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经循行与常用腧穴
1、手太阴肺经。2、手阳明大肠经。3、。4、足太阴脾经。5、手太阴心经。6、手太阳小肠经。7、足太阳膀胱经。8、足少阴肾经。9、手厥阴心包经。10、手少阳三焦经。11、足少阳胆经。12、足厥阴肝经。13、任脉。14、督脉。
一、手太阴肺经。
1、经脉循行。
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通过膈肌,属肺,从肺系横行至胸部外上方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过肘窝(尺泽),入寸口,上鱼际,直出拇指桡侧端,少商穴。
分支:从手腕的后方分出,沿掌背侧走向食指桡侧端,交于手阳明大肠经。
2、主治概要。
喉,胸,肺部病证及本经循行部位病症。
3、常用腧穴。
(1).尺泽
【定位】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①咳嗽,咯血,潮热,胸部胀满,咽喉肿痛②,吐泻③肘臂挛痛。
【技法】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2).列缺
【定位】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主治】①咳嗽,气喘,头痛,项强,咽喉肿痛,牙痛②③手腕酸痛等。
【技法】向上斜刺0.3-0.5寸;可灸。
(3).太渊
【定位】在腕掌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主治】①咳嗽,气喘,咯血②胸痛,咽喉肿痛,腕痛无力③无脉证等。
【技法】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可灸。
(4).少商
【定位】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主治】①咽喉肿痛,鼻血丑②感冒③中风昏迷,癫狂,小儿惊风③指腕挛急
【技法】直刺0.1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二、手阳明大肠经。
1、经脉循行。
起于食指桡侧端,沿食指内侧向上,通过第一,二掌骨之间,向上进入两筋之间,沿前臂外侧前缘,至肘外侧,再沿上肢外侧前缘,上走肩端,经肩峰前缘,交会于第七颈椎棘突下()进入锁骨上窝,下络于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分支:从锁骨上窝出走颈部,通过面颊,入下齿龈,回绕至上唇,交叉于人中,至对侧鼻翼旁(),交于足阳明胃经。
2、主治概要
热性病症,头面,五官,咽喉,胃肠病征;以及本经循寻部位的病症。
3、常用腧穴
(1).合谷
【定位】半握拳,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当第二掌
骨桡侧中点处。
【主治】①感冒,发热,头痛,②咽喉肿痛,失音,牙痛,面肿,鼻血丑,目赤肿痛,耳聋耳鸣;③,晕厥,口眼歪斜,上肢瘫痪;④多汗,腹痛,腹泻,便秘;⑤痛经,难产;⑥风疹等。
【技法】直刺0.5-1寸。可灸;孕妇慎用
(2)阳溪
【定位】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上翘,当拇长伸肌
腱和拇短伸肌腱的凹陷处。
【主治】①头痛,牙痛;②耳鸣,目赤;③腕臂疼痛。
【技法】直刺0.5-0.8寸。可灸。
(3)手三里
【定位】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
横纹下2寸处。
【主治】①手臂无力、上肢不遂;②腹痛,腹泻;③颊肿
【技法】直刺0.5-0.8寸。可灸。
(4).曲池
【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①手臂痹痛、上肢不遂;②热病;③高血压
④癫狂:⑤腹痛吐泻;⑥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⑦瘾疹、湿疹、瘰疬。
【技法】直刺1-1.5寸。可灸
(5).肩髃
【定位】手臂外展至水平位,当肩峰前下凹陷处。
【主治】①肩臂疼痛,上肢麻木、瘫痪②手臂挛急等
【技法】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可灸。
(6)迎香
【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主治】①鼻塞,鼻渊,②口眼歪斜,面肿等。
【技法】直刺或向上斜刺0.2-0.5寸;不宜灸。
(三)足阳明胃经
1.经脉循行
