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全国农技中心预测, 2023年,褐斑病在华北局部偏重发生,黄淮海大部地区中等发生, 全国发生面积3500万亩。
近日,有部分种植户反应,发现自家种植的玉米叶片发黄,布满黄褐色斑点,是否是得了锈病?经当地农技人员识别鉴定,这种属于褐斑病。目前各地玉米已陆续进入拔节期, 进入7月,高温多雨的天气大大增加了玉米发生病虫害的几率。 需要农民朋友们注意的是,现在是玉米褐斑病等病害的易感时期。
褐斑病发生原因
“玉米褐斑病的致病菌为玉蜀黍节壶菌,该菌喜高温和高湿。7、8月份若温度高、湿度大,阴雨日较多,有利于发病。” 安徽省农科院玉米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世济研究员介绍, 在土壤瘠薄的地块,叶色发黄、病害发生严重; 在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玉米健壮,叶色深绿,病害较轻甚至不发病。 一般在玉米8—10片叶时易发生病害, 玉米12片叶以后一般不会再发生此病害。
特别是前期偏施氮肥,忽视磷、钾肥料的施用, 造成玉米植株磷、钾元素的缺乏,植株易感褐斑病。
雨水频繁,高温高湿加上田间玉米植株密度过大, 病菌传播速度快,褐斑病易发。
症状症状表现和危害
注意褐斑病和锈病的区别: 锈病发病处用手搓后会有锈迹,而褐斑病则没有。
玉米褐斑病通常发生在玉米叶片、叶鞘及茎秆,一般先在顶部叶片的尖端发生,以叶和叶鞘交接处病斑最多,常密集成行。
发病初期在玉米叶片上出现很多黄色的小斑点, 病斑为圆形或椭圆形到线形,隆起附近的叶组织常呈红色,小病斑常汇集在一起,严重时叶片上出现几段甚至全部布满病斑,在叶鞘上和叶脉上出现较大的褐色斑点。 后期,叶片和茎上会出现无规则的大斑点, 玉米叶面组织坏死并裂开,失去光合作用功能,严重影响玉米产量。
褐斑病防治方法
目前,抗褐斑病的玉米品种相对较少,一般通过药剂来进行褐斑病的防治。
没有发生褐斑病的玉米地块可以喷施吡唑醚菌酯进行预防, 已经发生褐斑病的地块可以喷施吡唑醚菌酯+苯甲丙环唑或者氟环唑等药剂进行防治。 同时还可以预防锈病,避免类似2021年锈病的发生。隔5~6天进行二次喷施, 在用药时也可以加入叶面肥, 促进植株生长,提高抗病性。
来 源丨农业技术
编辑丨农财君
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