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降价了,最近在全国部分城市,滴滴发布了新一轮价格调整公告。
此次价格调整针对里程费、时长费等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上涨与下调,但是如果从总价上看,确实是降价了。
降价——滴滴的艰难抉择
这一轮调价对于滴滴而言其实是忍着巨大压力的。自从滴滴APP重新恢复新用户注册并上架以来,滴滴网约车一哥的地位正在不断被动摇,虽然从数据上目前滴滴依旧占据国内网约车市场约7成的市场份额,但是从今年行业监管数据来看,滴滴面临的挑战正在一步步增大,监管数据显示截止到今年5月,聚合平台的订单量已经突破2亿单,数据显示,从今年1月到5月聚合平台的订单量一直保持稳步增长,从1月份的1.46亿单快速增长到5月份的2亿单。
聚合平台的订单体量已经接近网约车平台订单量7.35亿单的30%,要知道这些只是接入监管的订单数据,而行业内的默认操作是一部分不合规的订单是不会接入监管系统的,所以说聚合平台已经占据网约车市场30%的市场份额其实一点都不为过。
面对目前的市场竞争环境,滴滴如果坚持以前的打法显然是有点格格不入的。毕竟在调价以前,滴滴司机拿到手的价格算得上是业内比较高的水平,而在如今聚合平台不断发力的背景下,乘客也正在被低价吸引,对于滴滴来说,相对其他平台而言的高运价仿佛成为了硬伤。
低价——行业大趋势
作为夹在乘客与司机之间的平台,滴滴任何一个在价格上的动作,都会引起司乘双方的关注。滴滴这一轮调价引起了很多司机的不满,在司机都吐槽滴滴降价同时,我们也听到了另外一种声音。
今年以来低价已经成为网约车行业挽救订单的唯一良药,从今年3月开始聚合平台就掀起了第一次降价,在广州、深圳、成都、重庆等地开始了调价,部分司机在网上发布吐槽视频表示一块钱一公里的运价直接开始和公交车竞争了。
然而在聚合平台掀起低价打车热潮的背后,我们可以发现低价对于提升平台的订单量所产生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因为随着聚合平台知名度的不断提高,消费者也更加青睐这种可以比价且更加便宜的打车方式,而传统的以滴滴为代表的网约车平台因为无法比价正在逐渐失去优势。因此,可以说目前的网约车行业,低价才是真正深得乘客人心的营销手段。
在消费降级大背景下,试想下,滴滴坚持不降价的话,市场和订单被逐渐蚕食,用户流失司机订单量减少,在这种病态的市场环境下司机和平台会陷入恶性循环,对于司机和平台的伤害不言而喻。
目前的网约车市场来说,只有降价让利乘客刺激和吸引乘客更多地使用滴滴打车服务司机才能接到更多订单,司机和平台才能持续性的发展。
降低抽成——遥不可及的梦想
在聚合平台和网约车平台都在降低运价的同时,一种声音开始出现,为什么平台不能降低抽成比例,然后让利给乘客?
要回答为什么网约车平台不能降低抽成比例的问题前需要了解网约车平台的经营模式,以聚合平台为例一笔订单中参与到分润的公司有聚合平台、中间做隔离负责订单和运力调度的SaaS平台、实际提供运力服务的运力平台、运力平台下加盟的大小租赁公司以及车队长,接地气一点的说法,这么多人要参与分钱,要想让聚合平台降低抽成比例根本不可能。
当然也有平台打车降低抽成比例的旗号,通过提高服务费等形式来缓和司机的怨气,例如广州的司机爆料称,广州很多平台虽然宣传说降低抽成比例,但是却上调了服务费,原本一笔订单只抽1块钱的服务费现在却变成了1.9元,综合算下来抽成比例并没有减少。
这种利用降低订单抽成,然后提高信息服务费来规避的做法虽然看起来很聪明,但是实际上并没有获得司机的好感,反而加重了司机对于平台高抽成的怨气。
值得关注的一点是今年4月交通运输部曾经发文,推动主要网约车和道路货运新业态平台公司在五月底前完成降低平台过高抽成比例。
一边是行业订单量没有大幅提升,另一边是大量从业者涌入,今年的网约车行业大考远比过去要严峻,此外在这些网约车司机好不容易熬过了寒冬进入暑期旺季后,各大平台开始降价也是导致这些司机产生抵触心理的主要原因。
新一轮调价下,有司机希望能实现各大平台同城同价,但是在目前的法规监管下,网约车是市场经济实行市场定价,同城同价的期望恐也无法实现,因为一旦实行同城同价后,聚合平台就没有了任何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