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万科的大动作
地产界有句老话:
生不进恒大,死不进万科,生死不进碧桂园。
意思是,恒大高周转累,万科工资低,碧桂园又累又低。
或许在今年,阴冷的12月末,会发生这样一幕:
某地产公司一名员工倒在了一堆打印好的文件中,同事见状猛扑上去,拼命摇动想唤醒他:
”同志,你醒醒,你醒醒啊。”
瘫倒在地上的人虚弱地微睁双目,颤抖地用手努力去捡散落的纸张,吃力地挤出:
”这这、这是我的周工作计划、月工作计划、季度和年度工作计划、工作记录本、专项检查总结、明年工作思路、计划、整改措施、年终总结……请,请一定代我转交给集团。”
说完,又陷入了昏迷。同事含泪摇晃着他的身子:
“同志,同志,你醒醒,醒醒,表格模版变了,组织还……还……还有要求,还要求交电子版的!”
玩笑归玩笑,让人意外的是,被人说“死也不进”的万科、喊着“活下去”的万科,成了地产里最靓的那个仔。
2022年已过半,相信大家都能感到今年有多么不景气,楼市有多么糟糕。虽然楼市利好政策不断出台,货币政策的相对放松,房地产市场在逐渐回温,但各房企销售依然半死不活,一路下跌。
现在房地产企业的处境有多差?
差到再也不可能出现万亿房企了,差到千亿房企集体消失。
从上半年的业绩来看,有约20家房企或将掉出千亿阵营,“千亿房企俱乐部“数量或将缩减至20多家,相比去年减少一半!
上半年,达成“千亿”的房企共8家,分别为碧桂园、保利发展、万科地产、中海地产、华润置地、招商蛇口、融创中国、金地集团。
从矮子里拔将军,万科,成了比烂玩家里相对不那么烂的。
这也给了万科一定的“战略缓冲空间”,以前没做的,现在也许可以开始尝试了。
临近国庆,港股年内新发最大IPO来了。
9月19日,万物云发公告,拟全球发售1.17亿股股份,每股发售价为47.1-52.7港元,募资54.97-61.51亿港元,预计9月29日上市。
万物云的前身为万科物业,是万科分拆出来的物业管理服务商。
以募集资金计算,是今年以来港股最大新发IPO。
你以为万科只是个卖房子的?其实他是个多元化经营的集团公司。
万科旗下各个版块,有地产、有物业、有物流、有商业、有长租公寓等等,不一而足。
万物云分拆的意义非凡,意味着万科的提款机要上市了。
而由此带来的连锁反应,可能是万科进行地产转型的关键一步。
02
“黑铁时代”的万物云?
从白银时代拖延到黑铁时代,万科旗下万物云日前正式向联交所递表,疯传已久的上市事宜,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
不过现在的上市,对于万物云来说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万物云前身是万科物业,是中国首家营业收入过百亿的物业服务公司。
2020年10月的媒体交流会上,郁亮首次明确表示:
“万科物业会上市”。
但万科物业的野心不小,它想区别于传统物业公司,将自己包装成一家科技公司。在他眼中,未来万科物业业务有机会达到千亿级市值。
估计这一原因促成了万物云上市如此缓慢。
其实在他们还是万科物业的时候,就应该上市;如今港股的物业板块早就炒过一轮了,错过了一波大的行情。
2020年—2021年,港股兴起了一股物业公司炒作热潮。投资者发现,在上市公司业绩普遍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物业公司竟然稳如磐石,业绩波动很小,旱涝保收,是非常好的避险品种。于是我们看到,2020年港股物业公司涨势如虹,不少物业公司的市值甚至超过了母公司。
这也开启了地产商分拆物业公司上市的热潮,像世茂服务、融创服务、恒大物业,都是这两年分拆上市的。
不过,这股炒作热潮在2021年下半年开始大幅降温。一方面是上市的物业公司实在太多了,供大于求。比如万物云是今年第6只在港股上市的物业股。
另一方面,遇到楼市下行周期,母公司开发的楼盘少了,没有那么多新楼盘交给物业公司管理,业绩就没有成长性。
甚至有些母公司为了填补土地开发的窟窿,非法挪用物业公司的资金,爆出财务丑闻。
目前港股物业公司的市盈率,普遍从两年前的四五十倍,跌到了现在的10倍以下,股价跌幅超过80%的不在少数。业内有不少人表示,万物云恐怕错过了上市的最佳时机,卖不上好价钱。
冲击IPO虽然有些迟,或许好饭从来不怕晚?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基础物管服务收入计算,万物云2021年在中国物业管理服务市场中排名第一,占有4.28%的市场份额。
万物云2021年营业收入为237亿人民币,在港股头部物管企业中仅次于碧桂园服务,排名第二;股东应占净利润为16.68亿人民币,头部企业中排名第四。
营业收入同比增速为30.64%;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为13.91%。
能拿到这个数字,在地产行业中不算容易了。但对比同行,它的成绩又显得黯淡。
同行头部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速中位数为42.35%,远高于万物云;
头部企业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中位数为45.35%,同样也高于它。