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右交会于鼻根部,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相交,向下沿鼻柱外侧,入上齿中,出而挟口两旁,环绕口唇,在向下交会于承浆穴,沿下颌角上行过耳前及发际抵前额。
分支1:
从下颌部下行,沿喉咙入锁骨上窝,下过横膈,属于胃,络于脾。
直行经脉:
从锁骨上窝分出,经过乳头,下行腹部,挟脐两旁到达腹股沟处。
分支2:从胃口分出,沿腹壁内下行到处,与循行于体表的经脉相会,由此沿大腿外侧前缘及胫骨外侧到足背部,走向第2趾外侧端。
分支3:从膝下三寸处分出,至中趾外侧端。
分支4:从足背(冲阳穴)分出,进入足大趾内侧端,交于足太阴脾经。
2.主治概要。
和头面,目,鼻,口齿病和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3.常用腧穴
(1)地仓
【定位】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主治】①口角歪斜,唇缓不收,流涎;②牙痛,颊肿等
【技法】颊车方向平刺0.5-1.5寸;可灸。
(2)颊车
【定位】在下额角前上方一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主治】①牙痛,颊肿等②口噤不语。
【技法】直刺0.5-1.5寸;可灸。
(3).下关
【定位】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
【主治】①耳鸣耳聋;②牙痛,牙关开合不利;③口
噤,口眼歪斜等。
【技法】直刺0.5-1.2寸。可灸。
(4).头维
【定位】在额角发迹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处。
【主治】①头痛,眩晕;②目痛,流汨视物不清等。
【技法】向后平刺0.5-0.8寸。不可灸。
(5),天枢
【定位】在腹中部,脐中旁开2寸处。
【主治】①腹痛,腹胀,泄泻,痢疾,便秘,肠痈;②痛经,月经不调等。
【技法】直刺0.8-1.2寸。可灸。
(6)犊鼻
【定位】屈膝,当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主治】①膝痛,膝部屈伸不利;②下肢麻痹,脚气等。
【技法】向后内方斜刺0.8-15寸。可灸。
(7).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主治】①胃痛,腹痛,腹胀,呕吐,泄泻,痢疾,便
秘,疳积,黄疸,②下肢不遂,瘫痪,膝胫酸痛;③头晕耳鸣,心悸气短,失眠多梦,体虚赢瘦,癫狂昏厥④乳痈,产后血晕,遗尿,水肿等;⑤全身保健要穴。
【技法】直刺1-2寸。可灸
(8).丰隆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2横指处。
【主治】①痰多咳嗽,哮喘;②头痛、眩晕、呕吐痰涎癫狂、痫证,③便秘;④下肢不遂等。
【技法】直刺1-1.5寸。可灸。
(9).内庭
【定位】在足背第2、3趾间缝纹端处。
【主治】①齿痛,喉痹,鼻血丑,齿龈炎,扁桃体炎:②腹痛,腹泻,痢疾,泄泻:③足背肿痛,趾跖关节痛。
【技法】直刺0.3-0.5寸。可灸
(四)足太阴脾经
1、经脉循行
起于足大趾内侧端(),沿足大趾内侧赤白
肉际,上行至内踝前,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至内踝尖上八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经膝股内侧前缘,进入腹中,属于脾,络于胃。上膈夹咽,连舌本,散舌下
分支:从胃别出,向上过膈,注入心中,交于手少阴心经。
2.主治概要。
肠胃病症,妇科病症,前阴小便病症以及本经循行部位病症。
3、常用腧穴
(1)隐白
【定位】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主治】①月经过多,崩漏,②便血,尿血,鼻血丑;③癫狂,惊风;④腹胀。
【技法】直刺0.1寸。可灸。
(2).
【定位】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
方处
【主治】①腹胀,肠鸣,泄泻;②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痛经,闭经,不孕,难产,阴挺;③阳痿,早泻,遗精;④,遗尿,小便不利,失眠多梦,下肢痿痹。
【技法】直刺1-1.5寸。可灸。孕妇慎用。
(3)阴陵泉
【定位】在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①水肿,小便不利或失禁;②腹胀,泄泻;③黄疸;④膝痛。
【技法】直刺1-2寸。可灸。
(4)血海
【定位】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主治】①月经不调,崩漏,痛经,闭经,带下;②小便淋涩不畅;③风疹;④膝骨疼痛等。
【技法】直刺0.8-1.2寸。可灸.
