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文

刮痧起源、手法与禁忌及注意事项(刮痧,可局部改善人体内循环,延缓衰老,行气活血,解痉止痛)

时间:2022-04-23 10:27:14 热文 我要投稿

刮痧中国传统自然疗法, 是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通过特制的刮痧器具和相应的手法,蘸取一定的介质,在体表进行反复刮动、摩擦,使皮肤局部出现红色粟粒状,或暗红色出血点等“出痧”变化,从而达到活血透痧的作用。因其简、便、廉、效的特点,刮痧在改善人体局部内循环方面有着很好的效果,临床应用广泛,适合医疗及家庭保健。

刮痧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确切的发明年代及发明人难以考证。刮痧是砭石疗法或刺络疗法的一种,长期以来流传于民间,薪火相传,沿用不废。

相传在远古时期,人类在发明火的时候,在用火取暖时发现火在烤到身体的某些部位时会很舒服。后来人类又发现当石头被烘烤热了刺激身体时,可以治疗风湿、肿毒(以前的人类都居住在原始的山洞中,很容易患风湿、肿毒)。 再后来人类又发现用砭石烤热后来刺破脓肿。渐渐地,当时的人类就觉得用热的石头可以治愈一些疾病。这就是“刮痧”治病的雏形。 随着针灸经络理论的发展,在民间开始流传用边沿钝滑的铜钱、汤匙、钱币、玉器、纽扣等器具在皮肤表面相关经络部位反复刮动,直到皮下出现红色或紫色瘀斑,来达到开泄腠理,祛邪外出调理痧症的方法。在不断的实践中,被演绎成一种自然疗法——刮痧健康疗法。 较早有文字记载刮痧的,是元代医家危亦林在公元1337年撰成的 《世医得效方》。“痧”字从“沙”衍变而来。最早“沙”是指一种病证。刮痧使体内的痧毒,即体内的病理产物得以外排,从而达到治愈痧证的目的。因很多病症拭过的皮肤表面会出现红色、紫红色或暗青色的类似“沙”样的斑点,人们逐渐将这种疗法称为“ 刮痧疗法”。 宋代王裴《指述方瘴疟论》称之为“桃草子”。 《保赤推拿法》记载:“ 刮者,医指挨皮肤,略加力而下也。”它多用于治疗痧症,即夏季外感中暑或湿热温疟疫毒之疾,皮肤每每出现花红斑点,亦称“ 夏法”。元明以后,民间治疗痧病的经验引起医学家的注意。如,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就对“ 搅肠沙”进行了记述:“ 心腹绞痛,冷汗出,胀闷欲绝,欲谓搅肠沙。”又如,杨清叟《仙传外科秘方》、王肯堂《证治准绳》、虞博《医学正传》、龚廷肾《寿世保元》、张景岳《景岳全书》等均记载有关痧症及治痧的经验。至清代,郭右陶撰写了第一部刮痧专著 《痧胀玉衡》, 从痧的病源、流行、表现、分类、刮痧方法、工具以及综合治疗方法等方面都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例如,在治疗方面指出: “背脊颈骨上下,及胸前胁肋,两背肩痧,用铜钱蘸香油刮之。头额腿上痧,用棉沙线或麻线蘸香油刮之。大小腹软肉内痧,用食盐以手擦之。” 《痧胀玉衡》王庭《序》中所说: “先是乡人有粪秽感痧,例制用钱蘸油而刮,然行之大都为妇人,为名医所不及”。 《痧胀玉衡·痧原论》 中指出: “症先吐泻而心腹绞痛者,痧从秽气发者多;先心腹绞痛而吐泻者,从暑气发者多;心胸昏闷,痰涎胶结,从伤暑伏热发者多;遍身肿胀,疼痛难忍,四肢不举,舌强不言,从寒气冰伏过时,郁为火毒而发痧者多”。 《痧胀玉衡》将痧病分为 遍身肿胀痧、闷痧、落弓痧噤口痧、角弓痧、扑鹅痧、伤风咳嗽痧、痘前痧胀等45种痧病。痧病主要由于气候因素如夏日暑气炎蒸,燥气炽灼,间或淫雨诌绵,忽而烈日蒸晒,所酿不正之疠气,流于天地间,人在气交之中,触其毒者,无论男女老幼皆可能染病。痧病的盛行季节,以夏、秋为最,春次之,冬极少见。 在清代还有一部刮痧专著——陆乐山的 《养生镜》问世,此二书成为能使刮痧跃为一门专科技术的基石。 《痧胀玉衡》记载刮痧的方法有: 刮痧法 背脊颈骨上下及胸前胁肋两背肩臂痧症,用铜钱蘸香油刮之,或用刮舌子脚蘸香油刮之;头额腿上之痧,用棉纱线或麻线蘸香油刮之;大小腹软肉内之痧,用食盐以手擦之。 淬痧法 在头额和胸胁出现小出 血点或小充血点,用纸捻或大个的灯草蘸上少量香油点燃,然后用火头直接粹到痧点上,火头爆出一声响即熄灭(类似灯草灸法),再点燃去粹烧其他痧点。 放痧法 在委中穴或在十指尖放血,就是“放痧法”,也叫刺血疗法或放血疗法。 搓痧法 用手指撮拧、拿捏、提拉患者的皮肉,使局部充血或现出血点,此法若用于治疗痧症,则叫撮痧法。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刮痧都还是相当熟悉的,凭借刮痧来实现对身体的保健,依赖于中医哲学,得益于传统中医学说的滋润,发展成为在中国养生体系中相当核心的一个技术,在民间广泛流传。 刮痧常用工具 【常用刮痧工具包括刮痧板和刮痧油】