说是龙头企业,恐怕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除此之外,万物云早几年之于万科的意义更多的是“提款机”。在万物云的招股说明书,存在与万科庞大的关联交易和关联方余额。
在关联交易中,购买关联方投资物业的金额在2019-2020年分别为1.32亿和2.2亿,在上市前的2021年降低至0.14亿。
在收到关联方服务里,2020-2021年,万科及万科联营、合营企业提供给万物云服务金额分别高达30.7亿和37.6亿。
万科欠万物云的钱,要远远大于万物云欠万科的钱,两者差距达到悬殊的30亿。
万物云对于万科来说,有着特殊意义
——紧急状态下的“输血包”,非凡的战略工具。
03
万科的大棋局
想到2018年那会儿,还没有经历新冠疫情,市场也远不及现在悲观,当年的恒大,毛利润还有1689亿,增长超过50%,正雄心勃勃押注新能源车领域。
同是房地产业大佬的万科却在深圳摆起哭惨会,当时已经有媒体戏称:
万科沦为戏精。
如今3年多过去了,豪横的恒大陷入债务深坑苦苦挣扎,哭惨的万科虽然净利润连续三年下降,但债务水平处于低位,225亿的净利润对于“活下去”来说绰绰有余。
以至于郁亮在今年举行的万科2021年度股东大会上竟然展现谨慎乐观,认为市场可能已经触底,进入“一个缓慢温和的恢复过程。”
如果说每一次下行,都是一次行业调整的机会,那这次时与势也许更倾向于万科。
对于我国的房地产行业来说,“高负债”是个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房地产实施的是“预售制”,搞得房地产企业大多都处于高现金流、高负债运行,对资金稳定度要求很高,一旦资金链出了问题,这个游戏就玩不下去了。
某大,某幸福的暴雷基本是这么来的。
如今,地产的风声紧,上面对房价打压的力度肉眼可见;未来一段时间,行业洗牌是必然的,资金不健康,回款能力不强的企业都要被洗刷出去。
经过洗牌,能活下来的房企更抗压、更健康。
这点可能和白酒产业类似。
人们只看见吃肉贼,没看见死去的鬼,白酒行业是个高度竞争的行业,每年都有很多酒厂坚持不住破产倒闭。
近年来,白酒行业产量已连续多年出现下滑。2020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产量618.36万千升,同比下降10.26%。
同时,2020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1040家,数量持续减少。目前整个白酒行业的马太效应加剧,行业利润集中在头部50家企业。
贵州茅台一骑当先,占据超高端的市场,而且是目前市场上酱香型白酒的标杆。在次高端市场上,五粮液、洋河股份、泸州老窖、郎酒等企业厮杀激烈。
曾经获得国优,部优几十年传承的酒厂很多烟消云散。
这个行业不好混,活下来并且利润高的都不是一日之功。
房地产企业也正在经历这个趋势,负债很多的龙头,和不入流的小房企会在一轮轮的清洗下被淘汰,只有财务状况较为健康的龙头房企,则比较容易在迅速变化的市场中活下来。
而房企靠卖房的增量已经见顶,下一步能够带来增长的有一个大方向还未被充分挖掘——物业!
中国二十来年地产的野蛮发展,物业紧紧攀附在房地产业这棵不断成长的大树上,把物业养成了“怪胎”。
我们买房子一心只顾房子这个大件了,而忽略了另外一个重要问题——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已经被开发商选好了物业,硬生生地给我们强加了一个“妈”。
不管你认不认这个“妈”,也不论你对这个“妈”亲不亲,总之你在买房子的时候她就与生俱来了。
这个妈还没有多少母性,更没有多少亲情,只知道索取,却很少付出。
根本原因是,物业公司与业主产生存在结构性矛盾!
企业要的是利益,追求利益最大化,钱收得越多越好,而付出则越少越好。对业主来说,是交钱越少越好,服务越多越好。
矛盾与生俱来,迟迟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现在房地产的开发逐渐回归冷静,是该等一等配套建设发展的速度了。尤其是物业等领域,不能还像早期那样,放任发展。
可行的解决办法是在政府参与下的深入市场化。
说的简单点就是,干得好就干,干不好就炒鱿鱼滚蛋。
从万物云的客户来源就能看出,万科本身的楼盘在业务占比的比重并不大。
从2021年度的数据看,在居住、商业和城市、AIoT及BPaaS解决方案三大业务中:
万科体系贡献的收入仅为2.1%、12.3%、4.8%。
独立第三方贡献的比例则为53.4%、24.4%、3.0%。
很明显,万物云接了大量别的企业开发地产项目的物业管理,在主动拥抱物业行业充分市场竞争的大趋势。
截至去年末,公司在管住宅及商业物业建筑面积7.85亿平方米。其中,住宅物业服务覆盖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逾120个城市,管理2823个小区。在管的小区中,1660个分布在一线城市及香港、新一线城市。
这也说明万物云的业务铺得很开。
正如郁亮直言:
“万科分拆物业上市,不是最在意短期市场的估值,更在意的是通过资本市场能够获得更多的力量,支持进一步的发展。”
在咱们这样的一个资本市场,有时候改名字股价就能翻倍。
随便这一个传言说自己要被一家造酒的企业借壳上市,短短几个月股价就涨了几倍。
甚至一个脱口秀的节目居然能够让一家公司瞬间涨停。
万物云,在登陆港股后,也许能给市场更多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