(五)手少阴心
1经脉循行
起于心中,走出后属心系(心与其他脏相连的脉络),向下通过膈肌,络于小肠。
分支:从“心系”上行,连于目系。
直行者:从心系出来,退回上行经过肺,向下浅出腋下(极泉穴H1:腋窝顶点),沿上肢内侧后缘,过肘中,经掌后锐骨端,进入掌中,沿小指桡侧,出小指桡侧端(少冲穴),交于手太阳小肠经。
2.主治概要
心、胸、神志病证,以及本经循行部位的病证。
3.常用腧穴
(1)少海
【定位】屈肘,在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①心痛,失眠;②头晕目眩;③肘臂酸痛,屈伸不利。
【技法】直刺0.5-1寸。可灸。
(2)神门
【定位】在腕掌横纹尺侧端,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主治】①失眠健忘,心烦,心悸,心痛;②癫狂痫;③癔症等。
【技法】直刺0.2-0.5寸。可灸。
(六)手太阳小肠经
1.经脉循行
起于小指外侧端(),沿手背尺侧上腕部,循上肢外侧后缘,过肘部,到肩关节后面,绕行肩胛部,交肩上后入大椎穴,再前行入缺盆,深入体腔,络心,沿食道下行,穿过膈肌,到达胃部,下行,属小肠。
分支1:从缺盆出来,沿颈部上行到面颊,至目外眦后,退行进入耳中听宫穴。
分支2:从面颊部分出,向上行于目眶下,至目内眦,交于足太阳膀胱经。
2、主治概要
头颈、耳目、咽喉病证,热性病证,神志病证,以及本经循行部位的病证。
3.常用腧穴
(1)少泽
【定位】在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
【主治】①热病,神昏;②头痛,耳聋耳鸣,咽喉肿痛,目翳;③乳汁少,乳痈。
【技法】浅刺0.1寸,或三棱针点刺放血;可灸
(2)后溪
【定位】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末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主治】①头项强痛,落枕,肩背腰痛;②耳聋耳鸣,目赤生翳;③癔症,癫痫;④手指挛痛。
【技法】直刺0.5-0.8寸。可灸。
(3)小海
【定位】屈肘,当尺骨鹰咀与肱骨内上髁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①颈肩背痛,耳聋耳鸣,头痛,颊肿;②肘臂疼痛;③癫痫。
【技法】直刺0.3-0.5寸。可灸。
(4)听宫
【定位】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主治】①耳聋,耳鸣,聍耳;②牙痛,头痛;③癫痫。
【技法】直刺0.5-1寸。可灸。
(七)足太阳膀胱经
1.经脉循行
起于目内眦(睛明),向上到达额部,左右交会于头顶部(百会穴)。
分支1:从头顶部分出,到耳上角的头侧部。
直行者:从头顶部分出入颅腔,络脑,回出后下行到项部(天柱穴),下行交会于于大椎穴,再分左右沿肩胛内侧,脊柱两旁下行,到达腰部(肾俞穴),入内络肾,属膀胱。
分支2:从腰部分出,沿脊柱两旁下行,过臀部,从大腿后侧外缘至腘窝(委中)
分支3:从项部(天柱穴)分出下行,经肩胛内侧,过臀部,经大腿后侧至国窝中,与前一支脉会合,然后下行穿过腓肠肌,出走于足外踝后,沿足背外侧缘至小趾外侧端(至阴),交于足少阴肾经。
2.主治概要
头目、项背、腰腿部病证,和与背部十二腧穴相应的脏腑病证,热性病证,以及本经循行部位的病证。
3.常用腧穴
(1)睛明
【定位】在目内眦角上方凹陷处
【主治】目赤肿痛,视物不清,雀盲,流泪等目疾。
【技法】患者闭目医者左手食指将眼球推向外侧固定针沿眼眶缘缓慢直刺0.3-0.5,不提插行针,出针按压针孔1-2分钟以防出血;禁灸。
2)攒竹
【定位】在头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际处。
【主治】头痛目眩,眉棱骨痛,口眼歪斜,目赤肿痛。
【技法】向外沿眉弓平刺0.5-0.8寸。不宜灸。