1.刮痧板 (1)牛角类 ①特点与功效 牛角类刮痧板临床上尤以使用水牛角为多。水牛角味辛、咸、寒,辛可发散行气、活血消肿;咸能软坚润下;寒能清热解毒、凉血定惊。且质地坚韧、光滑耐用、原料丰富、加工简便; ②注意事项 忌热水长时间浸泡、火烤或电烤;刮痧后需立即把刮板擦干,涂上橄榄油,并存放于刮板套内。(2)玉石类 ①特点与功效 玉石具有润肤生肌、清热解毒、镇静安神、辟邪散浊等作用。其质地温润光滑,便于持握,因其触感舒适,适宜面部刮痧; ②注意事项 用完后要注意清洁;避免碰撞;避免与化学试剂接触。(3)砭石类 ①特点与功效 砭石采用的材质是泗滨浮石,这种石材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红外辐射频带极宽,可以疏通经络、清热排毒、软坚散结,并能使人体局部皮肤增温,用于刮痧的贬石刮痧板边厚小于3mm; ②注意事项 因砭石可能含有有害物质,购买时需认真辨别真伪,购买经国家权威部门检测不含有害物质的砭石。 刮痧工具的材质不固定,形式多样,许多日常用具均可以作为刮痧工具使用,如铜钱、银元、瓷汤勺、嫩竹板、棉纱线、蚌壳等,现在还有了树脂、硅胶等现代材料所制成的刮痧工具。 2.刮痧油 (1)液体类 ①特点与功效 主要有凉开水、植物油(如芝麻油、茶籽油、菜籽油、豆油、花生油、橄榄油)、药油(如红花油、跌打损伤油、风湿油)等,不仅可防止刮痧板划伤皮肤,还可起到滋润皮肤、开泄毛孔,活血行气的作用。另外,还可以选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作用的中草药,煎成药液,根据病情选用; ②注意事项 刮痧油宜避火使用和保存;皮肤过敏者禁用,外伤、溃疡、瘢痕、恶性肿瘤局部禁用。 (2)乳膏类 ①特点与功效 选用质地细腻的膏状物质,如凡士林、润肤霜、蛇油、扶他林乳膏等。亦可将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芳香开窍等作用的中药提取物制备成乳膏剂使用; ②注意事项 避光,阴凉干燥处保存;宜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适当的刮痧介质,如扶他林乳膏有镇痛、抗炎作用,用于风湿性关节疾病疗效较好。 刮痧的好处

