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的发明和使用源远流长,迄今发现最早的砖是蓝田新街遗址出土陶砖。早期陶砖的用法是包镶墙壁、台阶或铺地面,后来逐渐用以砌墙,所以古人称之为壁,亦作令辟或瓴甓,而砖(磚)字出现较晚,到东汉时期始见,同时还有甎、甃等异体写法。根据文献的记载和考古成果可知,砖在 古代不但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而且是一种工具、是一种文化。从文献记载来看,砖的用途约十六种,几乎涵盖了各个生活、生产领域,除用作建材之外,还有其它衍生使用功能,远远超超出我们的想象。
砖头
其衍生使用功能大体可划分为工具性使用功能和文化传播功能。工具性使用功能主要有砖为武器、以砖改砚(或其它工具)、练武器具等;文化传播功能主要有以砖记事、以砖抵罪(输砖抵罪)、砖石通灵、以砖谋生、以砖为名等。
(一)、砖为武器
将砖作为武器用于实战在《二十五史》中仅有两例,主要是投掷砖块杀伤敌人。《北史·齐安德王延宗传》:众皆争为死,童儿女子亦乘屋攘袂,投砖石以御周军。《明史·张问达传》:张差狱起,引凡向宫殿射箭、放弹、投砖石等律当以斩。此外还有用砖砸击杀人的记载。《旧唐书·绛州孝女卫氏》:无忌从伯常设宴爲乐,长则时亦预坐,无忌以砖击杀之。清末火器盛行后也有用砖构筑工事。《清史稿·洪秀全传》;重墙用双层板片,约以横木,虚其中如复壁,中填沙石砖土。
扔砖头进行防卫
(二)、以砖改砚、琴台(或其它工具)
古砖质地精良、纹饰(文字)图案优美,一直是收藏界关注的重点。以古砖改制的艺术品在各个时期都屡见不鲜,其中最普遍的是改制砚台。现今传世的砖砚多为秦砖、汉砖、晋砖。清代朱栋《砚小史》:阿房宫砖砚为蜜腊色,肌理莹滑如玉,厚三寸,方可盈尺,颇发墨。近代书画大师吴昌硕曾作诗:缶庐长物唯砖砚,古隶分明宜子孙。卖字年来生计拙,商量改作水仙盆。可见,古砖改制砚台和其它工具兼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双重功能。也有用汉代空心砖作琴台,利用空心进行扬声。
古砖改制砚台
(三)、练武器具
《清史稿·斋清阿传》:斋清阿,膂力过人,取巨砖置平地,拳击之,立碎。现在仍有人用砖作为练武工具。
劈砖
(四)、以砖记事
以砖为载体来书写记事最早起于墓葬用砖,汉代有大量刑徒砖文,后来逐渐扩大到其它领域《唐书·刑法》载:大理正涖之,或赐死于家。凡囚已刑,无亲属者,将作给棺,瘗于京城七里外,圹有砖铭,上揭以榜,家人得取以葬。砖文一直是第一手考古资料,为史学家、社会学家、民俗学家提供了珍贵的、正史未入的资料,对研究古代史有重要意义。
砖文
(五)、以砖抵罪(输砖抵罪)
以砖抵罪,即用实物或劳动力抵罪的一种刑法,在货币经济不发达的古代社会比较盛行。今天在资本主义国家还有类似的保释法,但已全部用金钱来计算、衡量。《魏书·王元澄传》:澄奏:‘都城府寺犹未周悉,今军旅初宁,无宜发众,请取诸职人及司州郡县犯十杖已上百鞭已下收赎之物,绢一匹,输砖二百,以渐修造。’《明史·刑法一》:至徒五年,六万斤,折银六十三两。运砖、每笞一十,七十个,折银九钱一分。
(六)、砖石通灵
《二十五史》中记载了多则砖石通灵故事,虽然颇具迷信色彩,但是也反映出古人对砖的膜拜、崇尚,具有教化功能,所以砖石通灵也是砖在古代的用途之一。《宋史·列女传》:血渍于礼殿两楹之间,入砖为妇人与婴儿状,久而宛然如新。或讶之,磨以沙石不灭,又煅以炽炭,其状益显。
具有文化意味的影壁墙
(七)、以砖谋生
西周时期已有专业的陶工烧制砖瓦,但专门以烧造砖谋生始见于《晋书·吴逵传》:逵夫妻既存,家极贫窘,冬无衣被,昼则佣赁,夜烧砖甓,昼夜在山,未尝休止,遇毒虫猛兽,辄为之下道。据《二十五史》记载,唐代有专门管理制砖的机构甄官署、明清时有专门制砖的临清砖厂。
烧制陶砖
(八)、以砖为名
《后汉书》作者范晔以砖作为字。《宋书·范晔传》:范晔字蔚宗,顺阳人,车骑将军泰少子也。母如厕产之,额为砖所伤,故以砖为小字。
范晔
三、结语
综上所述,砖在古代有工具性使用功能和文化传播功能,主要有砖为武器、以砖改砚(或其它工具)、练武器具、以砖记事、以砖抵罪(输砖抵罪)、砖石通灵、以砖谋生、以砖为名等,涵盖了绝大部分生产、生活领域。砖在古代的用途多样体现出它在古人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建材、工具。
参考文献:
《汉书》《明史》《魏书》《清史稿》
(本人原著,《浅析砖在中国古代的各类用途》,砖瓦,2017,5.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