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2年4月,日本警方接到了一通电话,一名男子称自己住在兵库县的独居公寓中,他的邻居门前有个信箱,已经很久没人取件了。
而且门缝里总是飘出隐隐约约的恶臭味,他心生怀疑,于是报了警。
警察找到该房子的主人,对方称她的房子已经租出去了,租客是一名高龄老太太。
在得到她的同意后,警方推开房门走了进去,谁知眼前的景象瞬间把大家吓傻了。
只见老太太面朝下倒在了玄关处,右手没有手指,面部已经压得有些凹陷了,苍蝇围着她嗡嗡乱叫,屋子里的味道恶心到令人作呕。
老太太死于脑部蛛网膜下腔出血,被发现时已经死了很久了。
可奇怪的是,警察在她家中没有发现任何可以证明她身份的东西,讣告发出后,也没人来认领遗体。
这件事之所以引起轰动,是因为这个老太太留下了一笔巨额遗产。
她的保险柜中放着3400万日元(大概187.3万人民币),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名表和金银珠宝。
在日本,自杀、病死或自然死亡,无法确定身份、且无人认领的死者,被称为“行旅死亡人”,而老太太则是近10年来行旅死亡人中遗产最多的那个。
看来她的生活过的非常充裕,那么为何没人来认领她的遗体和遗产呢?
那份讣告上,户籍、住址、姓名全都写着不详,唯一的信息就是:女性,右手手指全部缺失,留下遗产34821350日元。
为了找到老太太的家人,警方开始调查她的身份,然而她就像从未来过这个世界一样,查不到任何信息,也没人认得她。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位老太太究竟是谁?除了遗体之外,为何就像凭空消失了一样?
2
这次辅助警察进行查证的,有“遗物整理师”米衿(化名),遗物整理师在日本负责清理死者生前留下来的所有痕迹,帮他们收拾遗物,并联系家人。
然而在他们调查的途中,却发现老太太的身份比想象中的还要扑朔迷离,一段惊心动魄的往事,也随着她的遗物徐徐暴露出来.......
据房东太太所说,当时这个房子是她已故丈夫租出去的,所以她不太了解租客的情况,只知道对方叫“田中千津子”。
“我记得我丈夫说过田中家是个男租客,当时是位男士跟他签的合同”。
田中千津子是在1982年搬过来的,由于她每个月都按时交房租,所以房东就没太在意过性别的事情“可能父亲记错了吧”。
千津子所住的房间非常简朴,甚至可以说有些破旧,门前的信箱上写着“田中”,信件已经多得溢出来了。
若不是同楼层的邻居发现这些信件,恐怕至今也没人知道田中千津子已经去世了。
米衿问报警的男子,是否认识邻居老太太?对方称这层楼的人几乎都是同一个房东,虽然他们住的很近,但彼此间没有交流。
警察和米衿翻遍了整个屋子,他们在保险箱中找到了大量的现金、一本存折、以及一些名表和金银珠宝。
但奇怪的是,屋子里关于田中千津子的部分好像消失了一样,或者说,没人敢确定住在这里的老太太就是田中千津子。
他们没有找到相关的居住证明,也没有任何亲属的来信,门口的信件全是无关紧要的广告,唯一有点人情味的,是一家甜品店感谢田中千津子到店捧场。
现场唯一有价值的东西,是一份工伤文件,上面记录着:
1994年千津子在罐头厂工作时,不小心将右手卷入了机器里,导致右手手指全部脱落。
事故发生后,千津子就退休了,她领了3年工伤养老金。可令人不解的是,1995年的时候,她的居住证被莫名其妙的吊销了。
警察赶忙在相关系统里查询田中千津子,得到的结果竟是:无法查证相关人员。
大家倒吸了一口凉气,米衿说:“要不是亲眼看见遗体,我都怀疑世上没有这个人”。
在收拾遗物的过程中,米衿在她的床头边发现了一枚1美分的硬币,一本破旧的相册,和一个带有神秘数字的星星吊坠。
这串数字不是电话号码,也没人知道它意味着什么,但能看得出来田中千津子正在小心翼翼的收藏着它。