【刮颈部】 颈肩不适是伏案工作者的“职业病”,刮痧可以活血舒筋,改善局部气血淤滞的状态。 主要选择三条路线,即后发际中点向大椎穴,以及后发际两个外角上缘分别向左右肩部方向刮拭。 另外,感冒时刮拭这个部位还具有祛风解肌的效果。 【刮胸骨】 很多人在心情不好或劳累后,会有胸闷气短的感觉,可用刮痧梳的单角自上而下缓慢刮拭下半段胸骨。 这个位置上有八会穴中的“气会”膻中穴,刺激这个穴位有宽胸理气的作用。 此外,爱打嗝的人也可以经常刮拭这个部位。 【刮手脚】 女性经常出现手脚冰凉的症状,中医认为这主要和机体阳气不足,或气血运行不畅有关。 建议,先用刮痧板的面刮拭手掌,手掌发热后用刮痧板上的凹槽刮拭手指的四面,从根部到指尖,每个方向刮5至10次,能行气通络。 同理可运用于刮拭双脚。【刮胁肋】 焦虑、抑郁、烦躁,长期的精神压力会导致整个身体机能的紊乱。 中医认为,正常的情志活动依赖于气机的调畅,而肝脏能疏通气机,因此能调节情志。 由于人体两侧的胁肋主要有肝经分布,刮拭这个区域能疏肝解郁,其中,重点是乳头直线和第六肋间交点的期门穴。 刮拭时,动作要慢,寻找并刮拭疼痛或结节的部位。 【刮腹部】 长期便秘不但会影响消化吸收功能,还会使机体吸收毒素。 可用刮痧板的面在腹部自上而下,从左向右依次刮拭。 需要注意的是,如有内脏下垂,应由下向上刮拭。 【刮眼周】 相信大家都做过眼保健操,对其中的几个按摩穴位也非常熟悉。 而以刮痧代替手指的按揉,能对穴位形成更有效的刺激。 先用刮痧梳点按睛明穴,然后以睛明穴为起点,外眼角为终点,分别从上眼眶和下眼眶两个方向刮拭。 能改善眼睛周围的经络气血运行,缓解视疲劳、干涩。

刮痧的手法

【直按刮痧】 先用热毛巾擦洗被刮痧部位,在后在那个部位再涂上相对应有关刮痧的介质,在用刮痧工具直接触碰患者的皮肤,反复的刮,直到皮层便表面上出现痧痕迹就可以了。

【间接刮法】

在将要刮的部位上放一层薄布类的物品,然后再用刮痧工具在那个不上面直接刮就可以了,这个方法是很有效的能去保护好皮肤的,主要还是用于儿童和老年人之类的。

【撮痧法】

根据手法又可分为挟痧法、扯痧法、挤痧法、拍痧法及点揉法;

挟痧法

又称揪痧法,在民间称之为“揪疙瘩”,是指在患者的待刮拭部位涂上刮痧介质,然后施术者五指屈曲,将中指和食指等弯曲如钩状,蘸刮痧介质后夹揪皮肤,把皮肤和肌肉挟起然后用力向外滑动再松开。 一挟一放,反复进行,并连续发出“巴巴”的声响,在同一部位可连续操作6-7遍,被挟起的部位就会出现痧痕,造成局部瘀血,使皮肤出现血痕的除痧方法。 施行本法时不需要任何器具,只需用手指即可。 揪痧疗法灵活,可根据病情选择施治部位,头痛、发热、身体乏力,自己可以给自己揪,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自我疗法。

扯痧法

在患者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上,用大拇指与食指用力提扯患者的皮肤,使扯痧部位表皮出现紫红色或暗红色的痧点,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之为扯痧疗法。 扯痧疗法在我国民间流传久远,每当感受暑湿引起痧症或不适,常用手指将患者的皮肤反复捏扯,直至局部出现瘀血为止。 扯痧时患者坐位或卧位,充分暴露局部皮肤。施术者用拇指腹和食指第二指节蘸冷水后,扯起一部分皮肤及皮下组织,并向一侧牵拉拧扯,然后急速放开还原。 也可用拇、食、中三指的指腹夹扯皮肤,依上述手法连续地向一定的方向拧扯,重复往返数次,以所扯皮肤处发为止,如病症较重时,扯拉的力量可加大,直至皮肤出现红斑。 扯痧对皮肤有较强的牵拉力,故常可引起局部和全身机体反应,扯拉病人局部可有疼痛感,扯后周身有松快舒适感。

点揉法

把刮板的平边,在患者身体部位进行大面积平行刮痧。 指用手指在患者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进行点压,同时做圆形或螺旋形的揉动,是点压与指揉的复合手法。 该法不属于刮痧手法而属于按摩手法,在治疗和保健中常与刮痧法配合应用,可起到增强疗效和弥补刮痧疗法不足的作用。 在刮痧治疗中主要用于头面部、腹部、肢体关节及手足部。

