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蟹科—弓蟹亚科(上):近方蟹
真核生物域
动物界
真后生动物亚界
蜕皮动物总门
节肢动物门
甲壳亚门
多甲总纲
软甲纲
真软甲亚纲
真虾总目
十足目
腹胚亚目
短尾下目
蟹派
胸孔亚派
方蟹总科
弓蟹科
弓蟹亚科
弓蟹亚科(学名:Varuninae),弓蟹科下的一个亚科。
1.近方蟹属
近方蟹属(学名:Hemigrapsus)是弓蟹科下的一个属。其下的生物除去南美洲大西洋沿海的Hemigrapsus affinis 之外,全部分布于太平洋海域。
(1)绒毛近方蟹
绒毛近方蟹(学名:Hemigrapsuspenicillatus )为弓蟹科近方蟹属的动物。
①形态特征
头胸甲呈方形,前半部较后半部稍宽,表面具细凹点,前年部各区均具颗粒,肝区低凹,前胄及侧胃区均隆起,被一纵沟所分隔。前鳃区的前围具5个凹点。额较宽,前缘中部稍凹。下眼窝脊的内侧部具6—7枚颗粒,外侧部具3枚钝齿状的突起,愈到外端则愈小。前侧缘分3齿,由前至后依次渐小。螯足,雄比雌大,长节的腹缘近末部处具一发音隆脊,腕节隆起具颗粒,掌节大,外侧面近腹缘处具一明显颗粒隆绉,延至不动指的外侧面,内、外面近两指的基部具一丛绒毛,尤以内面的较外面为密,在雌性及雄性幼体则均无,两指较掌节为长,其内缘具不规则的钝齿。第二对步足最长,长节背缘近末端处具一齿,腕节背面具2颗粒隆线,前节背面中间具沟,并具小束短刚毛,指节有6列短刚毛,末端尖锐而呈角貭,第四对步足最短。腹部,雄性呈三角形,雌性呈圆形。头胸甲长30.6毫米,宽34.5毫米。
②生境习性
生活环境为海水,常见于海边岩石下或岩石缝中以及有时在河口泥滩上。
③地理分布
分布于朝鲜、日本以及中国的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渤海湾、辽东湾、台湾岛等地。
(2)长指近方蟹
长指近方蟹(学名:Hemigrapsuslongitarsis)为弓蟹科近方蟹属的动物。
①形态特征
体小,头胸甲近方形,全身复以短毛及颗粒,表面不平,稍隆,分区可辨,各区均具微细颗粒,此种颗粒常形成短而横行的隆线。额宽大于头胸甲宽度的1/2,前缘平直,具微细的颗粒,其侧缘基部与背眼窝缘之间有一条明显的沟。额区背面凹陷,额后叶明显。眼窝大,眼柄粗壮,眼窝背缘向外倾斜。雄性下眼窝脊具5—6个光滑突起,在雌性则为16个。两侧缘几乎平行,前侧缘包括外眼窝齿在内共分3齿,各齿侧缘均具颗粒,后侧缘在第三齿的后方则略内凹,此处表面具一颗粒隆线,斜向内后方,与第三、四两对步足基部上面明显隆线相平行。螯足小,雄性螯足掌节的内、外侧面的末部各有一簇短毛,内侧面的一簇较大,外侧面的一簇有时不显着,雌性的缺如,长节内腹缘近末端处具一发声隆脊,腕节内末角具一锐齿,两指较掌节为长,指间的空隙很窄,内禄均具细齿。步足瘦长,扁平,表面具短刚毛和细颗粒,指节特长。雄性腹部呈三角形,雄性腹部圆大。头胸甲长9.0毫米,宽9.0毫米。
②生境习性
生活环境为海水,多生活于泥沙质海底的石块下。
③地理分布
朝鲜海峡、日本以及中国的山东等地。
(3)肉球近方蟹
肉球近方蟹(学名:Hemigrapsussanguineus)为弓蟹科近方蟹属的动物。
①形态特征
