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圆之夜,平时寂静的大地,在这一天,开始变得热闹。月光洒满了乡间角落,人群聚集处,火苗伴着滚滚浓烟慢慢变为烈焰,继而变成火龙。然后“呼”的一声,火焰窜起,光芒万丈。
这就是流行于赣鄱大地部分地区(南方多数地区也有)的中秋烧塔仪式。
在江西吉安、上饶、赣州、萍乡、南昌等地,这种中秋时才有的神圣仪式一直根植于当地人的骨髓里,流淌于记忆中。正是有这种特殊的仪式,才让中秋佳节增添了一份不寻常的味道。
可以说,中秋烧塔,就是赣鄱大地上关于祈福的别样的存在。
不能被遗忘的中秋烧塔
烧塔,又称“烧瓦子灯”、“烧花塔”、“烧瓦塔”。在中秋节前,当地村民都会提前将塔搭好,塔是月圆之夜的主角,砌塔既是一门体力活又是一门技术活。
石块、砖块做基底(有的是土砖或红砖铺砌的一个六边形底座),瓦片做塔身(有的是砖),并呈“品”字形向上叠加。塔的大小也有讲究,据说村庄大,塔就搭得大,大村庄的塔甚至能够连烧三晚。
同时,塔的形状也因地区不同而各异,有“圆形塔”、“方形塔”、“多角形塔”等诸多形式,且各有其吉祥寓意。例如,圆形塔寓意为“中秋月圆人也圆”,一般有亲人旅外的人家多砌设圆形塔。方形塔状似田丘,成四方形,寓意“四通八达”;多角形塔寓意“生财多道,生意兴隆”。
除了搭塔,还要准备燃料,枯树枝、干柴稻草等就成了月圆夜火焰燃起的必备。
等一切都准备好,到了八月十五中秋这一天,鸡、鸭、猪、牛、月饼、柚子等贡品也会一一备好,待明月当空时,家家户户老老少少便聚于塔前。
负责烧塔的人,还要准备老酸酒或米汤,用于泼向即将点燃的“宝塔”。有些地方在烧塔前,还要用稻草烧瓦罐,直至烧红,倒入米醋,使醋香味飘溢在村子的空气中,营造喜庆丰收的气氛,表达祈愿丰收的愿望。
同时,烧塔前的祭拜仪式也是重中之重。由村里长者带领,祭台上摆满贡品,鸣炮祭月祭塔神。待到三声锣鼓敲响,烧塔才正式开始。
稻杆引入塔内,加松香、白酒等引火入塔。随着塔燃烧正旺,还有一些地方边唱山歌边耍龙灯。而烧塔人则抓住火焰蔓延而出时,再次泼上白酒或松香,让火势一旺再旺,红彤彤的宝塔缠绕着涌动的火焰,那种壮观,想必看过的人永远都忘不了!
烧塔的仪式或许大有不同,但蕴含的祈福之寓意则大致一样。塔烧的旺,更像是人们向先祖、神灵发出的信号,祈求生活红火,事业兴旺。
但随着时代发展,这种仪式在很多地方慢慢被淡化。甚至有不少朋友谈到“已经很多年没见着烧塔了”,那种根植于内心的依恋与怀念,自然理解。
这种流传数久的传统,注定不能被遗忘,但新时代下,它是否又以新的形式被传承呢?
烧塔,从几百年前到如今
据说,烧塔的来源与吉安人文天祥有关。
时间回到七百多年前,宋末元初,抗元名臣、民族英雄文天祥领抗元义军行至泰和一带。正值月圆之夜,在此率全军及老百姓共万人在渡口边上拜月神,祈求早日收复失地,国家兴旺发达。
当地村民用砖瓦砌成三米高塔,以点燃塔身,照亮牛吼河浮桥,成功帮助抗元军队渡河。此后,为纪念民族英雄文天祥,老百姓都会在此砌塔烧塔,这一习俗也得以流传。
又据说,烧塔又与元末民间抗元志士有关(还有刘伯温月饼藏字条之说),烧塔为他们反抗起义的信号,如同烽火台一般,在八月十五月圆之夜点塔为信,开始行动,反抗残暴统治者。
后者较前者要晚,不管缘由为何,烧塔,在这片土地上,已经延续了数百年之久。
必须说明的是,烧塔仪式虽特殊,但并非江西所独有。除了江西,在南方很多地区也有中秋烧塔的仪式。例如,广东、福建地区等等,形式也大致相同。
只不过时代的斗转星移,生活方式的改变,一些地方烧塔文化已没有曾经那么浓烈,甚至很多地方随着人口流动与城镇化,烧塔的兴致也不及当年。
但这种根植于骨子里的传统,并没有被遗忘,它也始终是这片土地上的记忆,更是深入当地人内心的时代凭证。
它,也以另一种形式被存在被流传。
2014年,“吉安中秋烧塔习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5年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安福县文化馆获得吉安中秋烧塔习俗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现如今,在江西很多地方,依旧一到中秋,就会见到烧塔祭月的仪式。那一座座燃烧得彤红的塔也成了赣鄱大地上秋夜里别样的颜色。
......
如果说这种“塔”与抗元义军有关,倒不如说它才是劳动人民对丰收与美好的期盼。
你看,将“塔”字拆开,正好是“土”、草”、“人”、“一”、“口”,合起来既是秋日里的丰收,又是农耕时代的温饱富足。红红火火的塔,代表的是丰收的喜悦,也是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宜春的月亮节中秋拜月
这种仪式,就如同同样流行于赣鄱大地的“傩戏”“祭月亮”一样,含着太多敬畏与淳朴,又夹杂着太多对美好的向往。
▲西山万寿宫庙会
它们都是赣鄱大地甚至华夏大地上别样的存在。它们的存在,拉近了我们与古老的信仰之间的距离;它们的存在,让我们在一往无前的同时,心存敬畏。
这就是中秋烧塔,它不仅仅只存留与赣鄱大地,它也不仅仅只是一次简单的烧塔。所以,在火焰“呼”的一声的背后,确实藏了太多幸福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