(3)肺俞
【定位】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咳所,气喘,喉痹,胸闷,背痛,咯血,潮热盗汗,感冒,鼻塞等。
【技法】斜刺0.5-0.8寸。可灸。
(4)心俞
【定位】在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①心悸怔仲,心绞痛,心烦失眠,②癫狂,癔症,③胸背疼痛等。
【技法】斜刺0.5-0.8寸。可灸。
(5)肝俞
【定位】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①胁痛,黄疸,肝胆病,吐血;②胃痛;③眼疾;④癫狂,痫症;⑤腰背疼痛。
【技法】斜刺0.5-0.8寸。可灸。
(6)脾俞
【定位】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①食少腹胀,胃痛呕吐,泄泻,痢疾②水肿,血虚体弱;③背痛;④黄疸
【技法】直刺0.5-0.8寸。可灸。
(7)胃俞
【定位】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①胃痛,胁腹胀痛,胸脘痞满,纳食不化,恶心呕吐,反酸,胃下垂等。
【技法】直刺0.5-1寸。可灸。
(8)肾俞
【定位】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①阳痿早泻,遗精,不育;②不孕,月经不调,痛经,带下;③遗尿,小便不利;④耳聋耳鸣,肾虚气喘,腰痛等。
【技法】直刺0.5-1寸。可灸。
(9)委中
定位】在腘横纹中央,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央处。
【主治】①腰背疼痛,腰腿扭伤,小腿挛急,下肢瘫痪,痹症;②腹痛,急性吐泻;③高热抽搐,中风昏迷;④膝痛
【技法】直刺1-1.5寸。可灸。三棱针点刺放血
(10)承山
定位】用力伸足,当腓肠肌肌腹下出现“人”字凹陷处
主治】①腰背痛,小腿挛急疼痛,下肢瘫痪;②腹痛,疝气;③痔疾,脱肛,便秘
技法】直刺1-2寸。可灸。
(11)昆仑
【定位】在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①头痛,项强,目眩,鼻牛;②难产③腰痛,足跟疼痛;④惊痫。
【技法】直刺0.5-0.8寸。可灸。孕妇慎用。
(12)至阴
【定位】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主治】①胎位不正,难产,胞衣不下;②头痛,鼻塞,鼻牛,目赤。
【技法】浅刺0.1寸。胎位不正用灸法。
八)足少阴肾经
1.经脉循行
起于足小趾下,斜行于足心(涌泉),出舟骨粗隆之下,沿内踝后,进入足跟部,向上沿小腿内侧后缘,至国窝内侧,上股内侧后缘入脊内(长强),穿过脊柱至腰部,属肾,络膀胱。
直行者:从肾上行,穿过肝和膈肌,进入肺,沿喉咙,到舌根两旁。
分支:从肺中分出,络心,注入胸中,交于手厥阴心包经。
2主治概要
前阴、妇科、咽喉、肺、肾、神志方面病证,以及本经循行部位的病证。
3常用腧穴
(1)涌泉
【定位】在足底部,卷足时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主治】①晕厥,小儿惊风,癫症,癔症;②足心痛;③头顶痛等。
【技法】直刺0.5-1寸。可灸。
(2)太溪
定位】在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①咳喘,胸痛咯血,咽痛;②头痛眩晕,耳聋耳鸣,牙痛;③月经不调,阳痿,遗精,尿频,腰痛;④踝痛,足跟疼痛等。
【技法】直刺0.5-1寸。可灸。
(3)照海
【定位】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主治】①小便频数,癃闭;②月经不调,
带下,阴痒;③喑哑,咽干咽痛,梅核气;④
失眠,癫痫,便秘等。
