能有这样的汗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这个问题,一个方面蒸蒸发热,濈濈汗出是属胃,是属于阳明病了。第二点,只有胃有了邪、有了热了,它才能够蒸蒸发热,才能够濈濈汗出,别的都不行。胆有热能够这样吗?膀胱有热能够这样吗?心有热能这样吗?都是不能的,只有胃阳有热才能这样。既然属于胃了,那就属于里、在阳明之经了。怎么治?调胃承气汤主之,要用调胃承气汤治疗这个病。

第249条: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伤寒,外感的疾患叫伤寒。治疗的程序是用过吐法,吐了以后,出现肚子又胀又满,这是阳明病的一个腹证。为什么吐后就出现腹胀满?吐有发汗之意。因为气向上向外,这么一呕吐浑身就要出汗,所以它有点儿解表的作用。因此吐后它也有解表的可能性。但是,吐既会伤胃液,也会伤胃气。过去讲过,呕吐之后心烦,脉数,此为客热不能消谷,全都是这个问题。

这一条是吐后表解而胃液受伤,胃液一受伤了胃就容易燥。吐后虽然是解邪,它也不像是发汗,解得那么彻底。所以有一些医家就认为,吐后伤了胃液,就意味着阳明化燥,胃中燥热,胃肠之气不和,就可以出现腹胀满。胃燥而气不和,这样的腹部胀满,但是没有疼痛,没说什么按之痛、什么绕脐痛。无疼痛,只有胀满没有疼痛,同时还在吐以后的,所以主要是在胃的燥热导致胃气不和,而并没有肠子里的燥屎,或是大便成硬。因此不能用小承气汤,当然更不能用大承气汤了,所以用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是和胃的,和胃而润燥,也能够通利腑气,因为它有大黄、芒硝、甘草。因此第248、249这两条来看,一个是从热型,一个是从出汗来看,属胃也。因为是太阳病三日,邪气刚到胃,水谷的糟粕还不能够凝结成实,所以这时候就用调胃承气汤,而不能够用小承气汤,更不能用大承气汤。因此说,调胃承气汤是阳明病胃家实的一个轻证。

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为什么把若发汗放后边?若吐,若下,若发汗以后而出现了微烦,是不是栀子豉汤证啊?这个烦有火、有热。过去讲栀子豉汤证有心烦,是太阳的热邪不解,郁于心胸发生的心烦。如果这个人二便正常,肚子也没有胀满疼痛,可以用栀子豉汤来处理这个问题。现在二便有问题,小便数,大便因硬者。小便频数,汗吐下以后伤了胃的津液,胃已经有燥热,津液就不能够还于胃中,所以就形成了偏渗,小便反多、反数。前边经过或汗或吐或下,现在津液不能还于肠胃,就偏渗,小便就多,所以大便就硬。

大便硬,是在胃,还是在肠啊?这就不在胃了,而在肠了。这个燥热往下来,到了肠。阳明病燥热有上、中、下三燥。在上边的就在胃,胃的燥热盛的就是调胃承气汤证。现在在肠,大便硬了,还用调胃承气汤就不行了。为什么?因为大便已经硬了,怎么知道大便已经硬了?因为小便数,过去又经过或汗,或吐,或下伤了津液,津液受伤了,大便当然就硬。大便硬了,小便才能频数,这都是互为因果的。所以这句话是这样提的,小便数,大便因硬者。反过来说是,大便硬者,小便才数。这样与小承气汤和之。与小承气汤,不与大承气汤,所以不是燥屎,它是大便刚成硬,还没达到燥屎的程度。因为还没有潮热,没有出现肚子疼痛。这时候要用小承气汤调和肠胃,病就好了。

第251条不大好解释。张仲景用泻下法也是非常谨慎的,得治一会儿看一会儿,走一步看一步,进行调查研究,进行观察,符合现在临床的要求。我们现在看病也是这样,不论那个医生看病,我一看就知道了,那是很个别的。有些复杂的问题,就得治一步看一步,吃了这付药再看下一付药,下一付药要怎么治?他得观察。张仲景这一条就刻画了用下法的过程,也是很小心翼翼的。也就是说,辨证是很严肃的问题。得病也是两三天了,这是什么病?