床旁的小木桌上摆着一个红色电话,米衿发现田中千津子一直在交电话费,可电话上没有任何通话记录。没人打进来,她也没打出去过。
为了确定她的身份,米衿打开了那本旧相册,试图在照片中铺捉到田中千津子的过往,谁知翻着翻着,他们竟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男子。
3
据周围的邻居说,他们从未见过田中千津子家来过男人,她好像一直都是单身,不像是有伴侣或者长期恋人的样子。
对于这一点,米衿也有所察觉,因为千津子家的一切仿佛都停在了过去,收据只保留了八九十年代的、照片也是,而且几乎都是她的个人照。
相册里,千津子留着一头黑色卷发,穿着白色衬衫和蓝色牛仔裙,看起来非常精致,还摸了淡淡的口红。
即便最后她因为脸朝下五官已经变形了,但依然可以看出她年轻时的眉眼。
其中有一张照片,是千津子靠着一辆三菱“银河GTO—M2”汽车拍摄的。
这辆汽车是七十年代生产的,是广大单身女性的最爱,如果有家庭的话,此车肯定是不实用的。
所以说千津子大概率没有结过婚,也没生过孩子,并且她是一名非常精致且自信的女人。
但是相册的后面,却反复出现了一名男性的照片,他带着眼镜,看起来比千津子大一些。
他们经常成双成对的出去旅游,去寺庙祈福、去樱花树下拍照。通过照片中他们的年龄以及背景来看,大概是拍摄于八九十年代。
千津子一定爱过这个男人,不然不会一直珍藏着八九十年代的所有回忆。
“这栋房子出租时,不是以田中先生的名义签的合同吗?他会不会就是田中,我们之前的猜测全是错的”?
警方决定把目标锁定到这名男子身上,他们觉得千津子可能已经结婚了,并且将姓氏改成了夫姓:“说不定这也是为什么查不到田中千津子信息的原因”。
有张泛黄的老张片,右下角处写着“拍摄于1997年某温泉旅社处”,警方立刻联系了温泉旅社老板,幸运的是对方一直保留着当年的入住名单。
可他找了好几遍,也没有一个人的名字能跟田中或者千津子对上。
房东试着联系了田中先生在租房合同中留下的工作单位,但工厂称这么多年以来,他们就没听说过有田中这个人。就连合同上的电话号码,也早已变成了空号。
也就是说,当时签订合同的男人,所填信息全是假的,照片上的男子是否是田中先生也无法确定。
“看来这条线索走不通”,警察只好再次阅读那份含有唯一信息量的工商证明。
这份证明上提到,千津子来自广岛,有三个姐妹。米矜在衣柜的角落里找到了一枚印章,上面刻着“沖宗”。
在日本印章是必不可少的东西,寄快递、办任何手续都离不开它,难道说“沖宗”才是千津子的真实姓氏?
沖宗在日本是个非常小众的姓,局限到广岛的话,姓沖宗的就更少了。
警察通过电话联系了一部分沖宗人家,又特意去了趟广岛,面见了部分没有联系方式的沖宗人家,可大家都说不认识千津子这个人。
唯一有希望的,是一个叫沖宗正名的70岁老人,他说前几个月母亲刚去世,他曾听母亲说过有一个失联的妹妹,不知道是不是千津子。
几天过后,警察接到了他的来电:“我去市政厅查了,千津子的确是我二姨”!
一切都线索都对起来了。
沖宗千津子出生于1933年,据沖宗正名说,小姨30岁时就离开了家乡,从此之后便跟母亲断联了,由于那时他比较小,对小姨的印象非常模糊,所以很多信息已经记不清了。
“我母亲是老大,二姨是老二,比她小10岁的三姨已经去世了,前段时间我去看了四姨,她很早之前就老年痴呆了,不能交流、也记不起以前的事了”。
这么算起来,千津子大概50岁时搬到了现在的房子里,去世的时候已经87岁了。而跟她有联系的人,也都渐渐“消失”了。
但让人不理解的是,那本相册中出现过两个小孩子,千津子坐在他们中间,一手抱着一个。其中一个孩子是三姐的女儿,另一个孩子则是沖宗正明。
她应该很想念家人吧,她之所以没有换联系方式,每个月固定交电话费,是不是正在等谁的电话?那她为何不主动联系别人呢?