【技法】直刺0.5-0.8寸。可灸。
(九)手厥阴心包经
1.经脉循行
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穿过膈肌,依次络于上、中、下三焦
分支1:从胸中分出,沿胸浅出胁部,当腋下三寸处(天池)向上至腋窝下,沿上肢内侧中线入肘过腕部,入掌中(劳宫)在第二和第三掌骨之间,沿中指桡侧,出中指桡侧端(中冲)。
分支2: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出尺侧端(关冲),交于手少阳三焦经。
2.主治概要
心、胸、胃、神志病证,以及本经循行部位的病证。
3常用腧穴
(1)曲泽
【定位】在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尺侧缘。
【主治】①心痛,心悸;②胃痛,呕吐,泄泻;③热病;④肘臂疼痛等。
【技法】直刺0.8-1寸。可灸
(2)内关
【定位】在腕横纹上二寸,当掌长肌腱与挠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①心悸,心痛,胸闷胸痛,失眠多梦;②胃痛,恶心呕吐,呃逆;③眩晕头痛,热病,癫狂,癔症;④中风偏瘫,肘臂疼痛。
【技法】直刺0.5-1寸。可灸。
(十)手少阳三焦经
1.经脉循行
起于无名指尺侧端(关冲),向上沿无名指尺侧至手腕背面,上行前臂外侧尺、桡骨之间,过肘尖,沿上臂向上至肩部,向前行入缺盆,布于膻中,散络心包,穿过膈肌,依次属上中下三焦。
分支1:从膻中分出,上行出缺盆,至肩部,左右交会于大椎,分开上行到项部,沿耳后(翳风),直
上出耳上角,然后屈曲向下经面颊部到目眶下
分支2:从耳后分出,进入耳中,出走耳前,经上关穴在面颊部与前一支相交,至目外眦(瞳子髎)交于足少阳胆经。
2.主治概要
头面、耳目、咽喉、胸胁病证,热性病证,以及本经循行部位的病证
3.常用腧穴
(1)中渚
【定位】轻握拳,在手背第4、5掌骨小头后凹陷处
主治】①耳聋耳鸣,头痛项强,咽喉肿痛;②手指屈伸不利,肩背疼痛等。
【技法】直刺0.3-0.5寸。可灸。
(2)外关
定位】在腕背横纹2寸,当挠骨与尺骨之间。
【主治】①热病,头痛,颊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②胸胁疼痛;③肩痛,上肢痹痛,麻木不遂等。
【技法】直刺0.5-1寸。可灸。
(3)支沟
【定位】在腕背横纹3寸,当挠骨与尺骨之间
【主治】①胁痛;②便秘,热病;③失音,耳
鸣耳聋等
【技法】直刺0.5-1寸。可灸。
(4)肩髎
【定位】在上臂外展时肩峰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①肩重不举,肩臂疼痛,屈伸不利;②风疹等。
【技法】向肩关节直刺0.8-1.2寸。可灸
(5)翳风
【定位】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①耳鸣耳聋,聍耳;②面瘫,颊肿,牙痛,牙关紧闭;③头痛等。
【技法】直刺0.8-1.2寸。可灸。
(十一)足少阳胆经
1.经脉循行
起于目外眦,上至额角,再向后行到耳后,再折向上行,经额部至眉上(阳白穴),又向后折至风池穴,沿颈下行至肩上,左右交会于大椎穴,分开前行入缺盆。
分支1:从耳后入耳中,出耳前,至目外眦后方。
分支2:从目外眦分出,下行至下颌部的大迎穴处,同手少阳经分布于面颊部的支脉相合,复行至目眶下,再向下经过下颌角部,下行至颈部,经颈前人迎穴旁,与前脉会合于缺盆。然后下行进入胸腔,穿过膈肌,络肝,属胆,沿胁里浅出气街,绕毛际,横向至髋关节(环跳)处。
直行者:从缺盆下行至腋,沿胸侧,过季胁(8、9、10肋),下行至髋关节处与前脉会合,再向下沿大腿外侧,膝关节外缘,腓骨前面,直下至腓骨下端(绝骨穴),浅出外踝之前,沿足背行出于足第四趾外侧间(足窍阴)。
分支3:从足背分出,前行出足大趾外侧端回穿过爪甲,分布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交于足厥阴肝经。
