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都是甘肃面条!凭什么这22碗才是刻在骨子里的思念

爱上一座陌生城市的理由有很多种:城池里有你爱过的人,有你向往的风景,有你贪念的空气,也或者仅仅因为,一种感觉。而我们永远忘不了故乡的理由,千百万种,最后归结起来也许只有一句: 那里有我们记忆里,最熟悉的一切。

就像在甘肃长大的我们,时光深处,一定少不了关于甘肃面条的记忆。离家千万里,也定忘不掉那藏在味蕾深处的,故乡的味道。

在甘肃天水

家常便饭,当指浆水面

/

天水人在哪,浆水就在哪!在天水,无论是星级酒店还是寻常百姓家,浆水面都是广受欢迎的。许多远在他乡的天水人最思念的就是那碗清凉可口的浆水面。

浆水面是用腌制三五天的蔬菜发酵过后的浆水做汤,煮完面条后还要再加上一大勺酸菜,吃起来有股腐香和浓郁的酸味儿。刚开始你可能不太能接受,但吃完半碗就会爱上浆水面。

放满酸菜的浆水面片 / ©财迷婆婆

在甘肃平凉

饸饹面蕴含着“寄托”“祈福”

/

饸饹面对于平凉人来说是一辈子忘不了的乡愁,更是一种民俗的传承、文化的铭刻。平凉饸饹面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蕴含着“寄托”、“祈福”等文化内涵。

一碗面,是味道,是祝福。

比如,为老人祝寿时吃的饸饹面称为长寿面,意寓老人健康长寿。

在新婚第二天吃的饸饹面叫喜面,意寓新人情丝不断。

在孩子出生百天(或满月)时吃的饸饹面叫吉利面,意祝孩子长命百岁。

在正月初七吃的饸饹面叫拉魂面,意寓幸福长久。

在宴请贵宾或朋友相聚时吃的饸饹面叫贵宾面,意寓友谊长存。

关于饹饹面的起源,民间传说有很多版本,其中一个传说与黄帝问道广成子有关。

平凉饸饹面有荤素之分。素搭配以本地香醋、葱花、韭菜、鸡蛋做的酸汤,吃面的原味,喝汤的地道。荤讲究油香,配以精心炒制的辣子油、臊子肉,肉的浓郁渗进面中,油而不腻,香而不辣。

早期饸饹床子制作饸饹面

早期饸饹床子制作饸饹面

在平凉灵台县

手工面是“待客面”俗称“一口香”

/

灵台手工面也叫“涎水面”或“龙须面”,俗称“一口香”。它好吃,核心在“手工”二字上。灵台手工面因场合不同,有不同的名字。

正月初一吃“过年面”;麦子收完吃“挂镰面”;在新婚的第二天吃“喜面”,寓意新人情丝不断;新媳妇结婚第四天做的面叫“试刀面”,这面越宽越显得媳妇心底宽厚;在贵宾到来或朋友相聚时吃的是“待客面”,寓意友谊长存;而无论喜宴还是丧宴,最后一道主食都叫“四喜面”,吃过的人都会吉祥如意。

花花面尤以泾川县最为有名

花花面是平凉特有的传统面食小吃,尤以泾川县最为有名。花花面主要由高粱面炮制而成,入口顺滑,营养健康,广受城乡人民喜爱。

挑汤面当地人家待客必备之佳品

流行于平凉市崆峒区草峰塬,当地人家待客必备之佳品。食用时,将长面和香汤分别呈上,由客人根据自己的饭量,掌握面的多少和汤的稀稠,边吃边挑。

汤味转淡,可以再换一碗,十碗八碗尽兴为止,主人家会热情相劝:“挑上吃、挑上吃···”。挑汤面汤鲜味浓,爽滑筋道。吃法独特,不失为一道别致的风景。

血条面宴待宾朋、馈赠亲友的独特美食

平凉血条面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逢年过节,红白喜事较为常见,血条面是宴待宾朋、馈赠亲友的独特美食。取新鲜猪血或羊血,加盐后反复搅拌,使血不再凝固,用细纱网过滤,去除杂质,加入食盐、花椒粉、桂皮粉、陈皮粉等调料。

食用时取适量血条面入汤,以少许凉粉、豆腐片配色。血条面讲究“薄劲香、煎稀汪”六字秘诀,味浓而不腥,色红而不辣,油厚而不腻,营养丰富,香味悠长。

在甘肃庆阳

三碗饸饹走一生,一口面条贯千年

/

在庆阳,老一辈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人这一辈子也就是三碗饸饹面的事,出生时(满月)人家来吃一碗;结婚时吃一碗;去世了吃一碗;三碗饸饹面吃过,这一生也就结束了。由此可见,饸饹面在庆阳人的生活中至关重要。

庆阳的饸饹面又叫床子饸饹面,俗称“喝汤”,是陇东地区民间大部分人家过红、白喜事用来招待客人的一种面食。

不论走多远,庆阳人总会常常怀念那个烟雾缭绕、热气腾腾的,抢捞饸饹的炽热场面,那是一种很独特的味道,这味道里夹杂着历史、留存着记忆,它记录了变迁,也烙上了乡愁!