头胸甲呈方形,宽度大于长度,前半部稍隆,表面有颗粒及血红色的斑点,后半部较平坦,颜色亦较淡。前胃及侧胃区隆起,前鳃区前缘具4个小而浅的凹点,以细小麻点连成的线与中鳃区分开。心区与胃区以一深的横沟相分,心区与肠区两侧的表面较洼。额的宽度差不多为头胸甲宽度的一半,前缘平直,中间稍凹。眼窝腹缘下的隆线细长,内侧部具5—6枚较粗颗粒,此隆线愈到外侧愈细,向后伸展到前侧缘第二齿腹面基部之下。前侧缘具3锐卤,末齿最小。螯足,雄此雌大,背面具血红色斑点,长节的内侧面近腹缘的末部具一发音隆脊,腕节的内末角旦齿状,掌节内、外面隆起,雄性两指间的空隙较雌性为大,基部之间具一球形膜泡,雌螯无,在雄性幼体亦不明显。步足指节侧扁,较前节短,具6条纵列的黑色短刚毛。腹部与绒毛近方蟹相似。头胸甲长28.8毫米,宽33.3毫米。
②生境习性
生活环境为海水,一般栖息于低潮线的岩石下或石缝中。
③地理分布
朝鲜、日本、库页岛以及中国的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渤海湾、辽东半岛、台湾岛等地。
(4)黄色食草蟹
黄色食草蟹(学名Hemigrapsusoregonensis)是弓蟹科下一种细小的蟹。它们原先被分类在方蟹科内。
黄色食草蟹并非只有黄色,身体可以呈多种颜色。一般而言,它们都是呈浅灰色、绿色或黄色,其上有细小的蓝色或黑色斑点,足色较浅并有相似的斑点;也有呈红色或褐色,其上有绿色的斑点。钳一般呈奶白色而没有斑点。
黄色食草蟹栖息在泥底,并大量分布在美国旧金山湾、俄勒冈州及华盛顿州的海岸。它们主要吃硅藻及绿藻,有时也会吃肉。
黄色食草蟹与紫色食草蟹是近亲,但黄色食草蟹较为细小,只有3-3.5厘米阔。它们的足及钳有所不同:黄色食草蟹的足上有刚毛;紫色食草蟹的钳上有紫色或红色斑点。
(5)紫色食草蟹
紫色食草蟹(学名:Hemigrapsusnudus)是弓蟹科下一种十分普遍的蟹。它们分布在北美洲及中美洲西岸,由美国的阿拉斯加至墨西哥的下加利福尼亚州,喜欢躲在潮间带的岩石下。它们主要吃石莼属及其他海藻,有时也会食死去动物的腐肉。
紫色食草蟹体型细小,只有约4-6厘米大。它们的甲壳一般呈深紫色,有时也有橄榄绿色或红色,其上有白色或奶白色的斑纹。足的颜色与甲壳相配,钳端呈白色及颜色较浅,有紫色或红色斑点。它们的足上不像黄色食草蟹,是没有刚毛的。
2.假方蟹属
白假方蟹(学名:Pseudograpsusalbus)为假方蟹属的动物,原属方蟹科,现归入弓蟹科。其种加词“albus”意为“白色的”。分布于日本、新喀里多尼亚、斐济群岛、土阿莫土群岛、印度、马达加斯加岛以及中国的西沙群岛等地,生活环境为海水,常栖息于高潮线下岩石岸边或珊瑚礁丛中。
3.扁平蟹属
婆罗扁平蟹(学名:Uticaborneensis)为方蟹科扁平蟹属的动物。分布于日本、加里曼丹、新加坡、中国台湾岛等地,生活环境为海水,多生活于河口处的泥滩上。
其种加词“borneensis”意为“婆罗州的”。
4.弓蟹属
字纹弓蟹(学名:Varunalitterata)为弓蟹科弓蟹属的动物。
(1)形态特征
体扁平,头胸甲呈方形,边缘较锋锐,具细颗粒。表面具麻点,分区明显,胃、心区被一“H”形沟分开。额的宽度略大于头胸甲宽度的1/3,前绿平直,但显着地突出,而向前倾斜。眼窝小而深。前侧缘拱起,包括外眼窝齿在内共分3齿,第一齿最大,呈宽三角形,第二、三两齿呈锐三角形,第三齿最小。后侧缘向后方左右靠拢,而且头胸甲在此处具一倾斜面。口框呈四方形,第三对颚足之间具空隙,但并不太宽。螯足对称,雄比雌为长大,长节内缘愈到末部愈突出,且具锯齿,腕节内末角具一锐齿及1—2个附属小刺,掌节高,外侧面下方有一横行隆线,内侧面中部有数小疣,两指末端尖锐,而呈匙形。步足长节的前缘近末端处具一刺,最末两节宽而扁平,前后缘均有刚毛,适于游泳。两性腹部均分7节,雄者呈三角形,雌者呈圆形。头胸甲长46.5毫米,宽53毫米。
(2)生境习性
生活于近河口的半盐水地区,又可到离河口不远的淡水中,有吋爬在海边漂浮的木材上。
(3)地理分布
