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恐龙,最为人熟知的形象莫过于霸王龙和三角龙。三角龙是有角恐龙的代表种类,正是依靠自己强大的防御武器,兽脚类恐龙并不能轻易地与之争锋。三角龙的许多在战斗中的防守思维有可以借鉴的优点。
它的低体态,敦实的身体,有力的肢体,稳定的大而宽、蹄状四趾的脚。不像鸟脚亚目恐龙,有长长的尾巴,用来保持平商,三角龙有尾巴,是短而灵活的,也许没有保持平衡的能力。这个巨大的有角恐龙本身就是稳当站立的,因此不需要尾巴平衡。大多数恐龙有四或五骶椎,三角龙有十个,起到脊柱减震的作用。
三角龙有巨大的头骨,测量高达2.5米长,在眼睛上有粗壮的角,鼻子短而宽。它的头骨周围装饰着骨质的延伸,保护背后的头部区域。颈的前端,支持重型头骨,由四个融合的脊椎骨提供额外的支持和力量。三角龙简直就是一台活生生的坦克,可以说食肉恐龙很难凭己之力战胜这样的一只角龙。
三角龙是角龙亚目中我们最熟悉的成员,除了三角龙以外,角龙家族还有很多成员。角龙类得名于这个分支的所有成员头骨上有骨架。在角龙亚目里,如三角龙骨架等,骨架更大,往往极大,构成壳皱。肿头龙骨架不太明显,但总是有一个厚厚的头盖骨,这个分支的名字由此而来。
角龙类悠久的种族历史
三角龙的特点是典型的角龙亚目恐龙的特点。角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晚体罗世和早白垩世时期,那是它们的小型,两足动物的祖先,如银龙、朝阳龙和鹦鹉嘴龙生活的年代。别的角龙是规模较大的群组—新角龙类的一部分,并进一步分为两个分支:原角龙科和角龙科。
所有的角龙共享以下特点:在鼻子尖喙骨和喙;喇叭形的,常装饰有棘;较高的嘴;头骨的后面有壳皱。有一个明显的鼻角或用角并不是成为角龙成员的要求,但即使是无角的类群,如鹦鹉嘴龙与原角龙,也有大大头角,从它们的头骨两侧突出来。
原始角龙—银龙
最原始的角龙类的成员是由银龙为代表的,有朝阳龙科、鹦鹉嘴龙科和大量的基础新角龙类的成员,最引人注目的是原角龙。目前已发现的基干角龙都来自于亚洲,而更大的长角类都来自北美西部。银龙是中国晚侏罗世的基干角龙。它很小,主要是双足,经测量只有1.2米长。
它是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角龙成员。它的头骨特征的骨脊帽也出现在早期的肿头龙类以及一个小而明确的装饰,是角龙的特征。
早期角龙类—鹦鹉嘴龙
鹦鹉嘴龙科只有一种没有争议的种类—鹦鹉嘴龙。原角龙,一个同样重要的早期新角龙类,是一种小型四足恐龙,长着短短的壳皱。这两个恐龙是在1923年一个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探险队到蒙古发现的。直到最近,对最原始角龙的科学认识几乎没有超出已知的鹦嘴龙和原角龙。除了几个极少的间歇性发现,基础角龙的探索都在1923年到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慢节奏地发展。
从那时起,古生物学家从早白影世沉积已发现显著的最早的有角恐龙标本,其中有一些也发现了长有羽毛的恐龙,填补了空白,并引入新的谜题:角龙演化的故事。角龙的起源似乎是牢牢植根于亚洲。角龙是一种具有一个共同的祖先类群。
鹦鹉嘴龙是公认的最原始性的角龙,但可能只是新角龙的姐妹群而不是它们的祖先。最大的鹦鹉嘴龙只有大约2米长,包括尾巴,它们和德国牧羊犬差不多重。鹦鹉嘴龙的喙因为看起来像鹉的嘴而引人注意。从侧面看小小的头骨是一个方方正正的形状,主要由海而易碎的骨头组成,眼睛和眼睛后面的开口大。这种喙是新角龙类中的先行者。
头骨的脸频区有增厚的骨点,保留在以后的所有角龙中鹦鹉嘴龙的牙齿在脸颊部位,如同其他角龙一样,但有更广泛的间隔,有圆形脊顶切磨植被。相反,巨大的角龙,如三角龙的牙齿功能开发,主要是粉碎坚硬的植物,而不是咀嚼或研磨。
在鹦鹉嘴龙身上,角龙的特征装饰只稍微发达;它周围的头,暗示大的颈部装饰,就像后来的新角龙的骨脊。头骨短而高,口中的高口感和眼睛前面的头骨较短距离的比例比任何其他已知的恐龙类群要短。鹦鹉嘴龙的手有五根手指,虽然很弱小。近几年鹦鹉嘴龙的发现在加速。一个有争议的新属,红山龙在2005年由中国古生物学家基于两组化石头骨提出。这个类型有一个椭圆形的眼窝,以及比鹦鹉嘴龙较短的头骨。
值得注意的是,1997年以来有六个新发现的鹦鹉嘴龙的新种。
著名的原角龙
原角龙类是新角龙类的一个基组,一个小型有壳骨的器龙分支,在中国、蒙古和北美的晚白垩世沉积岩中被发现。最著名的类群包括原角龙和弱角龙。原角龙类体型小,最大的标本只有大约1.8米长。原角龙类的头骨在角龙中也属于小的,最高约50厘米长。颈部壳皱明显,但短。原角龙类的手脚有短粗的爪子,四足行走,虽然它们可能在需要的时候两足行走。它们有八低椎融合在臀部,其他的恐龙只有四或五个融合低椎,更大更为行生的角龙则有十个。
它们强有力的喙能够剪断植被,口腔内部和嘴的前方一样有牙齿。原角龙中可能有一些的头比较大,因为它们需要强有力的下颚和下巴来咀嚼植被,牙齿的顶部或牙冠,用于切割植物的脊形状的叶。与其他爬行动物一样,恐龙总会有新的牙齿来取代掉落的牙齿。鉴于原角龙每颗牙齿下方只有一颗替代牙,看来这种恐龙并不会经常失去它的牙齿。原角龙的标本十分繁多,覆盖了整个生长周期、便于研究学习。这此恐龙在年幼时期就长成了它们的壳皱,壳皱上有两个大洞、可能是有皮肤在上面覆盖着的。
相对于其他品种的恐龙,角龙类是人类了解最多的恐龙类群之一,得益于发现的大量化石,这个恐龙家族越来越多的成员进入了人类的视野。角龙类的进化最成功的白垩纪食草恐龙,相比其他恐龙,角龙类进化出了防御肉食动物的武器,大大提高了生存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