在甘肃敦煌

驴肉黄面、长寿碱面地位永远高高在上

/

驴肉黄面,备受游客认可的敦煌名吃。黄面,由小麦和蓬灰揉制而成,蓬灰的加入给了面条无与伦比的劲弹。

据说黄面的黄色来自于制作拉面时添加的蓬灰水,驴肉则是既可以做成酱驴肉配汤,也可以做成驴肉卤汁干拌。吃的时候,口感劲道的黄面+香菇末、驴肉丁、水豆腐等做成浇头…简直太香了。

敦煌长寿碱面

敦煌生长的一种胡杨树,当地人称“梧桐树”。树上流出的一种能食用的树液碱,和面的时候加入适量,制作成面条,特点是柔韧劲道,爽口舒胃,面条细长,厚薄均匀,汤汁鲜香,俗称“碱面”,又叫“臊子面”。

碱面自唐代以来敦煌人的待客佳品,对于以面食作为主食的敦煌人来说,长寿碱面的地位永远是高高在上的。添丁进口要吃碱面,逢年过节要吃碱面,象征着人们长寿,称“长寿碱面”。

在甘肃张掖

能和牛肉面一决高下的,非张掖臊面莫属!

/

在河西走廊中部,能和牛肉面一决高下的,非张掖臊面莫属!臊面不是臊子面。臊面是张掖人心中的早餐“扛把子”。

试想一下,你在异乡工作生活多年。某一个周五的晚上,你提着箱笼、爱人抱着孩子,一起兴冲冲地坐上火车,奔赴家乡小城。在将明未明的晨曦里,你们下了火车,迎面扑来的,是初冬凛冽的寒气。爱人裹紧风衣、孩子打了个喷嚏,你心里早有了主意,打了出租车,直奔你熟悉的那家臊面馆。

臊面端上来了,还是你记忆里熟悉的样子、熟悉的味道!薄薄的细韭叶菠菜面,筋道、莹亮,裹上鲜香的胡辣味汤底,一口下去,干渴嘶哑了一晚上的嗓子立马舒坦了,这一口,给肉都不换啊!

张掖搓鱼面

如果说臊面是张掖人的早餐扛把子,那么搓鱼面就是张掖人的午餐或晚餐抗饿主食,搓鱼面是张掖特有的一个美食,又叫“搓鱼子”,长得两边细中间粗,像一条条小银鱼。在张掖,搓鱼子可以由各种谷物制成。

白面、荞面、青稞,煮熟后和红色的肉丁或胡萝卜丁、白色的葱段、绿色的菜叶、黄色的鸡蛋花、黑色的木耳一起炒制,颜色非常漂亮;或者加上店家自己的卤汁,就是一碗鲜辣酸咸皆可的搓鱼面啦!

除了炒制,做汤饭、配炒菜也是搓鱼子法家常做法,在这里推荐两款最适合与搓鱼子搭配的炒菜:鱼香肉丝和辣椒炒肉,简直和搓鱼子是绝配,吃起来口感劲道、滑溜,让人回味无穷。

在甘肃古浪

栀子面就是“吃艺术”、“吃儒雅”

/

在河西走廊的广大农村,特别是古浪大靖一带,每当逢年过节、喜事盈门之时,总要特意做上栀子面盛情招待宾客。凡是吃过古浪栀子面的人,对栀子面的风味和栀子的制作工艺无不赞不绝口。

古浪栀子面不仅是一种风味小吃,成品栀子还是一种相当精致的手工艺品,是因形似栀子树果实面得名。作为一种面食特产,栀子面在古浪各地都很流行,算是古浪农村妇女的拿手绝活。

每年冬至节,大多在早上或者中午,古浪人习惯做一顿热腾腾的栀子饭,老人们说,冬至一过就要长一岁,因此,人们也就格外重视吃栀子饭,当然,平时吃栀子面的情况也很多,尤其娶媳妇嫁姑娘时,大锅栀子饭,很是诱人。

在甘肃白银

美好一天,从一碗大肉面开始

/

白银的大肉面可以说是这个城市最有特色的风味食品。

制作时采用了牛肉面的方法制面,然后熬制鸡汤和猪骨,再用制作包子和饺子剩下的碎猪肉馅炒制香喷喷的猪肉臊子,最后配上葱花和香菜等辅料,再加上鲜亮的红油辣子,一碗香扑扑,热腾腾的大肉面就这样出锅了。

这一碗简单纯粹的大肉面,是多少白银人一天生活的开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碗吃面,大口喝汤,造就了西北人的质朴憨厚,豪爽纯粹。白银人,对于面条、大肉面始终不变的喜爱,也正是因这筋道可嚼、简单纯粹。

在白银水川

水川长面讲究“三光”,手光、盆光、面光

/

“长长细细一条心,常来常往息相通”形容的就是源远流长的白银水川长面。

水川长面首先讲究“三光”,即手光、盆光、和出的面光。其次是擀面和切面,擀出的面张要求又薄又匀称;操刀切面,沙沙作响,不能停顿,要一气切完,而且要宽细一致,一条是一条,一根是一根,匀匀称称。

白银水川长面,“常来常往”之意,永远不会因其时代变迁、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经济飞跃而嬗变。“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吃碗长面,不更乐乎?

