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杨茜 通讯员 何婕妤 吴承禹
在杭州,和西湖齐名的,非丝绸莫属。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白居易对杭州丝绸的钟爱,写进了诗歌。
这独一份的宠爱,让杭州丝绸也被赋予了不一样的历史积淀。
来杭州,买丝绸,一度是风尚。
1987年11月,在杭州市中心体育场路和凤起路之间的黄金地段,一条贯穿南北的街巷,有了新名字——杭州丝绸市场。
这里聚集了600多家丝绸商户,丝绸类商品品种繁多到眼花缭乱。
从杭州丝绸市场到杭州丝绸城,再到杭州中国丝绸城,两次蜕变后的这条街冠上了国字号,不仅是杭州市民逛街的好去处,也是外地游客的旅游打卡点。
转眼三十五载,丝绸城已不是当年模样。
道路拓宽了,商户精选了,颜值提升了。而立之年的丝绸城,有了新时代赋予的生机和活力。
它的粉丝们喜欢漫步在街上,进店挑选,在和商家的聊天中感受着烟火气。
线上的生意更是做到风生水起,大量订单由杭州发往全国各地,把来自杭州的这份柔美分发到喜爱丝绸的每个人手中。
淼淼是新杭州人,已经在杭州安家落户,前不久整理衣橱,翻出了很多旧衣裳,她做了个大清理。
压箱底的是两件真丝吊带,一件灰色,一件玫红色。
两个颜色都不是淼淼喜欢的,这两年也很少穿,是妈妈给她买的。
10年前的春天,淼淼来杭州工作,妈妈不放心,跟着住了几天,顺带游玩了一圈。那个下午,妈妈一个人去逛了杭州中国丝绸城,傍晚回来一脸欣喜:瞧,我给你买了两件吊带,颜色多好看,夏天正好睡觉穿,我还给你爸买了条真丝短裤。我们那个年代呀,真丝可是稀罕货,很贵的,杭州这边倒是挺实惠的。
淼淼将吊带叠好,继续放到了衣柜中,她说还穿不穿说不准,但是妈妈的爱不能丢。
年过五旬的赵平是老杭州,对这条街也很有感情。看着它慢慢兴起、繁荣到转型,他很有感触,偶尔穿过这条街,还有一种不真实感。
现在的店铺装修得很好看,很有特色。丝绸城刚开的时候,那是一排的矮房子,统一的样式,门朝着街,镇店之宝都摆在门口,大家随便挑选。那时候丝绸的花样也没现在多。赵平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结婚,他的那条领带,就是在丝绸城里买的,花了10块钱,红色的,喜庆。
那条领带差不多就是结婚戴过一次,后来几个重要场合戴过两回,就很少戴了。为了不让领带起皱,他都是用衣架单独挂着的。摸着手感就好,毕竟花了10块钱呢。那时候钱值钱呀。
现在市面上领带的样式那么多,赵平也有好几条,但依然记得那条花10块钱买的红色领带。
那是他的青春。
你在杭州中国丝绸城买过什么?
人生中的第一件旗袍?每天伴着入眠的真丝睡衣?还是搭配服装的丝巾,或者每次送朋友的伴手礼?
在这条街上留下过什么记忆?有丝绸城逛街时的老照片吗?
每一件丝织品、每一张老照片的背后是不是都有故事和满满的回忆?
欢迎来社区那些事来分享。
怎么发帖看这里——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