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大学的尴尬,不在于它的名字有多野,是实力与大学之名的断档
北部湾大学本科第一批次录取断档,引来了一波冷嘲热讽。
很多人说它是被校名给拖累了,说什么北部湾大学,这一听就像野鸡大学之类的云云。
把问题归咎于校名,显然有失公允。国内校名看似有点野的可不止北部湾大学一所。
比如,辽宁锦州的渤海大学。
比如,校本部位于南京的河海大学。
比如,坐落在江苏无锡的江南大学。
此外还有湖北的长江大学、三峡大学,重庆三峡学院等。
这些名字看似有点野的大学,河海大学和江南大学可都是211。
有人可能会拿泸州医学院更名西南医科大学作为例证。但泸州医学院当年在四川实力地位,就相当于我们的桂医和右医。
所以校名不能完全说明北部湾大学的尴尬,实力才是关键。
北部湾大学2006年升格本科,仅四五年时间就筹备建立北部湾大学,2018年又再次更名大学。
按照教育部的规定,高校更名的时间间隔至少10年,现实里很多高校更名都花了十几二十年,有的甚至更久。因为学科建设、硬件配套要达到大学的要求,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但北部湾大学从升本到更名大学,只用了12年的时间,可以说是火箭般蹿升。
但与此对比,教学实力却明显跟不上更名升格的速度。
升本前,学校是以师范教育为主;升格本科后没几年就朝着大而全的综合性大学更名,步子显然迈大了。
关注足球的人都知道,每年中甲升入中超的球队,都会花费巨资对球队人员,包括教练和球员进行大换血,因为原有的配置,它根本踢不了中超。
同样的,学校升格本科后,对师资的教学水平的要求相应地也会提高,还有硬件配套方面的要求。这些都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学校本身不能创造利润,那只能靠财政投入,财政收入依赖当地经济。
北部湾大学每年获得自治区和中央的经费拨款,大概2个亿左右。
所以高校的学科建设,没有十几二十年,没法确立竞争优势。除非你是深圳这样不差钱的发达城市。
多说一句题外话,工科之所以是广西高等教育的短板,是因为工科院校的硬件投入太大,搞个有点规模的实验室,弄几台精密模具设备,妥妥的都要花费百万。
相比之下,文科专业的投入则少很多,请个名师,一个多媒体教室,一堆学生,搞定。
所以,除了广西大学,广西的综合类大学,工科整体偏弱。
再看北部湾大学第一批次录取的专业:金融工程、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
这些都是文科类专业。高考填志愿的时候,理科(工科)注重的是专业排名,文科注重的是学校排名。
在武书连版的大学排名里,北部湾大学全国排名602名,广西排名第14名。
所以毫不客气地说,财院、南宁师大、民大的这几个专业,竞争优势都比北部湾大学强。甚至放眼广西,但凡是所大学,几乎都设立了这些专业,你的学科优势在哪里呢?
再者,如果你的分数都上了一本线,你还有必要受屈去湾大吗?
如果把一本录取的专业,换成船舶与海洋工程等等,这些具有学科优势的海洋相关专业,结果可能就不一样,至少不会是尴尬的鸭蛋。
因此,北部湾大学在刚更名大学三四年,又想在本科第一批次录取有所突破,受到小小的挫折那是在所难免。
北部湾大学在更名大学时,适逢广西即将迎来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大庆,过程可谓一帆风顺,但更名后的北部湾大学并没有因此而完成蝶变。
本科第一批次录取的断档,多少说明了一些问题。
未来还是需要把更多资源投入到海洋相关专业的建设中去,毕竟文科类专业同质化严重,不能迅速提升排名,也体现不出自己独有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