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一天消耗100亿个!二维码会有被用完的那一天吗?用完该怎么办?

在电子支付的时代,付款码、收款码可以说是我们平时最常见的二维码之一。事实上,二维码的使用范围并不仅限于电子支付,毫不夸张地说, 一个小小的二维码“无所不能”,它能够存储你所接触到的一切网络信息 。

正因为其强大的存储能力和方便快捷性,二维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 一天就要消耗掉100多亿个二维码 ,这个数字无疑是十分巨大的。可你有没有想过,在如此快速的消耗下,二维码会不会有被人类用完的那天呢?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又该用什么来替代二维码呢?

先说结论: 作为消耗品的二维码,迟早会有被用完的那天,但我们却没必要因此而担心, 至于具体原因,且听我给你一一道来。

条形码二维码的“进化”

虽然生活中处处可以见到二维码,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到底什么是二维码,这是因为二维码属于“可以,但没必要”的一类物品:我们就算不知道它是什么,运用了什么原理,但这也并不妨碍我们对它的使用。

但既然你读到了这里,所以了解一下什么是二维码也无妨,毕竟知识谁嫌多呢,但更为重要的是,只有知道了二维码的原理,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我们不必为使用完它而担忧。

首先明确一点,二维码并不是谁无意间的发明创造,相反,它是被赋予厚望的“替代物”。没错,在诞生之初,二维码仅仅是为了替代条形码,它现在能如此“火爆”受到各行各业的欢迎,完全出乎发明者的预料。“条形码”向“二维码”进化的背后,是一场浩浩荡荡的世界商业进步史。

诺曼・约瑟夫・伍德兰德——商品条形码之父

早在上世纪50年代,美国人发明人诺曼・约瑟夫・伍德兰德就研究出了条形码,并与其同伴一同成功申请了发明专利,但由于技术限制,直到70年代,条形码才被正式用于商品包装。那个时候谁也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条形码,却重新定义了商品流通速度,从根本意义上颠覆了世界商业史。

由于条形码可以存储商品价格等信息,因此收银员不必像往常一样一一辨认商品,只要用手中的扫码枪对准商品条形码一扫,就能实现快速结账,这极大的加快了收银员的结账速度,从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购物。售卖环节的加速,使得商品流通的各环节速度也因此加快,进而提高了商品盈利效率,商人们因此赚得盆满钵满。

但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受制于条形码存储容量较小(只有30 个字符左右),单一条形码已经无法满足庞大的商品信息存储需求,人们迫切需要新的存储码,二维码应运而生。

二维码最初由日本的腾弘原团队于1994年研发成功,由于该团队自愿放弃专利与世界分享这一技术,再加上其本身的优越性,二维码一经问世就受到了各行各业的青睐,它完美解决了条形码容量不足的问题,把商品信息存储正式带入了“二维码”世界。

二维码的存储原理

我们现在看到的二维码,主要是黑白两色,由不同方块排列组合而成。可别小看这简单的黑白方块,它们可大有意义,其中白色的方块代表0,黑色方块代表1,二维码中的“二维”,就是指由这些0和1组成的二进制。

提到二进制,多数人会有点陌生,我们只要知道它是一种算法就可以了,比如我们平常使用的计算机,它采用的就是二进制算法。二进制算法不仅计算简单高效,而且不容易出错,可靠性极高,因而成为了计算机算法的首选,而二维码想要在狭小的空间里存储复杂且庞大的信息,二进制也就成了不二之选。

每一个二维码,其0和1的排列组合方式都是独一无二的,人们只需要通过手机(计算机)识别二维码,再与对应信息核对,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信息。

二维码会用尽吗?

先说结论:二维码迟早都会用尽,因为在固定的空间内,0和1的排列组合是有穷尽的。

但是,重点来了,现阶段的我们丝毫不必担心会用尽二维码,因为二维码的数量无比庞大,即使是日均百亿次的消耗量,在二维码惊人的总数面前,也是微不足道的。

想要知道二维码的数量,我们可以简单计算一下,用数据讲话:

每一个二维码都有三个固定的角,这是用来方便定位的,通过0和1的不同排列组合,就可以生成不同的二维码

以我们平常见的37*37的二维码来举例,其大小有7*7个像素点,除去三角定位点,共拥有37x37-49x3=1222个方格子,又因为每个方格仅有0或1两种情况,因此其可以有2^1222种排列组合情况。也就是说,一个37*37的二维码矩阵,可以产生2^1222个二维码

到目前为止,按照国际标准,二维码共拥有40个正式版本,即从V1-V40。不同的版本对应着不同的矩阵,不同的矩阵也就对应着不同的二维码数量。从21*21的矩阵到177*177的矩阵,理论上只要像素点继续缩小,这个数字还可以继续扩大,每一个版本的跨越意味着几何倍数的数量增长,这就使得二维码的数量无限接近于无穷大。

单论数字,大多数人可能不太敏感,我们换一种通俗的理解方式,简单来说,二维码的数量可以媲美宇宙中的原子总数。是的,你没看错,不是星系总数,也不是星球总数,而是肉眼不可见的原子总数,这还仅是以单一矩阵的二维码数量而言。宇宙浩瀚无垠,科学探而不尽,由此可见二维码的数量是多么庞大,人类日均百亿次的使用需求在它面前,又是多么的渺小。

二维码用尽了怎么办?

