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提到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武器装备,大多数网友都是受抗战剧的直接影响,认为基本就是那老几件套。
实际上八路军的武器装备来源比较复杂,当时又处于什么武器都要用的急迫阶段,因此八路军实际使用的武器,在型号上极为繁杂。
以129师在1938年初的武器统计为例,仅仅是步枪一项就有13种型号之多,其中既包括缴获的三八式步枪,也有本土小兵工厂制造的仿制枪。各类枪械使用年限跨度之大,技术源流之多,实在是难以尽述。
当然,在当时实际使用的枪械中,既包含老枪、土炮,还有五花八门的自制简易武器。但同时也会有少量先进武器,比如不大为人所知的冲锋枪。
实际上冲锋枪这种武器在我国的应用是比较早的,自1920年代至30年代的国内战事中,都有普遍使用,其专业说法是称为手提机枪。
这些冲锋枪的来源除直接进口外,还有国内兵工厂进行仿造,有些产量还相当大。其中主要型号是花机关,还有一部分则是汤姆逊。
当时此类枪械一般装备于卫队或突击部队中,在轻重机枪和火炮尚未普遍装备的军队中,精锐突击队使用冲锋枪打头阵,往往能收奇效。
红军在与各路军阀武装的作战中,也缴获有一定数量的冲锋枪,中央红军在长征前的武器统计中,即包含有271支冲锋枪。在一些关键性的战役中,红军突击队也会集中使用冲锋枪作战。
目前关于红军时期的影视作品中,是有对红军使用冲锋枪的镜头展现的,不过红军使用的不是司登冲锋枪,而是花机关为多。
既然红军时期有冲锋枪的使用,那么到抗战时期,八路军当然也会用冲锋枪。
大家可能有疑问了,日军当时不装备冲锋枪,八路军的冲锋枪又是从何而来呢?
在这里,我们需要考虑一个特殊因素,那就是八路军的主战场之一在山西,而山西此前则是晋绥军阎锡山的大本营,晋绥军偏偏又是当时装备冲锋枪最多的军系。随着晋绥军在山西战场的溃败,相当数量的冲锋枪被日军缴获,亦或是随着溃军流散到民间,这就是八路军使用冲锋枪的一大现实背景。
当然,具体到八路军当时的冲锋枪来源,又没有这么简单。
首先,在全面抗战之前,八路军三个主力师均装备有一定数量的冲锋枪,这个来源当然是此前战斗中所缴获的了。
其中115师的冲锋枪数量没有具体统计,120师有68支冲锋枪,129师有75支冲锋枪。
在冲锋枪中,主要是汤姆逊,花机关数量很少。汤姆逊中一部分可能是晋造汤姆逊,一部分可能是川造汤姆逊。
待八路军开赴山西战场后,阎锡山按照当时的惯例送给八路军200支冲锋枪,此外八路军驻太原办事处警卫排也是装备此枪。
有的资料提及,八路军120师得到了140支晋造汤姆逊冲锋枪,显然是得到此枪供应最多的一个师。
而由于120师活动区域位于晋北,此前多为正面交战战场,因此在收编晋绥军溃兵及搜集遗落民间武器时,也得到了一部分冲锋枪。
据120师在1938年底的武器统计,其装备冲锋枪的数量已经从出师时的59支(注:718团留守),增加到了654支。
相较于115师、129师以及晋察冀军区部队而言,120师装备的冲锋枪是最多的,而且这恐怕也是120师在抗战中装备冲锋枪比例最高的时期了。
按120师当时的序列表,全师大约有11个团的正规军,这意味着平均每个团即装备有大约60支晋造汤姆逊,这也不算少了。
在当时中国的各路军队中,阎锡山的晋绥军装备的冲锋枪数量和比例显然是最高的。
晋绥军的每个步兵班即装备1支冲锋枪,炮兵、警卫、侦察单位也装备此枪,因此一个步兵团即装备有100多支冲锋枪。
120师的一个团当时能装备60支左右的冲锋枪,自然比不上晋绥军的标准,但也算不错。
