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植发热潮下,不少民营连锁植发机构也逐渐登陆资本市场。2021年,雍禾医疗成为“植发第一股”;2022年6月,大麦植发向港股递交上市申请,欲冲击“植发第二股”。而碧莲盛也曾公开表示正在布局上市。
随着植发行业的不断发展,植发设备仪器也更新换代,技术不断提升,为消费者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如今雍禾医疗、大麦植发等植发企业已拥有无痕植发、3D植发、微针植发等相关技术,美国Restoration Robotics机器人公司生产的ARTAS植发机器人也于2017年正式获准进入中国市场,同年被成都大华医疗美容医院引进投入临床应用中。2021年中旬,磅策医疗完成植发植发机器人产品研发,植发机器人迈入国产化进程。
植发机器人作为新兴技术,其应用将会给行业带来怎样的变化,未来,中国植发行业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本文,头豹研究院将从植发定义、产业链、市场现状、竞争格局等角度对中国植发行业进行研究分析。
雄激素性脱发(AGA)是造成脱发的主要原因,受脱发困扰人群不断增加
毛发是皮肤的特殊衍生结构,也是哺乳动物的特征,其在美学和维持体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脱发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类以毛发减少为特征的皮肤疾病。脱发原因主要有雄激素性脱发(AGA)、斑秃(IDA)、损伤性脱发(SDA)、营养异常性脱发(NAA)和药物性脱发(DIA)五种,其中雄激素性脱发(AGA)是造成脱发的主要原因。头皮中的毛囊、皮脂腺是雄性激素的靶向器官,雄性激素在5α-还原酶的促进下,转化成双氢睾酮,导致毛囊坏死。头顶、发际线部位的5ɑ-还原酶的活性和双氢睾酮高于其他部位,更容易脱发。
脱发困扰带来的颜值需求,促生了植发行业热潮。据国家卫健委统计,2022年中国超2.5亿人存在脱发困扰,而植发手术量仅约为63万例,渗透率仅为0.25%,与美容等医美项目差距严峻。脱发焦虑向多年龄层扩展,00后和95后或成为受脱发困扰人数占比最重的人群。随着受困扰人群的不断增多,植发行业的潜在客户在不断壮大。
基于FUT、FUE两种主流技术,引入植发机器人、开展点阵加密无痕植发技术、多维度高密度植发技术等可大幅提升植发效果
从植发技术及器械来看,主流毛囊提取技术有FUT和FUE两种,通常器械直径代表其精确度,器械越精密,毛囊提取越精确,恢复速度加快。手术工具有宝石刀、种植笔、种植针三种,其中宝石刀是外科医生常用工具,种植笔、种植针则是毛发移植专用工具。传统FUE植发技术采用直径1.0mm的器械,普通FUE植发技术采用直径为0.8-1.0mm的器械,加密技术的FUE口径可以达到0.6mm,器械直径越小,精密度越高,但并非所有毛囊都适合用精细的直径进行提取,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在主流FUT、FUE毛囊提取技术基础上,头部机构凭借技术优势和经验积累,优化植发手术流程、技术方法、引入植发机器人等,在提高毛囊提取率、存活率,加快术后恢复速度,提升术后美观程度上不断进行技术提升,研发出点阵加密无痕植发技术、多维高密度植发等新技术。
植发行业产业链发展成熟,需求旺盛叠加新兴技术迭代,共同助力行业发展
植发行业上游为植发仪器设备与耗材,中游为植发机构及科室,下游为渠道及患者客群。上游为植发仪器设备与耗材供应商,成本占比较小。植发仪器设备产品多样化,有种植笔、种植刀、植发机器人等,其中植发机器人作为新兴技术,优势明显,代表企业有Restoration Robotics、磅策医疗等。中游植发机构及科室由公立医院、民营植发机构及医美机构植发科室组成,民营植发机构包括连锁植发机构和非连锁植发机构。其中连锁植发机构市场认可度高,代表企业有雍禾植发、大麦植发等。下游为营销渠道及患者客群。植发机构主要通过线上渠道进行营销,针对不同客群进行不同营销方式以增加客源,扩大规模。