什么伤寒,什么太阳病了,外感的发热的病。脉弱是不紧的对词,这样的条文很一多,比如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这样的提法,张仲景有一个规律,脉以前是很紧的,有力的,现在它脉弱了,就不紧了,这么个情况。无太阳、柴胡证,既没有太阳的表证,也没有小柴胡汤的半表半里证,脉还弱,所以就不紧了。

既没有太阳表证、也没有小柴胡汤的半表半里证,脉还弱,也不紧了,这是说明,把太阳、少阳除外了。无太阳、柴胡证,脉弱,心下硬至四五日,既然没有太阳也没少阳,还有什么病?烦躁,烦躁者里有热也,心下就是胃脘,心下很硬,胃气还不和,至四五日,二三日是开头,这个人至四五天了,在这里有一个伏笔,就是意在言外,有一个不大便的症状。这个人到四五日,烦躁、心下硬已经二三日至四五日了,还没大便。有人就问了,你怎么知道没有大便?底下有: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有大便还吃小承气汤?所以意在言外,这块儿就看出来这个人是不大便的,如果这个人有大便甚至大便还拉稀,还给吃小承气汤,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么些天不大便,心里还烦躁,心下还硬,既无太阳发热、恶寒证,也无少阳的胸胁苦满证,脉也不紧,这怎么办?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虽能食,这个人虽然还能吃,说这句话什么意思?有辨证意义的,阳明病不能食,这个人如果有燥屎,燥屎堆积,腑气不通,胃气不能下降,就不能吃东西。现在,虽然不大便四五日,病虽然在阳明,但是还能吃,这说明病还没到燥屎的程度,就不能用大承气汤,与小承气汤少少与,就连小承气汤也不能给他喝足,少少与,少少给点儿,下文说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到了六日,与小承气汤一升,吃得比较多了,按说是不到一升,七八合。

前面是少少与之,少少给点儿小承气汤,三合四合。如果小承气汤一次吃八合,现在就吃一半了,一半的一半,吃个三合四合就可以了,这样叫做少少与之,微和之。那么大家就问了,为什么张仲景这么小心?小承气汤又不是大承气汤,还给得那么少,连一个足量都不够?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为什么前怕狼后怕虎?因为有这么几个证,一个这个病是在阳明,一个是烦躁,一个是心下硬,心下硬和腹硬满不一样,胃结、还虽能食,他还能吃东西,这个人才四五日不大便,同时脉还弱,弱不是紧,所以根据这个,看着像有点儿阳明病燥结,但是燥结的程度很小,恐怕泻下太厉害伤了脾胃,所以张仲景要少少给点儿小承气汤,他的意思不是彻底给治病,令小安,吃了小承气汤,因为烦躁、睡不好觉,坐不稳,心下还硬,吃了小承气汤以后,微微调和,叫他小小的安慰一点儿,绐病人一个安慰,吃药见好,现在不那么烦躁了,也有一个疗效。

但当医生的还得观察,这个病没有治好,还在进行当中,还得观察大便到底有没有下来,没下来,多少日子没下来。至六日,大便还没下来,用个少少与之就不行了。但他没有拉稀,也没发生脉微涩,也没出现虚寒的现象,这时张仲景敢用小承气汤一升,正常用七八合,不是三合四合的问题了,这时用一升,加大了剂量。这是解决阳明病的问题,解决大便硬的问题,所以他很慎重,在治疗当中他是有观察的。

