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博

9月不好过!千亿房企们的各项数据也都全面跌了

时间:2022-09-18 02:06:37 热博 我要投稿

这几天房企们的年中报都发布了,看完之后心里真的是拔凉拔凉的,没一家是好过的。

大家的共性是: 销售下滑、营收下滑、利率下滑、现金流艰难、债务就要还不上了。

但各家还有各家的难处。

先看 优等生代表美的 ——

财报数据方面:

营业收入316.63亿元,同比下跌4.2%。

归母净利润15.38亿元。同比下跌28.6%。

销售金额约400.3亿元,同比下跌51%。

从数据看,遭遇营收、净利润、销售额三杀。

拿地土储方面:

1、土储聚焦一线、二线城市,重仓长三角、大湾区

2、退出弱三线和四线城市土地市场。

3、截至6月30日,完成了29个项目的股权交易。其中通过公开市场新增1宗地块,收购项目8个,包括花样年、雅居乐、正荣、金科等房企的项目股权,总货值63亿元。

上半年美的还是比较激进的,半年就收了8个项目。

融资信贷方面:

1、上半年平均融资成本低至4.6%。

作为首批创设信用保护合约发债示范房企,成功发行2022年(第一期)公司债券,票面利率低至4.5%。

2、截至6月30日,现金及银行存款总量约305亿元,尚未动用的银行授信额度约1056亿元。

交付方面:

如期交付66个项目,超3万套房,其中3640套提前交付。

对下半年的预期——

美的不会出现大规模甩货行为。

综上,仅看报表数据,美的置业短期偿债压力不大,没有存量境外债务,和一众暴雷的房企相比,离自爆的还很远。

并且美的置业利用大股东的品牌背书,获得了多家银行的授信,拿到媲美“国字头”房企的低融资成本,这是其它民企不能比的。

但,美的置业也经不起细推敲。

首先,逆势抄底出险项目,弄不好就被拖住了。 现在连国央企都不敢抄,美的半年抄了8个。

其次,销售端回款远低预期,负债率在雷区蹦迪。

上半年美的置业累计销售额、销售面积都较去年同期下滑超过50%。

美的置业全年的销售目标是1400亿元。但上半年,仅完成了392亿,还有1000多亿怎么完成?

而从披露的资产负债表看,其融资现金流入和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了基本持平了。只靠借钱终究不是办法啊。所以美的接下来会不会出现大规模甩货行为,要打个问号了。

第三,美的置业在业内以施工质量差、企业管理混乱闻名, 关于美地置业在各地的各种强制执行源源不断。

目前看,美的是一手好牌在手,最大风险反而是自己。

再看 开始反思的 碧桂园:

财报数据方面:

营收1623.6亿,同比下滑30.9%,

销售金额1851亿,同比下降38.9%

归母净利润6.1亿,同比下滑95.7%;

可以说,上半年经营业绩下滑幅度最大的无疑是碧桂园,归母净利润几乎只有去年同期的零头。

在这种情况下,在 拿地方面,碧桂园表示下半年将不设具体拿地金额。 也就是没有预算。

1、只谈不拿。

碧桂园从去年到现在一直在洽谈收并购。但多数还在洽谈阶段,还没有真正实质落地的项目。

2、分家。

上半年碧桂园已经和39家项目合作企业进行分家,涉及约63个项目。

现有存货方面:

截至6月30日,碧桂园权益可售资源共计约12161亿元,加上2917亿元的潜在权益可售资源,合计15078亿元。

其中,37%位于一二线城市,63%位于三四线城市。

总体,货量成色堪忧 ,这也是外界一直传碧桂园“不行了”的原因。

融资信贷方面:

没说明。

根据碧桂园上半年“以量换价”回款策略, 接下来碧桂园更大尺度的“甩货”,是肯定的。

相比美的逆势抄底,碧桂园进行了深刻检讨和反思,承认其“2017年-2019年拿的地的价格现在来看比较高。”

对下半年的楼市走势预判——

行业恢复不会“特别快”,市场信心恢复有不确定性,预测到明年6月份。

综上,从财报数据看,确实挺难的。

2022年6月末,碧桂园融资成本5.31%,是自爆民企里面融资成本最高的。

不过高周转龙头大哥,真的是能屈能伸,韧性很强。

有两点值得佩服的是:

1、碧桂园真的努力在降负债。

截至上半年末,碧桂园总借贷余额2936.8亿元,净负债率只有48.1%。其中短期负债约为729亿元,占比24.8%。

可以说碧桂园经营性现金流足以覆盖短债比。

碧桂园年内基本没有债务压力,并且自身的财务预算时间安排到了明年6月。

2、碧桂园真的努力回款,降价尺度是真大。

9月碧桂园新一轮大降价又已拉开了序幕。

至少目前看,碧桂园也还没到自爆的时候。

碧桂园最大的风险是,到明年6月之后,地产行业继续低迷。

接下来看 被做空的 龙湖:

财报数据方面:

合同销售额同比下跌39.8%

商业营业额同比增长56.4%,

商业经营性收入同比增长26%;

投资性物业租金收入同比增长23%。

对比其它房企的全面下跌,龙湖除了卖房子的数据是下跌的,其它的都是增长的。

从这也能看出龙湖作为房企的最大优势就是,龙湖还做了商业,有65座天街当压舱石。

因此,相比其它家房企,龙湖年中报主要是 , “请大家放心。”

首先,今年没有盲目扩张。

截至2022年上半年,龙湖集团在售项目覆盖全国68个城市,在 TOP 10 房企里是最少的。

其次,下半年会进一步聚焦优化。

只聚焦在 20 个左右的高线城市去做布局。

第三、土储聚焦一二线。

上半年龙湖在北京、杭州、重庆、成都、合肥等核心城市拿下17个项目,权益地价131亿元。

但无论龙湖怎样发誓,始终无法回避信用评级被下调的事实, 对此,龙湖霸气回应,目前跟评级机构保持了非常畅通的沟通。

至于信用恢复情况,龙湖说,“龙湖跟全国很多银行建立了战略性的关系,融资渠道是畅通的,融资资源是丰富的,请大家放心。”

龙湖的回应很巧妙,看似该说的都说了,但又似乎什么都没说。

在交付方面——

上半年总的交付套数超过五万套,全部按期交付,其中超 30% 是提前一个月以上交付。

在资产负债方面:

综合借贷总额为2123.8亿元,平均借贷成本为年利率3.99%,平均贷款年限为6.28年。

在手现金875.5亿元。龙湖净负债率(负债净额除以权益总额)为55.3%,

一年以内到期的短债占比约10.1%,目前到年底已基本无偿债压力。

只看数字的话,龙湖财务状况确实狠狠的打了做空资本的脸。

那么,龙湖现金流到底有没有问题呢?看看今年批量关闭的店铺,大家心里其实各有答案了。

龙湖的开发模式是住宅+天街。

这种模式的好处商业部分的建设费用是算投资性支出,不是项目成本,最终结果就是哪怕龙湖天街开一个亏一个,但体现到龙湖的财务报表中就是利润高负债低。

这就是利用综合体项目把资产做厚,把负债率做低,利润率做的好看。

这有点皇帝新衣的感觉。

这一点其实和恒大很像。

恒大之所以能负债2万亿,和全国七八十个恒大童世界、恒大文旅城有关。

而龙湖之所以还能且以极低成本公开融资借钱,就是因为龙湖有65座龙湖天街。

但事实是, 龙湖拿了那么多重资产, 钱全套在这些天街里了。

而未来每年龙湖还会保持 10 座左右的开业速度。今年上半年,龙湖就新增运营4座商场,接下来还有6个待开业。

虽然我们不能说龙湖真有问题,只能说2022上半年, 龙湖暂时顶住了压力, 未来取决于行情不能更坏。

另外龙湖全年计划4000亿可售货源,上半年已完成858亿, 接下来几个月龙湖的销售任务很重,促销力度应该会很大。重庆、沈阳、济南等城市的朋友,可重点关注。

最后来看 说大实话的央企 华润。

财报数据方面:

综合营业额同比减少1.1%;

综合毛利率下降4.5%有所下降;

结算面积同比下降0.2%;

实现签约额同比减少26.6%,

数字虽然是下滑的,但华润作为央企,财务状况是稳健的,开发项目是安全的。这无需解读。

反而是华润在年中报沟通会上说的大实话值得大家细品。

第一、 接下来会死很多房企,但华润一定会活下来。

第二、 市场短期内不会回暖 , 所以寄希望市场回暖销售端回款续命的房企可以放弃了。

第三、现在各地方拿地政策友好, 地块优质,地价还便宜,是抄底的好时候。反而大多数出险房企的项目不能拿,因为能爆的项目账都烂透了,好卖的都让开发商卖完了。

第四 、只拿核心城市,核心区域的地。别的城市的不拿。

第五、 以销定产,也就是畅销项目,全面开工。不好销售的项目,实行停缓建策略。 目前华润的47个城市公司已调整为28个, 接下来的供货重点城市为北京、深圳、杭州、成都、南京、苏州等城市,其它城市的项目能缓则缓了 。

总的来说,哪怕是央企华润,目前也是小心翼翼的苟着。

综上,你会发现上半年能盈利的 房企的共性是:

1、供应量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

比如绿城推货量排名前六的城市依次是杭州、西安、北京、宁波、天津、上海。

2、几乎都做商业。

商业的好处,上面讲龙湖的时候说了,玩儿的就是掩耳盗铃,皇帝新衣的游戏 。

3、能发债,还能借到钱。也就是说现在都靠借钱续命。

接下来有两个趋势成了 房企们的共识:

1、退出三四线城市土储市场。

上半年已经这也做了。上半年73%的三四线城市,一亩地也没卖出去。

2、以销定产 , 除了少数核心城市、核心地段、核心项目,其它项目将结合实际情况实施停缓建。

事实上,上半年一些房企已经这么做了,只是接下来会更明显。

2

上面这几家现在都是好房企的代表,接下来说一个近期有点麻烦的房企 , 远洋。

在远洋的半年报中,最大亮点是连续3年保持“绿档”。就是这样一个健康的房企,目前情况很不好。

第一、正在酝酿全体员工降薪, 大致的降薪比例为30%。

第二、从上上个月开始,就 出现了薪酬延迟发放 。

第三、员工的内部理财产品,也 开始出现到期不兑付的情况。

第四、截至6月底,远洋集团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46.15亿元,不 足以覆盖一年内到期的借款182亿元。

第五、截至6月31日, 净亏损10.87亿元。

第六、 国际评级机构纷纷下调信用等级。

就在这个时候, 远洋资本担保贷款逾期,构成实质性违约 。谁能想到,2月才设立了6亿美元特殊机会基金,准备抄底不良资产的远洋资本,8月底就违约了。

尽管违约的不是远洋是远洋资本, 但是远洋资本和远洋就是鸡生蛋的关系, 总之,远洋地产应该不远了。

有一点大家要注意, 远洋属于有险资背景的国企。

这说明国企也不全都是安全的。

尤其是近期国企财报也陆续发布,国企已经开始亏钱了。

北京的国企首开亏 13 亿,

广州国企珠江亏损 8.88 亿元,

天津国企天房3.21 亿元,

云南国企云南城投亏损 4 亿元,

上海国企中华企业亏损 3 亿元,

北京国企北京城建亏损 3 亿元,

北京国企华远地产亏损 2.75 亿元,

上海国企上实发展亏损 1.23 亿元;

上半年还能盈利,主要就是央企了。

中海净利润 175.94 亿元,同比下跌 19.91%;

央企华侨城:净利润 1.05 亿元 同比降 93.34%;

央企五矿地产:净利润约 0.5 亿港元 , 同比下降 87.4%;

央企信达地产:净利润约 3.28 亿元,同比下降 30.35%;

可是堂堂大央企,半年盈利几个亿,这要发生在去年,大家会觉得天塌了。

但发生在当下,已经是稀松平常的事了。

总的来说, 国企已经开始亏钱了。

我们一直讲国央企很安全。 那么到了2022年的9月,真的就有必要和大家聊一下国央企怎么区分。

简单说,央企直属中央,国企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共有的,央企一定是国企,但国企不一定是央企。

央企各行各业有96家,其中涉及房地产开发的只有16家, 记住下面这16个名字,很安全。

招商、保利、中海、金茂、华润、中铁建、中铁、中粮大悦城、电建、中冶、华侨城、中交、五矿、葛洲坝、港中旅(中旅)、南光。

当然这里面也有一些房企会出负面,比如项目停工了,交付维权了等等,但总的来说,到目前为止这16家没有债务违约,停工的项目最终都会复工,总体还是靠谱的。

国企就比较多了。有纯的地方国企,比如建发,绿地。

也有国资入股或者国企改制的,比如万科、绿城、金地,远洋,这些不是纯国企,属于有国资背景的。

那么在这些国企里面, 万科、建发、越秀、华发、首开、金隅、绿城、(西安)紫薇地产、(厦门)象屿地产、国贸、联发、武汉城建以及各地方城投城建等等。

记住这些名字。

但是如果是这些央企和已出险房企合作开发的项目,有的还是三家甚至四家合作的,这种项目是否安全是需要打问号的。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到的只要是合作项目,只要有一家房企已经出险,并且这一家是主要操盘的,这个项目基本上都出问题了。

目前各大城投公司下属的房企也都算是安全的,目前没有看到城投公司下属项目出问题的。

还有一些 国企情况不明:合生创展、新希望、东原、瑞安、华宇、敏捷、路劲、复地。

其他的我就不说了,说多了都是罪过,大家自己看表——

其中,前途不明的,表示可能已经裁员、降薪、理财兑付难等等不详征兆。

已经出险的,就是债务已经延期,官宣了。

危机重重的,就是正在最后的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