在植发行业上游端的各种设备仪器与耗材中,种植仪器尤为重要。种植仪器包括毛囊检测仪、取发器械和种植器械,其中种植器械一定程度上决定植发效果。种植器械产品多样化,包括宝石刀、种植针、种植笔和植发机器人等,不同产品具有其独特优势,但相比之下,植发机器人利用双穿孔系统,对毛囊损伤率极低,打孔和分布毛囊同时进行,且打孔均匀度高,极大缩短植发时间,加快术后恢复时间,优势明显。
植发产业链中游:民营医疗机构在营销投入上较公立医院自由度更高
营销推广拓宽植发机构知名度,拉动客源以扩大市场份额。植发行业中,营销成本占比37.1%,在各类成本支出中占比最高:由于营销费用支出高,连锁植发机构毛利率低于医美机构植发科室和公立医院植发科室,其中公立医院由于政策限制不能进行营销,节省营销成本,毛利率较高。
植发行业营销推广为线上和线下两个渠道。线上主要通过百度、小红书、知乎等线上平台进行,线下主要通过电梯、公交、地铁等进行广告投放,以增加曝光度。线上营销推广成功率在70%,远高于线下营销成功率:受益于大数据技术发展,植发相关内容在线上实现精准投放,极大地提高了线上营销成功率。
植发产业链下游:脱发整体呈现年轻化趋势,植发潜在群体集中在男性,存在巨大市场潜力
雄性激素是造成脱发的主要原因,雄激素作用于毛囊导致毛发生长周期改变,发丝变细。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约有2.5亿人存在脱发问题,其中男性1.63亿人,女性0.89亿人,男性占比高达64.7%。脱发群体中,年龄为18岁以下的占3.2%,18-25岁群体占24.7%,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及作息紊乱等因素影响,脱发群体逐渐年轻化。
根据国家卫健委脱发人群调查,2021年,中国脱发人口超2.5亿人,而植发手术量仅约为63万例,植发手术渗透率仅为0.25%,表明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未被满足和庞大的市场增长潜力。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正规植发市场规模为169亿元,未来随着植发服务的创新、植发市场的逐渐成熟和规范化发展及植发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未来市场广阔。
市场分散,植发机构连锁化模式开始跑马圈地
植发行业市场较为集中,连锁植发机构占主要市场份额,大型连锁企业引领行业发展,雍禾植发综合能力位居第一。
选取市场8家连锁植发机构,结合机构规模、业务能力、医生资质及技术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其中技术水平涵盖植发机构采用的植发技术的难度、技术专利数量和是否引用植发机器人。
中国植发行业主要分为两个梯队。头部玩家雍禾植发、碧莲盛和大麦植发这些连锁植发机构率先在全国进行连锁化布局,门店分散全国各大城市,同时通过技术进步和拓展业务类型以获取市场份额。
第二梯队如中德植发、熙朵、莱森植发、仁健医学和倍生植发等企业,随着消费者植发需求不断提升纷纷入局植发行业,逐步展开连锁化进程,通过研发新兴技术以获取市场份额。其中中德植发作为国内植发行业的权威专家和学术带头人,凭借成熟的技术水平正跻身第一梯队。同时中日友好医院作为首家公立医院成立的毛发医学中心,引入植发机器人,有力解决植发服务供需矛盾。
植发机器人运用高清3D图像辅助系统判断毛发位置、毛囊提取角度等参数,利用机器人手臂,通过实时控制和智能算法,分析评估每个毛囊状态,以合适的角度和深度,提取毛囊,均匀打孔。
植发机器人利用3D智能模拟成像功能,可提前知晓植发效果。植发机器人利用管套针技术无需缝合,后枕部平整无针或线性相关疤痕,皮肤组织较平整。植发患者术后能快速恢复,减少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
植发机器人的出现标志着智能化FUE时代的到来,预示植发技术的进步,行业的成熟及标准化发展,促进智能化植发系统的形成。植发机器人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力成本,运用人工智能进行评估、有效安全提取毛囊并进行打孔,未来通过研发植发机器人种植技术有望实现植发全过程智能化、机械化。
通过深度研究中国植发行业内优质企业,头豹建议重点关注磅策医疗、新生协创、雍禾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