不过120师使用和列装冲锋枪的方式与晋绥军不同,我们主要是集中装备和使用,而不是下放到步兵班,作为班组武器使用。
当时八路军步兵团的标准编制是,一个团辖3个步兵营,每个营有4个步兵连和1个机枪连(实际实力是排),另外团直属特务/警卫连和迫击炮连。
晋造汤姆逊通常是集中装备在团属特务/警卫连中,时任716团政委的廖汉生回忆在神池战斗中团警卫连曾使用冲锋枪跟日军作战。
不过廖汉生对于晋造汤姆逊的性能不太满意,因为这种枪打连发,越打越软,一会儿就不行了。战士们不得不提着冲锋枪跟近在眼前的日寇肉搏,结果这枪也不太结实,一打枪把子就断,所以搞得警卫连伤亡不小。
从这个战例来看,其实也可说明警卫连是集中装备汤姆逊的,否则也不至于用这种枪去肉搏。
而且谈到这里还有个冷知识就是,八路军在全面抗战初期,其实刺刀的使用比较少,当然主要是刺刀装备量少。
在神池战斗之前的凤凰山战斗中就出现了敌用刺刀战刀乱砍,我以步枪与敌格斗,结果我被敌刺刀刺伤多人,亡数人,敌被我用枪打死十余人的情况。
此后八路军强化拼刺能力,加大刺刀的装备量,后来的白刃战拼刺刀才普遍起来。
而我们回到冲锋枪的话题上来说,晋造汤姆逊的使用不尽如人意,主要跟其制造相关。太原厂当时的产品很多,但在制造工艺上不太先进,使得产品的使用寿命低,性能不稳定。
1936年国府兵工署制造司司长杨继曾考察太原兵工厂,在向何应钦的报告中便提及:
综括而论,晋兵工厂制造兵器尚以工头经验为主,殊少近代化,如射击及制造精度、材料之规格及热之处理,皆少研求,出品不经严格检验,自难期其进步。
在忻口战役时,甚至还出现了1936年出厂的火炮,在一个基数射击之后,便变形的情况。可想在冲锋枪的制造上,又能精良到何种地步。
不过凡事也不能一概而论,状态不好的冲锋枪实战中表现不好,不代表全部冲锋枪都不能用。
作为当时八路军手中少有的连发武器,晋造汤姆逊依然被视为利器,否则也不会装备于重要的团属警卫连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时的日军中,其实也留用了一部分晋造汤姆逊作为编制外武器使用。
据120师在全面抗战初期的缴获统计,提及冲锋枪的缴获有197支。由于当时伪军尚不多,主要是跟日军作战,因此这些枪的来源大部分出自对日军作战。
当然,无论是日军用晋造汤姆逊还是我军用此枪,最大的问题就是存量有限,无法补充,尤其弹药供应不上。
因为这种枪的制造和弹药供应,只有阎锡山才能办到,阎老西撤至晋西之后,其在西北、西南依然保有兵工厂。但兵工厂的生产重点不是冲锋枪及其弹药,因此无论是日军还是我军,所能使用的晋造汤姆逊及其弹药都存量有限,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消耗。
1938年时,120师手中的晋造汤姆逊尚有654支,子弹总计62746发,平均每枪尚有近百发,可堪一战。
而到两年后,冲锋枪数便下降到了466支,子弹数也只有27531发,在冲锋枪总数缩减近三成之际,平均每枪子弹仅剩不到60发。
随着枪械的进一步损耗,再到两年之后,120师的正规部队中已无冲锋枪的装备。
这倒不是说这些冲锋枪全部损耗了,而是弹药无以为继,此枪已不适合再装备于正规军队中,所以就出现了民兵武装使用晋造汤姆逊的奇怪场景。
毕竟对民兵来说,有枪在手,无所谓子弹多少,总比啥都没有强。而对正规部队来说,冲锋枪弹尽却是无法接受的,毕竟这玩意也不能像步枪那样,插上刺刀还能拼刺去。
所以如果有相关抗战剧的话,其实也可以注意下八路军使用冲锋枪的背景,这既有新意,也符合历史背景,肯定要比天马行动的自我想象靠谱得多,也会为影片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