日本、圣诞岛、新加坡、泰国、印度、马达加斯加、非洲东岸以及中国的广东、海南岛、西沙群岛、福建、浙江、台湾岛等地。
5.绒螯蟹属
绒螯蟹属(学名:Eriocheir)是弓蟹科(原属方蟹科)的一个属,包含日本绒螯蟹、中华绒螯蟹、狭额绒螯蟹和台湾绒螯蟹四种,但后两个种偶尔会被学者列入新绒螯蟹属(Neoeriocheir)、扁绒螯蟹属(Platyeriocheir)。此外,小笠原绒螯蟹(Eriocheir ogasawaraensis)和合浦绒螯蟹(Eriocheirhepuensis)有时也算入该属。
(1)物种发生
它与近方蟹属的生物有很近的亲缘关系。绒螯蟹属下最原始的物种是狭额绒螯蟹,其次为直额绒螯蟹(即台湾绒螯蟹),而常见的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实际是分化程度最高的的两个种,而这两个种之间的遗传差异也最小。
(2)形态特征
头胸甲呈圆方形,其前缘具4齿叶(尖或钝),或近于平直。前侧缘包括外眼窝齿共具4齿。第三颚足长节外末角不扩张,外肢窄长。大螯掌部的内、外面或一面具绒毛。
(3)日本绒螯蟹
日本绒螯蟹(学名:Eriocheirjaponica)为绒螯蟹属的动物。
①形态特征
头胸甲的前半部较后半部为窄,表面与中华绒螯蟹颇为近似。额宽约当头胸甲最宽处的1/3,前缘分4齿,居中的两齿较钝圆,两侧的较尖锐,额后部的突起亦不若前一种那样的锋锐。眼窝背缘具一缝,外眼窝角锐。前侧缘(连外眼窝角在内)共分4齿,末齿几乎仅留痕迹,有时发展为小刺,但不如前一种的明显。螯足长节呈三棱形,内腹缘具刚毛,腕节内末角具一棘,掌节有厚密的绒毛,并扩展到腕节末端及两指的基部,两指内缘的齿较钝。步足长节前缘具刚毛,腕节的前缘及前节的前、后绿亦均有棕色的长刚毛,尤以前缘为苌,指节前、后缘具短刚毛。头胸甲长56毫米,宽61毫米。
②生活习性
生活于河流中,特别在河口半咸水底层较为常见。晚秋为繁殖季节,每值大雨之后的夜晚,常成羣由淡水向河口处迁移。
③地理分布
朝鲜东岸、日本以及中国的广东、福建、台湾岛等地。
④药用价值
【功效】:活血通经,消瘀化症,活血消肿,堕胎。
【主治】:七情内伤,肝气郁结不达,气血瘀滞、闭经、 食积气滞,胃脘腹,症瘕积聚,跌打损伤, 堕胎。
【性味归经】:辛、咸,温。肝、肾二经。
(2)狭额绒螯蟹
狭额绒螯蟹(学名:Eriocheirleptognathus),又称狭颚绒螯蟹,为绒螯蟹属的动物。
①形态特征
头胸甲呈圆方形,表面平滑,具小凹点。肝区低平,中鳃区具一条颗粒隆线,向后方斜行。额窄,前缘分成不明显的4齿,居中的2齿间的缺刻较浅。背眼窝缘凹入,腹眼窝缘下的隆脊具颗粒,延伸至外眼窝齿的腹面。前侧级包括外眼窝齿在内共分3齿,第一齿最大,与第二齿之间具一“V”字形缺刻,第二齿锐而突,第三齿最小。自此齿引入一横行的颗粒隆线,位于前鳃区的前缘。第三对颚足较瘦而窄,居中的空隙较大。赘足,雄此雌大,长节内侧面的末半部具软毛,腕节内末角尖锐,下面有长软毛,掌节外侧面具微细颗粒,有一条颗粒隆线延伸至不动指的末端,此隆线在雌性特别显着,内侧面及两指内侧面的基半部均密具绒毛,但在雌性此处的毛较薄。步足瘦长,各对步足前、后缘均具长刚毛,但第一、二两对步足前节与指节的背面,又各具一列长刚毛。雄性腹部呈三角形,雌性腹部呈圆形。头胸甲长20.0毫米,宽21.8毫米。
②生境习性
生活于积有海水的泥坑中,或在河口的泥滩上,大量捕获于毛虾网中。
③地理分布
国内分布:福建,浙江,江苏,山东(山东半岛),渤海湾,辽东湾。
国外分布:朝鲜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