挑痧法

用针刺听患者体表的部位,来治疗疾病。但是人们不可轻易在家尝试这种刮痧方式,一定要找专业人士去做,否则自己的身体会有所伤害的。 挑痧前须准备75%酒精、消毒棉签和经过消毒处理的三棱针、中缝衣针1枚,或916号注射针头1个。 刮拭者先用棉签消毒局部皮肤,在挑刺的部位上,用左手捏起皮肉,右手持针,轻快地刺入并向外挑,每个部位挑3下,同时用双手挤出紫暗色的瘀血,反复56次,最后用消毒棉球擦净。

放痧法

此法适用于肘窝、腘窝及太阳穴等处的浅表静脉(该法有难度,应由专业人员进行)。 又称刺络疗法,以针刺静脉或点利穴位出血,用于因痧而达到治病的施治方法,叫做放痧疗法。 治疗时病人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其施治部位。如在静脉放痧时,应先将患者左臂近心处用布带或止血带捆紧,要求患者握掌,然后,在局部用碘酒棉球消毒皮肤,再用75%酒精脱碘。 然后针刺放血。在穴位放血时,可根据病情需要,经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或缝衣针直接点刺。 放痧可分为泻血法和点刺法。与挑痧法基本相似,但刺激性更强烈,多用于重症急救。 此法主要应用于头部、颈项、背部及面额的太阳穴和印堂穴。本方法简便,容易掌握,容易施用,效果较好。

刮痧疗法的适应范围 刮痧疗法适用于内外妇儿各科疾病,应用范围比较广泛。治疗的主要病证有:感冒咳嗽、体虚易感、自汗盗汗、发热中暑、头晕头痛、纳差不寐、牙痛口疮、月经不调、关节肿痛、跌打损伤、小儿厌食、遗尿流涎等。尤其是对于一些常见病有其独特的治疗作用。

刮痧疗法的禁忌 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妇女的乳头禁刮。 心脏病出现心力衰竭者、肾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浮肿者禁刮。 凡刮治部位的皮肤有溃烂、损伤、炎症都不宜用此种疗法。 大病初愈、重病、气虚血亏及饱食、饥饿状态下也不宜刮痧。

刮痧注意事项 1、要了解病情,辩证施治,审病求因,确定刮拭的部位。 2、根据病人的虚实、寒热、表里、阴阳采取手法。 3、小儿囟门未合者禁刮。 4、下肢静脉曲张者,宜由下而上采取适当手法,手法要轻。 5、血小板低下者(容易出血不止)、病危的人要谨慎刮试。 6、不要面向电风扇刮痧、尽量避风。 7、不要使用其他的代用品刮痧(如铜钱、塑料晶、瓷器、红花油等)。 8、头部,面部不必抹油,保健刮痧可以隔着衣服刮拭;治病出痧,必须使用专门的刮痧油。 9、刮完一次,务必在痧退以后再在同一部位刮痧,平时可以用轻手法补刮,促进微循环,以加强退痧作用。 10、刮痧后喝一杯温开水,以补充体内消耗的津液,促进新陈代谢,加速清肠排毒。 11、刮痧时,有时会有少许毛细血管出血,渗到附近组织,然后再行吸收,这是增加抵抗力的一种方法,属于正常情况。 12、怕疼的人,可先泡热水澡或热敷再刮痧,以减少疼痛。 13、刮痧后,会使汗孔扩张,半小时内不要冲冷水澡,不要吹冷风,可洗热水澡,或者边洗边刮也无妨。 14、刮痧不必非要出痧,出痧是体内有毒素的外在表现,如果身体健康,即使用大力刮痧,也不会出痧,反之即使手法不重,出痧也很明显。 15、保健刮痧,不必抹油,不必刮出痧来,从头到脚每个部位、每条经脉,都按顺序柔和地刮拭数次,每天3-10分钟,就自然地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功效了。

刮痧具有调气行血、活血化瘀、舒筋通络、驱邪排毒等功效,已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科的多种病症及美容、保健领域。尤其适宜于疼痛性疾病、骨关节退行性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的康复;对于感冒发热、咳嗽等呼吸系统病证临床可配合拔罐应用;对于痤疮、黄褐斑等损容性疾病可配合针灸、刺络放血等疗法;还适用于亚健康、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疾病的防治。

刮痧主要流传与民间,其选材简单,操作简单,但是效果很好,这些特点很好的满足了人们的需要,让人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对自己的身体进行一定的保养,实现自我的健康,这些都是人们都特别喜欢刮痧的一个重要原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