2.主治概要
头、耳、目、咽喉病证,肝胆病证,热性病证,神志病证,以及本经循行部位的病证。
3常用腧穴
(1)阳白
【定位】目正视,瞳孔直上,眉上1寸
【主治】①目眩,目赤肿痛,视物摸糊,雀肓,眼睑润动;②头痛,面瘫
技法】平刺03-0.5寸。可灸。
(2)风池
【定位】在枕骨下,当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①颈项强痛,头痛眩晕;②感冒,发热,鼻塞,目赤;③耳鸣耳聋;④癫痫等。
【技法】针尖微下,向鼻尖方向斜刺0.8-1.2寸。
(3)肩井
【定位】在肩上,当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①肩背疼痛,手臂不举,落枕,;②中风瘫痪;③难产;④乳汁不下,乳痈等。
【技法】直刺0.5-0.8。不可深刺,可灸。
(4)环跳
【定位】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2/3交点处。
【主治】①腰胯疼痛,下肢痹痛;②半身不遂,瘫痪
【技法】直刺2-3寸。可灸。
(5)阳陵泉
【定位】在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①胁痛,呕吐,口苦,黄疸;②膝痛③下肢痿痹,半身不遂;④小儿惊风。
【技法】直刺1-1.5寸。可灸。
(6)悬钟
【定位】在外踝上3寸,腓骨前缘处。
【主治】①颈项强痛,胸胁胀满;②咽喉肿痛③半身不遂,踝痛;④痔疾等。
【技法】直刺0.5-1寸。可灸。
(十二)足厥阴肝经
经脉循行
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上沿足背至内踝前一寸处(中封)向上沿胫骨内缘,在内踝尖上八寸处出足太阴脾经之后,上行过膝内侧,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绕阴器,至小腹(少腹),挟胃两旁,
属肝络胆,过膈肌,分布于胁肋部,沿喉咙的后边,向上进入鼻咽部,上行连接目系,出于额,上行与督脉会于头顶部。
分支:从目系分出,下行颊里,环绕口唇的里边
分支:从肝分出,穿过膈肌,向上注入肺,交于手太阴肺经。
2.主治概要
头目、胸胁、腹部、前阴、妇科、肝胆病证,以及本经循行部位的病证。
3常用腧穴
(1)太冲
【定位】在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前的凹陷处。【主治】①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咽痛,②胁痛,黄疸;③癫狂,惊风;④遗尿,癃闭,月经不调,痛经⑤下肢痿痹等。
【技法】直刺0.5-0.8寸。可灸
(2)期门
【定位】在乳头直下,当第6肋间隙处。
【主治】胸胁疼痛,腹胀,呕吐,咳喘,乳痈等。
【技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十二)任脉
1.循行:起于胞中,下出会阴,经阴埠,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至咽喉,上行至下颌部,环绕口唇,沿面颊,分行至两目框下。
分支:由胞中别出,与冲脉相并上行脊里。
2主治功能
胸腹、头面部病证,以及相应的内脏器官病证,某些腧穴具有强壮保健作用
3常用腧穴
(1)中极
【定位】在下腹前正中线,脐下4寸处
【主治】①遗尿,癃闭,小便不利;②月经不调,痛经,孕,崩漏,带下,阴挺;③阳痿,遗精等。
【技法】直刺0.5-1寸。可灸。孕妇慎用。
(2)关元
定位】在下腹前正中线,脐下3寸处。
主治】①腹痛,久泻久痢;②尿频,尿闭、遗尿③阳痿,遗精,月经不调,痛经,不孕,崩漏,带下④中风虚脱,脾胃虚寒,虚劳体弱等。为固本强身之保健要穴。
【技法】直刺1-1.5寸。可灸。
(3)气海