那张照片中的男人,会不会也去世了?
4
米矜联系了工厂职工名单中千津子的老同事,虽然大家几乎忘了她是谁,但在一个男子的口中,他们得知了一个令人心酸的消息,或许这就是千津子“孤独致死”的根本原因。
该男子说:“我一直都记得她,当时工厂只要200人,女子入职的几率只有五分之一,千津子长得特别漂亮,工作也很认真,我从未见过如此优秀的女人”。
“直到1994年发生了一场事故,她的右手不小心卷到了机器里,手指全没了,从那之后我就没再见过她”。
可以肯定的是,那场事故一定狠狠地冲击了她的人生,不是社会抛弃了她,而是她舍弃了整个社会。
如果2020年那位邻居没有发现异常,千津子的事没有被报道,可能谁也不会想起还有沖宗千津子这个人。
这可能就是最极致的孤独吧,连死亡都那么残酷。
至于她保存的星星项链中的神秘数字是什么?照片上的男人究竟是谁?她这几十年里过得怎么样?都成了一个个无解的难题。
在日本,有一个词叫“孤独死”。
它是指不受任何照顾、独自生活的个体,在其他人不知道的情况下,因疾病或突发情况导致死亡的社会现象。
沖宗千津子的死亡,就是典型的孤独致死。
据统计,“孤独死”人群中大部分都是独居老人,日本大概有900万老人正在独自生活。
其中每年约有3万人“孤独死”,当然也有很多青壮年,他们有单身的、也有已婚已育的。
总之大家都是一群“无缘社会的人”。
那么中国的独居老人又有多少呢?据统计,截止到2020年我国独居老人已经达到了1.18亿。
孤独、恐惧、渴望被爱,成了他们生活的常态。
“孤独死”不是不存在于我们身边,只是孤独死的人已经被人遗忘了。
2017年,南京市某小区一位81岁的独居老人去世了,在他去世两个月后,才被邻居发现,当时老人的身边放着一封遗书,上面写着:
“小青,我于昨晚(农历八月十五)走了,走时心如止水……
这世道无论达官贵人还是尔虞我诈,都令人感到可怕。好在世界是公正的,人人都是过客,最后终会离开,无一幸免。
当你接到通知回来办丧事时,首先将床头柜中的钥匙放起来,再放水拖干净地面上的浮灰,千万不能扫。然后再后用湿抹布擦去桌上的灰尘,开窗通风,才不会被我遗体上的细菌感染。
别忘了整理一下柜子和抽屉里的东西,把我的遗体火化,一切从简就好。”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也是阖家团圆的日子,然而这位老人却孤独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我于昨晚去世,走时心如止水......”刺痛了无数独居老人的心。
身为父母,为了不给忙碌的儿女添麻烦,甚至连打一通电话都要掂量掂量,最后宁愿悄无声息的离去,也不愿给儿女徒增烦恼。
孤独,注定是人生中最后的旅行,这无可避免。
我曾想过,既然孤独死的人群中有大量独居老人和空巢青年,那么空巢青年回来了,老人不就告别独居了吗,岂不是两全其美?
后来一位保洁阿姨的话点醒了我的疑惑,她说:
“谁不想轻轻松松和家人生活在一起?可是生活中的压力不自觉的将我们的注意力全都转移到了赚钱上,总觉得只有赚钱才能让这个家更好”。
我们总觉得自己是英雄,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却显得那么渺小。
我从不觉得“孤独死”是个负能量的东西,相反,我觉得它很有传播的价值。其实归根到底,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局面,是因为人太缺乏精神上的生活了。
上千野鹤子说,“独居=孤独死是个谬论的话题”,因为这是两码事,独居状态无法避免,但孤独是可以避免的。
精神世界的丰裕,往往比现实生活的富足更重要。
我们大可不必感到恐惧,希望你从看到这篇文章的第一刻起,就放下对孤独和老龄的担忧,其实只要好好生活,就会发现连年迈的孤独都是美丽的。
人生嘛,没什么大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