许多文章都只探讨到二维码数量无穷大就戛然而止,的确,二维码如此庞大的数量要到用尽的那一天,的确远之又远,但这并不足以给二维码下“用不尽”的结论。

要知道,科学家之所以要未雨绸缪,开发无尽能源等技术,就是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就单论信息爆炸而言,我们人类的信息需求每天都在以几何倍数的速度在增长,这还只是技术爆炸未来临之前的常态,再加上谁也说不准下一次技术爆炸是在哪一天,因此我们必须早做打算,届时二维码如果不够用就成了必须解决的问题。

技术进步,继续增加二维码数量

要知道,二维码在设计之初并不是只有黑白两色,而是彩色的,后来为了方便计算,才改成了黑白两色。

既然黑白色的二维码就能有如此庞大的数量,那么把二维码弄成彩色,改成三维码、四维码也未尝不可,现在就有这样的尝试。虽然彩色二维码在设计之初,迫于当时的计算能力有限而被迫放弃彩色,但随着计算机计算能力的提高,彩色二维码也逐渐成为了现实。

目前最大的二维码版本是177*177的矩阵,但这远远不是二维码矩阵的极限,只是目前科技水平的极限,未来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发展,在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单位面积内会有更多的方格,如果再加上不同颜色,二维码的数量就可以真正做到无穷无尽了。

重复使用二维码

因为二维码数量的极其庞大,所以人们一直都在使用新的二维码,但并没有规定同一个二维码不能重复使用,只要在排列组合方式相同的情况下,改变单一像素点存储的单位信息,“旧”二维码就可以摇身一变成为“新”二维码,从而存储不同的信息。

怎么就“以旧换新”了呢?很多人可能不理解,其实这就是一个协议问题。目前我们使用的都是统一的二维码协议,同一个二进制版本,这是为了方便确保信息统一,而实现跨区域流动,假如在某一地方使用不同的二维码协议,那么这里的二维码虽然不能在全世界范围内流通,但可以在该地流通,也算从另一方面解决了二维码不够用的问题。

肯定有人要说,这个办法不具备普适性,的确,为了数量问题而抛弃二维码本身的流通性,的确有些得不偿失,但这并不妨碍有的地方有的人的特殊需求,比如有些地方的货币虽然不能在世界上流通,但并不影响当地人民的日常所用。

再退一步来讲,有没有两全其美,既能保持二维码的流通性,又能实现二维码的重复使用呢?我们可以参考停车卡,同一张卡在不同的时间内,可以录入不同的身份信息以供人们使用,只要确保同一时间内信息不重复就可以。

同样,二维码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式,在单位时间内的同一二维码内,只要确保上一时间段的信息不再有效,就可以录入下一时间段的新信息。当然这其中存在很多技术问题,我们只是提供了一种猜想,以供大家了解。

开发新的存储方式

上述两种方法只能说是“治标不治本”,其实我们完全可以转变新思路,不再在二维码上下功夫。

说到底,二维码只是在目前人类科技水平下,现有存储技术的结晶,未来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也许到不了二维码被用尽的那一天,人类就可以开发出新的存储方式,二维码也会像众多时代技术产品一样,仅仅成为我们追忆的过去而不再被使用。

电影《上载新生》男主数据上传

科幻电影《上载新生》中就探讨了一种新的可能,未来人们死后可以选择把意识上传至云端,从而实现意识形态而非生理形态的永生。我们在这一构想的基础上,再大胆想象,如果未来人类都不在依靠现实世界,而是实现了数据永生,现实中的地球只有电脑而再无其他,届时何所谓真、何所谓假?人类意识都可以存储,小小的二维码能存储的东西岂不也不在话下?

电影终归是电影,但它在另一方面,的确可以为现实世界的科技进步提供新的方向。

回归现实,埃隆·马斯克的脑机接口实验进展顺利,据最新消息,下一步将继续开展人脑实验。我们要明确一点,人类至今研发的所有电脑、存储设备,都远远赶不上人脑的存储水平,试想未来人类真的可以生产出堪比人脑的设备,真正做到这种设备的大众化,届时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了“第二大脑”,届时简单的二维码存储在它面前就像一个玩笑。

结语

科学以理而存在,却总不按照常理出牌。因此,哪怕我们知道二维码很难被用尽,也要为用尽的那天而早做打算。要知道,杞人忧天和未雨绸缪的不同,其实也就在结果之间。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二维码  二维码词条  消耗  消耗词条  怎么办  怎么办词条  100  100词条  
热文

 降雨降温陪你“开工”

五一假期前几天中东部晴天居多阳光助力之下暖意十足不过冷空气只是在假期偷懒懈怠假期结束后就马上积极“上班”了根据目前气象资料分析明天开始至8日随着冷空气渗透中东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