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定预制菜边界,越来越伤脑筋。
总第3183期
餐企老板内参 陈黎明| 文
警报:预制菜有新大鱼加入!
预制菜领域又有新的能力者要来。
第一位大佬已经关注预制菜很久了。身为电商平台本台,京东最了解预制菜的销量数据。2021年,“预制菜头牌”佛跳墙的年复合增长率超100%。
大好风口不能错过。6月6日,京东正式宣布2个有关预制菜的动作:
1、 发布并实施电商渠道《佛跳墙预制菜产品规范》,预告今后将陆续发布午餐肉、烤肠、牛肉丸等五项预制菜标准。
2、 宣布京东超市把预制菜纳入战略扶持品类。未来3年,京东将扶持20个销售过亿元的预制菜品牌,5个销售过5亿元的预制菜品牌。
从京东这两个动作看,京东暂时不想直接下手预制菜,而是用电商平台的经验,制定电商赛道的行业标准,扮演讨论“玩法”的角色。同时利用“大厂”的资金优势,扶持潜力者成为“亲京东”的头部品牌。
6月13日,京东与广东农业开会达成“京东助力广东预制菜发展”共识图片来源:新华网
第二位大佬是预制菜界的元老了。行业讨论国内预制菜市场时,通常会选择预制菜历史更长的日本、美国市场作对比。而这位大佬就是日本预制菜龙头企业——日冷食品。
日冷食品中国分公司董事长井户,曾对媒体透露:日冷食品旗下有十几处加工工厂,囊括2500多个产品。
近期,日冷推出新预制菜品牌“愛福叮厨”,主打1人食场景。目前,品牌淘宝门店和小程序上已有微波冷冻炒饭和意面系列,还上新了鸡肉和鱼类的配菜产品,SKU较为丰富。
愛福叮厨部分产品图
实际上,日冷在中布局预制菜“蓄谋已久”。早在2007年,日冷就已进入中国市场。日冷一直在B端市场行动,辅佐中国餐饮品牌做餐饮零售,观察中国市场饮食习惯,积累数据库。
这个春天,日冷终于等到了机会。
日冷食品对原材料的口味、鲜味、弹性等等进行数据分析
一个是坐拥资金、渠道的电商巨头,一个是隐于市、深度蓄能的老牌王者,京东和日冷出手,将给预制菜带来不小的冲击。
预制菜
从“混战”到“混乱”
预制菜自春节期间走红C端市场以来,热度持续增长。
赛道红研报多。
近半年时间,各路数据研究机构频频发出利好预制菜信息。加上C端市场传来翻倍增长的销量数据,一级市场传来股市涨停的振奋消息,一同佐证了研究机构预测的“预制菜将有3000亿市场”并非空穴来风。
越来越多人开始为预制菜心动,想在“风口期”加入这个“黄金赛道”。
预制菜这个由多类型选手“混战”的赛道,本身讨论就需要一再商讨标准,划清类目边界。加入这些“新血液”后,更“混乱”了。
1、争“预制菜之都”
春节后,多地政府注意到预制菜的火爆,且发现这个大赛道目前还未出现绝对能力者,于是争先制定相关条例,助力当地预制菜企业发展。
截至3月底,距春节仅过去近2个月时间,已经有4个地方要争“预制菜之都”了。这4个地方分别是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多个预制菜品牌的“大本营”山东诸城、粤港澳大湾区腹地广东高要、拥有水产产业基础的广东湛江。5月,拥有“巴蜀粮仓”美誉的梁平也加入“预制菜之都”争夺战,决心打造“中国(西部)预制菜之都”。
喊出要做“预制菜之都”口号的只是冰山一角,很多城市虽没有喊出这个口号,但当地政府依然给出了预制菜的扶持举措,如财政补贴、贷款支持、辅助供应链建设等。
2、入局者鱼龙混杂
预制菜相关企业持续增长。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6月17日,全国范围内在营状态的企业名称或其经营范围内包含预制菜的企业数量约为6.6万家。
专业预制菜企业数量增长,跨界选手更是数不胜数。
主营车辆营运业务及低温物流业务的锦江在线, 2021年成立了预制菜品牌“锦江御味”。
3月25日,海天味业业绩发布会上,海天董事会秘书张欣表示,预制菜领域与调味品关联度较高,公司正在积极调研中。
同属调味料赛道的仲景食品也表示,公司有扩大业务至预制食品的经营计划。
主营干制面的克明食品表示:未来几年,公司会侧重解决挂面产品食用便捷性问题,采用“挂面+预制菜调料包”的模式。
……
这两天,厦门趣店集团也开始直播卖预制菜。
不同赛道的品牌紧锣密鼓入局预制菜,似乎给行业传递了一个信号——预制菜是一个低门槛行业。
这和预制菜没有清晰的定义有关。由于缺乏明确标准,许多企业混入其中,导致整个市场鱼龙混杂。
3、标准层出不穷
预制菜标准以“涌”的形态来了。各地政府在扶持地方预制菜时,制定出不少预制菜的规范、标准。
标准层出不穷,引来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标准内容不一,该如何管理。
省级单位推出标准,其下属市级单位也推出标准,两标准模糊之处,当地企业应听谁的?两标准冲突,企业陷入两难,最终只能是标准失去可参考性,失去标准的意义。
另一个问题是大众不便查到标准的量化指标,仅有测试内容,有标而无准。
现有标准多以规范的形式出现,约束力有限。如果各类规范、标准落实不到位,增加标准只会徒增信息冗余的烦忧。
预制菜为什么“乱”
预制菜进入大众视野时就是“乱战”局面,随着近半年各方势力重重加码,赛道更“乱”了。
形成当下的预制菜“乱局”有3个原因:
1、预制菜市场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市场规范仍在建成中
这里说的预制菜市场指预制菜的C端市场,直到今年春节,预制菜才大规模走向C端消费者。
由于预制菜的定义与类目划分仍有多重说法,目前也没有普遍适用、认可的规范在管理市场,所以预制菜产品五花八门,市场总体处于自由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乱”是必然存在的。
2、缺乏统一标准,行业热度高,吸引企业入局浑水摸鱼
定义不明的后果是预制菜范围大、门槛低,在品类热度持续走高的情况下,品类名称就是流量密码,直接导致旁支企业入局预制菜,发展新的盈利曲线。
但做精做好预制菜对菜品口味、冻存技术、供应链运输、仓储物流等都有考验,不少企业无法实现,入局后便选择浑水摸鱼。
3、很多企业认为预制菜是转型发展的机会,“旧瓶装新酒”
预制菜红火,很多企业认为预制菜是转型发展的良机。
部分企业利用“闲置”子品牌布局预制菜,试图“重焕新生”。但如果子品牌的名称和预制菜调性不符,消费者易出现品牌的“混乱”感。
预制菜初进C端市场,“混乱”只是暂时的。随着行业规范化程度提高,有序发展是必然的事情。
但“乱”对正处于“混战”状态的预制菜市场而言并非坏事。“乱”时,机遇更多,品牌此时稳定内力快速发展,争得上游,比行业稳定后再发力争得前列,更容易。
“乱”是暂时的
有序是必然的
预制菜“混乱”正面临多方管理。政府方,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市场方,头部平台建立“奖励扶持机制”,用“看不见的手”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头部企业生产高品质产品,带动行业良性竞争。
京东、日冷两个大巨头入局预制菜,将给预制菜行业带来多少变化,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