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根
花了6000元订的婚宴套餐,结果发现七成是预制菜,这事情就惹怒了消费者?这是怎么回事情呢?
近日,杭州一对新人的婚宴以出人意料的方式登上了热搜。原因是,这对新人为了能给亲朋好友留下一场难忘的婚宴,还特意选了当地一家知名酒店中近6000元的宴会套餐。结果在宴后,这对新人被亲友吐槽,说这个套餐的性价比不高,还发现了16道菜有7成是预制菜,就相当于16道菜中,有11道是快餐。
准确的说是连快餐都算不上,应该说是速食品。然后有商家对套餐中的菜价进行测算,发现这个婚宴套餐一桌的备货价仅在千元上下。这一石就激起了千层浪,围绕宴会使用预制菜的话题,就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
实际上,宴会使用预制菜早已是行业普遍现象,其实,喜宴、寿宴这些宴席本就是预制菜的“发源地”,只是过去在农村没有预制菜这个名称,但是菜还是提前制作好的,然后按照宴席的具体数量再加热或者加工一下。
预制菜能提效降本已经是餐饮行业的共识,但遗憾的是,消费者无法直接感受到预制菜带来的福利,至少对于餐饮企业是降本了,而对于消费者却不仅没有降本反而增加了客单价。当然这也是餐饮企业跟消费者之间目前的争议点,至少在一些消费者看来,在这家酒店的所有行为中,最让人接受不了的还是在于诚信,而并不是在预制菜本身这个问题上,也就是说酒店在消费者预定了比较高消费的菜品之后,酒店在菜品中大量使用预制菜却没有提前告知消费者。
所以不论是从情感,还是商业诚信的层面,消费者都比较难以接受。因为消费者本来是想支付比较高的费用购买酒店的现制菜,但结果却买到了预制菜,成了“大冤种”,酒店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其实更重要的问题还是在于我之前上面所谈到的,餐饮企业使用预制菜是降本了,并且是大幅度的降本,甚至连厨司都可以节省不少,只要找几个会加热或者加热炒的人就可以了。
那么商家的这种使用预制菜却不告知消费者是无意呢?还是故意呢?其实是故意隐瞒的。事实上,商家使用预制菜未标识、未告知的情况由来已久。在2022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上半年全国消协受理投诉中,消费者集中投诉的其实就是这个使用预制菜不告知的问题。
当然,如果预制菜只是将新鲜的菜品提前组合到了一起,那也还能理解。但是一些预制菜严格意义上来说跟就不是预制菜,而是速食菜,就是提前加工好了之后进行包装,然后餐饮店只需要加热一下即可。这不仅是口味上的还原度问题,更重要的是存在着巨大的健康问题,因为很多菜在添加了盐之后,长时间的保存会对健康带来非常大的伤害。而一些预制菜为了保持口味,就会使用各种各样的添加剂,那么这些预制菜不仅没有营养,还对健康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预制菜是不是一种好模式呢?对于商家来说,这是一种降本增效的好方法,但对于消费者来说,用预制菜来代替传统烹饪,最终可能是在付出钱的同时又搭上了健康。而当下,有关部门更需要关注的是预制菜的健康安全问题,不能让预制菜沦为方便面式的快速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