灰豆面是靖远人喜吃的一种面食

灰豆面是靖远人特别喜欢吃的一种面食。其实,不仅靖远人喜欢吃,在甘肃,只要是出产扁豆子的地方,人们都喜欢食用。

在定西临洮

热凉面冬天谓之热夏天就是凉面

/

在甘肃定西,临洮凉面,冬天谓之热凉面,夏天就是凉面,一句地道的“满福”就是最衷心的肯定。作为临洮特有的一道面食热凉面,以薄、筋、光、煎、辣、香而著名,味美可口。制作时用精粉、蓬灰,扯为宽、细两种面条。

下熟后以芥茉油、油泼辣子、大蒜、精盐、红豆腐、汁汤拌匀,使面条金黄发亮,色香俱佳,加上少许卤肉后,吃起来面条柔韧爽口,滑嫩,酸咸辣齐具,味中有味。

祖上留下规矩,一盘定量的凉面做好后,师傅们总会加上一小把,搭个“旺气”,这就是诚信的见证,临洮凉面,家乡的味道你还记得吗?

在甘肃武威

“三套车” 拉着凉州人的日常生活前行

/

到了武威,无论如何,一定要尝一尝闻名遐迩的“三套车”。别误会,它不是俄罗斯民歌,它是由凉州饧面、卤肉、茯茶组成的套餐。

饧面劲道;卤肉金黄,肥而不腻,熟而不烂;茯茶色泽浓郁,入口香甜。这三者组合在一起,最能激发人的食欲。

没有叠加传说的美食是没有灵魂的。

“三套车”的来历据说能追溯到150年前,左宗棠率军西征,行至凉州时人困马乏,凉州本地的厨师给他们一行人每人做了一碗面,切了一盘肉,然后用祁连山的融雪水煮了红枣茶,左公吃完大加称赞:“此乃我军三套车也!”“三套车”的妙处在于,主食与配菜、饮品兼顾了口味与膳食营养,这个叫法被当地老百姓传承至今。

在甘肃临夏

河沿面片配手抓,临夏人就好这一口

/

河沿面片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主要乡村美食之一,是茶马互市中乡村经济发展和商品贸易繁荣的代表。河沿面片(羊肉面片)久负盛名,主要得益于其独特的风味,这种“面片子”柔滑劲道,汤油而不肥,肥而不腻,味道醇厚,原汁原味,却又鲜美无比。

河沿面片一般要配手抓一起吃,再来头大蒜,标配,美味!这是河州人民辛勤劳动的成果,更是河州人民美食智慧的结晶。一碗色香味俱全的河沿面片更是勾起天涯游子思乡之情的触点。

在定西陇西

担担面成了一种精神的依赖和享受

/

陇西人的第一早餐,基本成了一种精神的依赖和享受。

老板伸手在那面山上一抖一提,看似乱无头绪,却干散利落,大碗是大碗,小碗则小碗,一根不多半根不少,浇两勺汤,调辣子、蒜泥、芥末、醋。食者接了碗,在旁边或隔壁卤肉摊上切两元的卤肉或卤肠,浇半勺卤汤,那味儿就更加尖活了。

在陇南西和

西和人的一天是从一碗杠子面开始的

/

有人说“西和人的一天是从一碗杠子面开始的”,这似乎有些夸张,但早晨吃一碗劲道的杠子面,却是西和人的首选。杠子面是纯手工制作的,而且得当天制作,每天早上4点就得和面。杠子面的原料选用特级面粉,面和的硬,揉面就得下大工夫。

陇南徽县江洛棒棒面

江洛棒棒面,有两个特色。一个是制作过程独特,一个是配料独特。选上等精粉,配以石碱、食盐溶于水中,和面时将面团揉搓至软饮适中,再搓成一尺左右长的粗条,用油布盖上软化待用。

在甘肃兰州

牛肉面的故事已无需多言!

/

省会兰州人的早晨,从一碗牛肉面开始,这已不是什么秘密,出门在外的兰州人特别思念的也是这一碗面,回到兰州第一件事,必须是吃牛肉面。

甘肃面食中除了这22碗刻在骨子里的面

还有“漏网之鱼”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足迹!

搜索建议:
热文

 Wolfspeed:特斯拉带火的...

当特斯拉宣布 Model 3 搭载碳化硅,市场开始关注起碳化硅这个原本小众的领域。碳化硅的出现,能一定程度缓解电动车一直以来的难题——重量和续航的平衡。电动车巡...(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