定位】在下腹前正中线,脐下1,5寸处
【主治】①腹痛,腹胀,泄泻,便秘;②遗尿,遗精,月经不调,经闭,不孕,带下;③身体虚弱,中风虚脱等,为保健要穴。
技法】直刺1-1.5寸。可灸。
(4)神阙
定位】在脐窝正中处
主治】①中风虚脱,四肢厥冷②绕脐腹痛,肠鸣
泄泻,脱肛,水肿鼓胀等
【技法】禁针,宜灸。
(5)中脘
【定位】在上腹前正中线,脐上4寸处。
【主治】①胃脘疼痛,恶心呕吐,嗳气,食少腹胀,肠鸣泄泻;②黄疸
【技法】直刺1-1.5寸。可灸
(6)膻中
【定位】在胸前正中线,平第4肋间隙处。
【主治】①咳嗽,气喘,胸闷,胸痛,心悸;②呕吐,噫膈;③乳少,乳痈。
【技法】平刺0.3-0.5寸。可灸。
督脉
1.循行部位
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面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入颅内,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以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系带处
2.主治功能
腰背,头项部病证,
神志、生殖方面病及热性病证和相应的内脏病证。
3常用腧穴
(1)腰阳关
【定位】在第4腰椎棘突下
【主治】①腰痛,月经不调,带下,阳痿,遗精;②下肢痿痹。
【技法】向上斜刺0.5-1寸。可灸
(2)命门
【定位】在第2腰椎棘突下
【主治】①月经不调,带下,阳痿,遗精;②腰痛;③尿频,泄泻等。
【技法】向上斜刺0.5-1寸。可灸。
(3)大椎
【定位】在第7颈椎棘突下。
【主治】①热病,感冒,咳喘;②骨蒸盗汗③头项肩背疼痛;④癫痫等。
【技法】向上斜刺0.5-1寸。可灸
(4)百会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主治】①昏厥,中风失语,头痛头晕,失眠健忘,癫狂;②脱肛,阴挺等
【技法】平刺0.5-0.8寸。可灸。
(5)水沟
【定位】在鼻下人中沟上1/3与下2/3交点处。【主治】①晕厥,昏迷,中暑,小儿惊风,牙关紧闭,癫狂,痫证;②口角歪斜等;为急救要穴。
【技法】向上斜刺0.3-0.5寸。不灸。
四、常用经外穴
(1)四神聪
【定位】在巅顶,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处。【主治】头痛头晕,失眠多梦,健忘,癫痫。【技法】平刺0.3-0.5寸。可灸。
(2)太阳
【定位】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凹陷处
【主治】头痛头晕,目赤肿痛,牙痛,感冒等【技法】直刺或向后斜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放血。禁灸。
(3)定喘
【定位】在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主治】①哮喘,咳嗽;②肩背疼痛,落枕;③风疹
【技法】向大椎方向斜刺0.5-1寸。可灸。
(4)夹脊
【定位】自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0.5寸。
主治】胸、腹、腰、背部疾患和相应脏腹病证。【技法】斜刺0.3-0.5寸。或用梅花针叩刺;可灸。
(5)。胆囊
【定位】在阳陵泉穴直下2寸处。
【主治】①胁痛,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②下肢痿痹等。
【技法】直刺1-1.5寸。可灸。
(6)阑尾
【定位】在足三里穴直下2寸处。
【主治】①腹痛,急慢性阑尾炎,消化不良②下肢痿痹。
【技法】直刺1-1.5寸。可灸。
编辑于 2021-11-27 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