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德胜的回答:
古代文书中一般写作“辅国大将军”,不同朝代官级不同。汉朝为三品杂号将军,唐、宋为正武官名,正二品,为武官的第二级。金有辅国上将军,从三品中,元升从二品。明、清为爵名。明代用以授郡王诸孙。清代为宗室封爵第十级,在镇国大将军下,奉国大将军上。 扩展资料: 不同朝代大将军的权力: 1、战国时期首先出现了大将军名号,为将军类的最高官。战国以后到汉朝之前以“上将军”的名义取代“大将军”,这段时间的上将军实际就是大将军,因为元帅、大都督等职位还没出现,上将军也就是全国的军事统帅。 2、到了汉朝,又重新恢复了大将军名号。西汉初年,刘邦在汉中拜战神韩信为大将军,总督军事。因此职衔位高权重,此后就不常设这个官,只有战时才临时任命;战争一结束,就向皇上交还虎符和兵马,实际上是解职。 3、到了三国后期,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任大将军,其时他叔父司马孚是太尉。反正当时的曹魏是他们司马氏一手遮天,司马师为表示尊重长辈,就改朝廷管制,让大将军处在太尉(大司马)之下,于是大将军又回到“三公”之下。 4、到了东晋十六国以及南北朝时期,由于大将军封得过多过滥,身价急转直下。在大将军的名号上有增加了柱国大将军,侯景甚至自称“宇宙大将军,比如北周、西魏都有大名鼎鼎的“八柱国”将军,普通大将军的封号就成了落地的凤凰不如鸡了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辅国大将军
秀娜的回答:
护国大将军类似的职位是正二品官:辅国大将军、镇国大将军。 宋朝官职 正一品: 【职官】:太师、太傅、太保、左/右丞相、少师,少傅,少保 【爵】:王 从一品: 【职官】:枢密使、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 【武散官】:骠骑大将军 【爵】:嗣王、郡王、国公 正二品: 【职官】: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太尉 【文散官】:特进 【武散官】:辅国大将军、镇国大将军 【爵】:开国郡公 【勋】:上柱国 从二品: 【职官】:签书枢密院事、观文殿大学士、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御史大夫、六部尚书、左右金吾卫/左右卫上将军、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州牧、殿前都指挥使、节度使 【爵】:开国县公 【勋】:柱国
李艳萍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