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多种生活方式并存,没有什么对错,如何选择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认识一个女生,今年29岁。她父母为她的婚事急得不行,可她就是不找男朋友,也放下豪言:这辈子绝不结婚。
后来,一次机会我们聊了几句。女生说,自己是在27岁那年下定决心不结婚,也不要孩子的。她打算一个人过一辈子,老了以后小病自己扛,大病听天由命,反正已经潇洒了一辈子,老了以后受点苦是我应得的。
女生的思路很清晰,不用我们去担心她贪图享乐、考虑不周。她自己分析的就很明白,她知道不结婚不生娃,苦的是晚年。但是,她愿意承受,这就比只看眼前,不去想未来的人强上了许多。
对于不婚不育这件事,最初很多人都是盲目跟风,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人想清楚了它的利弊,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说实话女生的这个逻辑没问题,可是,我还是想给他们泼一盆冷水:这样说或者这样想的人,通常是高估了自己,真正能够在晚年不悔、能够承受生命之重的人不多。
因为我们在年轻的时候,思想和老年之后无法共通,这就是为什么会有“代沟”这两个字的存在。
人站在不同的年岁里,精神状态、感悟、需求都大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人,不同的阶段也不存在感同身受。
20多岁正当年,离生死很远,才会不怕。
落到实际里,很多老人年轻时要强、倔强,老了以后在生病和衰老面前,却变得不堪一击。
我的一位姨夫就是这样,年轻时是军人,一辈子正直、坚强,几乎没有见到他求过人、低过头。
结果,到了如今,生了场病,头发变得花白。整个人的精气神儿,仿佛被抽空了一般,最初还硬撑着不要儿女管,到如今几天不见儿女就想得不行。
倒也不是需要儿女床前床后的照顾,姨父请了一个保姆,但他现在的状态很被动,还是需要儿女出现,来给自己撑撑腰的。
保姆前前后后换过三个,即使看着再老实本分,工作一段时间后,都会变得倦怠,甚至看着瘫在床上的羸弱老人,有些想要作威作福的架势。
姨夫有自给自足的经济能力,但到了老年,有些事儿真的不是有钱就行的。也许终有一天社会福利制度会更加健全吧,但不知道我们能不能有机会,在晚年时期赶上那个时候。
像很多老人从心底里不愿意麻烦儿女,可是但凡自己身体上有个风吹草动,还是忍不住给儿女打电话,让他们陪同去医院检查。
年轻时候口口声声不怕死的人,老了以后,反而开始畏惧。不知者无畏,而求生才是人的本能。
对于是否不婚不育这件事儿,网友给出了截然相反的意见。
有人说,“即使不婚不育,我也不会觉得老了受几天罪是应该的。根据市场规律,我们这代人,只要孤独终老的人数到了一定规模,就会有完善的送终关怀行业的兴起。
如此,不但不会受罪,还能过的比有儿有女有老伴还好呢,行业内卷会为我解决一切后顾之忧。”
有人则认为,“我一直认为可以不结婚,但不能没孩子,毕竟我舍不得我的财产给别人。而且老了病了,我找了保姆,我需要我的孩子来给我撑腰,偶尔来看看我,也不至于保姆对我使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这无可厚非。每个人的人生都会有细微的差别,并不可一概而论。是福是祸,真的需要等到真正面对的那一刻,才能清晰的知道。
无论我们做出哪种选择,请记住一点:做人,别高估也别低估自己。
有些人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年纪到了,就可以坦然地面对死亡,不做任何地挣扎。
可是纵观现在的许多老人,并不是都那么幸运,身体有了问题就能一下子离开人世的,很多都要拖上几年甚至十几年。
从开始生病起,频繁的住院、手术、治疗,这些种种都是要我们有一定心理准备的。
很多人都说,生了孩子也不一定保证他们会孝顺。但实际上,生命反哺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弃老父母于不管的儿女,终究还是少数。
现在很多人都抵触婚姻,觉得结婚生子是对自己的一种拖累。于此同时,全盘否定了婚姻中的温馨。
有一个女性朋友,经常吐槽老公的不好。前段时间,她病了,需要手术,老公陪在医院一周,术后两周休养老公也是衣不解带的照顾。
这个女性朋友说,自己这次手术不想告诉父母,毕竟他们年纪大了,知道了也是白白操心。自己反过来,还要去担心他们。
网上曾有一位男性,觉得自己的妻子庸庸碌碌配不上自己。终到他的生意惨败,最后只有妻子一人在身边抚慰鼓励他,他才懂得妻子的好。
几年后他东山再起,此时的他不再嫌弃妻子,也不再和前几年一样,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工作交际中,而是每天都会空出时间来和家人交流,一起用餐。因为这个男人懂得了,妻儿、家庭才是他奋斗的动力和背后的支撑。
当然,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这是别人的人生,我不会去反驳。
但有一点希望我们选择前,先知晓:
人总是在自己选择了某条路以后,就只能看到这条路中的弊端,从而幻想着,倘若当初自己走了另外一条路的话,会不会早已过上了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实际上,不会。
世事无常,凡事有利就有弊,不管你选择走哪条路,都有相应要承受这条路中遇到的荆棘。所以在选择前,最重要的是告诉自己不要后悔。
-END-
世界那么大,感谢你,可以看到我!
【文|唯唯安:笔有温度、为情发声,一个热爱文字的不典型写作者,邀请你共同感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