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好文:防灾减灾的目的以及意义(防灾减灾的目的和意义)

新华社北京7月21日电 题: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详解《十四五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新华社记者刘夏村

近日,国家减灾委印发了《十四五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这是我国国家层面第四个防灾减灾综合性规划。我国防灾减灾工作将从哪些方面发力?实现怎样的目标?在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应急管理部2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解读。

对于规划的目标,应急管理部监测减灾司司长陈胜介绍,第一阶段到2025年,基本建立统筹高效、职责明确、防治结合、社会参与、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协调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第二阶段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重特大灾害防范应对更加有力有序有效。

2022年5月12日,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举行综合减灾应急演练。新华社发(万善朝 摄)

在总体目标之下,规划明确了6个分项目标、2大板块12项主要任务。陈胜表示,一是围绕完善体制机制,一方面加强规范化建设,修订完善防灾减灾法律法规,建立健全重特大灾害调查评估制度,完善各类灾害应急预案和各领域标准规范,另一方面加强机制建设,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防治综合协调机制,完善齐抓共管、协同配合工作格局。

二是围绕减轻灾害风险,突出源头管控,将灾害风险评估等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要求,建成国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编制综合风险图和防治区划图,力求最大限度减轻灾害风险。

三是围绕高效救灾救助,增设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健全救灾应急响应机制和各项救助政策,加强预警与应急响应联动。

四是围绕夯实防灾减灾基础,部署防灾减灾科技支撑能力建设重大项目,鼓励防灾减灾救灾产业发展,夯实防灾减灾救灾的基层组织体系,广泛开展防灾减灾科普宣教,全国城乡每个村(社区)至少有1名灾害信息员。

重点地区灾害性地震发生后10秒内发布地震预警信息

中国地震局规划财务司副司长周伟新介绍,十四五时期的防震减灾工作,进一步夯实监测基础、加强预报预警,摸清风险底数、强化抗震设防,保障应急响应、增强公共服务,创新地震科技、推进现代化建设。

一是加强地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加快建设地震监测台网,重点地区灾害性地震发生后10秒内发布地震预警信息。力争作出有减灾实效的地震短临预报。

二是加强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建设。加快开展地震探查区划评估,完成全国地震易发区地震灾害重点隐患调查,编制第六代地震区划图。加快推进地震易发区房屋加固改造,提高建筑抗震设防能力。

三是加强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建设。震后15分钟内提供地震灾害自动快速评估意见,40分钟内提供地震灾害快速评估结果,60分钟内提供地震趋势研判意见,为高效有序开展地震救援任务提供支撑。

2022年5月11日,贵阳市南明区绿苑阳光幼儿园的小朋友在消防员的指导下学习防灾减灾自救技能。新华社发(赵松 摄)

我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副司长邓世忠表示,建立分灾种、分区域、分行业的气象灾害风险预估预警服务体系,发展气象灾害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业务。强化综合减灾,推进自然灾害防、抗、救全链条的气象服务保障,健全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联动机制和递进式预警服务机制,筑牢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

灾害发生10小时之内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救助

应急管理部救灾司副司长来红州介绍,规划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救灾救助要更加有力高效,灾害发生10小时之内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救助。他表示,国家减灾委、应急管理部将聚焦规划目标,从做细群众安置救助、做实救灾物资保障、做好部门应急联动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救灾救助能力建设。

来红州还介绍,目前,我国已构建完成省、市、县、乡、村五级灾害信息员体系,总量达100余万人,多为基层干部兼职,覆盖全国所有城乡社区,多灾易灾地区还实现A、B角配备。各级灾害信息员主要承担灾情统计报送职责,同时兼顾预警信息传递、灾害隐患排查、险情信息报送等任务,协助做好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和生活救助等工作。

来红州说,建设这支队伍,主要目的是为了构建一张覆盖全国的灾情信息统计报送网络,确保基层有人报灾、会报灾,报得出、报得准、报得快。每名灾害信息员都扮演着神经末梢的角色,紧急情况下,能将灾情险情信息及时传递到大脑中枢,为各级党委政府抢险救援救灾决策提供重要信息支撑,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来源:新华网

搜索建议:好文:防灾减灾的目的以及意义  
热议

 夕阳的作文500字

关于夕阳的作文500字篇1:美丽的夕阳十月一天的傍晚,我们在黄河大堤上从东向西行驶。西面天空中的太阳不知什么时候收起了刺眼的光芒,光线变得柔和了,像个慈祥的老人...(展开)

热议

 结婚领证流程具体是怎样的

一、结婚领证流程具体是怎样结婚登记的程序大致分为申请、审查和登记三个步骤。1、申请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持本人居民身份证、户籍证明、照片、所在单位或村民委员会(...(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