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好文:体温37度正常吗 体温多少度算发烧

2019年12月,我国武汉发现了首起新冠病例,此后国内其他地区又相继发现了疑似病例。截至2022年4月,疫情仍在上海等多个地区发酵。面对疫情,我国一直坚持动态清零的策略,除了封控隔离、核酸检测之外,另一项更加常态化的筛查手段就是检测体温。

目前,各国常用的体温检测设备有水银体温计、非接触式电子体温枪以及红外成像快速测温系统等。其中,水银体温计是国际公认的金标准,也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居家测温用品。

但水银体温计也有缺点,那就是测量时间长、容易破损、使用后还需要消毒,难以满足疫情期间对大量人群的快速测温需求。鉴于此,目前公共场所应用更多的还是电子体温枪和红外成像测温系统。

在人们印象中,人类的标准体温一直是37℃,这一标准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1851年,德国内科医生卡尔·温德利希收集了25000名病人的腋下体温数据,测量次数达到了数百万次。基于这些数据的平均值,卡尔将人类体温的生理点确定为37℃,这一数据也得到了各国医学专家的普遍认可。

室温30℃和20℃下人体体温分布

事实上,不同身体部位的温度值有一定的差异。成年人直肠的体温约为36.9~37.9℃,在口腔处测得的体温约为36.7~37.7℃,而腋下的体温大多为36.0~37.4℃。所以体温测量的结果落在36~37℃的区间内都是正常的,但38℃就算是低烧,39~41℃则为高烧。

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体温测量已成为常态,测量部位主要是额头和手腕。实测数据显示,大多数人的体温值都在35~36℃左右,有些检测者的体温只有34℃。很多居民在家自测体温时,也发现很少高于36.7℃,标准的37℃体温似乎非常少见。

事实上,人类体温的降低并非偶然,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2020年,斯坦福大学的Julia Parsonnet博士和他的研究团队分析了677423个体温数值,结果发现:和19世纪相比,人类的正常体温在逐渐降低,男性的体温由37.16℃降低到了36.6℃,平均每十年下降0.03℃。女性的体温也是如此,平均每十年下降0.029℃。

日本自然医学博士石原结实在其作品《36.5℃决定健康》一书中也得出了类似结论:最近50年来,日本人的平均体温至少下降了1℃,大部分就诊患者的实测体温只有35℃左右。

所以,37℃的标准体温和目前人们的体温现状有一定出入。需要说明的是,目前的体温检测标准仍然适用,37℃并不会因此被列为发烧的指标体温,原因有三:

1,根据临床经验,疾病导致的体温异常值多在38℃以上,比降低的体温值要高得多。所以,37℃依然在正常的体温区间内。

2,斯坦福大学的体温研究虽然采样很多,但毕竟属于孤立的研究。要获得世界各国医学专家及工作者的认可,就必须通过更多角度的研究来支持这一观点。

3,不同人群的体质有一定差异,体温可能偏高或偏低,而且运动、情绪、检测时间等都会对体温造成影响。例如,夜间熟睡时人体温度一般在36.6℃以下,中午11点到下午6点则能达到37.4℃左右。综合一天的体温波动来看,36.2~37.3℃都属于正常的体温范围。

总之,体温检测并不是确定疾病的唯一标准,只要生理状态正常,自我感觉良好,体温就可以作为诊断的参考项目,而非必要项目。

为什么人类的体温会持续下降?

科学家通过研究得出结论:170年间人类的平均体温下降了0.4℃,最近20年来下降幅度尤其明显。那么,体温下降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专家认为,主要的原因是社会在发展,医疗水平在提高,人体的基础代谢也发生了变化。

首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劳动和锻炼强度不断降低,吃得更好了,但运动量也更少了。直接结果就是肌肉含量降低,脂肪含量却不断升高。众所周知,肌肉是人体最大的产热器官,肌肉的流失也就意味着基础代谢以及体温的降低。

其次,空调的普及也降低了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敏感性。研究表明,当环境温度由30℃降为20℃时,人的体温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核心体温不变,但四肢和皮肤表面的温度都会降低。空调的存在使得室温长时间保持在20~30℃,冷热刺激传递到下丘脑,最终降低了人们的表面体温。

最后,医疗水平的提高、卫生条件的改善也发挥了一定作用。当人体被病原菌侵入后,机体就会产生炎症反应,此时体温会显著升高,血液流动加快。对成年人而言,发烧时的体温可达到38~39℃,严重的甚至能达到40℃,这是人体正常的自我修复机制。

一份研究显示,体温每升高1℃,人体的免疫力可提升5~6倍。然而,现代人不会像19世纪的人那样容易染上疟疾、肺结核等容易引起炎症的疾病。Parsonnet指出:我们用各种抗体药物解决了一般性炎症,这令人类不需要再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来抵御疾病,体温自然也就降了下 来。

现代社会,很多人稍有发烧症状就通过吃药、打针等方式解决炎症,这也可能是导致平均体温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正常体温为何刚好是36~37℃?

很多人都很好奇,人类的体温为何偏偏在37℃左右,而不是27℃或者47℃呢?

目前主流的观点认为:在37℃的体温下,人体内生物酶的活性最高,对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也最高。所以在长时间的进化中,人类最终将体温维持在了37℃左右。不仅是人类,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体温其实都相差不大,普遍都在三十七八度。2020年《计量与测试技术》发布的一篇文章也显示,38℃是哺乳动物的黄金温度。

不同环境温度下,蛇和猞猁的体温变化

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恒温动物必须消耗能量来维持体温,从而克服外界温度的变化。如果体温的平均值太高,能量消耗必然增多,食物需求也会随之增加,这不利于物种的生存繁衍,也违背最适觅食理论(动物总是倾向于用最少的能量来获取最多的食物);反之,如果平均体温太低,动物的运动能力就会大大降低,不利于高效捕猎和活动。

所以,过高和过低的体温都不利于物种的生存,二者中间必然存在一个最优值——对于人类而言,这个最优的体温就在37℃左右。当然,人类目前仍在进化当中,体温只是众多变化中的一个。

例如:据生命时报报道,澳大利亚的解剖学家发现了人类进化的新证据——在越来越多的成年人中,手臂中间多出了一条动脉血管,这会导致手臂力量增加,血液供应量更多。这一发现在解剖学上已经得到证实,相关成果发表在了《解剖学杂志》上。

所以,体温降低其实是一种正常的变化。正如Parsonnet所说的那样:人类会长高,也会变胖,体温变化只是过去200年演变中的另一个生理机能变化而已。

总结

目前,国内外疫情仍然比较严重。作为最常规的筛查手段之一,测量体温对全民防控具有重要作用。体温测量结果低于37℃属于正常现象,但高于37℃就要注意了,需要提高警惕,加强防范。

现在国内使用最广的测温设备是电子体温枪,但还是建议大家在室内常备水银体温计,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共同渡过防疫大关。对于人类体温下降的现象,也无需太过担心,只要体感正常、生理健康,大家就可以正常生活、作息。

搜索建议:
热传

 斑马鱼繁殖 斑马鱼一次产卵5粒

斑马鱼会吃自己的卵。因为斑马鱼的卵很小,容易被误食。大斑马鱼没有保护鱼卵的概念,并且产卵之后会比较虚弱,很容易把鱼卵当做食物吃掉。所以产卵后的大斑马鱼要及时捞出...(展开)