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海南黎族舞蹈亮相世界舞台,这棵中国舞蹈界“常青树”功不可没!

她单纯而热烈,她多情而善感。她的欢欣与狂热,她对舞蹈艺术的痴迷,对海南岛深深的眷恋,都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消减。尤其是她那一双依然明亮的眼睛,仿佛时刻能洞穿人世间的悲欢;她的快言快语,燃烧着旺盛的生命力,直抵人心。这就是80多岁的陈翘老师给我强烈的印象。

2022年夏天,当《口述海南•葩姐说》栏目组踏进陈翘和刘选亮伉俪在广州的家,依然让我们感受到她如少女般的热诚和浓郁的艺术气质。当初是五指山伸出巨臂接纳了她,摇曳的椰林拥抱了她,黎寨的阿爸阿妈兄弟姐妹给她以亲人般的温暖,用滚烫的心滋养这位来自广东潮汕的异乡的汉家女儿。她在五指山腹地与他们一道迎来日出月落,用自己那双锐敏又明亮的大眼睛,捕捉每一个细节,倾听每一句话,她甚至很快学会了黎语,能说一口流利的海南话。“凡物之美者,盈天地间皆是也”,正当青春年华的她随处可以发现美,田间、椰林、胶园、黎寨;谈笑、嬉戏、生活、习俗,无不让这位舞蹈精灵感动着。她的成名作黎族舞蹈《三月三》正是深受心灵触动后诞生的作品。1957年,当《三月三》首获成功时,她芳华十八,正是才思敏捷、情感丰盈的恋爱季节。黎族同胞第一次在舞台上,看到了自己流传了千百年的习俗“三月三”变成美轮美奂、风姿飒飒的舞蹈;这支舞蹈破天荒第一次让黎族风情、民族音乐、黎族筒裙、热带植物一一展现在世界舞台,成为黎族舞蹈第一次走向世界艺术殿堂的扛鼎之作,让人们为之赞叹,她也因为这不凡的舞蹈与一生挚爱的伴侣刘选亮相知相爱相扶持。1962年,他们在“三月三”这一天摘下爱情的蜜果,此后相伴一生,两人倾心合作,多次获奖,成为中国艺术界令人钦羡的舞蹈眷侣。

作为艺术“常青树”,陈翘老师在不同的时期都有经典之作登上舞台,给人心灵以震撼,成为黎族舞蹈的开山人物。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三月三》瞩目神州,《草笠舞》舞动环宇;到七八十年代的《喜送粮》激越奔放,《胶园晨曲》诗意抒情,《踩波曲》时尚而流畅,《摸螺》诙谐有趣;九十年代的黎族舞剧《龙子情》等,无不体现着陈翘老师对海南岛的酷爱和天赋才情;直到后来到了广州,担任广东省舞蹈家协会主席的陈翘,仍勇开舞蹈新领域,提出“岭南舞蹈”这一概念和目标,再创佳绩。2014年陈翘老师获得中国艺术界的最高褒奖中国舞蹈艺术“终身成就奖”,实至名归。

海南是盛产歌谣的地方,舞蹈资源也同样丰富。宋代的典籍里,居儋三年的苏东坡曾多处记录了唐后宋中期的海南舞蹈情况。公元1100年,苏东坡遇赦北上,黎族父老乡亲“黎歌蛮舞祝公归”,东坡先生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感动,忙写诗寄给儿子苏迈与苏迨,描述当时的情景和感受:“蛮舞与黎歌,余音犹杳杳”。此外,《儋州志》卷八、《崖州志》卷十三、《感恩县志·经政·祀典》等海南方志史书中,则有元明清时的民间舞记载。1950年代后的普查表明,海南民间舞的蕴藏量已经甚为丰厚。汉族地区较有代表性的是《莲花舞》《八音舞》《打盅盘》《鲤鱼灯》《骑马舞》《调声舞》等等;五指山腹地少数民族地区较有代表性的是《打柴舞》《双刀舞》《椰子壳舞》《踢踏舞》《上中下元舞》《招龙舞》等等,与陈翘、刘选亮那一代舞蹈家所创造的舞蹈一起,共同构成了中国黎族舞蹈独特的文化版图,魅力独特。

1962年元旦前后,著名作家茅盾“久闻宝岛大名,今始得畅游;从东路至鹿回头,居六日,又由西路回海口”,欣赏了海南歌舞团的演出,欣然赋诗赞曰:“黎家歌舞汉家女,幼苗新培茁如许。旧谱清词翻慢调,声声如闻蕉滴雨。”(资料来自吴名辉著作《笔舞池边》,海南出版社1999年出版)这位进入茅盾先生诗作的汉家女,无疑就是一出道就创造奇迹的舞蹈家陈翘。

艺术家素来以独一无二的创造为毕生追求目标——这是艺术的生命力所在。她一辈子的艰辛、奋斗、求索、坎坷,都成为她创作的思想力量。我们荣幸地与陈翘、刘选亮伉俪在羊城相聚,记录他们的声音,回味每一次起舞的历史瞬间。让我们在简短的视频里,与他们一起重温海南岁月,追忆海南民族舞蹈在历史的长河中最为闪耀的时光。

此为《口述海南•葩姐说》舞蹈季开篇,敬请关注下期,请刘选亮先生跟我们讲述他和海南民族舞蹈的故事。

葩姐 记于海口

2022年11月29日

搜索建议:
热博

 垃圾分类的初二英语日记带翻译

有关垃圾分类的初二英语日记带翻译今天我在家里开始了垃圾分类的环保行动,妈妈在家里进行了垃圾桶分类,我惊讶的说:‘’妈妈,你要这么多的垃圾桶干什么?“妈妈笑着说:...(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