底下是括号句子了,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能食,但初头硬,后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张仲景说他这个人若是不大便,已经到了六七天,可下不可下?虽不能食,一个虽能食、一个虽不能食,这两个互相对照说,不大便六七天,不能食是不是有燥屎了?现在不大便六七日了,虽然不能食,也不见得用大承气汤。如果这个人小便少,不是小便数,而是小便少,这回在小便上出问题了,前面小便数多,大便硬,大便硬才可用承气汤,现在是小便少,成无己的注解说得很清楚,小便少者,则胃中水谷不别,必初硬后溏,虽不能食,为胃实,以小便少则未定成硬,亦不可攻,所以小便少就反映这个人里没有燥屎,为什幺?如果里有燥屎,燥热逼迫津液就要偏渗,就要小便数多,现在小便少,肠胃里燥热不盛,燥屎未成,这样就不要用承气汤攻下了,他的病理变化是但初头硬。

为什么六七天下不来大便?就是因为前面那一块大便是硬的,后面还是溏便,未定成硬,没有到了一定成硬的程度。攻之必溏,要是用了承气汤,一下子就要拉稀了,不是下燥屎,而是要腹泻了,这样就错了。那怎么样才能用承气汤攻之?必须等待这个人小便利,小便利就是小便数利,燥热逼迫津液偏渗,屎定硬,粪便一定硬了,所以一个定、一个未定,这里面是有分量的,到了屎定硬了,乃可攻之,可以用大承气汤、小承气汤。结合这个条文,我们还可以回顾以前的条文,那么屎定硬,一个是小便数多,还有个转矢气不转矢气者。转矢气者,就是大便已有燥屎;不转矢气者大便不燥结。小便数多一个,转矢气一个,潮热一个,腹满绕脐痛一个,这些症状,你们给掌握住了,大承气汤主之,就不用犹豫了。原文是一条一条说的,一个证一个证说的,我们学习,要有全局观点才能拿下来。

胡希恕《胡希恕讲伤寒论》

太阳病三日,虽发汗而病不解,其人反蒸蒸发热者,此发自于里,不似太阳病的发热翕翕然于外,故谓属胃也,宜调胃承气汤主之。

太阳病才三日,发汗不解,马上蒸蒸发热,传变可谓迅速。不用大承气汤,以无大汗出而腹满痛故也。

【注】

1.太阳病,汗法为正治。发汗后而病未解,预示着传变的可能。

2.蒸蒸发热,言其热如蒸,即潮热。从内达外,为里热已转属阳明,故曰属胃也。

无大汗出、口舌干燥,不同于白虎汤证,无腹满硬痛,故不用小承气汤,虽有潮热,但无谵语、屎硬等证,故不用大承气汤,以胃热蒸腾发自于里,故以调胃承气汤主之,有芒硝之故也。

子恒试注

患太阳病三天,发汗治疗后,病未缓解。太阳病,发汗是正治之法,治疗后病未缓解分两种情况,一是发汗不当,或不足或太过,邪气未去或正气已伤,需要根据情况辨证用方。一是邪气由太阳传入它经。患者出现蒸蒸发热,蒸蒸发热是形容热由里向外蒸腾而发,热势较太阳病的发热更重,一般不伴有恶寒,属于阳明病的特征之一,提示邪气已经由太阳传入阳明,主方可选择调胃承气汤,调和阳明邪热。

继承和发扬中医,是我们的责任!

版权说明

版权说明:本文部分内容摘自《刘渡舟伤寒论讲稿》,作者/刘渡舟;《胡希恕讲伤寒论》,讲述/胡希恕。转载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文中《子恒试注》部分为原创内容,转载请说明出处。

前文提要

第228条: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憹,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

第229条: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

第230条: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第231条: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

第232条:脉但浮,无余症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

第233条: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

第234条: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第235条: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第236条: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第237条: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

第238条: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第239条: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

第240条: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第241条: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

第242条: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

第243条: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第244条: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第245条:脉阳微而汗出少者,为自和也,汗出多者,为太过。阳脉实,因发其汗,出多者,亦为太过。太过者,为阳绝于里,亡津液,大便因硬也。

第246条:脉浮而芤,浮为阳,芤为阴,浮芤相抟,胃气生热,其阳则绝。

第247条: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自我测验

第248条: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复制可见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